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1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924

  “?????”
  完全没听懂李解在说什么的沙瓜,这时候就明白一个意思:老板说了,我的工作做得很好,很有水平,别管别人说什么。
  “嗯!”
  “嗯你妈个头啊嗯,看你这傻叉样就是没听懂。算了,这不重要,这个月奖金翻倍,这个你能懂。”
  “嗯嗯嗯嗯嗯!”
  “你吃屎啊嗯嗯嗯!”
  “嗯。”
  “……”
  现在虽然骡子还不能用,但大趋势相当良好。沙瓜也的确有耐住性子的品质,这一点,大多数“沙野”出来的野人都做不到。
  野人的个性,总体上还是奔放的,就算是现在,也有别处的“沙野”野人,想要挑战李解的权威。
  这不是因为无畏,而是因为无知。
  但只要接入到江阴邑的影响和统治中,这些野人也会迅速服帖,并且老老实实地听从李解的安排。
  随着江阴城邑的建设,大量的木石混合建筑,还有大量的大型竹木混合建筑,都让远近的“沙野”之人彻底归顺,这些大型建筑,有时候比鳄人和勇夫还要有用。
  以江阴邑为核心,在扬子江南北,沿江直至沿海地区,大量“沙野”都开始向江阴邑缴纳“贡赋”。
  根据规模大小,江阴邑不定期就索要女子、肉干、皮子、蒲草、芦苇、野菜、鱼干、豆麦等等等等。
  但是,江阴邑也会给予一些看上去很贵重,但实际上产量超高的东西。
  比如说丝绸、陶器、木器、竹器甚至是瓷器,其中也就只有丝绸相对的要麻烦一些,但其余器物,制约江阴邑的只是产量。
  尤其是陶器,江阴邑在沿江若干“沙野”都建立了陶窑,最远的江阴窑洞,已经要到邗沟附近,也就是说,江阴邑在“百沙”的影响力,差不多就是群舒七国的规模。
  人口总量也不可小觑,比吴国的王畿地区是没法比,但超过姑苏那三十五万人口肯定没问题。
  李县长极限抽丁的话,也能拉出不少炮灰来送死,只是没有必要。
  以他现在的威望,加上姑苏背后的支持,正面跟当初的羿阳君姬玄干一架,李解现在真的不怂。
  不需要偷鸡摸狗,硬实力就是这么嚣张!
  “等老子的骡子养起来,到时候一口气打到六国去,控制长江入海口,还不是爽翻天美滋滋?”
  逆流而上得借风,否则就只能借助江淮大地上的河流来穿梭,后勤压力极大,这不是李县长现在能够承担的。
  而且因为“大红01”和“大紫01”的出现,李解都不用想,就知道江阴邑出来的货物,一定会半道上被人盯着。
  在什么地段容易被人下手,这也是可以预估的。
  只是知道是一回事,怎么预防又是另外一回事。
  扩充勇夫的原因,也是为了保障高端丝绸贸易,除此之外,那就是公子巳能不能顺利抵达姑苏,然后成为吴王,其实还是个未知数。
  只要老妖怪的其余儿子没死绝,他就不敢放心大胆。
  毕竟,老妖怪就算要把位子传给公子巳,但他敢在公子巳抵达姑苏之前,就把所有儿子干死吗?
  他不敢。
  干死一个公子寅,除掉一个最大的威胁,已经是极限。
  要不然凭什么公子寅可以死,公子丑就可以活?跟羿阳君勾结的人,就有公子丑。
  这种大罪都能放置,已经说明了老妖怪的复杂心态。
  李县长嚣张得很,姑苏一天不稳,他就天天浪,反正江阴邑怎么搞,在姑苏看来,都是土鳖暴发户的智障操作。
  要得就是这种印象,才能浑水摸鱼啊。
  智障儿童欢乐多,这才是人们印象中的认知。
  按照现在的骡子存栏量,李县长琢磨着到后年,就能武装所有鳄人。这机动力上来之后,干群舒地区的垃圾国家,那还是个事儿?随便搞哇。
  “首李,那些鹿怎么办?”
  “现在养了多少?”
