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校注本)第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9

(26)
 罔极——无边无际。
(27)
 规箴——规劝告诫。
(28)
 三昧火——道家说,元神、元气、元精炼成的火,叫“三昧火”。道家认为精、气、神是生命的三大元素,也是炼“内丹”的三个重要因素。
(29)
 文武火——道家认为炼丹要讲究火候,有文烹,有武炼,叫做文武火。
(30)
 煼(chǎo)——熏的意思。
(31)
 侮——同捂。
(32)
 如如——佛教术语,是《楞伽经》所说的“五法”之一。意思是诸法的理体皆不二平等,叫做“如”,彼此之诸法皆“如”,叫做“如如”。如,是理的异名。又,如如的意思又等同于“真如”,即永恒不变的意思。唐·贾岛《寄无得头陀》诗:“落涧水声来远远,当空月色自如如。”即是此意思。而在这里,“如如”的意思就是永恒不变。上面所说的混元指天地元气,太乙谓事物本原。
(33)
 三皈五戒——皈,归依。三皈:一皈依佛、二皈依法、三皈依僧。出家人先受三皈,次受五戒。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
(34)
 太虚——空寂玄奥的境界。也可指天或宇宙。
(35)
 心即猿猴——佛教譬喻躁动不安的心,像猿猴一样。《慈恩传》九:“守察心猿,观法实相。”《维摩经·香积佛品》:“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这里比喻悟空的心,很恰当,小说中也将“心猿”指悟空。
(36)
 同契住双林——同契,契合,一个心思,一个样。双林,即沙桫椤双树林。传说是佛祖涅槃的地方。这树林四方各二株并生沙桫椤树。据《涅槃经》说,佛祖涅槃后,树林的树,四荣四枯。这里是说,如果悟空“万相归真从一理”,那就可以像佛祖一样,修成正果。
(37)
 王灵官——是萨真人的弟子,道教的护法神。又传说他是玉皇大帝的御前大将。一般说来,道观中都有“灵官殿”。又因为他曾封为“玉枢火府天将”,所以王灵官又被人们视作火神。
(38)
 亘古——自古以来。
(39)
 摩尼珠——摩尼,梵语音译,也作牟尼。是珠宝的意思,也可作“如意宝珠”解释。
(40)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音nā(阴平)mó(阳平),是致敬的意思。这六字是我国佛教净土宗的“六字洪命”,意思是“归命无量寿佛”。净土宗认为常念佛名,命终后可归西天净土。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41)
 九天仙女——九天,意谓天上最高处,九天仙女即是天上的仙女。又,道家有女神“九天玄女”,或称“九天娘娘”,在女仙中,地位仅次于王母娘娘。据说她是圣母元君的弟子,又是黄帝的师傅。黄帝大战蚩尤,不能胜,西王母派九天玄女去帮助黄帝,打败蚩尤。不过在这里,“九天仙女”应该是指一般的天上仙女。
(42)
 毛女——古代传说中的仙女。汉·刘向《列仙传》:“毛女,字玉姜,在华阴山中。山客、猎师,世世见之。形体生毛,自言秦始皇宫人也。秦亡,流亡入山,道士教食松叶,遂不饥寒,身轻如此。至西汉时,已百七十余年矣。”(见《太平广记》卷五十九)后来“毛女”也泛指仙女。
(43)
 武陵源——这是关于桃花、桃子的典故。晋·陶潜《桃花源诗》并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有光,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是陶潜的社会理想的寄托,那里的桃林自然是人间少有的桃树林。但是比起天宫的桃树,却是不值一哂。
(44)
 壶中日月——与“洞里乾坤”的意思一样,都指仙境。“壶中日月”有出典。晋·葛洪《神仙传》:“壶公者,不知其姓名也……时汝南有费长房者,为市掾。忽见公从远方来,入市卖药,人莫识之。卖药口不二价,治病皆愈。语买人曰:‘服此药必吐某物,某日当愈。’事无不效。其钱日收数万,便施与市中贫乏饥冻者,惟留三五十。常悬一空壶于屋上,日入之后,公跳入壶中,人莫能见,唯长房楼上见之,知非常人也。长房乃日日自扫公座前地,及供馔物,公受而不辞。如此积久,长房尤不懈,亦不敢有所求。公知长房笃信,谓房曰:‘至暮无人时更来。’长房如其言即往。公语房曰:‘见我跳入壶中时,卿便可效我跳,自当得入。’长房依言,果不觉已入。入后不复是壶,唯见仙宫世界,楼观重门阁道,公左右侍者数十人。”这个壶公原是神仙,但是常人不识,只有费长房看见他跳进壶中,才知道他来历非凡。原来进壶中就是神仙世界。此典又见于《云笈七籖》。“壶中日月”的意思就是仙界的日子。
(45)
 寿星——即南极仙翁,道教中执掌人间生命寿夭的神仙,是一个白发老人的形象。
(46)
 恒沙——佛教语“恒河沙数”的简略语。是说数量多得无法计算。歌颂如来佛万寿无疆。
