华夏春秋(校对)第6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1/861

  鲁毅一愣,看着妻子,过了一会才反应了过来:“你是说,那天晚上我们藏起来的东西?恐怕已经不在了吧,这地方都被翻修了好几次了!”
  “我去找找!”妻子还如同20多岁的时候一样,说起这事,就兴奋了起来。
  鲁毅笑了笑,他已经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多糟糕了,甚至无法自己站起来,所以也只能让妻子一个人去。看着对面墙上的那排书架,鲁毅觉得灵魂已经飞了出去,穿越了时光,回到了73年前。
  那天晚上,两位新婚夫妇都很兴奋,但是,天还没亮,一道紧急通知就拆散了两人,原本计划第二天去拍的结婚照也泡汤了。随后的五年时间中,鲁毅没有回过一次家,直到他完成了海军新装备验收工作之后,才回到了家里。一年之后,大儿子降生了。但是,鲁毅却没有时间来享受做父亲的快乐,因为当时正初中国海军建设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他无法回避自己对军队,对祖国的责任。此后的几十年里,鲁毅一直没有能够很好的解决家庭与事业之间的矛盾。为此,他与妻子还差点离婚,但是两人都坚持了下来,理解了对方,他们的婚姻才维持了下来。
  很快,鲁毅回想起了第三次对日战争时期的战斗,回想起了那些曾经与他一起在前线面对着敌人炮火的战友。他又回想起了国内军政改革时期遇到的种种麻烦,还有那些因此而丢掉了性命的军人。他回想起了在大西洋战区的那八年生活,小儿子就是在阿根廷出生的,那也许是他一生中出了新婚那一晚之外最为幸福的一段生活,远离政治,远离斗争,安心的过着他的平静生活。随后的往事如同放电影般的闪现在了他的眼前。回顾这一生,鲁毅觉得自己在事业上没有什么好遗憾的,唯一让他感到遗憾的是,他没有做到一个当儿子,丈夫与父亲的职责。
  那年,父亲去世的时候,鲁毅正在主持一项海军装备的验收工作,他没有回家,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妻子与几位兄弟操办的。而大儿子降生的时候,他没有能够守在妻子身边,而是远在南海的一个岛屿上,监督军事基地的修建工作,直到大儿子上幼儿院的时候,他第一拥抱了自己的骨肉,而想起当时儿子那副扭捏的样子,鲁毅就觉得很辛酸,这本不应该是儿子对父亲的态度。而想起小儿子出生时,他正率领舰队在大西洋上与美国舰队对抗,自己命悬一线,他更加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亲人,因为他是一位丈夫,也是一位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
  回想起这些事情,鲁毅觉得自己并不能够算是个好男人,也不能够算是个合格的男人。但是,他的思路很快转移到了那些曾经与他并肩战斗的战友,这些战友都已经先他一步去了,也许他们正在上面看着鲁毅,疑惑着他对这个人世还有什么好眷念的呢?
  墙上的电视开着,正在播放前方战地记者采访的新闻,登陆作战行动已经全面开始,前面4个小时的战斗非常的顺利。但是,鲁毅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这里,他觉得那就是他经历过的一场场战斗的重演。我对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好眷念的吗?鲁毅在心里反复的问着这个问题,该做的已经做了,没做的,他也尽了力。那还有什么好眷念的呢?老人终于得出了答案。
  当妻子找到了他们当年藏起来的那只盒子,欢天喜地的跑过来的时候,才发现丈夫已经闭上了眼睛,停止了呼吸。她愣住了,离别是必然的,而且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当离别真正到来的时候,同样是那么的让人难以接受,泪水,顺着面额滚落了下来,无声的哭泣,并不能说明她现在悲痛的心情。
  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妻子在心里默默的念着。几十年来,她并不怪丈夫,孩子们也没有责怪过父亲。几十年来,家里的三个孩子都将父亲作为了自己的榜样,作为了自己的骄傲,而她也为自己能够有这么一位出众的丈夫而感到骄傲。这些话,她都憋在心里,从来没有说出来过,她原本想这次找个机会跟丈夫说,但是,现在这还有什么用呢?如果上天能够听到她心里的祈祷的话,那么丈夫就应该明白这个家,仍然是他的家,仍然是他感到最温暖,与最安全的地方!
