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校注本)第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103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歌罢,满座欢笑。
至夜深,干辞曰:“不胜酒力矣。”瑜命撤席,诸将辞出。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蒋干如何睡得着,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看周瑜时,鼻息如雷。干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干大惊,暗读之。书略曰:
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幸勿见疑。先此敬复。
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遂将书暗藏于衣内。再欲检看他书时,床上周瑜翻身,干急灭灯就寝。瑜口内含糊曰:“子翼,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操贼之首。”干勉强应之。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操贼之首。……”及干问之,瑜又睡着。
干伏于床上,将近四更,只听得有人入帐唤曰:“都督醒否?”周瑜梦中做忽觉之状,故问那人曰:“床上睡着何人?”答曰:“都督请子翼同寝,何故忘却?”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尝饮醉,昨日醉后失事,不知可曾说甚言语?”那人曰:“江北有人到此。”瑜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只妆睡着。瑜潜出帐。干窃听之,只闻有人在外曰:“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少顷,瑜入帐,又唤:“子翼。”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瑜亦解衣就寝。干寻思:“周瑜是个精细人,天明寻书不见,必然害我。”睡至五更,干起唤周瑜,瑜却睡着。干戴上巾帻,潜步出帐,唤了小童,径出辕门。军士问:“先生那里去?”干曰:“吾在此恐误都督事,权且告别。”军士亦不阻当。
干下船,飞棹回见曹操。操问:“子翼干事若何?”干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词所能动也。”操怒曰:“事又不济,反为所笑。”干曰:“虽不能说周瑜,却与丞相打听得一件事。乞退左右。”干取出书信,将上项事逐一说与曹操。操大怒曰:“二贼如此无礼耶!”即便唤蔡瑁、张允到帐下。操曰:“我欲使汝二人进兵。”瑁曰:“军尚未曾练熟,不可轻进。”操怒曰:“军若练熟,吾首级献于周郎矣。”蔡、张二人不知其意,惊慌不能回答。操喝武士推出斩之。须臾,献头帐下,操方省悟曰:“吾中计矣。”后人有诗叹曰:
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
蔡张卖主求生计,谁料今朝剑下亡。
众将见杀了张、蔡二人,入问其故。操虽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乃谓众将曰:“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众皆嗟呀不已。操于众将内选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以代蔡、张二人之职。
细作探知,报过江东。周瑜大喜曰:“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无忧矣。”肃曰:“都督用兵如此,何愁曹贼不破乎?”瑜曰:“吾料诸将不知此计,独有诸葛亮识见胜我,想此谋亦不能瞒也。子敬试以言挑之,看他知也不知,便当回报。”正是:
还将反间成功事,去试从旁冷眼人。
未知肃去问孔明还是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帆樯(qi
á
ng墙)
——本指船上的风帆和挂帆的桅杆,引申为船的泛称。​
意见——意图,打算。​
谣言——民间流传的歌谣或谚语。这里指童谣。​
饶——这里是数得着、最胜任之意。​
杳无音信——杳:消失,不见踪影。“杳无音信”或本“杳无音尘”,见《太平广记·卷二七·唐若山》引《仙传拾遗》:“久之,风波稍定,昏雾开霁,已失若山矣……唐玄宗省表异之,遽命优恤其家……于江表海滨寻访,杳无音尘矣。”(音尘:音信与踪迹。)意谓一点消息也没有。​
判——这里指签署。​
便(biàn遍)宜从事——便宜:方便,适宜。从事:办事。“便宜从事”出自《史记·郅都列传》:“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原指按照情况变化的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引申以指因时因地自行处理事务,不必请示上司。​
