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1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539

  “等等。”
  “还有啥事?”余有福回头问。
  韩秀峰沉吟道:“段老爷回京觐见给我提了个醒,我不光是会馆首事也是候补巡检,这个缺指不定哪天就补上了,一补上就得领凭上任。我们说走就走会馆咋办?跟温掌柜他们说清楚,不管他们让谁来帮忙,来了之后就别走了,留在这儿熟悉会馆的大事小事,不过在我们走之前会馆只管食宿没有工钱给。”
  “他们急着接替你做首事,哪会在乎那点工钱,肯定愿意的。”
  “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我们得先跟他们说清楚,毕竟会馆养不了那么多人。”
  “晓得了,我这就去。”
  韩秀峰把余有福目送出正厅,想想又说道:“长生,把铺盖买回来之后你再去跟吉老爷、钟老爷、敖老爷他们说一声,告诉他们段老爷要回京觐见的事。”
  “晓得,我先去买铺盖。”
  “小山东!
  “来了,”小山东从后院跑了进来,扶着椅子问:“韩老爷,啥事?”
  “你和大头看好门,顺便把院子打扫干净,我去趟崇文门。”
  “去崇文门做啥?”
  “有事。”
  韩秀峰心想你人不大,管的事还挺多,笑看了他一眼,跨过门槛头也不回地走出正厅。
  
第一百九十二章
“鬼门关”
  赶到崇文门,只见大小商贩,车水马龙,城门内外还是那么热闹。
  韩秀峰拉住一个正忙着敲诈行人的税吏问了问,随即从排队等着交税的人群中挤了出去,来到“日升昌”京城分号斜对面的一个茶摊前,笑看着正翘着二郎腿喝茶的富贵问:“富爷,在忙啥呢?”
  “四爷,您怎么来了!”富贵乐了,立马放下茶碗站起身。
  韩秀峰回头看看城门口那帮正忙着敲诈勒索行人的税吏,凑到他耳边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是来求您帮忙的。”
  “会馆不是翻建好了吗,该添置的家伙什也添置齐了,我还能帮上啥忙?”
  “不是会馆的是,其实也是。”
  “到底啥事?”
  崇文门税关不光收百姓的税,一样收官老爷的税,而且是官越大收得越多!
  据说督抚回京述职,不给万把两银子别想进城,司道进京要花七八千两,知府想进城最少也得四五千两。韩秀峰晓得他们敲诈起官老爷有多狠,苦着脸道:“富爷,我有一个同乡要回京觐见,估摸着就这几天到。您能不能帮我打个招呼,让城门口那帮兄弟手下留情,别为难我那位同乡。”
  富贵没想到韩秀峰会请他帮这个忙,无奈地说:“四爷,这不合规矩,我要是不为难您那位同乡,人家就得为难我啦!”
  “我那位同乡懂规矩,我那位同乡也不是个小气人,该打点的照样打点,只求您帮我跟城门口那帮兄弟说说,请他们大差不差就行了,别狮子大开口。”韩秀峰回头看了看,接着道:“我那位同乡不是江浙那些富庶的地方为官,而是在陕西。别人不晓得您是晓得的,陕西多穷啊,没啥油水!”
  “陕西虽没江浙富庶但也算不上有多穷,就算在穷地方做官,一样有肥缺。”
  “我那位同乡为官清廉,真没攒下多少银子。”
  这不是一件小事,富贵不敢一口答应,把韩秀峰拉到一边:“四爷,您别光顾着帮您那位同乡哭穷,先说说您那位同乡官居几品,官居何职。”
  “陕西汉中知府加道员衔。”
  富贵乐了,拍着他胳膊道:“四爷,您这是拿我开涮!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知府那可是肥缺,有的是银子,没六千两他进不了城,这事走谁的门路也没用!”
  “要是城门口那些兄弟不晓得他是知府呢?”韩秀峰似笑非笑地问。
  “不晓得那就另当别论了,不过我们咋可能不晓得。”富贵回头看看城门方向,得意地说:“我们崇文门税关不但统管京师内外十三门,还有散税口十几处,卢沟桥、东坝和海甸全有税口,连水陆码头都有我们的海巡。除非你晓得你那位同乡走哪条路进京,提前去截住他,可截住也没用。”
  “咋没用?”
  “他不可能不带银子回京,没银子他拿什么去打点?只要他身上带了银子,我们就不可能盘查不出来。”看着韩秀峰若有所思的样子,富贵接着道:“四爷,您那位同乡想继续做知府要花银子打点,想升官更要打点!而且像他这样的外官进京,总得给军机大臣、六部堂官、座师房师和要好的同窗同年准备点土特产,陛见完不管是回陕西接着做知府还是升官去其它地方上任,走前得给军机大臣、六部堂官、座师房师和要好同窗同年送别敬。我敢跟您打赌,您那位同乡要是不带三五万银子,不带带三五十箱陕西的土特产,我富贵这两个字倒着写!”
  富贵的言外之意再清楚不过,段知府要么不回京,回京不但会带几万两银子,也会带很多礼物,会很招摇,崇文门的税官税吏真要是让他混进城,那崇文门税关就不会被称之为“鬼门关”了。
  韩秀峰很想帮段知府省点银子,苦着脸道:“富爷,别人没办法您一定有办法,帮帮忙,就当我韩四求您。”
  “四爷,这事不好办。”
  “帮我想想办法,求您了。”
  想到最缺银子的时候韩秀峰帮过大忙,再想到韩秀峰似乎从来没这么低声下气过,富贵心一软:“好吧,我帮您办法想想办法,不过两千两肯定是少不了的。”
  ……
  韩秀峰现而今想的不是自个儿,而是远在老家的儿子。不但希望狗蛋能平平安安的长大,更想狗蛋长大之后能去最好的私塾乃至书院念书,希望狗蛋将来考举人、中进士,拉翰林!
  巴县最好的私塾当属磁器口孙家开设的鲤石学舍,出过三个举人、两个翰林,秀才更多。巴县百姓津津乐道的“一门三举人,五里两翰林”中的三举人全是孙家子弟,而其中的两翰林便是段大章和黄钟音!
  正因为鲤石学舍教出过那么多人才,巴县乃至整个重庆府的士绅都想自家的娃送去念书,但鲤石学舍终究是孙家的私塾,本就不大,孙家子弟又那么多,每年只收几个别人家的娃。所以韩秀峰一心想借这个机会巴结上段大章,只要能巴结上,再过六七年便能跟段大章求一封推荐信,孙家族老就算谁的面子都不给,但也不可能不给段大章面子。有段大章的推荐信,到时候便能送狗蛋去鲤石学舍念书。
  总而言之,巴结段大章的机会难得,一定要想法儿帮段大章省点进城的钱。
  好在富贵够义气,愿意帮这个忙,也想出了办法,不过是个笨办法。
  在韩秀峰看来不管啥办法只要管用就行,第二天一早雇了一辆车,叫上余有福和储掌柜一道出城,打算去大多外官进京会经过的通州张家湾等,看能不能截住段大章一行。
  知府进京都会被敲诈勒索,余有福觉得不可思议,扶着车厢壁问:“少爷,段老爷要是不给银子会咋样?”
  路不平,车颠得厉害,韩秀峰挪挪屁股,看着车窗外络绎不绝的行人,淡淡地说:“不给银子那些税吏就变着法缠住段老爷,不让段老爷进城。段大人是回京觐见的,皇上正等着见他呢,你说段老爷哪有功夫跟他们耗。就算跟他们耗,能耗一天难不成还能耗十天半个月。”
  