  当负责照顾鲁毅的护士走进来的时候,立即就发现情况不对。而当医生赶到的时候,鲁毅的身体已经开始发凉了,而躺在旁边沙发上的她,也已经停止了呼吸。
  “快,立即叫救护车,不,立即通知当地军队,让他们派架飞机过来!”医生赶紧对鲁毅实施抢救,但是现在即使是神仙下凡,也是回天乏力了,而另外一名医生则负责对鲁毅的妻子进行抢救。
  “不行了,大家再努力,准备强心针,电击器做好准备!”医生如同疯狂了的在鲁毅已经僵硬的身上努力着,但是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意义。
  “好了,她醒了,快准备氧气!”另外一边这时传来了好消息。
  3分钟之内,一架随时做好了准备的小型飞机垂直降落到了外面的草坪上,几名空军的医护人员立即冲了进来。
  “关爱华已经救了过来,但是鲁老他……”医生摘下了手上的手套,“我们发现的时候,鲁老已经去世大概半个小时了,我们尽到了所有的努力,但是……”
  “我们明白,现在你跟我们一起去医院,先抢救关爱华同志,别的事情,以后再说!”一名空军的少校军医很快就做出了安排。
  柯敏明正在召开一次国务院战争生产总结大会的时候,得到了鲁毅去世的消息的。
  “各位,今天的会议就先到这里吧!”柯敏明打断了总理的发言,大家都惊讶的看着他。停顿了几秒钟之后,主席才说到:“刚才收到消息,鲁老已经去世了!”
  “什么!”总理惊讶的张大了嘴,一屁股坐到了椅子上,“这……这……”
  “去准备汽车,我马上过去!”柯敏明显得比较镇定,压了压手,他又对参加会议的官员说到,“现在,会议暂时结束,希望各位能够继续处理好手上的工作,也让鲁老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息!”
  一架空军的远程运输机载着柯敏明直接飞到了鲁毅的家乡,前来迎接他的是当地的驻军司令,一名陆军的上校。
  “鲁老的遗体在哪?”柯敏明的神色显得很憔悴,在飞机上,他才放下了国家元首的外表,从内心来讲,鲁毅去世对他的打击并不别人小。
  当年,柯敏明能够成为国家元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得到了鲁毅的支持,而在他当上了国家元首之后,鲁毅对他的帮助相当大。虽然两人是上下级关系,但是在柯敏明看来,鲁毅不但是一名优秀的军人,更是他的老师,很多时候,还像他的父亲一样,总会在很关键的时候指正出他的错误,并且帮助他避免错误发生。从这一点来看,柯敏明觉得自己就像个儿子一样,而现在,老人去世的打击,几乎让他崩溃了下来。
  “跟我来吧!”上校显然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显得很沉着。
  一行人很快来到了存放鲁毅尸体的殓房,几名军队的人员正在整理鲁毅的遗体,看到元首到来之后,就自觉的让到了一边。
  看着放在冰冷的桌子上的这具已经没有了生气的尸体,柯敏明再也止不住自己的眼泪。虽然这一切他不愿意看到,但是却必须得面对。
  “麻烦了……”半天之后,柯敏明才挤出了这句话来。
  “主席,我们会尽力的,相信鲁老的再天之灵也会得到安息!”
  柯敏明转过了身来,走了出去,他不想再多停留一会,这一切太让人难以接受了,直到现在,他还没有完全将自己调整过来,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主席,擦一下!”那名空军上校把自己的手巾递了过来,“要去见一下关爱华同志吗?”
  “好吧,我们现在就去!”柯敏明擦掉了面额上的泪痕,喘了口气,“也许,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坚强!”
  当杨利威接到鲁毅逝世的消息时,他正在总参谋部指挥前方的战斗,而他受到的打击也不小,当即就觉得天旋地转,直到五分钟之后,送来消息的那名参谋人员才把他唤了过来。
  “好的,你先下去吧,我知道了!”杨利威觉得自己身体已经不受控制了,他机械的站了起来,走到了作战室的中央,让人关闭了那台巨大的三维地图。
  “各位,请先放下手手的工作吧!”杨利威不知道现在该说什么好,“一个小时前,我们敬爱的海军元帅,共和国的优秀军人鲁毅已经去世了,我们为鲁老默哀三分钟!”