楼船——有楼的大船,多指战船。​
矴(d
ìng定)石——亦作“碇石”。固定船只的石墩,其作用相当于今之锚。​
交契——交好。​
江左——即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以“左”为东,“右”为西。​
“吾虽不及”二句——这是周瑜自信有很强的判断能力。师旷之聪:语出《孟子·离娄上》:“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是说师旷的听觉特别灵敏,超出了六律的范围,故不能以其作为标准来校正五音。师旷是春秋时的晋国乐师,其传说散见于《左传》、《国语》、《逸周书》、《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皆说他不仅善于弹琴,而且具有极强的辨音听力,能从音乐中听出吉凶。闻弦歌而知雅意:弦歌:指奏乐咏诗。雅意:本意。此句是化用《论语·阳货》中的一段话:“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原指孔子的弟子子游为武城宰,孔子到了武城,听到了弦歌之声,便知是子游以弦歌教化民众。周瑜借指蒋干在曹吴大战之前到来,一定是替曹操作说客。​
觥筹交错——觥:古代酒器。用兽角或木、铜制成,形似带角的兽头或象头,底多有四足。这里是泛指酒杯。筹:饮酒时计算杯数的竹片。“觥筹交错”本“献酬交错”,出自《诗经·小雅·楚茨》:“为宾为客,献醻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醻:同“酬”。)郑玄笺:“始主人酌宾为献;宾既酌主人,主人又自饮酌宾曰酬。”意谓主宾相互敬酒,酒杯交相错杂。形容传杯递盏,相互劝饮的热闹场面。​
全装贯戴——意谓把头盔、铠甲全都穿戴起来。贯:穿。​
熊虎之士——比喻勇猛的将士。​
名不虚传——虚:凭空。“名不虚传”本“名不徒显”,出自《吕氏春秋·期贤》:“凡国不徒安,名不徒显,必得贤士。”(徒:白白地,凭空地。)意谓名声决非凭空传颂,定有事实根据。​
苏秦、张仪、陆贾、郦生——苏秦、张仪为战国时说客。参见第四十三回“仪、秦之舌”条注。陆贾、郦生(郦食其)为汉初说客。
复出——再世,再生。​
口似悬河——悬河:瀑布。“口似悬河”语意本晋·裴启《语林》(见《北堂书钞》卷九八):“王太尉(衍)问孙兴公(绰)曰:‘郭象何如人?’答曰:‘其辞清雅,奕奕有馀,吐章陈文,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又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晋书·郭象传》,文作:“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意谓说话像瀑布般倾泻而下。比喻说话或行文滔滔不绝。多形容口才甚好,能言善辩。​
鼻息如雷——鼻息:从鼻孔中出入的气息。指鼾声。“鼻息如雷”本“鼻息如雷鸣”,出自唐·韩愈《石鼎联句诗序》(见《全唐文》卷五五六):“累问不应,二子不自得,即退就座。道士倚墙睡,鼻息如雷鸣。二子怛然失色,不敢喘斯须。”意谓打呼噜的声音就像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关报——用文书报告或通告。​
雅量高致——即胸怀正气之意。​
后人有诗——此诗为明代周敬轩所作,略有改动。​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却说鲁肃领了周瑜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孔明接入小舟对坐。肃曰:“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孔明曰:“便是亮亦未与都督贺喜。”肃曰:“何喜?”孔明曰:“公瑾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諕得鲁肃失色,问曰:“先生何由知之?”孔明曰:“这条计只好弄蒋干。曹操虽被一时瞒过,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认错耳。今蔡、张两人既死,江东无患矣,如何不贺喜?吾闻曹操换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则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鲁肃听了,开口不得,把些言语支吾了半晌,别孔明而回。孔明嘱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鲁肃应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事只得实说了。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肃劝曰:“若杀孔明,却被曹操笑也。”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肃曰:“何以公道斩之?”瑜曰:“子敬休问,来日便见。”
