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一番(校对)第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352

  她很漂亮,但千原凛人没管这个,漂亮女演员要多少有多少,他感受的是那种气质——和泉悠子笑起来有些妖精,充满了魅惑力的同时又很明朗自信,明明年纪不大却给人很成熟的感觉。
  同时笑容很甜,像是能融化冰山,有种特殊X魅力混在里面,像是能勾起男性心底潜藏的某种欲望,冰山男都抵抗不了。
  千原凛人双手托着下巴,看着这很有魅力的笑容陷入了沉思——气质真的像!
  而和泉悠子笑完了,拿不准他是什么想法了,心中很惴惴不安——你到底愿不愿意帮我呢?
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自然死亡
  和泉悠子非常希望得到千原凛人的帮助,她真的没办法了,现在说她怪话的人很多,收视毒药的名头她快戴定了,迫切需要改变,但让她十分失望的是,千原凛人性格非常沉稳,问了很多,准话却没有一句。
  和泉悠子吃完了这顿饭,差点当场抑郁了——常年吃菜叶子就够让人抑郁了,和千原凛人这种人一起吃饭更是抑郁中的抑郁!
  本来她觉得千原凛人年少成名,应该很好搞定的,她愿意私下里补贴千原凛人一笔巨款,哪怕去年一年她赚到的钱都花了也无所谓,而且认为自己够漂亮够有魅力,再奉承奉承他,把他哄的开开心心的,肯定能取得极大好感,又有长野哲平的人情背书,对方没理由不答应,但事实和她想的完全是两码事,千原凛人简直像是块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全程板着一张死人脸,简直就像是看在长野哲平的面子上来应付一下了事的。
  吃完了饭,她还想再约了千原凛人去喝一杯,继续加深一下感情,但被千原凛人婉拒了,也没让她相送,自己溜达着回家。
  欠了人情就要好好还,这个千原凛人没意见,但只凭长野哲平的人情还左右不了他的主意,了不起他还别的给长野哲平,只是看了和泉悠子之后,他确实有点心动了。
  和泉悠子让他想起了石原里美,两个人气质相似,都是那种戏路很广的女演员,下能演娇俏少女,上能演职业女性,而且演技放在同龄女性中算是佼佼者,潜力巨大。
  那石原里美的代表作品是什么呢?
  非要千原凛人挑一部的话,就是《非自然死亡》了。
  这是千原凛人本身就很喜欢的一部作品,是日剧发展成熟后的代表作之一,结构规整,前四集一个一个独立的案件慢慢引发出作为主线的连环杀人案,层层递进,递进中又连续转折,最后全剧矛盾情感激发绽发,有头有尾,单看剧集结构就令人赏心悦目。
  那么《非自然死亡》值不值得拍呢?
  不用考虑长野哲平的人情问题,这个最多等决定了拍什么剧后,找个合适的角色给和泉悠子就行了,只是眼下看看,和泉悠子很合适演《非自然死亡》的女主角,要不要借此机会把这片子拍出来?
  他一路慢慢的走着,最后站到了天桥上,望着深沉的夜色开始发呆——光污染严重的东京还是看不到几颗星星啊!
  他走了一会儿神,开始努力回忆《非自然死亡》的一些信息。
  《非自然死亡》的收视率最终集只有13.3%,自动录影率是14.1%,综合收视率为25.1%,但这是2018年的25.1%。
  在那个时间段,互联网基本已经把电视节目捶闭气了,观众花在手机、电脑上的时间可比坐在电视机前的时间多多了,结果电视热门节目有个10%的收视率就该弹冠相庆,3~5%的收视率就能保命,那要是把《非自然死亡》挪到95年来拍,而且能拍好的话,直接收视率超过30%肯定没问题,必然是一部国民热剧,只是最高能冲到多少不好说。
  收视率好像没问题,口碑就更不可能有问题了。
  “在日本,你可能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这就是这部剧的切入点,当时也引起了广泛社会反响——日本尸检率奇低无比,在政府注册的法医人数仅有一百多名,而日本人口近一亿三千万,平均一百万人只拥有一名正式法医,能忙得过来就怪了,就连警察部门有时需要尸检了,都得去医科大学求人帮忙。
  结果大多数人死后就被草草填个死因,火化了事,许多“非自然死亡”便这么一笔带过子,比如伪装杀人、医疗失误、未知疾病等等,这么多年下来鬼知道里面有多少冤情。
  这件事被揭露出来后,舆论顿时一片哗然,民众都没想到自己这么危险,竟然有这么大概率“含冤而死”,很是热闹了一阵——所有人都关心自己会不会莫名横死的,只是热闹完了什么也没解决,日本的尸检率还是在发达国家中排倒数第一。
  至于剧情方面……
  《非自然死亡》的剧情也设计的非常精巧,猛一看,好像是部法医职业剧,但仔细一看,又好像是部刑侦推理剧,再仔细瞧瞧,还是部社会问题剧,针对了很多当时社会上的弊端,比如高自杀率、校园Q凌、民众盲从造成的全社会讨伐,能说一声内涵深刻,逼格很高……
  千原凛人望着夜空中的几颗孤星想了一会儿,觉得挺不错的,但还是有点拿不定主意,毕竟一旦决定了,就是近半年的持续努力,这是很大的投入了,不得不慎重。
  他下了天桥,继续往家走,开始思考自己能从《非自然死亡》上弄到什么好处。
  收视率方面,就算超不过《半泽直树》也是同级别的作品,能帮助自己在这个圈子里继续提升话语权;
  奖项方面,有收视率自然就代表着观众很喜爱,学院赏有五大作梗不好说,但繁星赏再拿一次问题不大;
  那格调方面,这部剧也能算是推理剧,而推理剧,在日本格调是非常高的——历史问题造成的,也就是日本文学史上的“清张G命”。
  战后日本是个什么社会形态呢?
