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5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9/945

  只是,这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关键就是,战舰上的空间非常的宝贵。
  帝国海军的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占用的甲板面积,跟双联装80毫米高射炮差不多,相当于双联装130毫米高射炮的百分之七十,系统全重更达到了20吨,因此其使用范围与配备数量都受到严格限制。
  即便是快速战列舰,配备的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也在60门左右。
  再多,不但没地方安装,还会导致战舰的重心升高。
  就是因为太大太重,很多在战前建造的驱逐舰,使用的是双联装版本,没有配备四联装版本。
  对于小口径高射炮来说,炮管过热依然是头号难题。
  就拿帝国海军的20毫米高射炮来说,最新型号的设计射速已经达到每分钟900发,战斗射速却不到每分钟150发,主要就是就在持续射击的时候,炮管很快会过热,因此只能进行短点射。
  至于多联装20毫米机关炮,没什么意义。
  道理也很简单,20毫米机关炮在问世的时候,其实是用来取代13毫米重机枪,射程与射高都很有限。
  在实战中,20毫米机关炮的主要价值是对付漏网之鱼。
  关键还有,炮塔部署占用的甲板面积很大,炮位部署不存在这个问题。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才想到通过增加炮管数量来提高射速的办法。
  要说的话,就是采用加特林原理的机关炮。
  只是,因为太复杂,而且操作控制也非常麻烦,无法由人力操控,甚至没办法由炮手来瞄准,必须得使用液压或者电气驱动,而且得配备光学辅助瞄准设备,整备质量非常高,所以研制难度非常大。
  早在大战爆发之前,帝国海军就开始研制加特林机关炮。
  最初用的是内动力原理,也就是由炮弹发射时产生的火药气体来驱动炮管,不需要外接电源。
  在完成了概念设计之后,帝国海军放弃了这套更容易实现的方案,选择了研制难度更高的外动力模式。由电机驱动炮管旋转,并完成装弹、击发与退膛等一系列动作,从而能更有效的控制射速。
  因为研制难度太大,所以到目前也就只有几门样炮。
  最关键的问题依然是小型化。
  按照介绍,试制那几门样炮,最轻的一套有12吨,而且占用甲板面积相当于一座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同样的质量,以及同样的甲板面积,能够密集部署10多门20毫米机关炮了。
  显然,一套加特林机关炮的作战效率,肯定比不上10几门20毫米机关炮。
  此外就是,20毫米炮弹确实差了一些,不但射程短、射高低,对飞机的毁伤效果也是差强人意。特别是对付大型飞机,比如重型轰炸机,20毫米炮弹往往无法达到1发或者数发致毁的效果。
  此外,可靠性也是个大问题。
  按照技术人员介绍,只要解决了可靠性问题,再把整备质量降低30%左右,就有往获得海军采购。
  如果可以的话,或许会选一种新口径,比如介于20毫米与40毫米之间的30毫米。
  等到那个时候,恐怕就只有两种口径的高射炮。
  只是,那一天会在什么时候到来,没有人知道。
  
第610章
一席之谈
  两天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不是白止战去找王开元,而是他来找的白止战。
  要说的话,两人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见面了。
  其实,白止战对王开元一直就是敬而远之,觉得像王开元这种搞情报工作的不那么容易相处。
  不要说王开元,就连郑江明,白止战都有类似感觉。
  此外,当初的跋窟之行,也让白止战觉得不能跟王开元走得太近。
  不说别的,王开元是在为大皇子服务。
  虽然在宪改后,帝国的政治格局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皇室成为帝国最高权力的象征,不再直接参与国家的行政管理工作,但是这才短短几十年时间,帝国皇室的号召力依然很强大。
  战争时期,那就更加如此了。
  不说别的,至少所有帝国军人都是向皇室效忠,向帝国皇帝效忠!
  对于皇室内部斗争,像白止战这种连外戚都不如的皇亲,自然有多远就躲多远。
  为了便于谈话,两人去餐厅要了一个包房,点了几个下酒的小菜。
  白止战是有备而来,王开元也不例外。
  王开元同样了解白止战,而且非常尊重白止战。
  用他的话来说,在帝国陆海两军当中,让他由衷佩服的将领,用两只手的指头就能够数过来,而白止战绝对是其中之一,还排在前三之列。至于三甲当中的另外两个,那肯定是廉旭升与李云翔。
  再说,白止战还是帝国驸马。
  几杯酒下肚后,气氛稍微松缓了一点,白止战才提出了他最为关心的问题。
  上面是否真的有出兵西南东望洋,攻打奥洲的打算?
  让白止战略感惊讶的是,王开元根本没有回避,也没有顾左右而言他,直接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是!
  他来浦州,也跟进军西南东望洋,以及攻打奥洲的计划有关。
  简单的说,浦州不但有帝国最大的造船厂,浦州海军造船厂,还有十几家规模稍微小点的造船厂。
  此外,与浦州相邻的几座大城市都有港口与造船厂。
  以浦州为中心,方圆500千米范围内,聚集了帝国一小半的造船企业,造船量更是达到了帝国的四成。
  王开元的任务,其实就是来调查造船厂的极限产能。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能否在一年之内,建造出足够多的舰船,确保顺利发起攻打奥洲的作战行动。
  进军西南东望洋嘛,目前的舰船就足够了。
  此外,还有至关重要的作战物资。
  以浦州为中心的南江三角洲地区,不但有帝国最庞大的造船产业体系,还是帝国的工业中心,拥有全帝国最健全的工业体系。从浦州出发,逆南江而上,还有武州与渝州两个内陆工业基地。
  在南江三角洲与南江工业带,几乎能够建造所有的武器装备,生产所有的作战物资。
  迄今为止,像坦克与飞机等主战装备,南江地区的产量占了三成,而弹药物资的产量则接近四成。
  关键还有,南江下游还是帝国最主要的产粮区之一,有大量的轻工业。
  不说别的,帝国生产的水果罐头,大约三成来自南江下游地区的食品工厂。
  总而言之,如果真要发起进军西南东望洋与攻打奥洲的作战行动,必须把南江地区的生产力发挥出来。
  为此,就需要进行更全面的战争动员。
  当然,需要动员的不止南江下游。
  在粤江三角洲,还有辽河三角洲,以及齐鲁半岛等工农业集中的地区,都有类似王开元这样的情报人员在秘密调研,为即将进行的动员做准备。
  王开元说得很清楚,薛远征已经在原则上批准让战争动员进入到第二阶段。
  只要启动,所有的工厂,能对工业产生影响的行业,比如采矿业、粮食加工与交通运输等等都得进入管制状态。
  所幸的是,薛远征还没有做决定。
  关键,其实是在王开元这些情报人员手上。
  用王开元的话来说,他来浦州也就是摸底,只有在摸清了帝国的基本情况之后,首辅才会做决定。
  “具体情况如何?”白止战也很直接,而且是王开元自己提到来浦州摸底。
  “既可以说好,也可以说差。至于是好还是差,得看所站的位置。”
  白止战翻了下白眼,不过他知道王开元就是这样的德行,有机会就要显摆一番。
  “其他地方的不太清楚,只是我这边,目前看来问题还不大。我去的那些工厂,基本上都还有20%以上的扩产空间。在进行第二阶段的动员后,能够在不扩大影响的情况下把产能提高30%。”
  “提升空间还有这么大?”
  “如果只是考虑进军西南东望洋,再加上攻打奥洲,应该足够了。”
  白止战的眉头跳了几下,听出了王开元这句话里的另外一层含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9/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