次日,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曰:“操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瑜曰:“军中无戏言。”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饮了数杯,辞去。鲁肃曰:“此人莫非诈乎?”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我只分付军匠人等,教他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齐备。如此,必然误了日期。那时定罪,有何理说?公今可去探他虚实,却来回报。”
肃领命,来见孔明。孔明曰:“吾曾告子敬,休对公瑾说,他必要害我。不想子敬不肯为我隐讳,今日果然又弄出事来。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子只得救我。”肃曰:“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得你?”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馀个,分布两边,吾别有妙用。第三日,包管有十万枝箭。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计败矣。”肃允诺,却不解其意。回报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只言:“孔明并不用箭竹、翎毛、胶漆等物,自有道理。”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复我。”
却说鲁肃私自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馀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尽皆齐备,候孔明调用。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肃问曰:“公召我来何意?”孔明曰:“特请子敬同往取箭。”肃曰:“何处去取?”。孔明曰:“子敬休问,前去便见。”遂命将二十只船用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
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前人有篇《大雾垂江赋》曰:
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
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讶长空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虽舆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闻。初若溟濛,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又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洁浩漫漫。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战船千艘,俱沉沦于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于波澜。甚则穹昊无光,朝阳失色。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
于是冯夷息浪,屏翳收功,鱼鳖遁迹,鸟兽潜踪。隔断蓬莱之岛,暗围阊阖之宫。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欲同。乃能中隐毒蛇,因之而为瘴疠;内藏妖魅,凭之而为祸害。降疾厄于人间,起风尘于塞外。小民遇之夭伤,大人观之感慨。盖将返元气于洪荒,混天地为大块。
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馀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馀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却说孔明回船,谓鲁肃曰:“每船上箭约五六千矣,不费江东半分之力,已得十万馀箭。明日即将来射曹军,却不甚便?”肃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雾?”孔明曰:“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鲁肃拜服。
船到岸时,周瑜已差五百军在江边等候搬箭。孔明教于船上取之,可得十馀万枝,都搬入中军帐交纳。鲁肃入见周瑜,备说孔明取箭之事。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后人有诗赞曰:
