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1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0/924

  商无忌当初看到李解就要投资,原因就在这里,能够把“沙野”经营得“井井有条”,这是超乎想象的才能。
  要知道,绝多数的城邑之主,都未必能够把自己的一亩三分之治理得井井有条。
  而李解不但做到了,他还称霸“百沙”。
  这就是一笔账,很简单的算术题,“百沙”有着潜力深厚的劳力,当然在商无忌眼中,野人根本谈不上有用之人。但是李解能化腐朽为神奇,这就变得大不相同。
  想当初,商无忌用“问鼎”“华盖”来看好李解的未来,就是看到了其中的不同。
  从才能上来说,商无忌能力超绝,是运奄氏中最顶级的英才。
  但是,英才也好,天才也罢,有才能不代表就能成为领袖。商无忌有自知之明,行事素来讲究“知己知彼”,认清自己的能力不在带着家族奋勇向前,那么商无忌就果断地寻找值得将家族拖着往前走的领袖人物。
  李解在适合的时间出现在适合的地点,白沙村离延陵如此之近,商无忌的当机立断,到现在为止,都是极其完美的一场操作。
  而商无忌自立门户之后,阴乡商氏的声势,显然超过了延陵商氏,至于什么“运奄氏”,彻底被商无忌抛在了脑后。
  只从阴乡商氏掌握的土地规模来看,商无忌本家和妹妹商小妹二人,就掌握了接近二十万亩的土地,这些土地分布在大江两岸,大部分都是沼泽、荒地。
  随着江阴邑的大发展,这些土地的不断开发,逐渐就展现出了价值。
  哪怕亩产只有一百斤或者八十斤,这也足够支撑阴乡商氏成为“正宗”。
  商氏正宗在阴乡,而不是在延陵,这个趋势,是无法改变的。
  因为延陵商氏没可能从江阴邑获得更多的土地,他们的上限就在这里,但是李解却正如商无忌看到的那样,有无限可能。
  吞并雉邑、鹿邑并非是名义上的,但事实上就是被李解掌控。
  江北的广大地区,别人可能没办法开发出来,但对于李解和江阴邑而言,短期内创造几万亩薄有产出的稻田,并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鳄人小队长以上的精英,都在不同的领域发挥出了惊人的能量。
  以沙东为例,他有着丰富的测绘经验,那么在江北丈量土地规划沟渠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沟渠开挖之后,引水却因为地势差而失败的状况。
  从阳口大埝,依托邗沟、雉水,以及大大小小的泽陂,整个江北地区的土地固然还是贫瘠的,相较江南还是不值一提的,但是大农场的规划之下,用少量劳力,就达成了原本需要几十倍上百倍人力才能达成的耕地作业。
  围绕江阴邑的各色大农场,不但有成熟的耕牛驯养,还有新式农具的培训使用,农奴们的工作愿望哪怕再低,总的效率衍生出来的总的产出,都比这个时代单纯的小农要强得多。
  而这种开发,又是相当稳固的,江阴邑也好,“百沙”也罢,他们想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乃至社会地位,江阴邑李解是他们唯一的渠道。
  当然,也可以通过出卖李解来达成愿望,只是成本极其高昂不说,出卖对象几乎没有。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李解明面上最大的靠山就是吴王勾陈自己。
  同时在技术分配上,江阴邑几乎掌控了所有“高精尖”,比如火药生产,大量的球磨机以及优质磨盘,其实都在白沙村附近。
  培训鳄人、勇夫的机构,又全部设置在了白沙村,加上“高产田”原本就在白沙村,整个江阴邑要进行任何一种作业,都绕不开江阴邑的核心。
  江北各大农场开荒,在江南的火药抵达之前,他们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去操作,板结的土地上浇水,等到水土混合让土地松软之后,再开始挖掘。
  大部分时候只能挖掘很浅的一层表层,因为板结的土地下方,还有更加坚硬的土壤层。
  即便有失心疯的野心家铁了心要跟李解分道扬镳,发动大量人力来开挖土地改造土地,但土地初步改造之后,如何让土地产生肥力,又是一个大难题。
  江阴邑有着初步建立的卫生管理系统,仅仅是人畜粪肥的收集,就有专门的部门来管理。
  而为什么要讲卫生,为什么要收集人畜粪肥,明白这个道理的,本身就只有很小一部分精英。
  至于农奴,根本不懂。
  脱离江阴邑的体系之后,在农奴管理上,就不可能跟江阴邑一样强制性,然后再去琢磨管理之后的利益产出在哪里。
  这是环环相扣的,一体两面,一体多面。
  面对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绝大多数长了脑子的野心家都会放弃,然后认命,因为野心实现不了的时候,最大的收益显然还是跟着李解混口饭吃。
