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6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8/924

  “有。”
  大概是早有准备,店铺里面,居然拿出了两大箱子的卷轴。
  每张卷轴,打开之后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一看就是人工抄写的,相当的不容易。
  除了卷轴之外,还有大量的竹简木牍,这些都是用刻刀刻的,数量更是惊人,直接塞满了两个房间,书架根本不够用,有不少的一部分,直接堆在了外面的廊檐下。
  都是读书行家,一看这么多竹简木牍,有人很是惊异地问道:“风氏竟有如此之多合用简书?”
  “诸君误会,这些简书非是风氏所制,而是从淮中城进口。淮水伯府所产简牍,规格统一,大小适用,尤其是表面打磨,鲜有毛刺,可谓上品。”
  楚国贵族子弟一听,满心的不是味儿,他们不傻,李解这家伙既然都有了纸,显然不可能再多用竹简木牍。
  但偏偏还在生产,而且还产量大、良品率高,摆明了就是坑人呐。
  可又不得不承认,哪怕明知道是在坑人,赚最后一点钱,这个坑,那些用不起纸的中小型家族、土族,也得往里面跳。
  生产加工合格的竹简木牍,自己来削,简直是浪费时间。
  吴楚大战之后,知识分子本就小规模地膨胀了一下。到李解这条吴威王压根不管的野狗到处流窜,把楚国人咬的浑身难受,楚国的知识分子,突然间从交流中发现,以往的知识量,只怕是不够用的。
  交流产生的,不仅仅是市场分工,还有知识的传播,技术的学习。
  楚国中低层的精英们,很清楚以往家传的那几大车书,在淮中城,可能就是一个小本子。
  光常用汉字对照表这个东西,就能让聪明人想象到很多东西。
  比如说“国人”的识字率肯定上去了,比如说“国野”之间的交流肯定更加频繁,绝对新增了大量的新词汇。
  而这些事情,很多时候都是提高了生产效率或者降低了总体的管理成本,跟李解做邻居,他们要是落后太多,恐怕以后去做个间谍也是非常的吃力。
  因为淮水伯府的人一开口,每个字都知道什么意思,合在一起,却完全是听鸟语兽言。
  求进身之阶这个事情且先不说,光从忠君爱国的角度来看,楚国中低层的精英们,有着很急迫想要学习的心情。
  “不知此二者作价几何?”
  “简书一卷二十阴币,帛书一卷,布十五匹。”
  “如此昂贵?!”
  “不贵不贵……”
  那风氏铺面管事笑呵呵地冲众多楚国青年摆手,“淮中城中有一言,曰:知识是宝贵的,知识是无价的。此谓‘无价之宝’也,区区二十阴币,麻布十五,如何算是昂贵呢?”
  双手一摊,那管事还很自得,却听啪的一声,有个楚国暴躁老哥,上去就他一耳光。
  “奸商!”
  “奸商!”
  “奸商——”
  一阵哄闹,却见有个身材灵巧的,摸了一只卷轴,然后整个人一缩,倒退着拱了出去。
  出去之后,他便对门外的风氏仆役们大叫:“大事不妙,有贼人闹事,你家人被打得面目全非——”
  “啊?!”
  门外仆役们大惊失色,连忙入内,其中一人还拱手道谢:“多谢君子告知!”
  “无妨!”
  说罢,连忙开溜,在甘鱼口的内港,钻入了一条小船。
  抖开了卷轴,正是帛书誊抄的淮中城常用字对照表。
  “哈哈哈哈……”
  大笑了一声,将帛书收好,连忙喊道,“快回郢都。”
  “嗨!”
  竞陵风氏搞出来的动静,通过阳水传到郢都之后,楚国君臣都是相当的愤怒,又是无比的尴尬。
  没办法不愤怒,也没办法不尴尬。
  “众卿,楚国英杰若是前往淮水应试,长此以往,楚国之良才,岂非为他国所用?”
  大殿之上,楚国太后一脸的肃然,她儿子端坐在那里,很是认真乖巧,楚国的大王,还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个很单纯的孩子。
  见大臣们一脸的愤怒、尴尬,楚王也是满心地好奇,抬头看了看母亲,只是顾及平日里的礼仪教育,没有直接开口。
  大概是知道儿子想说话,楚国太后眼眸一眨,面带微笑,柔声问儿子:“若有不解,汝为王上,自可询问臣下。”
  “嗯。”
  楚王点点头,他还是个熊孩子,断奶都没多久,眨着眼,低头看着满朝大臣:“不榖心有疑惑,还请众卿解惑。”
  “愿为大王释疑……”
  “愿为大王释疑!”