第一百九十三章
你就是韩秀峰?
  “这帮税吏也太无法无天了,他们难道就不怕五城察院的御史?”
  韩秀峰正准备开口,储掌柜就笑道:“他们是吏又不是官,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就算被御史弹劾也顶多挨顿板子。何况段老爷不去告,御史也不会究。”
  “段老爷堂堂的知府,咋也不能被一帮胥吏欺负,为啥不去告?”余有福追问道。
  “余叔,你把事情想太简单了,段老爷是带着银子回京的,你让段老爷咋告?”看着余有福似懂非懂的样子,韩秀峰耐心地解释道:“知府一年才多少官俸和养廉银,真要是跟他们闹翻,身上又有几千乃至上万两银子,让段老爷咋跟皇上解释。”
  “我晓得段老爷进京不带银子不行,但为啥不跟顾老爷那样把银子汇到京城?”
  “汇银子也有汇票,汇票不就是银子吗?”韩秀峰反问道。
  余有福还是想不通,又问道:“有没有官老爷就是不给那帮胥吏银子?”
  “有,以前有个进京陛见的藩台,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银子,一气之下把东西全存放在城外,连官服都脱了,打赤膊,就穿一条裤子,自然不用交税,就这么大摇大摆进了城。”韩秀峰笑了笑,接着道:“人是进了城,城里有同窗好友,也借到了衣裳,也陛见了。可用来打点的土特产和银子全在城外,你想想,那些军机大臣和六部的老爷们会咋看,又会咋想。”
  储掌柜忍俊不禁地说:“老余,这我也听说过,好像是乾隆年间的事。要是搁现在,哪个官老爷敢豁出去这么干,他这个官一定做不长。”
  “现而今比早年黑?”
  “才晓得啊,现而今是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正聊着,车夫突然“喻”了一声,把马车牵到路边。
  韩秀峰掀开帘子探头一看,只见前头来了两辆载客的马车,载客的马车后头跟着八辆绑着大木箱的板车。一个身穿长衫的家人和四个挎着刀的衙役跟着走,生怕板车上的东西掉了。
  有家人和衙役随行,马车里肯定是官老爷。
  韩秀峰下意识问:“敢问这位大哥是从啥地方来的?”
  走着前头衙役楞了楞,紧握着刀厉声问:“啥事,这可是天子脚下,你莫非想打我们的主意!”
  “等等。”身穿长衫的家人走上前来,打量着韩秀峰好奇地问:“兄弟,听口音你是四川人?”
  “正是。”
  “这么说是同乡,”家人一边示意衙役们跟着大车继续赶路,一边笑问道:“为啥打听我们从哪儿来的?”
  “晚生是出城接人的,看您几位风尘仆仆,就忍不住问了一句。”
  “我们是从陕西来的,一定不是你要接的人,先走一步,有缘再会。”
  韩秀峰乐了,立马跳下马车:“这位大哥,您是从汉中来的吧?”
  “是啊,你咋晓得的?”
  “晚生韩秀峰,晚生就是来恭迎段老爷的!”
  “你就是韩秀峰,你就是重庆会馆的首事韩志行?”家人惊诧地问。
  “正是!”韩秀峰顾不上跟他寒暄,小跑着追上已擦肩而过的马车,边跟着走边喊道:“段老爷,段老爷,晚生就是给您写过信的韩秀峰,晚生来接您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