  很混乱,很迷茫,而且因为战后生活极度困苦窘迫,大批女性被迫当了美国人的“二奶”、“雇佣妻”,但美国人大量开始撤离后,这些女性就被抛弃了,而且她们马上开始被民众厌恶,把被美国人统治了十年的怨气全撒在了她们身上。
  这些可怜的女子只能纷纷改名换姓,想尽一切办法回归正常生活,或是嫁人,或是经营一家小铺面,但好不容易有了相对幸福的生活后,过去的污点却如同乌云罩顶般一步一步追随而来。
  为了保护这难得的正常生活,她们大多选择了将知道她们屈辱过去的人除掉,这几乎是维护她们未来安定的唯一方式,一时社会上各种奇葩案子层出不穷。
  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松本清张开始创作推理小说,让读者看到的不止是她们的黑暗和残忍,还有背后的痛苦和挣扎,她们在时代中身不由己的无奈,以及珍惜手上那一点可怜幸福的心情,而这让读者不得不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这个动荡的社会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那时代的推理小说是对社会思想的一种“扶正”,在那个迷茫的年代重新定义了“善”和“恶”,相当于是“国民教师”手中的“教鞭”。
  因此,日本的推理小说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那种“张三杀了李四,咱们来研究一下他是怎么杀的”——那是死神小学生动漫,社会派的推理小说更注重的是犯罪动机,推理案情重要,但寻找案情背后的善与恶,进行人性反思才是根本。
  也因此,哪怕是日本作家想奠定地位,都得好好写几本推理小说,不然根基不稳,不配当“国民教师”,那作为一名以编剧为主的节目制作人,虽然没有作家要求那么严格,但拍一部成功的推理剧也对未来大有好处,能彻底把“国民教师”这个帽子戴稳了。
  这帽子真的好用,真有了大批拥护者,骂首相首相都不敢还嘴的,除非他所属的党派下次大选想回去干在野党了。
  千原凛人越想越觉得拍《非自然死亡》对自己颇有好处,尤其是提升格调方面特别不错,就是18年的作品要挪到95年来,恐怕要大改特改了——其中有一集涉及到了直播,多集涉及到了网络传媒,那些肯定要进行全面大修,一直修到符合这个时代为止。
  而且法医学的发展也是个问题,2018年的法医学肯定比95年强,要好好钻研一下,免得弄出了什么惊天BUG或是透露出了未来信息。
  不过这些没什么,只要核心要素不变,好好想想办法总能解决的!
  他渐渐下定了决心,想拿《非自然死亡》作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真当一下“国民教师”——日本有大批推理迷,天然观众基数极好,甚至依托这部分人,也不是不能和依靠社畜全面爆炸的《半泽直树》叫叫板!
  他长长松了一口气,感觉这几天的迷茫霍然散去,一阵身轻气爽。
  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决定,他还需要回去好好和村上伊织他们商量一下,至于让不让和泉悠子来沾这个光,也要让她好好试一下镜,百分百确定她能演好了,才可以让她当那个女主角,不过想来问题不大,人情债基本也算是顺便消了。
  他心情振奋之余,这才抬头仔细打量了一下周围环境,愕然发现自己不知道走到什么地方来了,这周围环境十分陌生,他完全不认识。
  他也是对自己服气了,庆幸没走着走着掉进沟里,赶紧叫了一辆出租车回公寓,开始写起了《非自然死亡》的企划。
  翌日,他带着企划草稿就去找村上伊织了,而村上伊织看到他十分高兴——迷茫纠结不见了,那个锐气十足的家伙又回来了!
