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学神(校对)第1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1/1348

  谈粮食生意,张亦文所在张家,绝对是排行最前列的,当然,这不是说张家是修岩第一世家,张家在修岩城的实力,排名不入前十,远不如李望江、许继骞、鲁振南三家在薛城的地位。
  这丝毫不奇怪,最顶尖的修岩世家豪门,谁还会在意那一点粮食生意。
  最顶尖世家,玩的都是海贸,或者插手修岩州边缘沿海一带的盐场等等。
  一州之地最顶尖的世家豪门,就算比不上萧继晨所在萧家,也能触摸到那个层次的边缘,成为那个圈子的小弟了。
  就说修岩第一世家唐家,五代以来出个两个一州巡抚,一位尚书,三个侍郎。
  这对比萧家远远不如,三宰相三尚书,哪里是那么容易比肩的?可唐家几代来的高官也是绵延不断,那些高官在位时,基本也都成为宰相或者尚书身边或手下重要人物。
  唐家混的圈子,直追萧家,萧继晨可以在薛城霸占一片港口,自组商队前往罗马,唐家也能和重要港口城市合作,来往其他国度发大财。
  还有,如望月湖向周边蔓延的湘河等水系,连接整个修岩州各方,唐氏只要把持河运,就相当于地球古代把控运河、长江黄河运输通道的大佬了,过一艘船收一次钱,那种生意多暴利?
  修岩第二家族,沈氏,第三家族刘氏,也就是比唐家弱了那么一两筹,甚至在之前百年时光中,未必没有压下唐家成为修岩第一的时间段。
  那些圈子,根本不在意粮食这种小生意。
  这的确是小生意,就说现在修岩府一府之地闹了旱灾,若官方真想要救济灾民,难不难?一点都不难!修岩府即便是处于整个大岛最中央之地,河道四通八达,运输船队来往一州之内,从其他地带,没闹天灾的州府调集一批粮食来,轻而易举。
  不要忘了,这里是一年三熟,一亩地洒下种子,就能收割600斤以上产量的地区,而且鲁国三大岛,几乎全是平原,土地肥沃的很,若非苛捐杂税太多,那些佃农即便和地主三七分,也能让一家几口吃饱饭。
  鲁国的粮食,向来是平民百姓勉强糊口,士绅豪强仓库里几乎堆满了粮食放在那里发霉。
  伴随着中年的笑,张亦文布满皱纹和老人斑的脸上,也堆起了省笑,“哎,吃一口粮食饭,不容易啊,我可不像你王尧家大业大,平日里青楼、赌场就赚的盆满钵满。”
  “我们张家也就指望这一点粮食,在丰年或者灾年,赚上一点点了。”
  这话一出,对面中年王尧差点笑喷,他也是修岩粮商大户之一,但粮食生意,只是王家几分之一的业务,远没有手下青楼、赌场赚钱,可对面张亦文所在张家,几乎在府城外,积攒了几万亩良田。
  这是赚一点点么?谈农田数量,张家比修岩唐氏、沈氏、刘氏还要多!虽然这有顶尖世家早不看重农业利润,转向商业资本发展了,对于张亦文这样的土老财,依旧没有几个人可以忽视。
  这一间酒楼包房里,除了张亦文、王尧之外,其他也都是修岩府粮商代表,无非是那些人地位都不如两人,绕在两人身边成了两个圈子。
  强压下心头嗤笑,王尧才开口道,“张老,咱们谁也不用谦虚,好不容易一次发财机会,可要好好把握住,我希望咱们能形成同盟,一起把市场做起来。”
  “然后,我还希望,遇到活不下去卖身的人时,若张老收下的年轻貌美女性多得多,转让给我一批。”
  把粮价彻底炒高,即便下一季就迎来充沛的雨水,能让下一个耕种期变成丰收,可因为苛捐杂税的存在,八九成百姓依旧没有余粮,三四个月的等待期,没粮食吃什么?活不下去,只能卖儿卖女,卖自己把好好的一个人,变成别人的奴隶。
  张亦文哑然失笑,姓王的要年轻貌美的女性?废话,他青楼产业庞大,不多要美女,怎么发展经营?
  笑过,他才轻轻敲打着座椅的扶手道,“我可以得到什么?”
