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校注本)第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89

(66)
 促趱(cùzǎn)——催着快走。
(67)
 山骨——山中岩石。
(68)
 落霞孤鹜句——此句化用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69)
 玄鸟——燕子。
(70)
 宾鸿——即鸿雁,由于鸿雁是候鸟,应季节而迁徙,所以称为“宾鸿”,或称为“宾雁”。语本《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
(71)
 东海黄公——这是东汉时的一部角骶戏。故事是说东海有一个人叫“黄公”,善于用法术伏虎。后来年迈力衰,加上饮酒过度,不能再打虎,最终反而被老虎吃掉。
(72)
 白额王——即白额虎。是最凶的猛虎,东海黄公就是被它吃掉的。《晋书·周处传》:“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当地人把他与虎、蛟并称“三害”。又,唐李白《大猎赋》:“虽凿齿磨牙而致伉,谁谓南山白额之足睹。”
(73)
 特处士——牛处士。特,公牛,也可泛称牛。
(74)
 夯——笨重。
(75)
 符吉梦——这是有关周文王与姜太公的故事。《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即周文王)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熊,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是说周文王在出猎前占卜,说他将得到辅助他称霸的人才。他果然在渭河边遇见姜太公。又,《武王伐纣平话》中说,周文王夜梦飞熊来殿下,周公解梦说,必定会得到贤人辅佐王业。于是文王出猎,遇见在渭水之滨垂钓的太公。这里的吉梦即指《武王伐纣平话》小说中的“飞熊梦”,这个故事要比正史更流行。“符吉梦”暗指熊,因为熊出现在周文王的梦中,喻示他即将遇见贤人。
(76)
 牸(zì)——母牛。
(77)
 寅将军——十二生肖中寅年属虎,这里指出这妖怪是虎妖。
(78)
 守素——保持原来的样子。
(79)
 随时——与“守素”的意思差不多,随常生活。
(80)
 啯啅(guōzhuó)——拟声词,形容吞咽食物的声音。
(81)
 元明——是说众生固有的清净光明的本性。这是佛教语,如《楞严经》卷一:“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就是说有了元明的本性,就有佛缘。
(82)
 衬身无地——无处藏身的意思。衬,这里是依托的意思。
(83)
 吊客——凶神,主管疾病、哀哭。
(84)
 诃魁——原作“河奎”,是月中凶神。这两句形容这大汉相貌勇武凶恶。
(85)
 太保——这个词有多种解释。古代官制中,“太保”是三公之一,地位显赫。后来人们又称巫师为“太保”;还称绿林好汉为“太保”。
(86)
 膂(lǚ)力——体力。
(87)
 斑彪——彪,老虎。班彪,花老虎。
(88)
 呢呢痴痴——形容驯顺的样子。
(89)
 苾蒭(bìchú)洗业的故事——这是一个佛教故事。苾蒭即比丘,修行的人;洗业意思为洗去宿业。佛教故事说,如来佛在给孤独祗园外,见一个独居愁苦的修行人,如来用手抚摸他,治好他的病;又替他盥洗,给他换上新衣,使他身心非常愉快。因为佛为他洗去了宿业。
(90)
 六贼——佛教以眼、耳、鼻、舌、身、意为“六贼”,又称“六根”。因为它们能吸收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使人有贪欲。“六根清净”使得人没有贪欲,心境平和。又,心猿指孙悟空。
(91)
 那——同挪,即移动。
(92)
 央浼(yāngměi)——请求、央求。
(93)
 薅草——拔草。
(94)
 扣背马匹——在马背上装好鞍辔。
(95)
 拖步——拖累多走路。
(96)
 踵谢——登门道谢。踵,脚后跟,也指脚。
(97)
 剪尾——甩动尾巴。
(98)
 自在——随意、任情。
(99)
 扶筇——扶着筇竹杖。筇竹,质直而坚硬,产于我国西南部,是做拐杖的好材料。晋代戴凯之《竹谱》:“竹之堪杖,莫尚于筇,磥砢不凡,状若人功。”又,左思《蜀都赋》:“于是乎邛竹缘岭,菌桂临崖,旁挺龙目,侧生荔枝。”李善注:“邛竹出兴古盘江以南,竹中实而高节,可以作杖。”又如杜甫诗《送梓州李使君之任》:“老思筇杖拄,冬要锦衾眠。”又,黄庭坚诗《次韵德儒五丈新居并起》:“稍喜过从近,扶筇不驾车。”又,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筇竹杖蜀中无之,乃出徼外蛮峒。蛮人持之泸、叙间卖之,一枝才四、五钱。以坚润细瘦、九节而直者为上品,蛮人言语不通,郡中有蛮判官者为之贸易。”