  千原凛人是他们这个小团队的核心发动机,他的状态胜过一切,村上伊织心中高兴之余,马上接过了企划开始翻开起来,片刻后沉吟道:“法医职业的推理剧吗?这个挺少见的……会不会有些哗众取宠了?”
  目前这个时代的推理剧还是侦探占主流,其次是警察,法医类的她回忆了一会儿,真没想到有多少沾边的。
  接着她又看了一会儿,微感惊讶:“日本的法医这么少吗?这数据准确吗?”
  千原凛人摇头道:“算是大概准确吧,需要你去想办法最终确定。”
  村上伊织点了点头,又往下看去,最后细心把企划看了两遍,合上后想了一会儿,问道:“目前没剧本,看不出什么,但……千原,你是想拍吧?”
  千原凛人笑道:“我觉得有前途,至少想试试。”
  哪怕看起来有点冒险也没什么,他们总是要共进退的,村上伊织嫣然一笑:“那咱们就开始吧!”
第一百二十八章
六社会
  千原凛人拿定了主意,说干就干,马上就着手准备剧本,只是没干了一天,他就觉得有点胸闷欲呕了,和害了喜差不多。
  什么事说干,那当然很容易,但真干起来就不是那码子事了,想把一部2018年的电视剧完美移植到1995年,让人头痛到死。
  剧集中大量涉及到互联网的内容反而是最好解决的,比如第一集中涉及到的“社会群体暴力”,这个可以改成在报纸、电视上众口一辞的谴责,和互联网上谩骂效果基本一致;
  又比如第二集中,男主角通过女主角的只言片语推理出了她被困的地点,其中涉及到通过网络快速查找许多机密数据,这个可以推到政府的内部局域网上,反正“非自然死亡研究所”本来就是个架空机构,而且电视剧又不是纪录片,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要逻辑能通,观众不会在乎真有没有这个局域网——“非自然死亡研究所”这机构就是假的,再弄个假局域网也没什么,这年头又不是没网络。
  再比如涉及到直播的,可以让“犯罪分子”懂点技术,隐蔽的接入私立高校内的播放网,通过教室内的电视、广播搞一搞“现场直播”,从而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其它情况也类似,编剧嘛,就是干这个的,只要故事核心有了,就可以努力开编了,争取合情合理,逻辑自洽,完全没法改的,比如“科技爆头”什么的,了不起比着葫芦画瓢,自己写个故事呗!
  千原凛人都写过《半泽直树》的SP了,也不差这一个。
  这个难归难,千原凛人还是有信心的,而最难的地方在于,这剧的主线涉及到了法医学的大发展,主要是科技方面的提升,这个就让他有点挠头了——总不能未卜先知吧?或者直接改成了科幻片,那样观众是不会买帐的。
  毕竟,来于生活,高于生活,后面还有一句“基于生活”,电视剧夸张是可以,但也不能夸张到没了边。
  他马上带着白木桂马去书店、图书馆把法医专业的图书一扫而光,回来就开始研究。
  DNA检测,这个没问题,八十年代就开始应用了,就是成本高昂,耗时良久,现在东京警视厅都用了十年了,华夏也从八七年就开始投入了应用……
  血迹检测、毒物检测、凶器材质检测这些更不用说了,比DNA检测投入使用还早呢!
  水质检测也不用说了,这个根本和法医学关系不大,从显微镜发明以来就开始搞了,都有专门研究海洋水质、水藻的学者,相关期刊论文叠起来比人都高。
  而人体解剖及主要器官的病理毒理分析就更早了,那个能一直追溯的文艺复兴时期,都搞了好几百年了,日本也开展了近百年,相关专业最有名的那家伙,头像现在都在钞票上呢,观众天天见。
  千原凛人关门研究了三天,把需要用到的一些知识点好好对比了一番,发现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到二十一世纪初期,法医学的发展方向挺奇怪,主要是在往省时、省钱、省力上发展,更多注重对仪器的更新换代,尤其很热衷于PCR,也就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提升——在刑侦领域,PCR技术主要就是为了更省钱,更省时,更快速的分辩DNA。
  而PCR技术他查了查,八十年代就有了,在这个世界的九四年刚获得了塞得拜德奖——他觉得这奖像是诺贝尔奖——目前也已经投入到了应用当中,只是应用泛围远远没有后世广泛,民众了解的也不多。
  那把主线保持原样好像没什么问题,PCR技术进一步完善了,检测出了以前检测不到的决定性证物——最多那证物在18年要用显微镜看,在95年用放大镜看好了,反正观众群体也不同,用来取信95年的观众是足够了,也同样有新科技的震撼感。
  千原凛人又是三天没回家,关在办公室里好好理清了思路,感觉《非自然死亡》可以拍,就是比《半泽直树》还要麻烦许多。
  确实是麻烦了许多,剧本要改,那台本就得改,台本改了拍摄就有大变化,那值不值得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3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