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少顷,孔明入寨见周瑜。瑜下帐迎之,称羡曰:“先生神算,使人敬服。”孔明曰:“诡谲小计,何足为奇。”瑜邀孔明入帐共饮。瑜曰:“昨吾主遣使来催督进军,瑜未有奇计,愿先生教我。”孔明曰:“亮乃碌碌庸才,安有妙计?”瑜曰:“某昨观曹操水寨,极是严整有法,非等闲可攻。思得一计,不知可否,先生幸为我一决之。”孔明曰:“都督且休言,各自写于手内,看同也不同。”瑜大喜,教取笔砚来,先自暗写了,却送与孔明;孔明亦暗写了。两个移近坐榻,各出掌中之字,互相观看,皆大笑。原来周瑜掌中字乃一“火”字,孔明掌中亦一“火”字。瑜曰:“既我两人所见相同,更无疑矣。幸勿漏泄。”孔明曰:“两家公事,岂有漏泄之理?吾料曹操虽两番经我这条计,然必不为备,今都督尽行之可也。”饮罢分散,诸将皆不知其事。
却说曹操平白折了十五六万箭,心中气闷。荀攸进计曰:“江东有周瑜、诸葛亮二人用计,急切难破。可差人去东吴诈降,为奸细内应,以通消息,方可图也。”操曰:“此言正合吾意。汝料军中谁可行此计?”攸曰:“蔡瑁被诛,蔡氏宗族皆在军中。瑁之族弟蔡中、蔡和现为副将,丞相可以恩结之,差往诈降东吴,必不见疑。”操从之,当夜密唤二人入帐,嘱付曰:“汝二人可引些少军士,去东吴诈降,但有动静,使人密报。事成之后,重加封赏。休怀二心。”二人曰:“吾等妻子俱在荆州,安敢怀二心?丞相勿疑。某二人必取周瑜、诸葛亮之首,献于麾下。”操厚赏之。次日,二人带五百军士,驾船数只,顺风望着南岸来。
且说周瑜正理会进兵之事,忽报:“江北有船来到江口,称是蔡瑁之弟蔡和、蔡中,特来投降。”瑜唤入,二人哭拜曰:“吾兄无罪,被操贼所杀。吾二人欲报兄仇,特来投降。望赐收录,愿为前部。”瑜大喜,重赏二人,即命与甘宁引军为前部。二人拜谢,以为中计。瑜密唤甘宁,分付曰:“此二人不带家小,非真投降,乃曹操使来为奸细者。吾今欲将计就计,教他通报消息。汝可殷勤相待,就里提防。至出兵之日,先要杀他两个祭旗。汝切须小心,不可有误。”甘宁领命而去。
鲁肃入见周瑜曰:“蔡中、蔡和之降,多应是诈,不可收用。”瑜叱曰:“彼因曹操杀其兄,欲报仇而来降,何诈之有?你若如此多疑,安能容天下之士乎?”肃默然而退,乃往告孔明。孔明笑而不言。肃曰:“孔明何故哂笑?”孔明曰:“吾笑子敬不识公瑾用计耳。大江隔远,细作极难往来。操使蔡中、蔡和诈降,刺探我军中事,公瑾将计就计,正要他通报消息。兵不厌诈,公瑾之谋是也。”肃方才省悟。
却说周瑜夜坐帐中,忽见黄盖潜入中军,来见周瑜。瑜问曰:“公覆夜至,必有良谋见教。”盖曰:“彼众我寡,不宜久持,何不用火攻之?”瑜曰:“谁教公献此计?”盖曰:“某出自己意,非他人之所教也。”瑜曰:“吾正欲如此,故留蔡中、蔡和诈降之人,以通消息。但恨无一人为我行诈降计耳。”盖曰:“某愿行此计。”瑜曰:“不受些苦,彼如何肯信?”盖曰:“某受孙氏厚恩,虽肝脑涂地,亦无怨悔。”瑜拜而谢之曰:“君若肯行此苦肉计,则江东之万幸也。”盖曰:“某死亦无怨。”遂谢而出。
次日,周瑜鸣鼓大会诸将于帐下,孔明亦在座。周瑜曰:“操引百万之众,连络三百馀里,非一日可破。今令诸将各领三个月粮草,准备御敌。”言未讫,黄盖进曰:“莫说三个月,便支三十个月粮草也不济事。若是这个月破的,便破;若是这个月破不的,只可依张子布之言,弃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周瑜勃然变色,大怒曰:“吾奉主公之命,督兵破曹,敢有再言降者必斩!今两军相敌之际,汝敢出此言,慢我军心,不斩汝首,难以服众。”喝左右:“将黄盖斩讫报来。”黄盖亦怒曰:“吾自随破虏将军,纵横东南,已历三世,那有你来?”瑜大怒,喝令:“速斩!”甘宁进前告曰:“公覆乃东吴旧臣,望宽恕之。”瑜喝曰:“汝何敢多言,乱吾法度?”先叱左右:“将甘宁乱棒打出。”众官皆跪告曰:“黄盖罪固当诛,但于军不利,望都督宽恕,权且记罪,破曹之后,斩亦未迟。”瑜怒未息,众官苦苦告求。瑜曰:“若不看众官面皮,决须斩首,今且免死。”命左右:“拖翻打一百脊杖,以正其罪。”众官又告免。瑜推翻案桌,叱退众官,喝教行杖。将黄盖剥了衣服,拖翻在地,打了五十脊杖。众官又复苦苦求免。瑜跃起,指盖曰:“汝敢小觑我耶?且寄下五十棍,再有怠慢,二罪俱罚。”恨声不绝而入帐中。
众官扶起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扶归本寨,昏绝几次。动问之人,无不下泪。鲁肃也往看问了,来至孔明船中,谓孔明曰:“今日公瑾怒责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谏。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孔明笑曰:“子敬欺我。”肃曰:“肃与先生渡江以来,未尝一事相欺,今何出此言?”孔明曰:“子敬岂不知公瑾今日毒打黄公覆,乃其计耶?如何要我劝他?”肃方悟。孔明曰:“不用苦肉计,何能瞒过曹操?今必令黄公覆去诈降,却教蔡中、蔡和报知其事矣。子敬见公瑾时,切勿言亮先知其事,只说亮也埋怨都督便了。”
肃辞去,入帐见周瑜。瑜邀入帐后,肃曰:“今日何故痛责黄公覆?”瑜曰:“诸将怨否?”肃曰:“多有心中不安者。”瑜曰:“孔明之意若何?”肃曰:“他也埋怨都督忒情薄。”瑜笑曰:“今番须瞒过他也。”肃曰:“何谓也?”瑜曰:“今日痛打黄盖,乃计也。吾欲令他诈降,先须用苦肉计瞒过曹操,就中用火攻之,可以取胜。”肃乃暗思孔明之高见,却不敢明言。
且说黄盖卧于帐中,诸将皆来动问。盖不言语,但长吁而已。忽报参谋阚泽来问。盖令请入卧内,叱退左右。阚泽曰:“将军莫非与都督有仇?”盖曰:“非也。”泽曰:“然则公之受责,莫非苦肉计乎?”盖曰:“何以知之?”泽曰:“某观公瑾举动,已料着八九分。”盖曰:“某受吴侯三世厚恩,无以为报,故献此计,以破曹操。吾虽受苦,亦无所恨。吾遍观军中,无一人可为心腹者。惟公素有忠义之心,敢以心腹相告。”泽曰:“公之告我,无非要我献诈降书耳。”盖曰:“实有此意。未知肯否?”阚泽欣然领诺。正是:
