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1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539

  “黄老爷,我只是个九品巡检,用不着……”
  不等韩秀峰说完,段大章就一锤定音地笑道:“就这样了,信永洸兄照帮你写,你有空就送苏州去,没空就先留着,指不定哪天能用上。不过你说得也有道理,补的只是个九品巡检,又不是州县正堂,回头我帮你跟郭大人好好说说,有他关照就足够了!”
  ……
  
第二百章
托付
  无论京官还是外官,四品到从三品乃至正三品都是最难跨的一个坎。
  且不说段大章这样的布政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便是巡抚,便是手握大权的封疆大吏,就是出行仪仗、致仕后的俸禄等待遇也是四品官员远不能比拟的。
  在京城时,段大章可坐四人抬的银顶黑轿,到地方上则可坐八人抬的绿呢大轿,仪从有杏黄伞一把,另配青扇两把,旗枪六根,金黄棍两根……正可谓前呼后拥,八面威风。而四品官员在京只能坐二人抬的锡顶黑轿,到地方上只能坐四人抬的蓝呢大轿。
  三品官员只要不是被夺职的,无论将来告老还是告病回乡都可以领取到在任时的全俸,而四品官员满六十岁致仕回乡却只能领取在任时一半的俸禄。三品官员可提携子嗣,可选一子去国子监念书,将来可以更快地获得官职,而四品外官是没这待遇的。
  郭沛霖是以四品道员外放去江苏补用的,很羡慕段大章这个已官居三品的同年,更希望能得到同年们的提携,一接到请帖便再次赶到重庆会馆。
  段大章坐上首,湖广道监察御史黄钟音作陪,频频敬酒,郭沛霖真有些受宠若惊。
  “仲霁兄,实不相瞒,今日请你来吃酒,其实是有一事相求。”
  “求我?”郭沛霖愣了楞,端着酒杯苦笑道:“倬云,这些同年中数我最没出息,要说求,我求你们差不多。”
  “没跟你开玩笑。”段大章放下筷子,抬头看看站在一边伺候的韩秀峰,微笑着解释道:“内侄你是见过的,这些天没少往你府上跑。不是我段大章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这个内侄为人重情重义,做事勤勉可靠,要不是他苦心经营,就没现而今这重庆会馆。”
  “秀峰见过郭大人。”韩秀峰连忙上前行礼。
  “倬云,这位是你内侄?”郭沛霖下意识问。
  “正是。”段大章一边招呼他吃菜,一边叹道:“内侄的为人在我们重庆同乡中是有口皆碑,仲霁兄若是不信可以问永洸,也可以去问问吉博文。在我看来这年头做官真不如呆在京城做会馆首事,好好照看会馆。可他家是冷籍,要是不做一任官,子孙后代都翻不了身。”
  “倬云,有你这个姑父提携,秀峰贤侄想做一任官不是难事吧?”郭沛霖不解地问。
  “确实不是难事,甚至都没用我操心。”段大章又抬头看了一眼韩秀峰,不缓不慢地说:“他早想法帮自个儿捐了个监生的出身,捐了个九品候补巡检,甚至自个儿找门路补缺,并且这缺差不多补上了。”
  “这是好事。”
  “是好事,可我总有些不放心,他生怕去甘肃会招来非议,会给我添麻烦,于是托人帮着补了个扬州府的缺。不管咋说他这个缺是吏部掣选的,走马上任应该没啥问题,但能不能干满一年就两说了。”
  想到无论京官还是外官,都要按例署理试用满一年才能实授,郭沛霖意识到段大章的良苦用心,不禁笑道:“倬云,有你这个姑父提携,这对秀峰贤侄而言也不是事。只要给祁幼章写封书信,我就不信祁幼章会不给这个面子。”
  “幼章自然是要找的,信我都已经写好了,但内侄只是个九品巡检,不能遇到点事就跑江宁去找幼章。”
  “这倒也是。”
  “所以我想把内侄托付给你,劳烦你多关照。”
  来赴宴前郭沛霖真有些担心段大章会不会给他介绍个幕友或家人,同年一旦开那个口不但不能拒绝,还得对同年推荐来的人以礼相待,就算上任之后不委以重任也得养着,没想到段大章只是请他关照韩秀峰这个年轻的重庆会馆首事,并且韩秀峰早帮他自个儿谋了个缺。
  在郭沛霖看来这就是个顺水人情,回头看了看韩秀峰,一口答应道:“倬云兄言重了,举手之劳,谈不上劳烦。”
  “志行,愣着干啥,还不敬郭大人一杯。”
  “哦,”韩秀峰反应过来,连忙帮郭沛霖斟满酒,然后帮自个儿也斟上一杯,恭恭敬敬地说:“谢郭大人提携,秀峰先干为敬,郭大人您随意。”
  “好,我也干了。”
  “仲霁兄,志行不光是倬云的内侄,也是我黄钟音晚辈,今后还得劳烦你多关照。”黄钟音不失时机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
  连黄钟音都如此器重韩秀峰这个捐纳出身的九品巡检,郭沛霖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酒足饭饱,正准备跟段大章一道去后院凉亭再叙会儿旧,翰林院编修吉云飞、翰林院庶吉士敖彤臣、户部员外郎王支荣、刑部员外郎江昊轩和内阁中书何恒等重庆府籍京官全来了。
  虽然不是很熟悉但之前都见过,刚跟众人寒暄了几句,温掌柜、储掌柜等在京做买卖的四川商人也到了。
  “倬云,今天会馆有事?”
  “内侄不是要去江苏上任吗,会馆的大事小事总要交代一下,走,我们去后院喝茶,让他们忙他们的。”
  郭沛霖好奇地问:“永洸呢?”
  段大章笑道:“永洸是京官,交接这么大事他得在场。”
  他们对韩秀峰这个首事是交口称赞,郭沛霖很好奇韩秀峰到底有啥过人之处,禁不住问:“倬云,会馆交接我还是头一次遇上,我这个外人能不能在边上听听?”
  “这有啥不能的,走,我们去花厅隔着屏风听,免得他们拘束。”
  “也好。”
  二人刚在左边的花厅坐下,黄钟音就在吉云飞的谦让下主持起交接,韩秀峰打开公匣,取出账本,把接手会馆以来的往来账目一笔笔念给众人听,潘二和温掌柜的大儿子坐在一边噼里啪啦打着算盘核对。
  翻建这个会馆拢共只花去四千多两,其中包括买脚下这个地方,郭沛霖大吃一惊,怎么也不敢相信只花了这点钱。
  韩秀峰交完账,又在正厅里说道:“储掌柜,征信录已经刊印好了,胡少爷过几天就回老家,劳烦你把所有碑记全拓印下来,多拓印几份,连同征信录一并请胡少爷带给顾老爷等老家的士绅。”
  “晓得,我记下了。”
  “这本是会馆人情往来的账,街正、甲长,管咱们这一片的衙役,逢年过节全要打点,省馆那边有啥事咱们也得去。”韩秀峰顿了顿,接着道:“再就是文昌阁和乡贤祠的香火钱,只能用作接济来京应试的考生和生活窘迫的在京同乡,回头记得再做一本账……”
  