(47)
 三乘——即佛教。三乘是:小乘(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大乘(菩萨乘)。
(48)
 九品花——即“九品莲台”的省略语。佛教净土宗认为,修行得道的人,死后去极乐世界,身坐莲花台座。莲花台座是有品级的,最高是九品莲台。这里是说佛祖身坐在九品莲台上。
(49)
 交梨火枣——道教的两种仙果。交梨,有金木相交的意思。火枣,有阳土生物的意思。
(50)
 唵嘛呢
—梵语宝珠莲花的译音。此六字真言,佛教密宗称“六字大明咒”,或“大明陀罗尼”。
(51)
 试问禅关——这首词的词牌叫【苏武慢】,作者冯尊师,作品见于《鸣鹤余音》。
(52)
 芥纳须弥——须弥,佛教传说中的大山,高三百三十六万里。这句是说佛法广大,能将这么大的须弥山藏进一粒小小的芥子里去。与上句毛吞大海的意思一样。
(53)
 头陀——“头陀行”是佛教苦修法之一。有十二种规定,如乞食、衣三色(三种颜色的衣服)、节食、常坐不卧等。称苦修此法的僧人为“头陀”。
(54)
 十地——佛教称修行成菩萨的十种境界,又称“十住”。入理般若名为“住”,住生功德名为“地”。这是十地的意思。对于“十地”有多种说法。大乘菩萨所说的“十地”是: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除此之外,还有“声闻乘”十地、“缘觉乘”十地、“佛乘”十地等。很复杂,在此不细说。
(55)
 四生六道——四生,佛教语,是佛教对众生四种形态的描述,即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佛教以为众生轮回有六个去处:天道、人道、畜生道、阿修罗道、饿鬼道、地狱道。按照其善恶,报应轮回,生死升沉在这六道之中。
(56)
 曹溪——水名,在广东曲江县境内。那里有宝林寺,是禅宗六祖慧能讲法的地方。后人称其传人为“曹溪宗”。
(57)
 鹫岭——又称“灵山”,在印度。相传如来佛在此讲过法。
(58)
 三宝——佛教语,指佛宝、法宝、僧宝。
(59)
 般若——梵语音译,意思为智慧。是佛教所说能认识事物真实状态的智慧。也就是悟道。
(60)
 殄(tiǎn)伏——剿伏。
(61)
 舍利——舍利,梵语意译为“身骨”。又,佛死后火化结成的硬珠,称为“舍利子”。这里是说如来佛的身骨放出光芒,使得满空出现四十二道白虹。这是一种佛法的表现。《心经》说:“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又,道教将“内丹”称为“舍利子”。见第三十一。
(62)
 概天——概,所有,概天,诸天。
(63)
 天竺——中国称古印度为天竺。《后汉书·西域传·天竺》:“天竺国一名身毒,在月氏之东南数千里。”
(64)
 祇园——即“祇树给孤独园”的简称。传说佛祖在此讲过法。
(65)
 大千——即大千世界,是佛教语三千大千世界的略称。后来人们用来称广阔无边际的世界。
(66)
 孟秋望日——孟秋,秋季的第一个月,即七月,望日即十五日。
(67)
 盂兰盆会——盂兰盆,梵语音译,意思是“救倒悬”。相传目连听从佛言,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备百味珍果,供养三宝,来解救他亡母在饿鬼道中所受的倒悬之苦。自从南朝梁以来,七月十五日就成为民间超度亡人的日子,那一天,请僧人做“盂兰盆会”念经祭祀。那一天的法会,规模可以很大,很热闹。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曾有记载,七月十五日的前几天,集市就卖冥器,构肆乐人搬演《目连救母》杂剧。宫中也会派人、出资,祭阵亡将士。
(68)
 五蕴楞严——五蕴,佛教语,又称“五阴”、“五众”。五蕴是:色蕴、受蕴、思蕴、行蕴、积蕴。这五蕴是佛教对人和人的意识活动的概括,是佛教研究的基本对象。楞严,即《楞严经》。
(69)
 瑜迦之正宗——佛教多种修持的体系,总名瑜迦。
(70)
 四德——佛教语。四德为:常德(无生灭)、乐得(寂灭永安、自在适心)、我德(真实不变、自在随意)、净德(解垢染、破烦恼)。
(71)
 金落索——金练子。
(72)
 八难——又叫“八无暇”。意思是要见佛、闻法,有八种障碍,需要一一克服。八难为:地狱、饿鬼、畜生、北拘卢洲(此是快乐胜地)、长寿、聋盲瘖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二佛之间无佛之处)。
(73)
 落伽山——在今浙江东海普陀(属宁波),相传是观音道场。
(74)
 潮音洞——在普陀,传说观音曾在此现身。
(75)
 旃(zhān)檀——梵文音译旃檀那的略称。即檀香木。裹旃檀的意思是用檀香木塑像。
(76)
