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4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7/945

  在这几天之内,敌人有足够的时间用水雷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准确的说,其实是海峡里的几条主要航线。
  在西南梵炎洋海战结束之后,布兰皇家海军就用布雷舰,在海峡南面布设水雷,堵死靠近阿曼半岛的几条航线。保留北面的几条深水航线,主要是为了向波沙湾运送物资,以及必要时接走部署在当地的军队。
  其实,第十一特混舰队之前在穆阿海活动,最为关键的任务,就是阻止布兰皇家海军与波伊海军在海峡里布雷。
  也就是在第十一特混舰队压制下,无法在白天出动,布兰皇家海军才没有能够及时完成布雷行动。
  可惜的是,特混舰队无法阻止敌人的布雷舰在夜间出动。
  有趣的是,因为能够在夜间出动,所以在此之前几个月,布兰皇家海军与波伊海军都认为可以在遭到攻击之后,再在夜间派出布雷舰,用水雷封锁主要航道,用不着提前堵死整条海峡。
  要说的话,这也是刘向真看到的机会。
  进军波沙湾的行动,特别是最初阶段,必须以奇袭为主,也就要出其不意。
  为此,刘向真精心准备了几个月。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此之前的几个月中,刘向真一直没有派快速战列舰与重巡洋舰去炮击波伊国的岸防阵地。反到是不断安排侦察机去霍尔木兹海峡,摆出通过大规模轰炸来消除威胁的样子。
  此外,六局也做了努力,主要是进行虚假宣传,让敌人相信,帝国海军不会拿主力舰去冒险。
  结合这些原因,刘向真才提出让快速战列舰在夜间奔袭霍尔木兹海峡。
  关键,不但要摧毁北的岸防炮塔,还要阻止敌人布雷舰进入海峡,确保主航道能够保持通航状态。
  如果敌人在海峡里布雷成功,哪怕派扫雷舰去清扫航道,也要耗费不少的时间。
  要说,炮击也就进行了不到三个小时。
  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摧毁岸防炮塔,六局提供的情报至关重要。
  准确的说,其实是六局策反了一名波伊国海军将领,获得霍尔木兹海峡岸防部队的部署情报。
  战斗结果证明,这名投诚的波伊海军少将还算靠谱。
  在这短短的3个小时内,突袭舰队不但摧毁了12座威胁巨大的岸防炮塔,还一举端掉岸防部队的弹药库。
  由爆炸产生的火光,在几十千米外都能看到。
  按战后获得的资料,在弹药库里储存了大约10万吨炮弹。
  其中,包括布兰皇家海军提供的大约5万吨大口径炮弹,只是14英寸以上级别的穿甲弹就多达15000发。
  虽然都是在上次大战中生产的旧炮弹,部分还无法正常使用,威力也不足以对付新式快速战列舰,但是对付其他舰船绝对是绰绰有余。
  
第558章
成功上岸
  进军波沙湾的行动,也非常顺利。
  接下来的3天,2支特混舰队轮番着上阵,很快就摧毁了波伊国围绕控制与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打造的防御体系。
  关键,没遭受多大损失。
  除了有20多架舰载机被敌机与高射炮击落外,唯一的损失是在15日白天,1艘驱逐舰在执行压制任务时触雷沉没。
  到17日,帝国海军已经基本上清除了海峡北岸的残敌。
  因为没遇到像样的抵抗,所以陆军航空兵没有参与作战行动。
  虽然行动及时,布兰皇家海军与波伊海军没来得及在主航道布雷,但是受到驱逐舰触雷沉没影响,海军还是安排扫雷舰进入霍尔木兹海峡,除了清扫主航道之外,顺带开辟了几条备用航道。
  一直到22日,登陆舰队才由霍尔木兹海峡进入波沙湾。
  要说的话,其实是一支混合舰队。
  虽然主力是大大小小的几十艘登陆舰,但是占多数的却是运输船。
  为了达到战术欺骗目的,对外宣传是登陆舰队,而负责运送武器装备与作战物资的船队还在后方。
  关键就是,跟随登陆舰队进入波沙湾的运输船,运载的并不是作战物资与武器装备,是作战部队。
  要说,这也是刘向真的安排。
  根据之前几场战斗,刘向真大胆判断,在波沙湾地区不会遇到多么顽强的抵抗,因此暂时不用考虑后勤保障的问题,也无需出动多少装甲部队,可以让部队轻装上阵,以达到足够快的推进速度。