勇将轻身思报主,谋臣为国有同心。
未知阚泽所言若何,且看下文分解。
军令状——军人受命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甘愿受严厉处分。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六:“范德孺帅庆州日,忽夏人入寇,围城甚急……麾下有老指挥使独来前曰:‘愿勒军令状,保无它。’”​
岷、峨——岷山和峨山。岷山在今四川省北部,峨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县西南。​
三吴——晋指吴兴、吴郡、会稽,唐指吴兴、吴郡、丹阳,宋指苏州、常州、湖州。这里是泛指长江下游一带。​
九河——上古指黄河的九条支流。《尚书·夏书·禹贡》:“九河既道,雷夏既泽,澭、沮会通。”陆德明释文引《尔雅·释水》:“九河:徒骇一,太史二,马颊三,覆釜四,胡苏五,简六,洁七,钩盘八,鬲津九。”后泛指黄河。​
百川——江河湖泽的总称。​
龙伯——指上古传说中的龙伯国巨人。见于《列子·汤问》:“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步而暨五山之所,钓而连六鳌。”又《山海经·大荒东经》“有波谷山者,有大人国”郭璞注引《龙图玉版》:“龙伯国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岁而死。”
海若——上古传说中的海神。见于战国楚·屈原《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王逸注:“海若,海神名也。”《庄子·秋水》称之为“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成玄英疏:“若,海神也。河伯沿流东行,至于大海,聊复顾眄,不见水之端涯,方始回旋面目,高视海若,仍慨然发叹,托之野语。”​
江妃——上古传说中的神女。见于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卷上:“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二女)遂解其佩与交甫。交甫悦,受而怀之中当心。趋去数十步,视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然不见。”
水母——上古传说中的水神。见于汉·王褒《九怀·思忠》:“玄武步兮水母,与吾期兮南荣。”大意是:天龟玄武和水神水母都来送行,并与我约定在南方相会。​
长鲸(古读q
í
ng今读j
ī
ng)
——巨鲸。晋·左思《吴都赋》:“长鲸吞舟,修鲵吐浪。”​
天蜈——即天吴。上古传说中的水神。见于《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在虹虹北两水间。其为兽(外表像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又《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夏州之国,有盖余之国。有神人也,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这里作“天蜈九首”,当为罗贯中所误记。​
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是说这时由于浓雾弥漫,既分不出尽夜,也分不出明暗。阴、阳:指黑夜和白天。昧爽:指阴暗和明朗。​
四屯——四面弥漫。​
舆薪而莫睹——舆薪:车上装满了柴草。“舆薪而莫睹”本“舆薪之不见”,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意谓连满满一车柴草都看不见。这里是形容大雾弥漫,一片昏暗,能见度极低。​
才隐南山之豹——语意本汉·刘向《列女传·卷二·贤明·陶答子妻》:“答子治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谏不用……(其妻曰)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死耳。今夫子治陶,家富国贫,君不敬,民不戴,败亡之徵见(现)矣。”意谓豹子因怕雾气弄脏了自己美丽的皮毛,甘愿隐藏于深山中挨饿而不出来找食。比喻贤者洁身自爱,隐居伏处,淡薄名利,全身远害。这里转指雾还不算太浓,只能隐避像豹子这么大的物体。​
欲迷北海之鲲——欲:将要,几乎。鲲:上古寓言中的巨鱼。见于《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句是说雾已经浓到能够隐蔽几千里大的鲲鱼。​
鲸鲵(n
í泥)——即鲸鱼。雄者称鲸,雌者称鲵。​
如梅霖收溽——意谓大雾犹如连绵不绝的梅雨聚集起来的湿气。梅:指梅雨。霖:久雨。溽:湿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1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