  整个作战室内一下沉寂了下来,出了电子仪器发出的声响之外,只能够听到人们粗重的呼吸声。所有军人都脱下了帽子,朝着西面举起了自己的右手。这是他们唯一能够表达自己感情的方法,虽然军人的语言并不多,但是却更为真挚,诚实。
  很快,鲁毅去世的消息就以光速传遍了全国,全世界。虽然没有人组织,但是在中国的上亿个家庭的大门上,都出现了一朵小白花,而鲁毅家乡的人自发的组织了起来,为这位让他们骄傲的元帅送行。
  当柯敏明于当天晚上返回首都的时候,各国的吊唁信函已经堆满了他的办公桌,此时,总理已经开始处理鲁毅的善后工作了。
  “这些都是各国发来的吊唁信函,其中有几十个国家的元首表示将亲自出席鲁毅同志追悼大会!”总理的声音很平静,但是可以明显的看得出来,他是在强烈的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另外,各地政府都发来请求,希望能够降半旗为鲁毅同志致哀!”
  柯敏明木然的点了点头,问到:“追悼会的事情准备好了吗?”
  “都已经开始准备了,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方面也做好了准备,明天就将把鲁老的遗体运送过去。另外,追悼会的其他事情还在准备之中,现在暂时定在一周之后召开追悼会!”
  “好吧,这些事情就麻烦你了!”柯敏明摸了下额头,这时候,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柯敏明犹豫了一下,还是拿起了电话,随即,他的脸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柯敏明放下电话的时候,已经可以明显的看出来,他又受到了一次严重的打击!
  “怎么了?”总理紧张的问到。
  “才收到消息,关爱华同志也去世了,医院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她没有能够度过危险期!”
  “这……”总理的身体不由得颤抖了起来。
  “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
  “主席,我们要不要将两位老人的葬理安排在一起?”
  “就这么决定了吧,他们本不应该分开的!”柯敏明都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好了,现在他只想一个人呆一会。
  总理看出了主席的心思,点点头之后就出去了。这一天,对中国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日子!
  这一天,前线的进攻虽然打得漂亮,但是当前线的将士知道海军元帅,共和国一代功臣已经实施的消息时,大部分部队都为鲁毅进行了默哀。当然,战斗还是必须得进行,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前线的将士绝对不会让鲁毅得不到安息,如果他们不能够完成好任务的话,那么默哀又有什么用呢?
  世界各国媒体的焦点也从战场上转移到了鲁毅实施的事情上来,似乎前线的战斗已经不太重要了,在各家媒体的宣传中,中国进攻澳大利亚只是一笔带过,而关于鲁毅的生平,关于他的事迹,以及关于他的那些传奇般的经历,则是长篇累椟,黑多报纸甚至是用所有的版面来集中介绍了鲁毅这个传奇般的军人。
  电视上,原本在播放的战地新闻几乎全部被取消,换着了对鲁毅去世的报道,而且很多电视台还专门请了专家来分析鲁毅去世对整个战争可能产生的影响。另外,大批学者都云集电视台,对鲁毅的生平,事迹做分析,并且对其去世的原因也顺带分析了一遍。
  网络媒体上就更加热闹了,当鲁毅去世的消息一传出来,甚至有人怀疑这是中国方面搞的计策,是要迷惑美国!但是,很快,中国政府出面证明,鲁毅确实已经去世,这些网民人顿时改变了评论方向,一时之间,关于鲁毅的消息充斥着整个网络,好像普天之下,中国就只有这么一名杰出的军事将领一样!
  就如同链式反应一样,鲁毅去世的消息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有的人甚至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鲁毅为首的将领所倡导的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不管怎么样说,大部分人都在叹息。中国人失去了一名好的领袖,而美国等国家则在叹息失去了一个好的对手。更多的人则认为,鲁毅的去世,对中国来讲,这比损失整个太平洋舰队还要恐怖,因为已经有消息传了出去,中国的基本战略政策就是鲁毅制订的,而失去了他的指导,中国能否将战争按照原先计划的方式进行下去,都还是个未知数呢!
  当天下午,中国国务院发言人就公布了鲁毅去世的消息,以及一部分原因。次日,中国国务院总理亲自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公开了鲁毅去世的整个内幕消息,接着宣布,中国将进行全国性的追悼活动,所有政府部门都将为鲁毅下半旗致哀,同时公布的还有举行追悼大会的日期,以及对民众自发追悼鲁毅活动的限制以及规定等等。
  最先抵达中国首都的外国元首是老挝国王,中国国家元首柯敏明亲自在机场接见了这位已经89岁的老挝国家元首,两人先去了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然后柯敏明才送老挝国王去了为他准备的宾馆。当天一天之内,中国中央政府的14名主要领导人轮换在机场与八宝山之间奔波着,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等。仅仅在这一天,就有21个国家的元首或者政府首脑赶到中国首都,参加鲁毅的追悼仪式。
  一周的时间内,有78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者元首的代表来到了中国,让人倍感惊讶的是,美国以及俄罗斯都派遣了代表前来参加鲁毅的追悼大会。这让人确实非常的惊讶,现在中美已经处于战争状态,美国完全可以不用理会这件事情,而中俄关系几十年来就没有出现过转机,也没有必要做得这么礼貌吧!