(100)
 谵语——胡话。
(101)
 不犯天光——不到天亮。
(102)
 苫——盖上,这里作围上解释。
(103)
 华宗——原来是指显贵的宗族,后来作为客气话,用来称呼同姓的人为“华宗”。
(104)
 直裰——古时一种居家的便服,宽袖系带,又称“道袍”。
(105)
 剪径——强盗拦路抢劫。
(106)
 “眼看喜”等六个强盗名——这六个强盗的名字,含眼、耳、鼻、舌、身、意六字,正是佛教所说的“六贼”。
(107)
 白客——清白的人。
(108)
 是——这里的“是”作为语尾词,没有实质意义,只是加强了语气。
(109)
 绪咶——唠叨。
(110)
 去来——这里,“来”是语气词,没有具体意思,等同“去吧”。
(111)
 圯桥进履——这是汉代张良的故事,见《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故事与龙王的叙述大致相同。
(112)
 竖蜻蜓——倒立。
(113)
 坐定——肯定。
(114)
 一泓水响吼清风——一泓水,一潭清水。泓,水深而广。涧中的流水声,在清风中振荡。唐·杜甫《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诗:“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这句诗似乎用杜甫诗意,因为在一泓水下有小白龙,突然,小白龙吼一声,钻了出来。正合“泓下亦龙吟”的情景。
(115)
 鸥鹭相忘没钓逢——见第九回“鸥鹭盟”注解。这里是说鹰愁涧人迹罕至,景色清幽,鸥鹭等鸟类毫无防备之心,也没有来钓鱼、捕猎的人。
(116)
 海口——夸口,说大话。
(117)
 端的——真的。
(118)
 犯对——作对。
(119)
 随缘——随缘原是佛教语,意思是外界的事物与自身的感应契合,自己应其缘而作为。佛随众生的缘而施教。后来“随缘”也常用作任其自然的意思。
(120)
 草科——草窠,草丛。
(121)
 三尸神乍——三尸又称“三彭”、“三虫”。道教认为人身体中有“三尸神”。据《抱朴子内篇·微旨》说:“言身中有三尸,三尸之为物,虽无形而实魂灵鬼神之属也。”三尸分为上尸、中尸、下尸,居于上、中、下丹田内,喜欢自由游荡,尤其在庚申之日,乘人熟睡的时候上天告状。所以道士们庚申日不睡,叫“守庚申”。这里是说孙猴打心眼里又气又怒,身上的三尸神被激怒了。乍,激怒。
(122)
 “唵”字咒语——佛经说“唵”字有五意义:一归命、二供养、三警觉、四慑服、五三身。归命、供养皆是皈依佛教的意思。警觉意思为念动时自毛孔而入,唤醒心中之佛和一切佛。慑服,能使诸天龙神等天神服从命令。三身意思是法报应三身(佛教术语,此不详解)。悟空常用“唵”字咒语,调动神将。
(123)
 孤拐——即脚踝骨。
(124)
 向年——往年,前几年。
(125)
 侮手——交手。
(126)
 蜜多——波罗蜜多或波罗蜜的简称,梵语音译。佛教语,意思是从生死之界,通过“觉悟”,达到不生不灭的彼岸。
(127)
 摩诃——梵语,意思为大、多、胜。佛门在念楞严咒的末尾,常会念“摩诃般若波罗蜜”。
(128)
 般若——即般若经,全名为《般若波罗蜜多经》。玄奘翻译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有六百卷。
(129)
 金蝉重脱壳——唐僧原是如来弟子金蝉长老下界。重脱壳意思是重新成佛。
(130)
 赤尻——尻,屁股。猴子红屁股,菩萨骂悟空。
(131)
 瑜伽——梵语音译,佛教术语。这原是古印度的一种修行方式,后来大乘佛教发展出“瑜伽宗”,瑜伽就成为佛教的代称。然而,我国自宋元以来,又别称密宗为“瑜伽教”。主张修行时静坐调心,控制意志,超越忧喜,体认自我,达到主体与客观一体,悟出佛理。
(132)
 揭谛——佛教的护法神之一,注已见前。
(133)
 刬马——没有鞍辔的光背马。
(134)
 老先——对老年人的尊称,即老先生的意思。
(135)
 屯邅(zhān)——处于困难的境地。
(136)
 没了下梢——没有好结果。
(137)
 虏虏、回回——古代西域民族的名称。
心字卷之四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却说他师徒两个策马前来,直至山门首观看,果然是一座寺院。但见那:
层层殿阁,叠叠廊房。三山门外,巍巍万道彩云遮;五福堂前,艳艳千条红雾绕。两路松篁,一林桧柏。两路松篁,无年无纪自清幽;一林桧柏,有色有颜随傲丽。又见那钟鼓楼高,浮屠塔峻
(1)
。安禅僧定性,啼树鸟音闲。寂寞无尘真寂寞,清虚有道果清虚。
诗曰:
上刹祗园隐翠窝,招提胜景赛娑婆。
果然净土人间少,天下名山僧占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