  楚国的大臣们,倒也没有含糊,既然老板现在有想法,让他说出来就是。
  小孩子嘛,先打好关系,以后也就融洽了。现在有想法,能问出多么夸张奇怪的问题来?随便找点典故,应付应付,也就得了,说不定还是一桩美谈。
  见臣子们这么好说话,楚王也是高兴,于是开口道:“国中良才欲往淮中城,先人有云,凤凰下落,必有梧桐。楚才为凤凰,淮中有梧桐。不榖也想前往淮中城一观李氏梧桐木……”
  “……”
  “……”
第604章
国之将乱必有妖孽
  要不是人太多,赵太后差点抬手就给熊孩子一巴掌,说什么屁话呢!
  整个大殿陷入了迷之尴尬,国君放的黑屁怎么圆?圆不了啊。
  忒不吉利了。
  站在人群中的那处大夫斗皇,气得脸红脖子粗,原本的飘逸仪态都是荡然无存。楚国现在的局面,内斗固然还是要内斗的,但出现了李解这条恶狗,总归还是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虽然斗皇也没搞明白,李解到底怎么想的,逼迫整个楚国变得这么团结,有什么好处呢?
  “不榖……不榖可是失言?”
  见气氛不对,熊孩子噙着眼泪,忍住了没哭出来。断奶之后,就没遇见这种状况,哪怕是叛逆都打到了郢都门口,也没有收到过惊吓。
  但是这一回,却是有点被吓到了。
  大臣们一个个挂着一张死妈脸,要不是看到眼神还有调整,大概以为是在开国丧。
  “王上所言极是!”
  突然大殿之中,蹦出来一个高亢的声音,一人出列,朗声道:“臣,项拔,深以为然!王上所言,诚乃世间之常理!”
  那处大夫眉头一挑,心中暗忖:项氏村夫,这是有何伎俩?
  和别的项氏不同,项拔背后的家族,是楚国为数不多“姓氏合一”的家族,项姓即是项氏。
  虽然也是项国之后,但项拔背后的家族,却是靠做内臣起家,战功什么的,倒是不多。
  只听项拔深恭到底,然后起身大声道:“王上,吴国李解,非常人也。前有‘唯才是举’之行,后有‘求贤若渴’之举。纵使出身寒微,却为吴威王重用,故以勇力服事吴王。吴国开疆拓土,彼时姑苏英杰为上尊号,有‘威’‘桓’二字,因‘威’字乃吴威王亲自挑选,故曰‘威王’。”
  项拔没有理会左右同僚们的目光,反而继续说道:“然则自古有云:开疆拓土曰‘桓’。今吴国南至瓯越,北临齐鲁,淮水南北,尽为吴国所掌。除越国覆灭,新增疆土,皆赖李解之功。王上,于东南勾吴而言,李解,真英雄也。”
  言罢,项拔又抬头看着楚王:“王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彼时吴国李解,亦是吴国凤凰也。臣项拔以为,王上目光如炬,明辨是非,实乃言之有理,何来失言之说?”
  双手一摊,项拔脸上浮现出不解的神情,然后还左看右看,看得左右大臣都是脸皮发抖。
  唯有高坐的熊孩子楚王一脸欣喜,原本眼角的眼泪,都不用擦的,直接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熊孩子露出了一个微笑,心想这朝廷之中,果然还是有忠臣的。
  见项拔这么臭不要脸地拍马屁,有心想要反驳,可为了大局,为了现在楚国来之不易的内部和平,不少人都选择了憋着。
  不憋着也不行,毕竟没必要反驳,无伤大雅的事情,给大王一个面子,大家都好下台,省得到时候传扬出去,又有人编排,说什么吴国人还没打过来呢,楚国自己的国君,就开始想着投降了。
  楚国的国君,想去看看别人的梧桐木,这不是投降是什么?
  总不能说“世界辣么大,我想去看看”吧?
  人郑国国君郑爽,蔡国国君蔡董,在姑苏看坟看了好几个月了,难道还没看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8/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