  随着李解从温泉区提纯了更多的硫磺之后,江北各大农场的开发进度,显然又进入到了一种全新的节奏。
  这显然引起了大量吴国权贵们的关注,只是最终还是一头雾水,正如贾义向老妖怪禀报的那样,李解就是在种地养猪,仅此而已。
  实际上的状况,就是李解为了应对公子巳归来的突发状况,以高强度的劳动,来完成新一批勇夫的训练。
  江阴邑已经不缺少人口的情况下,勇夫扩充的首位度要求,不在于勇夫的战斗力到底如何,而是组织度的打磨。
  只要新一批的勇夫,能够快速有效地执行命令,并且完成度合格,那么就算直接把这群勇夫拉上战场,两三次战斗下来,他们就能很轻松地完成蜕变。
  完全不需要像之前李解那样麻烦,之前李解是缺兵少将,没有办法,才不得不“精益求精”。
  屡次以少胜多固然很痛快,但对李解而言,群殴围殴以多打少,才是最省力的事情。
  和之前抠抠搜搜紧紧巴巴比起来,现在李解在江北各大农场组织训练的勇夫数量,已经超过了三千。
  而这三千勇夫,完全没费李解多少脑细胞,费的只是钱。
  从江北农垦大开发这个大型项目开始,全程砸钱,凡是只需要砸钱就能获得产出的事情,根本谈不上什么事情。
  李解此刻也并不着急,他无所谓老妖怪什么时候嗝屁,以他现在的实力,突袭姑苏爆破作业,一个夜战说不定就能平了姑苏,只是没有意义。
  吴国内部的大贵族山头林立,掌控吴国大量人口的主力,正是这些大贵族,干掉姑苏容易,甚至干掉勾陈这个老妖怪也容易,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无可奈何的妥协。
  李县长当年做工头的时候,那是一路妥协,现在“称霸一方”,他要是还继续妥协,那还混个鸟啊。
  安安心心猥琐发育,等待时机的李县长终于等到了一个很微妙的机会,虽然他也不知道算不算机会。
  北方行者传来消息,徐国有人作乱,公子巳止步徐国!
第176章
晋国称王
  列国外交关系中,有一个很微妙的地方,尤其是吴国和晋国之间。
  很早之前,吴国使者前往晋国,私底下都是称对方为“晋王”,但是,晋国从来没有正式称王过,哪怕中原列国,在经贸谈判中,也多以“晋王”为抬头,而不是晋侯或者晋公。
  吴国称霸东南不假,但是历代吴王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相当的务实。
  晋国是北方霸主,而且又远离吴国,吹捧一下又有何妨?而吴国当年的态度,也是又回报的,拿到了大量的国际援助。
  正是有了这批国际援助,从人才、技术、资金、装备、制度等等上,武装了起来,然后才扳倒了楚国。
  固然晋吴双方发生过龃龉,但大方向上,问题不大。
  战略对手都是楚国,而且晋国的压力还要更大一些,因为晋国东南西北的潜在竞争对手都很强。
  随着吴国的崛起,有一个东南霸主减轻晋国的南部压力,总体而言,财政上是要宽裕了不少。
  支援吴国一辆战车,对晋国而言,自己就可以少生产最少五辆战车。
  一个车千乘的吴国,是可以跟车万乘的楚国打烂仗的。
  但是晋国要跟楚国互殴,尤其是在中原地区,那必须也是车万乘。
  时势变化是运动的,曾经的晋吴两国关系,随着老妖怪勾陈的老去,自然也会发生变化。
  舒坦了好多年的晋国,显然也想要活动活动筋骨。
  一块联络南北的要冲飞地,是个非常不错的想法。
  对于地区小强来说,控制飞地很难,但对于霸主级大国来说,哪怕飞地在另外一过的国都之中,也是毫无压力。
  有种你吞了试试?
  逼阳国有献土吴国的强烈愿望,那么晋国就没打算对逼阳国下手。
  淮水以北,泗水附近,进出中原相当便利的地方,就在徐国。
  这是一个曾经很辉煌,现在很菜鸡的流氓国家,殴打起来全世界人民群众都是拍手称快交口称赞。
  吴国并非不想经营已经废了的徐国故土,但吴国的重心在南在西不在北。
  能够会盟称霸,本身就算是一个意外。
  五湖地区的深度开发,才是吴国的重头戏。随着人口剧烈增长,一个“南巢氏”都能勾动老妖怪的心,其隐藏起来的真正念头,其实外界一直很难窥视。
  放任李解在江北“肆虐”,打得主意,也是李解随便折腾随便开发,最终吴国会坐享其成。
  李解开发多少耕地,将来就会给吴国产生多少税赋。
  而且李解很忠心。
  至少现在看来,李解的表现简直完美,除了行事作风太过粗暴,还是太野蛮了一些,完全没有文明社会的痕迹。
  徐国出现了动乱,但是江北的开发完全没有受影响,吴甲也只是有条不紊地开拔西进,还传出了一个消息,公子巳将会主持这批吴甲的军事行动。
  “刷资历刷得真明显啊,真是……太让人羡慕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0/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