  年轻貌美的女性,谁会嫌多?就算张家不开青楼,但是张家众多的子嗣,宅院里多养一些漂亮丫鬟婢女,随时给张家子孙拿去享用,这难道不好么?
  身为一个土老财,张亦文也是很看重人丁兴旺这一环节的,张家他是家主,他还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
  孙子辈?张家嫡出庶出加起来,二十多个了,重孙都有了好几个。
  张家虽然只是排名十以外的修岩豪强,可不止在府城有大宅,府城外,更有一个庞大的张氏庄园,修建的犹如堡垒一样。精壮家丁仆从动辄能拉起上千人,不管唐氏、沈氏之流,多么看不起看不上他这样的土老财,都不影响张亦文为此而自豪,骄傲。
  在他笑声里,王尧才开口道,“张老难道不知道,当年在我修岩修建丽水的那一批墨农,回来了?”
  “只要张老答应,买下的奴仆里,年轻女子让我先挑,我可以保证,在后续对上墨家时,多出力。”
  张亦文这才脸色大变,“他们回来了?该死,若是墨者加入进来,咱们……”
  咱们之后,他又一顿,诧异的道,“你敢和墨家对着干?”
  他真不信区区王尧,即便能在修岩府称王称霸,但这依旧只是土豪,和墨家对着干?借他十个胆子也不行吧。
  王尧大笑,“当然不可能正面对抗,我有其他手段,正在等着墨家。”
  张亦文思索几个呼吸,才果断道,“只要你敢做,我就答应你。”
  墨家威名恐怖,远不是普通土豪能比肩的,真要是墨家回来,想压低粮价,张亦文自问,自己也要怂,只能错失大发灾难财的机会,可王尧要出头……就给他这个领头的机会又如何?
  他这一句话,等于拱手承认,王尧是此次旱灾中,所有修岩粮商的带头大哥了,张家都要屈居之下。
第1857章
调虎离山
  王尧打算对付墨家的手段,说起来很简单,转移视线,主动制造一些事情吸引走在修岩府的墨者,让他们忙于他事,无暇在这次旱灾中救助那些穷苦百姓,或者无暇再去理会他们这一类大粮商搞风搞雨。
  他不可能正面抗衡墨家的,哪怕只是墨家里普通的百领,他都扛不住,因为那每一个百领,随时可能拉出来成群结队的百领、五百长之类存在。
  就是杀了王尧,他也知道自己没能力抗拒墨家这杆大旗。
  但转移视线就不一样了,搞清楚墨者们喜欢什么,关注什么,就制造类似事件把他们吸引走,调虎离山,这不难。
  墨农者,最擅长的天下农事,基本每一个都是喜欢农事,热衷研究精耕细作的各种先进方式,宣扬推广,或者研究更好良种,造福万民,这是每一个墨农的理想。
  那么,想吸引走墨农,只要说,哪个地方出现了极好极佳的良种,能让亩产翻倍……这就有一定概率吸引走墨农。
  对于那些理想者而言,修岩府一府百姓,和全天下,商唐帝国,齐卫周赵等等诸国所有百姓对比,哪个更重要?这简直一目了然。真有了亩产翻倍的良种,被墨家发现,然后推广全天下,造福的真是亿万万百姓了,远不是修岩府一府百姓能比的。
  王尧当然不知道哪里有亩产翻倍的良种,但他可以造谣。
  这个谣言,越逼真越像是真的,就越有概率吸引走墨农们。
  墨侠们,最热衷,最喜欢做的是什么?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墨侠就是一个个行侠仗义,纵横天下的豪侠,就如大商河东盛的豪侠许旌阳一样,遇见不平事,遇见百姓被欺辱,他们就会一腔热血的出手相助。
  那么,继续造谣,比如说修岩州,或者隔壁云州,正流窜着一伙大贼,荼毒百姓,就也有吸引走墨侠们的概率,就说此刻正在城外,派人去请墨侠者吴百领……吴百领本身,不就是一直在修岩州沿海地区,和那些海盗搏杀么?他们杀海盗,并不是为了财富名利,只因为那些海盗经常劫掠商队,或者上岸寇边,祸害了很多无辜人。
  造谣一下,就说隔壁州有大型流寇,一次祸害就是把一县之地化为地狱,那么就算修岩府来了一批墨侠,也会忍不住远去的。
  鲁国,有流贼么?其实还真有,出现的还挺频繁,主要是士绅豪族,把一地百姓折腾的不化贼就活不下去了,就很容易出现振臂一呼,抢劫四方的。
  只是那种流贼往往翻不起风浪,很容易被士绅力量镇压。毕竟大士绅们,家丁私兵也很强大的。
  以薛城为例,李家能拉起来几百上千人的家丁,兵甲齐全,鲁振南鲁家也可以,许继骞许家也可以,这还只是三家,一旦薛城府出现流贼,就是规模上万,没有武器兵甲,也会被士绅集团轻松镇压。
  这时候只要造谣一下,夸张一些,最好再多来一些情报证据,那么位于修岩府的墨侠,就不会坐视不理,要知道,灾年百姓卖儿卖女,卖自己为奴,也只是为奴为仆,轻易不会出现死亡事件,但流贼荼毒一方不一样,动不动死伤数百上千的无辜者。
  两者性质根本不一样。
  “诸位,我们根本无力和墨家正面抗衡,但可以造谣引走他们……”
  心下早就有对策,等自己的地位也得到了张亦文的肯定,王尧很快就把构思讲了出来。
  他的话,更引起不少粮商的认同。
  “王兄说得对,用流贼引走墨侠,用亩产翻倍的良种引走墨农,啧,妙!”