  追悼大会之后,美国代表要求与中国国家元首单独会见一次,但是柯敏明拒绝了。而在随后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有名外国记者就提出了这个问题。柯敏明的回答很简单:鲁毅海军元帅的一生,都是为共和国的安全,民族的利益在奋斗,他不想在元帅走了之后背弃他的新年,与敌人媾和,除非,元帅的理想能够实现,彻底的消除民族与国家之间的战争,那么中国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
  毫无疑问的,柯敏明的这番看似平和,但是却带异常坚强的讲话,彻底的阐述了中国进行这场战争的原因,同时也给前线的军队打了一支强心针,中国不会因为损失了最杰出的将领而停止不前,在鲁毅的精神指导下,中国必然会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这段话在后来被多处地方引用,在关键时刻,甚至成为了鼓舞军民士气的万能灵药。不仅仅是在军队里,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鲁毅都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一名为祖国奉献了80年的光阴,为祖国战斗了80年的老军人所带来的精神力量,已经让他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有了神一般的地位!
  在每一个解放军战士的心目中,鲁毅永远是他们的偶像,数千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杰出将领并不少见,从一统天下的王剪,蒙恬,到开国十大元勋,中国历史上涌现出的这类人物可以说是千千万万,而能力在鲁毅之上的也并不少见。但是,鲁毅是现实中塑造出来的一个神一般的人物,是普通人身边产生的一名伟大的领袖。死后,有人统计过鲁毅的财产,让人觉得惊讶的是,这名从36岁就荣升为将军的伟大军人,其生后留下的财产竟然不足20万元!当有人整理鲁毅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他那成千上万的捐款单,那是他资助边区以及贫穷国家儿童的一份爱心。有人发现了鲁毅使用过的一个打火机,那竟然已经用了十五年!可以看得出来,鲁毅这一生的生活是非常的简单与贫寒的,这与他作为共和国的将军,乃至共和国的元帅是无法联系到一起的。也有人算过一笔账,在鲁毅作为军人的80年时间中,他前前后后所得到的津贴至少有上千万之巨,其中在他担任将军的时候,每年的平均津贴是50多万,而在他成为元帅之后,每年的平均津贴已经到达了120万!这几十年下来,鲁毅绝对不会过着这么简单的生活!直到十多年之后,仍然有人陆续发现了鲁毅生前所捐献出来的东西,有的是残疾军人拿到的慰问品,有的是阵亡官兵亲属得到的神秘礼物。就这一点来看,鲁毅在军队中所塑造的形象,就已经无人能够代替了!
  即使是在民间,鲁毅作为“战神”的光芒都久久没有散去。有人做过统计,从鲁毅当上将军开始,他直接参加过的大小战役超过了250次,而由他指挥的大小战役也多达上百次,而在这么多的战斗中,鲁毅是鲜有败绩。20年之后,一位富裕的华商展示了他的收藏品,那是他耗资巨亿,费尽了无数心血收集得到的东西——鲁毅生前获得的大大小小的所有勋章!这些勋章在全世界范围内巡回展出的时候,至少有十多亿人参观了展览,另外还有数十亿人在网络以及电视上看到了这些展品。随后,这名商人把这些所有的收藏品全都捐献给了中国军事博物馆。从此,这些勋章就成为了军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正是因为鲁毅其平民出生的形象,他在军队中获得的地位,创造的奇迹,这让他显得更加的神奇。在他之前,谁也不相信普通人家的孩子能够获得这么崇高的地位,而在他之后,大批的平民子弟开始了其军事生涯,寻找着鲁毅的足迹,为共和国的安全肩负起了责任!
  也许,很多人认为一个人的生死,所产生的这些影响是否太严重了一点,但是只要仔细的回顾一下鲁毅一生的历程,恐怕就没有人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了。在共和国150余年的历史中,从军事政治家的角度来看,能够与鲁毅齐名的不会超过5个,开国元勋,改革开放之父,军政改革之父这三人,是唯一能够在功绩上与鲁毅做比较的了。因此,即使赋予鲁毅再高的荣誉,也并不过分!
