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1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539

  御史是做啥的,归纳起来便是参预九卿一起议奏折;凡重大案件与刑部、大理寺公同审断;稽察各级衙门、官吏办事的优劣;检查注销文书案卷及封驳事;监察乡试、会试、殿试;巡视各营等事务。而朝廷开科取士,取得是德才兼备的士,要是发现有考生有才无德,上一折便能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再想到刚打听到的那些事,黄钟音冷冷地说:“士有百行,以德为先。他任禾到底是啥德行他自个儿心里清楚,他真要是敢不答应,真要是敢去告官,那他这辈子也别指望来京城应试!”
  ……
  与此同时,韩秀峰和潘二刚从北半截胡同回到会馆。
  二人一进门,就被余有福拉进尚未启用的乡贤祠。
  “余叔,咋了?”
  “你们前脚刚走,黄老家后脚就又回来了,让小山东去喊何老爷,跟何老爷说了好一会儿话。”
  韩秀峰大吃一惊:“说啥了?”
  余有福探头看看正厅方向,紧张地说:“他们说话那会儿我不敢进去,等他说完话一走,我就去给何老爷送热水,旁敲侧击问了问,才晓得他是来打听任禾的事,好像有人托他关照任禾。”
  潘二心里咯噔了一下,喃喃地说:“四哥,看样子黄老爷的消息比我们灵通,他早收到了信儿,我们晚上白忙活了。”
  余有福越想越不对劲儿,急切地问:“四娃子,到底咋了,你们是不是有啥事瞒着我?”
  韩秀峰怎么也没想到黄钟音会来找何恒打听任禾的事,凝重地说:“敖家昨天不是捎来一封信吗,我岳父在信里说任禾攀上了高枝,要娶福建会馆客长家的千金,而黄老爷正好是福建会馆客长的外甥。”
  “啊!”想到韩四与任禾的恩怨,再想到御史的可怕,余有福吓得脸色铁青。
  韩秀峰心里也有些七上八下,但仔细回想了下黄钟音下午的言谈举止,沉吟道:“其实也没啥好担心的,黄老爷是做啥的,他可是监察御史,应该不会偏听偏信。何况伸手不打笑脸人,我们如此待他,他咋也不好意思帮任禾来对付我们。”
  
第一百九十章
娃有名儿了!
  韩秀峰嘴上说没啥好担心的,心里其实还是有些忐忑。只能自个儿安慰自个儿,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暗暗打定主意,黄钟音真要是偏听偏信帮任禾,就不做巡检那个九品芝麻官。只要不入仕,他的权再大又能耐我何!
  不过在一切没明朗之前,该做的事依然得做。
  《会馆翻建征信录》既是用来监督经手人的,更是用来彰显捐资人热心公益而慷慨解囊的义举。黄钟音给会馆捐了五十两银子,但《会馆翻建征信录》已经印好,再刊印不晓得要等到猴年马月。
  韩秀峰觉得征信录上不能没黄钟音的名字,赶紧去请书肆掌柜刊印五百张单页,印好之后把原来的那五百册拆开重修装订。虽然多花了二十两银子,但连翰林院编修吉云飞和翰林院庶吉士敖彤贤都认为这银子应该花。
  没想到征信录还没弄好,黄钟音就跟吉云飞、敖彤贤一样频频来会馆宴请好友同僚。每次来都非常客气,一口一个“志行”,不像之前那样称“韩老弟”,并且再也没有提过任禾。
  韩秀峰终于松下口气,正准备去书肆问问征信录有没有装订好,老家来了人,而且来的不是一般人,竟是长寿胡家的长房长孙胡德强胡大少爷,他不但带来了老丈人和顾老爷的信,也把顾老爷等老家士绅拟定的先贤名册、先贤画像和先贤牌位一起送来了。
  人家是将门虎孙,韩秀峰自然要以礼相待。
  赶紧潘二和大头张罗了一桌酒菜,给胡大少爷接风洗尘。酒足饭饱,安排胡大少爷和他的家人先去后院歇息,一切安排妥当才回到正厅。
  巴县不比京城,消息极其闭塞。
  尤其那些住在乡下的人,可能一辈子甚至都不会去一次县城,更不用临县了。
  不但潘二之前没听说过胡老将军的事,连在县衙当差的余有福都不晓得重庆府出过胡老将军这样的传奇人物,想到刚才在一边伺候时听到的那些话,由衷地叹道:“胡大少爷的祖父真霸道,穷的没饭吃被迫投军,从一个丘八做到了提督,官居从一品,还绘像紫光阁,啧啧啧,戏文里的常山赵子龙也没这么霸道!”
