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5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0/945

  “如果扫荡西南东望洋,打下奥洲就能够逼迫纽兰联邦投降,不管有多大困难,我们都得克服与战胜。”这句话明显是在反着说,王开元在叹息一声之后又说道:“只可惜,以当前情况,这根本就不可能。要我说,其实是适得其反。如果我们出兵西南东望洋,反到有可能让这场战争再延长数年。”
  白止战只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
  其实,王开元能这么想,他已经松了口气。
  只是,王开元也很有可能是在试探他。
  不要忘了,王开元是大皇子的人,也有可能是圣上的人。如果是,他就该支持进军西南东望洋与攻打奥洲。
  关键就是,攻占奥洲是逼迫纽兰联邦承认战败,从而提前结束战争的关键条件之一。
  如果王开元是在为圣上做事,就不能排除他借此事试探的可能性。
  “白将军,我也知道你为什么要找我,以及在担心什么。虽然我们不是一路人,但是我们追求的是同一个目标。我还会在浦州呆一段时间,随时可以来找我。只不过,我觉得你应该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一点。”王开元呵呵一笑,转而说道:“说句不那么好听的话,你不擅长战场之外的事情,也就不要做太多的无用功。在前线打了胜仗,扩大胜利与优势,那才是你的能耐!”
  “我不会在浦州呆太久。”
  说出这句话后,白止战暗自叹了口气。
  王开元说这些话的意思,他当然明白,只不过同样知道,能不能及时开赴前线,并不是他能够决定的事情。
  只是,王开元确实没有说错。
  属于白止战的战场是浩瀚的大洋,属于他的位置是舰队旗舰,而属于他的战斗是硝烟弥漫的前线。
  国内的这一套确实不是他擅长的。
  
第611章
远征在即
  很多事情,王开元没有明说,只不过也不需要特别说明。
  进军西南东望洋与攻打奥洲,其实就是帝国内部矛盾的真实反映。
  只是,很多事情跟白止战想象的恰好相反。
  按照王开元的意思,主张出兵西南东望洋的并不是首辅,是军方,特别是禁卫军的司徒旌德。
  在开始的时候,白止战还不相信。
  只是,想到廉旭升没有返回帝国,而是直接去了波伊国,还不顾现实困难,提出以波伊国为跳板,翻过高加索山脉,由枷锁路桥攻打骆沙联邦,白止战就不得不承认,王开元的暗示并不是空穴来风,而且廉旭升早就看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才没有返回帝国,避开了军队内部斗争。
  只要留在前线,后方的事情,跟他就没有什么关系。
  返回国内,他只会两头受气。
  不要忘了,司徒旌德是圣上的代言人,而廉旭升跟圣上的交情也非同一般,肯定不可能做违背圣意的事情。
  可问题是,廉旭升在个人立场上,更加倾向于首辅,即更加渴望在这场大战中取得全面胜利。
  在根本上,廉旭升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王开元也是理想主义者?
  其实,这也是白止战开始的时候,一直没有想明白,或者说一直不能愿意相信王开元的地方。
  不过,在仔细思索一番之后,白止战就明白了过来。
  以目前的局势来看,如果说纽兰联邦还有什么盼头的话,也就是死守奥洲,以此来逼迫梁夏
  站在帝国的立场上,如果能拿下奥洲,或许就能够逼迫纽兰联邦投降。
  毫无疑问,攻打奥洲的作战难度,肯定在进军纽兰本土之下。
  正是如此,以圣上为首的这股势力才坚定认为,应该赶在进军霍瓦依群岛之前,至少在此之后出兵西南东望洋。
  果真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哪怕是一切顺利,所能够取得的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在占领了奥洲之后,跟纽兰联邦进行停战谈判,再像20多年前那样,签署一份并没解决实质问题的停战协议。
  其实,这也是关键所在。
  圣上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并且做好了跟纽兰联邦谈判的准备。
  站在帝国皇帝的立场上,此举也无可厚非。
  已经取得胜利,成为全球的头号霸主,掌控大半个世界,获得至少20年和平时期,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永久和平?
  在政治家眼里,不过是镜花水月。
  没错,薛远征是政治家,不过并不是普通的政治家。
  在白止战的认识中,薛远征其实是一个有那么一点理想主义色彩的政治家,或者说拥有在政治家身上很罕见的理想情怀。
  其实,这跟薛远征早起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不管怎样,薛远征所追求的,哪怕不是全面的胜利,也是一个更加重大的,而且能让和平维持得更久远的结果。
  其实,这也是薛远征的人格魅力所在。
  这就要求,必须在军事上彻底击败包括纽兰联邦在内的所有对手。
  如果可以的话,还要考虑在大战结束之前,以协约集团统帅身份完成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划分。
  其实,薛远征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在白止战回到帝国之前,由薛远征派遣的特使就到了迢曼帝国的首都,正式向迢曼宰相提出,在协约集团的基础上,组建一个包含非集团成员国的国际组织,以此确保战后的国际社会能够保持稳定。
  不过,这只是开始。
  首先向迢曼帝国提出来,除尊重这个头号盟友之外,也是为了消除最大的障碍。
  没有迢曼帝国参与,只是由梁夏帝国牵头,这个国际组织的价值,以及在战后国际社会的影响力都将大打折扣。
  此外,甚至存在在战后跟迢曼帝国发生军事对抗的可能。
  总而言之,薛远征在努力争取获得更加全面的胜利,也就得在军事行动上,继续坚持原先的战略方针。
  直接进军纽兰本土。
  在战前拟定的所有战略计划当中,都格外强调,必须在掌握战略优势之后集中全部力量进军纽兰本土。
  绝对不能在此之外浪费兵力!
  要说的话,出兵梵炎洋,攻占波沙湾,以及杀入陆心海,其实都是在为围攻纽兰联邦做准备。
  之前已经提到,迢曼帝国将承担从夕落洋进军孤大陆的重任。
  任何分兵行动,都将导致错失全面胜利的结果。
  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不止薛远征,还有王开元。
  这或许是在他身上,唯一让白止战比较欣赏的特点。
  这么多年,白止战并没有因为王开元的特殊身份而对其产生偏见,就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有那么一丝理想的光芒。
  正是如此,王开元跟其他的情报人员不大一样。
  毫无疑问,白止战同样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像白止战这些,参与过上次大战,而且在战后主导帝国军事建设的少壮派将领,几乎全都有理想主义情怀。
  在海军中,特别的突出。
  不止是白止战,还有刘向东与刘向真,以及桂伯勇。哪怕在刘长勋与贺永兴的身上,同样能够看到理想主义的光芒。
  其实,这跟在上次大战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用廉旭升的话来说,任何参加与经历过那场残酷的战争,在战斗中活了下来的军人,都会萌生永久结束战争的念头。
  哪怕,这个念头是那么的不现实。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问题。
  像白止战这些,能够在上次大战中幸存下来的,而且成为高级将领的,全都有着杰出的个人才干。
  因为有强大的个人能力,所以他们才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朝理想奋斗。
  只是,在现实面前,理想主义光芒终究会消散,然后就会变得更加的现实。
  其实,也直到这个时候,白止战才想明白,在20多年之前,帝国的统帅为什么要坐下来跟敌人谈判。
  理想是奋勇前进的主要动力,可是并没有强大到能够战胜所有的艰难险阻。
  到了最后,即便是始武大帝这般伟大的统帅都得向现实低头,要不然当年也不会在叶堡调转马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0/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