  “说得妙,不过这些谣言要怎么发酵?而且如何才能做到最逼真?这一次灾季,我们若想奴仆大丰收,至少也要持续一两个月,必须把墨者们吸引的足够远,才安全。”
  “哈哈,咱们在场的可不缺聪明人,就算一人计短,大家商量着来,足以想出来完美的对策了,而且我们每一个,不缺钱不缺人手,缺的就是王兄这一个构思啊。”
  ……
  王尧身后身侧,本就是以他为主的大中小粮商,此刻全都纷纷拍起了马屁,就是对面,围着张亦文的几个粮商同样眼前一亮,想说什么,似乎又忌惮张亦文在场,不敢明言。
  王尧大乐,“好了,诸位,计策已经提了出来,需要我们集思广益,我估计,要不了多久墨家的墨农们,就会一一拜访我们几家,到时候可要伺候好了,表面上,怎么答应他们都可以,等他们走了,咱们再翻脸不认账就是了。”
  表面功夫糊弄一下,很难么?一点都不难。
  在场的都是人精,最擅长的就是这类功夫了,要不然,他们也不会走到今天。
  就说张亦文、王尧所在两家,整个修岩府排不上前十,可这也足够了啊,张家的几万亩良田,你真以为那么容易赚?王家的众多青楼、赌场,你以为那么容易开下来?
  张亦文、王尧本身,能掌管这么大家业,就是和李望江、许继骞、鲁振南等老牌士绅一样,他们也是士林一份子。
  就说张亦文,两个儿子都还在外地为官,一个是知府,另一个是知县。
  没有这样的身份和势力,他们也守不住这庞大家业的。
  至于表面上糊弄墨家,混过去,事后翻脸不认账时,怕不怕被墨家找麻烦,清算他们?这个问题也不大,就像是墨工者所修建的丽水,原本两岸一些自耕农或者小地主的良田,全部被张亦文、王尧等吞并了干净,墨家会算账?概率不大,这个世界,就算少了张亦文、王尧,也会很快出现其他世家,来接管他们的位置。
  草民就像是韭菜一样,割一茬长一茬源源不断,可士绅豪门,又何尝不是如此?
  就说正常历史上的明初,明太祖朱元璋,那个杀性多惊人?把士绅土豪当猪一样随便杀,然而杀了那么久,他刚死,还是永乐朝,士绅贵族等又集群式出现,大发展。
  在天语星,两大帝国各个王国,士绅们也不是没遇到过屠刀锋利的暴君,然而杀一茬,熬过那个时期,就又重新开始浪了。
  墨家也早习惯了这样的环境,他们事后会算账,概率不大,再说,只要收下那些奴仆后,对他们稍微好那么一丢丢,墨家要来算账,就让奴仆们去求情,也是一个有力武器。
第1858章
巅峰高光时刻
  一个多时辰后,修岩府王宅,王尧刚刚回到家里,喝了一杯茶水,就听到管家汇报有墨者来访,王老爷顿时大喜,热情的走出门迎接,一番招待……也让赵百领等感觉还不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1/13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