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6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7/924

  干不死李解,还干不死应试的士子吗?
  制造一点点恐怖气氛,并不算很难的事情。
  这种毫无下限的血腥恐怖,老滑稽亲身经历的次数都有好机会,滑国为晋国逼迫时,整个滑国的人才库,只要是被晋国切割过去的,一半是因为投降主义,另外一半,则是被杀怕了。
  再差的国君,也总有两三只忠臣养着的,没有忠臣,忠仆总是有的吧。
  但只要晋国创造了一种环境,一种谁帮滑国谁就死的环境,滑国根本没有半点机会。
  霸主级大国凌虐小国,就是这样的肆无忌惮。
  至于说后来晋国没有直接吞并,那也是因为吃相稍微好看一点,至少比郑国和蔡国,要像样得多。
  此时列国知道李解要考试取材的,可能还只是局限于江淮地区,但一个月的时间,也足够传达到中原,甚至真要是不惜成本,两三天跑死马,晋国这时候,多少也已经知道李解在做什么事情。
  要想阻拦李解,可能性不大,但制造点混乱,搞点破坏,并没有多难。
  淮中城能做的,也不过是见招拆招。
  “倘若列强高明剑士、弓手尽出,沿途截杀赴考士子,淮水伯府……当如何?”
  老滑稽不答反问,看着孙子滑板。
  “这……”
  很明显滑板没有想过这种无下限的问题,在洛邑时,作为祖父的滑稽,也没有传授这种毫无节操的手段。
  毕竟滑国覆灭,他也不再是一国大夫,即便去列国打工,地位也会大不如前。
  老迈的大夫,又算个什么呢?
  “此刻,唯见淮水伯府之决心,方能安定赴考应试之士子。”
  在淮中城的街头漫步,老滑稽对这个地方的信心,比外人要高得多。
  很多细节,旁人习以为常之后,都不觉得如何,但作为一国大夫,从基层到中央,老滑稽都是混过的,他看到的并非只有淮中城的奇葩制度。
  还有制度中的极强优势。
  只从一点,老滑稽就认为,同样是针对地方治安,楚国和淮水伯府,根本没法比。
  楚国原先在淮南,设置有豫章郡,也就是夏邑至六国这一带。负责豫章郡地方稳定的武装力量,是豫章郡的郡兵,分置在了各城邑。
  但是这些郡兵,跟楚国陵师,根本不是一回事,装备差且先不提,只论训练,也不过是随便从贵族封邑中随便挑选的农夫而已。
  没有经过训练的农兵,能够维持城邑附近的治安,就已经相当的勉强,再要抵御类似暗杀、刺杀等等行径,自然是强人所难。
  然而淮水伯府下面,除了广为人知的鳄人之外,还有“白沙勇夫”。
  这些勇夫,在充当鳄人候补的同时,其长期工作,就是负责地方治安,保障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生产稳定。
  其制度严密、训练有素,按标准来看,比一般的楚国陵师还要高上一线。
  装备更是不在一个层面上,之前的勇夫,除了弓弩之外,还装备有短矛、投枪等等适合江南地形的特殊武器。
  到如今鹰羽箭的产量暴涨之后,基本能保证人人带弓。
  远程兵器的武装率就是百分之一百,楚国陵师几百年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勇夫就用了两年不到。
  而其中中队长以上,还能借用一些特种兵器,比如说阴乡夫人的弟弟沙雕,就掌管着一批滑轮弓弩。
  这种特种装备,在应付突发情况的时候,效果非常好。
  老滑稽对此了解得不是很透彻,但是他明察暗访,略作摸排,就大概估算了一下勇夫们的能力。
  以勇夫的组织训练度,加上夸张的披甲率带弓率,暗杀高手的得手几率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因为除非这个杀手次次得手,还次次都不会被盯住追上。
  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此时往来淮中城的方式,主要就是两种。
  一是舟船,二是车马队。
  不管是哪一样,现在都是有新编义士小队护送的,新编义士只要及时预警,以白沙勇夫的训练程度,其跑不死的惊人耐力,在追逐中耗尽搞事暗杀者的体力,完全不是个事儿。
  所以老滑稽的判断,就是杀手想要掀起恐慌,可能一次两次能够得手,杀的可能还是落单士子,那种成群结队,又或者本身家族势力不小的,杀手也不会挑这种人物下手。
  因为搞不好这种行径,会让苦主直接找到源头的雇主,大家都是贵族,谁还不知道谁呢?