 弱水三千——旧题东方朔《海内十洲记》:“凤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又,晋·干宝《搜神记》十三:“昆仑之墟,地首也,是惟帝之下都。故其外绝以弱水之深,又环以炎火之山。”弱水,是指水深而湍急难渡的河流。
(77)
 乌戈——疑是乌弋,汉代时西域国名。
(78)
 太岁——中国古代称木星为岁星。道教的太岁,是天界的一个凶神,也即岁星的神。民间以为太岁所在的方向不宜动土,有很多禁忌。后来文学作品中将凶恶霸道的人比作太岁。
(79)
 三灾——佛教指刀兵、疾疫、饥馑为三灾。
(80)
 可——疑即嗑,用牙咬。下面有“嗑风”,也同此意。
(81)
 倒蹅门——即倒插门。男子入赘到女家。
(82)
 本等——本分,原来的本事。
(83)
 五荤三厌——五荤即五辛。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蒜》:“五荤即五辛,谓其辛臭昏神伐性也。炼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苔、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薤、蒜、芸苔、胡荽为五荤;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即葱)、茖葱(即薤)为五荤。”三厌,厌,不忍的意思。道家有三种不忍心吃的东西:天厌雁(有夫妇之伦),地厌狗(有护主之义)、水厌乌鱼(有忠君之心)。
(84)
 秉教伽持——依据佛家的教义,用佛力保护扶持众生。
(85)
 岁在己巳——贞观十三年应该是“岁在己亥”。这里有误。说唐太宗在贞观十三年开立科场,唐僧的父亲陈光蕊才去应试,那么唐僧出生的时间该在贞观十三年之后。怎么能在贞观初年(《西游记》说是贞观十三年,也已经错了)出发西游呢?这只是小说,经不起考证,不必计较。
(86)
 
眼——眨眼,同“斩眼”。
(87)
 龙集——龙指岁星;集,在。龙集即“岁在”。
(88)
 岁在己巳——纪年有误。贞观十三年为己亥年。注已见前。
(89)
 山人——旧称隐士或道士为“山人”。
(90)
 鸡头——一种水生植物,即芡实,营养丰富,可以入药。
(91)
 茆舍——茆同茅,即茅屋。
(92)
 牵搅一潭星——用宋代秦观词《满庭芳》名句:“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93)
 无个事——个,指使词,“这”或“那”。没啥事的意思。
(94)
 待漏——古时百官清早准备入朝拜见天子,叫“待漏”。朝廷还设立了“待漏院”,让官员在里面休息,等候上朝。
(95)
 稚子山妻——这是咏吟山人无烦恼、温馨的生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又,唐·杜甫《孟仓曹步趾领新酒酱二物满器见遗老夫》诗:“饭粝添香味,朋来有醉泥。理生那免俗,方法报山妻。”又,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四《山静日长》:“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麋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
(96)
 绿蓑青笠——这里用唐·张志和词《渔父》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97)
 紫绶——紫色的丝带。古代高级官员用它作服饰,或用作官印的带绶。
(98)
 翠微——青翠掩映的山的深处。
(99)
 “真是微吟”以下两句——这里直接引用宋代隐士林逋(公元967—1028)所作《山园小梅》二首的第一首最后两句,“真是”原作“幸有”。
(100)
 拆牌道字——又作“拆白道字”。是一种文字游戏,将字拆开,组成字谜,让别人猜。如“女边子”是“好”字;“门中心”是“闷”字。这两例自然是最简单的。
(101)
 大街——交通要道。原本中“街”,不押韵,据《新说西游记》改。
(102)
 僭先——客气话。僭,意思是超越本分。
(103)
 鸥鹭盟——与鸥、鹭等水鸟订盟为友,比喻隐退生活的自然快活。《列子·黄帝》说:“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日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后来,诗歌中常用鸥鹭盟,形容隐居山水之中的生活。
(104)
 八节——古人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八个节气为“八节”。认为“四立”是生长、收藏的开始;“二至”是寒、暑之极;“二分”是阴阳之和。是一年之中重要的节气。
(105)
 四时——即四季。四时八节常连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