  韩秀峰太了解余有福了,不想跟他聊三国,而是喃喃地说:“其实胡少爷的祖父我不只是早有耳闻,而且如雷贯耳。只是之前脑子里全是我们重庆府十四州县散厅历年来的文进士,尤其翰林老爷。从未想过武进士,更不用说行伍出身的胡军门。”
  潘二晓得这事让韩秀峰有多尴尬,坐下笑道:“四哥,这不怨你,怨只能怨胡军门是武官,连省馆的进士名录里都没他的名字,我们晓都不晓得,就算想也想不到。”
  “你们不晓得,我晓得啊!幸亏没擅自做主,幸亏顾老爷想得周全,不然真会得罪人。”韩秀峰顿了顿,又说道:“我们这儿不只是进京应试的文举人和进京觐见候补候选官员的下榻之所,一样是进京应试的武举人和进京觐见候补候选的武官下榻之所。乡贤祠里要是一位武官也没有,让来京应试的武举人和来京候补候选的武官咋祭祀,不祭祀又咋收他们的香火钱?”
  余有福咋也没想到韩秀峰会说出这番话,惊诧地问:“四娃子,你是说人家来文昌阁和乡贤祠祭拜还得给香火钱?”
  “当然得给,而且这跟馆费和捐输是两码事。”韩秀峰放下名册,抬头笑道:“上午翻过历书,后天是吉日。长生,你明儿个跑一趟,去告诉钟老爷、吉老爷他们,顾老爷托胡家人把先贤的画像和牌位送来了,问问他们后天有没有空,要是有空就请他们来迎请先贤入祠。”
  会馆就是棵摇钱树!
  韩秀峰作为会馆首事自然是要吃肉,潘二虽吃不着肉但汤却没少喝。
  翻建那会儿不管采买啥材料全是他经手的,工钱也全是他算的,再加上这么多人近一年的伙食费和这些天吉云飞、敖彤臣等官老爷宴客的酒席和官老爷们给的赏钱,不知不觉已经赚了一百多两,想到文昌阁和乡贤祠的香火钱又是一个进项,咧嘴笑道:“用不着等到明天,我等会儿就去。”
  “罪过罪过,迎请先贤入祠,不能谈钱!”余有福觉得不能对先贤不敬,急忙双手合什拜起堆在香案上的先贤画像和牌位。
  一直插不上话的大头再也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提醒道:“四哥,老家不是来信了吗,赶紧拆开来瞧瞧,看段老爷在信里都说了些啥。”
  “哦,我差点忘了。”韩秀峰反应过来,急忙拆开老丈人托胡家人捎来的信。
  这次的信很长,竟有六张。
  韩秀峰仔仔细细看完,一边叠起来往信封里塞,一边会心地笑道:“我娃有名儿了,顾老爷帮着取的。永大宗元先文章,山林玉秀仕泽祥,我是秀字辈,到我娃这儿就是仕字辈,我娃叫韩仕畅,不但能入仕,仕途还顺畅,你们说顾老爷取的这名儿咋样?”
  “仕畅,仕途顺畅,好,这个名儿真好!”
  “顾老爷到底是翰林老爷,连名字都帮着取得这么旺气!”潘二很是羡慕,想想好奇地问:“小名儿呢,有没有小名儿?”
  “有。”韩秀峰放下信摸了把脸,心有余悸地说:“我岳父在信里说我娃在他娘肚子里胎位不正,差点难产,幸亏请干娘帮着接生的。你不晓得干娘,余叔是晓得的,她妙手精良,心肠又好,简直是观音菩萨转世,硬是把琴儿从鬼门关边上拉了回来也保住了我娃。我岳父想着我娃还没出世就遭这么大磨难,担心不好养,就帮着取个好养的小名儿,叫狗蛋。”
  “叫狗蛋好,反正这是小名儿又不是大名儿。”
  “四哥,别担心,狗蛋不会有事的,肯定好养!”
  “嗯,现在不担心了,有琴儿和我岳父岳母照应,一定不会有事的,一定能养得白白胖胖。”
  
第一百九十一章
段知府要进京
  大头又忍不住问:“四哥,段老爷在信里还说了啥?”