  “老祖以为此次考试取材,当是平安无事?”
  滑板知道祖父很看重淮水伯府,也一直很欣赏吴国王命猛男,但有信心到这种地步,他是如何都想不到的。
  “平安无事或许不能,不过……最多也就是有惊无险。”
  说罢,老滑稽正好路过一处南城的小学,此时小学门口,已有不少外来士子,正打算在这里旁听。
  看到这副景象,老滑稽很是欣慰地拂须点头。
第603章
熊孩子的梧桐木
  云梦泽西北有一条河联通汉水和郢都,名叫阳水。
  阳水的尽头,就是竞陵邑。
  只是竞陵邑这个称呼,还没有多少年头,郧国还在时,甘鱼口西南毗邻汉水,是被称作“天门”,本地大族多以“风”为姓氏。
  不过随着楚国的扩张,风氏也成了楚国内部的地头蛇,比不上叶氏,但也自有生存之道。
  依托汉水、甘鱼口、阳水、云梦泽,竞陵风氏算得上多产“鱼米”,又交通发达,是为数不多能够往来扬子江和周秦的楚国地方世族。
  此值盛夏,竞陵风氏又一次忙碌开来,不过和以往兜售鱼米布匹不一样,这一次售卖的,却是一张张内容古怪的纸。
  纸本身对竞陵风氏而言,并不贵,贵的是纸张上的内容。
  甘鱼口的内港,身穿丝袍的楚国贵族青年,都是从容不迫地仗剑前行,到了码头上之后,突然就健步如飞起来,一扫之前的从容不迫。
  片刻,更是有人仗剑大叫:“尔等不得自误!切勿争抢!否则,勿怪吾剑锋利!”
  “汝剑锋利,吾剑莫非不利?!”
  “来一张考试大纲!”
  “……”
  “看什么?我要前去淮水应试,岂能懈怠!”
  一人出列,迈步就跑,不多时就到了竞陵风氏的宅院中,这是前铺后院的格局,入内之后,已经是人头攒动,一个个挤得满头大汗。
  豪族之家的子弟,显然不会来这里宛若争抢打折鱼米的平民,但能来这里的青年,也显然不是庸俗之辈,祖上源流,也不会太差。
  “考试内容竟然如此丰富?!”
  有个青年一脸疑惑,他拿到手的,不是纸张,而是已经翻译成花鸟篆的绢布。
  扫了一眼之后,这个青年情不自禁伸出手指,牙齿在那里咬着手指甲。
  考试大纲非常详细,应试的排期,各个项目都是错开。
  “敢问良人,淮中城考试,非是用楚国文字吧。”
  “不敢当良人之称。”
  同样热得满头大汗的风氏铺面管事,隔着人群拱手道,“君子请看下方‘备注’,所用文字,乃是‘汉字’。”
  “还真是如此,这吴解好大的口气,文字竟敢称天授。”
  星汉灿烂,这是银河中的文字,楚国人感触最为深刻。
  他们这么狂,还去问周天子鼎之轻重,可也没敢说自家的文字,是汉字、汉书啊。
  “休要管他口气大小,这考试用字,还需重新修习。”
  “君子放心,有淮中城常用字对照表。”
  说罢,冯氏铺面管事赶紧让人支起了一张大绢布,上面根据偏旁排列着大量常用字。
  每个字都有“汉字”和篆书的对照,楚国虽然是花鸟篆,但中原篆书也是看得懂的。
  作为贵族子弟,来到这里的人,哪怕是家族落魄,也不至于教育迟滞。
  “如此甚好。”
  “可有小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7/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