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6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9/945

  东方集团与北孤集团的灾情没有那么严重,与相对更完善的水利设施,以及庞大的化肥产量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外界因素也不可忽视。
  要说的话,纽兰共和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会议上,莱因哈特着重强调了这个问题。
  早在波沙湾局势变得紧张前,他就派特使去了华城,希望能够在粮食进口的问题上得到纽兰共和国的帮助,通过纽兰共和国,以国家采购方式,从南孤地区的巴西与阿根廷等几个国家进口粮食。
  结果,纽兰当局却表示爱莫能助!
  以当时的情况,纽兰当局其实是想借这个问题,逼迫迢曼帝国接受布兰王国就是否脱离西陆集团进行全民公投。
  简单的说,就是要把布兰王国从西陆集团割裂出去。
  为了此事,纽兰共和国已经运作了将近20年。
  哪怕不能一步到位,也要设法让布兰王国脱离西陆集团,为其接下来控制布兰王国打下基础。
  要说的话,在战后的几十年,特别是地位得到确认之后,纽兰共和国就一直在打布兰王国的主意,妄图通过布兰王国重返西大陆,并且以此来逼迫迢曼帝国做出妥协,让迢曼帝国交出西陆集团的控制权。
  当然,往根本上讲,其实是取代迢曼帝国,成为西方国家的统帅。
  莱因哈特重提纽兰共和国的事情,也是在告诉内阁大臣,不要对夕落洋对岸的那个国家抱多大的希望。
  不过,最先抱有幻想的就是莱因哈特。
  除了在年初进行的谈判,就在上个月,他还派特使前往华城,就伊拉克出兵攻打科威特的事情跟纽兰当局秘密接触。
  当时,莱因哈特还认为,纽兰当局会积极参与。
  可惜的是,前几天,纽兰总统特使带来的消息,彻底的毁灭了莱因哈特的幻想。
  虽然纽兰特使说得非常肯定,即纽兰共和国绝不会置身事外,肯定为迢曼帝国,为西陆集团提供支持,但是这个嘴里跑火车的家伙也明确提到,从大局出发,纽兰共和国肯定不会立即参战。
  理由也很清楚,纽兰共和国需要时间完成参战前的动员工作。
  按照特使所说,只有纽兰共和国完成战争动员,并且以最佳状态参战,才有希望击败强大的梁夏帝国。
  从这一点出发,在战争初期,迢曼帝国得单独面对梁夏帝国,纽兰共和国能提供的,也就是旁敲侧击,在其他方向上通过代言人,或者是采取别的方式,牵制住梁夏帝国的一部分兵力。
  换种方式来说,迢曼帝国是纽兰共和国通往胜利道路上的垫脚石!
  当时,莱因哈特就反问纽兰特使。
  梁夏当局会把纽兰共和国当成空气吗?
  等到大战爆发,梁夏帝国上下会放过更加强大的纽兰共和国?
  当初跟纽兰共和国恢复外交关系,梁夏帝国就已经承认,纽兰共和国才是头号劲敌。
  哪怕梁夏帝国不会主动向纽兰共和国宣战,也会按照与纽兰共和国开战的方式,做战争准备。
  这么一来,纽兰共和国难不成还能以不动员的方式,在军备建设上跑赢进行动员的梁夏帝国?
  这摆明是不可能的事情!
  既然如此,纽兰共和国还有什么理由置身事外?
  用莱因哈特的话说,在迢曼帝国战败,西陆集团完蛋后,纽兰共和国别想偏安一隅。
  控制了世界岛之后,梁夏帝国的下一个目的肯定是称霸全球,会在适当的时候向纽兰共和国宣战。
  挟战胜国之威,击败纽兰共和国,几乎没难度可言。
  不要忘了,梁夏帝国有全球最强海军,在40多年前就已经渡过了东望洋。
  纽兰特使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到装着没有听明白,在离开白林之前没给出答复。
  唯一能肯定的就是,纽兰共和国绝不会在第一时间参战。
  正是如此,莱因哈特才不再对纽兰共和国抱任何的幻想。
  用他的话来说,被游族财团控制的纽兰共和国,更愿意吃着西陆集团的肉,吸着迢曼帝国的骨髓发展壮大。
  等到西陆集团崩溃,纽兰共和国不从背后捅刀子就算好的了!
  到此,迢曼帝国已经是别无选择。
  拖下去必然是死路一条。
  现在放手一搏,还有那么点希望!
  在说明了情况之后,莱因哈特像以往一样,把发言的机会留给了其他大臣。
  只有少数几个大臣发言,而且表达的是跟宰相相同的观点,即除了战争,已经没别的办法了。
  在财政大臣坐下后,莱因哈特又等了约半分钟。
  最后,在确认没有别的大臣要发表意见后,他才说道:“大家都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如果没有人反对的话,我提议就今天讨论的事情,要不要借此机会发起军事行动进行投票表决!”
  说完,莱因哈特朝站在会议室门口的秘书点了点头。
  秘书没有多问,叫上其他负责协助会议的工作人员离开了会议室,出去的时候还顺带锁上了房门。
  如此重大事情,肯定是闭门表决。
  随后,莱因哈特第一个举起右手,同时闭上了眼睛。
  其实举左手也一样。
  举手表示赞成,不举手表示反对,最后只需统计举手大臣的数量,就能够知道表决是否获得通过。
  当然,也算不上是统计。
  总共就只有27名大臣,算上宰相是28人。
  因为宰相的那一票有更大的权重,所以在宰相支持的情况下,只需13名大臣举手就能获得通过。
  如果宰相没有举手,那么需要15名大臣举手才能获得通过。
  通常是由宰相发起表决,所以宰相往往会率先举手,也就只需13名大臣之后,就能够获得通过。
  有点复杂,不过会议室就这么大,只要留心数一数,就知道有多少大臣举手了。
  过了约半分钟,莱因哈特才睁开眼睛。
  他只扫了一眼,根本没有数就知道了结果。
  27名大臣全都举手,无一个反对!
  就连态度一向温和的外交大臣都举手赞成。
  “表决的结果,大家看到了。在表决书上签字之后,各位就可以回去休息。”
  说完,莱因哈特摁下桌面上的呼叫器,把秘书叫了进来。
  其实,莱因哈特的心情非常沉重。
  他知道表决会通过,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竟然是全体支持,连最有可能,也最应该反对的外交大臣,都表示支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只要是跟战争有关的表决,外交大臣全都投了反对票。
  这能说明什么?
  迢曼帝国的内部矛盾已经严重到,让外交大臣都觉得需要打一仗,才能解决的程度。
  那么,这场战争还能按照设想的方式进行与完结吗!?
  
第41章
动员机制
  以迢曼帝国的政治体制,在获得内阁全体支持的情况下,肯定能够在帝国的立法院获得多数支持。
  原因也很简单,莱因哈特领导的是多个政党组成的联合政府。
  这27名内阁大臣当中,13人来自莱因哈特所在的“迢曼民主振兴党”,另外14人分别来自6个政党,而这7个政党在立法院拥有78%的席位,肯定能为莱因哈特的战争提案提供三分之二的多数票。
  其实,只需要获得4个联合政党支持,莱因哈特就能够发动战争。
  让莱因哈特操心的,并非能不能获得战争授权,而是有没有把握打赢这场战争,或者说达到既定目的。
  正是如此,在送走内阁大臣之后,莱因哈特就让秘书去安排,请军方的将领前来协商作战的事情。
  在根本上,莱因哈特并没有指望能够在战场上取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9/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