  “他说狗蛋满月那天不但顾老爷和费二爷、刘举人、鲍举人他们去了,巴县、江北厅、璧山和江津的几位要来京应试的举人也去了,而且全备了贺礼,光长命锁就收了八个。长生,你爹也去了,你爹也送了个长命锁。”
  韩秀峰顿了顿,接着道:“满月酒拢共摆了十六桌,我家院子小,摆了四桌,我岳父家那边摆了十二桌。县衙、府衙和道署的长辈,十四州县散厅正堂的坐府家人,我岳父那边的亲戚和街坊邻居,该请的全请了,光礼金就收了三百多两,不过人情往来,有来有往,人家有事我们一样得去。”
  潘二禁不住笑道:“我爹上次来信时跟我说了,说他一定会去的。”
  韩秀峰笑道:“我岳父让你爹跟费二爷老爷们坐的一桌。”
  “是吗,我爹一定很有面子,回走马能跟街坊邻居显摆一个月,哈哈哈!”
  四哥,我们川帮有没有去人?“大头急切地问。
  “这我还真不晓得,我岳父在信里没说。”
  “不可能啊,就算八爷不去,六哥也得去。”
  韩秀峰晓得他这些天想家了,再想到反正他不识字,干脆掏出信装模作样的看了几眼,旋即抬头道:“大头,我岳父虽没提川帮有没有人去吃满月酒,但提到了八爷。说八爷越活越精神,一天能吃三碗饭。”
  “在码头上讨生活的人饭量大,我以前一顿能吃半锅!”
  终于等到了八爷的消息,大头乐的心花怒放,竟扔下众人往后院跑去,转眼间又兴冲冲跑了回来,把这大半年的工钱和这段日子人家给的赏钱往韩秀峰面前一放:“四哥,胡少爷刚才说他过几天回去,你反正要请胡少爷给家捎信,帮我跟胡少爷说说,让他帮我把这些钱捎给八爷。”
  这是他的一番孝心,况且钱对他来说没啥用,韩秀峰正准备答应,余有福也笑道:“四娃子,我这儿也有十几两,你也帮我跟胡少爷说说,请胡少爷帮我把钱捎给家里。”
  “行,不过银子和这些钱你们先收着,胡少爷过几天才走。”
  大头欣喜若狂,刚把银钱收好,“日升昌”小伍子竟绕过照壁走进院子,远远地拱手道:“韩老爷,新馆建得真气派,要不是门楼上挂着重庆会馆的牌匾,我真以为走错了地方。”
  韩秀峰急忙起身相迎:“一般一般,跟江浙的那些会馆还是没法儿比的。”
  “人比人气死人,会馆同样如此,所以用不着啥都跟人家比。”小伍子见潘二要去沏茶,连忙一把拉住,旋即从袖子里掏出一封信:“韩老爷,无事不登三宝殿,小的是给您送信来的,这是陕西汉中府给您寄来的信。柜上今儿个忙,信交给您,茶小的就不喝了。”一听到“陕西汉中府”这个地名,韩秀峰就晓得信是巴县自顺治朝到现在会试中式名次最高、官也做得最大的陕西汉中知府段大章寄来的,一送走“日升昌”的小伍子,就赶紧拆开来看。
  潘二也猜出来了,好奇地问:“四哥,是段老爷的信吧?”
  “嗯,”韩秀峰回到正厅,放下信笑道:“段老爷在知府任上已满三年,按例要回京觐见。他不晓得会馆有没有建好,在信里说要是建好了抵京之后就下榻会馆,要是没建好就住省馆,让我帮他提前跟张馆长说一声,好给他留几间房。”
  知府那是真正的大官,潘二激动地说:“段老爷是正儿八经的巴县同乡,会馆没建好没办法,现而今建好了,而且建得这么气派,肯定让他老人家住我们这儿!”
  韩秀峰也很激动,不禁笑道:“这是自然。”
  余有福心想能巴结上府台那是多大的面子,急切地问:“四娃子,段老爷有没有在信里说啥时候动身,估摸着啥时候能到?”
  “说了,信是段老爷上上个月二十六写的,他打算上个月初九启程,估摸着一个月能到,也就是这几天。”
  “这么说信走得慢。”
  “嗯,这封信走的是有些慢,不过总算赶在段老爷抵京之前送到了。”韩秀峰沉思了片刻,交代道:“长生,你等会儿别去找吉老爷他们了,迎请先贤入祠的事不着急,段老爷这几天到,等段老爷到了再说。”
  “对对对,迎请乡贤入祠这么大事当然要等段老爷。”
  “段老爷不可能孤身进京,少说也有七八个随从,赶紧把里头的状元房再打扫一遍,再去买几床铺盖,以防段老爷他们没带。”
  “不光要多买几床,还得买两床好点的。”
  “嗯,你看着置办,别舍不得花钱。”韩秀峰想了想,接着道:“余叔,劳烦你去找下温掌柜他们,问问他们一家能不能出一两个人来帮忙。段老爷好不容易回一次京,一定会宴请六部的大人和在京的同窗同年,光我们这几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好的,我这就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