  不仅仅在中国国内,即使是在全世界的范围来看,鲁毅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表达对鲁毅的追悼之情,同盟国组织的30多个成员国都决定为他降半旗三天,而这在以往只有在某大国在位的国家元首去世,或者对全是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某人去世的时候才会使用的,而为一名军人,而且还是为其他国家的一名军人降半旗,即使是在整个人类历史上,这也绝对不多见,甚至是绝无仅有的!
  在鲁毅去世之后的十天之内,虽然前线的战斗依然在紧张的进行着,但是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中国此时的国内情绪已经由悲愤转为了愤怒,而中国战争动员的最后一步,民众战争积极性的动员也根本就不需要展开了。当大量的宣传铺天盖地的到来的时候,恐怕任何一个还有点热血的中国人都会激动起来,战争,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利益的目的,而是为了一种气概,一种从鲁毅的精神中所宣扬出来的民族气概了!
  也许,谁也没有想到鲁毅的逝世会产生这样的后果,一些美国的军事学者甚至分析认为,鲁有的去世,将导致中国做出战略转变,削弱其进攻强度。但是,他们的预测完全错误了,就在这十天之内,澳大利亚战场上,中国的进攻部队几乎是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在中国国内,最难做的思想动员工作也顺利的完成,一时之间,各地的征兵站不再是门可落雀,而是人满为患,到后来,甚至要政府官员出面为那些热血澎湃的年轻人做宣传,让他们回到自己的生产岗位上去,后方的生产线也是战场,因为前线的军队离不开物资,离不开武器弹药,在生产线上每多流一滴汗水,就能够让前线的将士少流一滴鲜血!
  这就是中华民族,当一个民族被压抑了数千年的激情彻底的爆发出来的时候,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这股力量,任何当在其前面的障碍都必然会被粉碎。而这就是觉醒了的中国人,被从和平的大梦里唤醒,然后再浇上了一瓢冷水的中国人。当战争无法避免的时候,这个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民族终于爆发了!
  鲁毅去世所产生的这些后果,连中国政府都没有预料到,总参谋部甚至已经开始修订未来的作战计划,认为鲁毅的去世,将会对国家的士气产生严重的打击,但是当政府认识到,人民不但没有被这个打击所击倒,反而更为坚强的时候,也立即调整了自己的步骤。现在,中国缺少的不是力量,而是怎么合理的引导这股力量,让其在战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也许,利用鲁毅去世这件事情大做文章,本身就不太正确,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在一切为战争服务的背景下,鲁毅去世的事情,对中国来讲,也许并不是坏事。在鲁毅生命的最后一年中,他已经很少过问政治与军事方面的事情了。据后来鲁毅的秘书张国涛回忆,在最后的一年中,鲁毅考虑得最多的是怎么为共和国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年轻一代留出发展的空间。所以,他的作用已经由主导转变为了指导。从这一点上来看,鲁毅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毫无疑问的,中国在鲁毅去世的这件事情上,所做的宣传工作收到了决定性的效果。在05年这一年之内,中国生产的军需物资的总量超过了预先计划的25%,提前了3个月就完成了当年的生产,而在06年,军需生产又增加了20%。同时,中国民用工业转型的工作进行得也非常的顺利,仅仅在05年,就有数十家大型民用工业转为了军事生产。而随之出现的国内消费物资紧缺的现象也被民众忍受了下来,特别是到了最艰难的06年,大部分中国人都主动的降低了生活的标准,反而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这一点,虽然与政府的宣传是分不开的,但是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此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发挥了鲁毅那种为民族奉贤的儿女精神,如果没有鲁毅的身体力行,那么政府的宣传工作有那么容易收到效果吗?特别是对已经在和平与舒适中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人来讲,如果没有一个榜样的话,有那么容易放弃自己原本安逸的生活吗?
  可以说,当鲁毅倒下的时候,已经有另外千千万万个继承了他的思想,他的精神的中国人站了起来。这一点,恐怕连鲁毅自己都没有考虑到。当中国人彻底的觉悟的时候,全世界都将为之震动。当年,拿破伦说过一句话,中国是一头睡着了的狮子。新中国成立100多年来,虽然有无数人曾经唤醒过这头睡狮,但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觉悟,不是以前,却是现在。鲁毅的个人魅力,再次让中国人认识到,只有自身的强大,只有对自己的信任,对民族的责任,对国家的义务,最终才能够让所有中国人觉悟。而当中华大地从睡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那么全世界到将拜倒在她的脚下!