  “有这么多。”
  沙瓜拿出了账册,每一只鹿都打了角标,耳朵穿孔挂个牌子,很容易辨认。一个月都要过一次秤,过秤方法很简单,把鹿摁在木板上,然后天平另外一侧加标准石块。
  翻了翻账册,李解满意地点点头,笑得合不拢嘴:“好好好,好好好啊,你能举一反三,增殖这么多鹿,的确不愧是努力少年。从今天开始,你就是配种中心的主任!”
  “是!”
  沙瓜一脸自豪,不过还是小声地问了一声,“首李,配种中心可要取个名字?”
  “天地人和,就叫‘人和’吧。”
  “是!”
第167章
南马
  沿江地区如果放弃开垦农田,改造成养马场,同样是极为优质的养马地。
  不过对李解来说,大牲口现在不是燃眉之急,能买一些矮小的挽马驮马,也已经够用。而且按照白沙村的配置,骑兵暂时也用不上。
  只是他既然决定搞养殖,态度是要让手下们知道的,也免得内部对从事养殖的人员进行歧视。
  除此之外,因为他采购马匹,让请求他庇护的子氏成员,都是愿意以此为切入点,参与到了江阴邑的建设中去。
  子起留下来的政治遗产相当丰厚,不仅仅是国内,国际上也是如此。
  让李解自己去买大牲口,哪怕是蹩脚的矮小挽马,他也没有太好的渠道,只能从国际市场上进行散货采购。
  但是换成子氏,那就大不相同。
  子氏不管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都有非常丰厚的人际关系。
  以楚国为例,楚国一直在严酷镇压的扬粤诸部,他们就有饲养一种驮马。这种马在扬粤诸部中的重要性,几乎等同于诸夏的牛。
  当然实际上牛对扬粤诸部来说,也很重要。但早期诸夏对外扩张时候,牛是绝对会被掠夺的重要物资,所以在南方的方国后裔,在从平原地区向山区避难的过程中,驮马的重要性逐渐上升。
  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对存世的人来说,没有追求缘由的必要。
  勾陈在主持伐楚的前后期,子起通过祖辈的关系,在楚国境内策反了大量扬粤部落。吴国武装了一些部落,然后让这些部落脱离了楚国的掌控,得以继续向南逃窜,获得生存空间。
  有了这个交情在,子氏通过扬子江的天然水网,就能深入到楚国南方地区的扬粤部落中。
  而在那里,子氏就能交易来李解需要的驮马。
  这种山区马体型虽然矮小,但是吃苦耐劳,对饲料要求极低,并且因为毛发会随着季节而变化,又兼具了耐寒耐热有点。除了不能让人骑着到处砍人抢地盘,它几乎什么都能干。
  还有一个让李解非常中意的特点,那就是这种马上船之后不生病,也就是说,从楚国南部地区运往江阴邑,也不用担心它们路上死伤一大片。
  仅此一个优势,就足够让李解动心。
  至于北方的马匹,扔到南方来,反而优势全无,哪怕是秦国顶级的宝马,跑来长江口也是多半死路一条。
  不过既然李解需要,那么即便成本高昂代价惊人,子氏也无所谓千里迢迢从秦国将良马运往江东。
  总量上去之后,死亡率再高,也能活个几匹下来。
  有了子氏的资源,李解也没有含糊,直接组织了一波人力,在江北阳口大埝附近,开辟了一个马场出来。
  马场规模不大,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战马,能够稳定地产出小母马拿来生育骡子,也就够了。
  骡子数量上去之后,骑马步兵的效费比远比纯骑兵划算,这年头搞纯骑兵,不是家大业大,真心玩不起。一般中等列强,连在一场遭遇战中的战马损失都承担不起。
  目前能够承担起战马消耗的,也只有秦国、晋国、燕国三个国家,连同样是北方大国的齐国,也扛不住这种无脑消耗。宁肯将战马用在战车上,也不会用在骑兵上。
  “首李,入夏之时,便能前往楚南。”
  “扬粤诸部能联系上?”
  “能。”
  搬来上溪、下溪之后,子氏成员都很老实,该干活就干活,不想干活的,就留在姑苏败家,反正太宰子起这么多年贪污下来,家财怎么浪费也败不完。
  而且败家子们在姑苏不管怎么折腾,现在也是没有后顾之忧,有人搞他们,怕啥?往江阴邑跑啊,有猛男罩着,他们怕个鸟,有种跟猛男单挑?
  就算是跟猛男群殴,他们也不怕,因为猛男也有人罩着啊,还是吴国最大的那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