  简单的说,就是让步兵搭乘车辆,发动一场闪击战。
  要说,也不是没有可能。
  关键就是,在波沙湾地区根本没有像样的对手,也就不用考虑会在进攻的时候遇到很顽强的抵抗。
  真正得考虑的,其实是后勤保障,也就是作战物资能不能运上去。
  这也是刘向真提出,尽量少用装甲部队的关键所在。
  在闪击战当中,对后勤保障要求最高的是装甲部队,不但需要燃油与弹药,消耗量还非常大。
  相反,摩托化步兵的消耗量要少得多。
  不过,这些还不是全部。
  按陆军提交的作战计划,在登陆成功之后,进入到地面战争阶段,将采用一种全新方式发动进攻。
  依靠空运避开敌人的主防线,直接攻占敌人防线后方的战略要地。
  当然,这就需要动用足够多的运输机,而且得以空降兵为主。
  在进攻开始后,还必须靠空运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道理也很简单,在波伊国根本不存在发动大规模地面进攻的条件。
  首先就是,除了西南地区的平原之外,波伊国全境都是高原,而且在东部是人迹罕至的荒漠隔壁。
  正是这块荒漠,挡住了波伊军队,让瓜达尔成为了帝国军队进军波沙湾的前进基地。
  只是,复杂的地形同样限制了装甲部队的作战效能。
  要说的话,跟冰风暴半岛上的情况差不多。
  不同的是,帝国陆军进攻冰风暴半岛,不但是背靠本土作战,还能依靠上高王国提供的支持,也就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后勤保障的负担。在巨大陆的另外一端,帝国陆军就没什么能依靠的了。
  此外,就是糟糕的基础设施。
  这也是在边远地区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因为缺乏道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也没有内河航道可以利用,所以很难为作战部队提供后勤保障。
  要说的话,坦克未必追得上骆驼。
  既然装甲部队没有用武之地,后勤保障又无法依靠地面交通,那么还需要按照传统的方式发动进攻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关键还有,波伊国军队与当地的布兰军队,也是以步兵为主。
  当然,除步兵之外,还有几十万骆驼骑兵。
  敌人没有装甲力量,就不用考虑反装甲作战的问题。
  回到依靠步兵,用机枪、堑壕与铁丝网决定胜负的时代,帝国陆军的空运能力,足够维持几十万部队。
  这种依托空降发起攻击,通过空投与空运来进行补给的战术,也对作战范围做了严格的限制。
  简单的说,就是得以占领交通枢纽为主要目的。
  在战术上,突袭成功后,空降部队占领了阵地,得立即转攻为守,依托以机场为核心的防御阵地阻击敌人。
  只要建起防线,而且获得足够的支持,就能通过防御战消耗敌人。
  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投入最少、损失最小的进攻战术。
  正是如此,波沙湾登陆成功之后,首先要做的并不是迅速向内陆挺进,而是围绕港口建立以机场为核心的前进基地,并且尽快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确保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发起进攻。
  显然,这种范围有限的作战行动,没有任何挑战性。
  在登陆作战作期间,2支特混舰队需要提防的,其实是来自波伊国方向的威胁,比如布兰皇家空军的反击。
  打到这个时候,布兰皇家空军不可能猜不到帝国军队的战略意图。
  虽然在夕梵运河方向上,来自迢曼军队的压力并没减轻,依然非常的巨大,但是布兰皇家空军顶住了压力,向波伊国派遣一支战术航空队,拥有大约100架作战飞机,而且大约有一数是“蚊”式轰炸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7/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