第四章
纵横大陆
  在鲁毅去世之后,中国军队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将领,比如大西洋战区海军司令莫怀聪将军,太平洋战区第11舰队指挥官谢传正将军,陆军将领魏明涛,空军将领郭永等等。这些人,虽然都无法超越鲁毅所到达的高度,但是正是因为有这些杰出的将领,中国才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而这些人,多多少少都与鲁毅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比如,莫怀聪当年就担任过鲁毅的参谋长,而谢传正在他还是少校的时候,就曾经在印度洋舰队服役,是鲁毅手下一名得力的参谋。而这里,我们要说的是此时为陆军少将的魏明涛,第三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出现的最有威名的陆军将领!
  魏明涛的父亲是一名海军军官,在第三次对日战争时因为负伤失去了左臂而离开了军队,回到家乡之后,魏明涛的父亲才结婚,在45岁的时候,才有了这么一个儿子,但是从小,魏明涛就没有让父亲少操心过。18岁那年,魏明涛参加高考,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他瞒着父亲报了陆军指挥学院,而不是父亲希望他报的海军指挥学院,毕竟,老一辈没有完成的事情,总会强加给下一代,魏明涛的父亲也一样,希望儿子能够成为海军将领,完成他当年的理想。但是,魏明涛从小就对海军不感冒,所以偷偷的改了志愿,而且,当年他以省里第三名的资格,被陆军指挥学院录取了。为了这事情,他足足有5年没有跟父亲说过话,显然,两父子的关系到此已经快要破裂了!
  经过了4年的磨练,魏明涛从陆军指挥学院毕业的时候,已经是一名陆军少尉了,随后他被分配到了第39军,担任少尉排长。直到他一年之后,因为表现优异,且在数次险情中立下了功劳,被破格提拔为上尉军官的时候,他才回到家里,而两父子之间的隔阂在这个时候才开始消除,毕竟血浓于水,怎么说,也是父子亲情,一些小的分歧过去之后,还是一家人!
  从此,魏明涛踏上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在他25岁那年,就因为其一项发明可以让部队每年节约上百万的资金,而再次破格被提拔为了少校。接着,他再次返回陆军指挥学院,进行深造。当他28岁从陆军指挥学院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中校军官了,并且拿到了通信与计算机双硕士学位。三年之后,魏明涛因为回家结婚,错过了晋升为上校的机会,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错过晋升的机会。33岁那年,魏明涛参加了在非洲地区的一次特别行动,这次,他没有再错过机会,顺利的成为了上校团长。当中国与欧洲在中东地区的战争爆发的时候,魏明涛已经是大校师长了,但是他没有能够参加这次战争,因为第39军此时部署在国内,作为首都的卫戍部队,他自然不可能帅军参战。而这促使他决定离开39军,因为在他看来,军人就应该上前线,而不是在后方享受安逸的生活。当他被调到40军的时候,赶上了欧洲内战,并且在英国,西班牙,意大利,以及罗马尼亚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当他从欧洲回来的时候,已经晋升为了陆军少将,而这一年,他才43岁!
  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魏明涛作为40军军长,正带领部队在大西北地区适应沙漠地区的作战行动,因为40军在欧洲内战时,曾经在北非地区执行过几次行动,暴露出了严重问题,部队在沙漠地区的作战能力并不强。而当他知道战争全面爆发的消息之后,立即就找到了集团军的首长,希望40军能够成为先头部队。当然,他的要求不可能得到满足的,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只有在极个别的地区,在这场战争的前一年时间中,中国方面动用的地面部队并不多,而且大部分的岛屿争夺战都是由陆战队担纲的,还轮不到陆军出面!
  中途岛战役之后,魏明涛敏锐的认识到,国家的下一个进攻目标肯定是澳大利亚。这一点,是他从父亲那遗传来的,攻占中途岛,就是掐死了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海运航线,而美国向澳大利亚增援就将显得更为困难,而且夏威夷群岛将严重的牵制美国的力量。中国为了巩固在西太平洋地区的统治,必然会进攻澳大利亚!当然,要进攻澳大利亚,那么仅仅动用海军与陆战队是不可能的了,在这个战场上,陆军才是主角!看清楚这一点之后,魏明涛向首长提出了请求,希望40军能够部署到东南亚地区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1/8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