第二百零一章
礼多人不怪
  按之前拟定的规约,须有两位京官出任值年,敖彤臣、江昊轩、王支荣和何恒一致推选黄钟音和吉云飞出任值年。
  温掌柜和储掌柜担心他们的儿子出差错,决定亲自出任会馆值事。韩秀峰刚把装满会馆账本的公匣和会馆里里外外的钥匙交给二人,黄钟音便领着二人上香祭拜,等二人立完“如有侵蚀,难逃天谴”的誓,会馆的大小事务才算交接完毕。
  会馆交接对众人而言是大事,对温掌柜和储掌柜而言不只是大事也是喜事,拜完各路神仙便邀请众人晚上吃酒,生怕众人担心他俩公私不分,又不断强调晚上的酒席算他们的,不会用公账上的钱。
  想到迎请先贤入祠的事一拖再拖,吉云飞提议择日不如撞日,趁今天大家伙儿都在,请段大人主持迎请先贤入祠的仪式……
  郭沛霖是湖广人,湖广在京城一样有会馆,只是湖广人才辈出,由谁出任值年监督会馆的大小事务轮不着他,而他也懒得管这些闲事,所以真有些大开眼界。
  晚上有酒席,他遇上了自然走不了,硬是被段大章和黄钟音拉着一起吃酒。席间,吉云飞、敖彤臣等在京官员频频敬酒,恳请他今后多关照韩秀峰。
  郭沛霖总算领教到韩秀峰这个小巡检在同乡中的人缘有多好,也乐得做这个顺水人情,不仅一口答应下来,并主动提出韩秀峰要是赶得上就与他一道去江苏。
  ……
  他打算五天后启程,想赶在年底各衙门封印前上任。
  韩秀峰自然也想早点做上官,可这个缺啥时候能真正补上光着急没用,想到后天就是吏部掣选的日子,心里竟有些忐忑,生怕吏部那边出什么变故掣选不上。
  把手头上的事全交出去了,潘二是“无差一身轻”,竟拉着余有福和大头一起围着“升官图”掷骰子耍起升官游戏。
  “升官图”也叫“彩选格”或“百官铎”,纸格上由低至高按顺序印有各种官职名,游戏时按官职步步高升而得名。参与者轮番掷骰子,以掷出的点数决定进退。从不识字的白丁走起,一直到终点“太师”、“太傅”、“太保”,先到者为胜。
  虽然只是闲暇时的游戏,但每升一次官都有班次顺序,每一个官缺都有到达路径。规矩森严,有章可循。
  比如,内阁大学士必须由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开列升任;尚书、左都御史必须以侍郎、内阁学士、左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开列升任;总督必须以侍郎、巡抚、内阁学士、副都御史开列具题;巡抚必须以内阁学士、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府尹、他省布政使开列具题……
  大头不懂这些规矩,甚至不认得纸上那密密麻麻的官职名,但手气总是那么好,又稀里糊涂做到了“大师”,看着潘二咧嘴笑道:“二哥,还耍不耍了?”
  “不耍了,没意思。”潘二觉得跟他耍没意思,扔下骰子起身问:“四哥,信写好没?”
  “早写好了,”韩秀峰把写好的信折起来塞进信封,回头道:“你们耍你们的,别管我。”
  “耍这个还不如打牌呢。”余有福也觉得没啥意思,一边让大头把“升官图”叠起来收好,一边喃喃地说:“会馆这差事说交出去就交出去,想想真有些舍不得。”
  “是啊,在这儿一个月还有一两五银子呢!”大头没心没肺地说。
  “你晓得个啥,一年十几两银子又算个啥!”潘二瞪了他一眼,捧着茶杯笑道:“去扬州府做巡检多好,天底下最有钱的当属盐商,最有钱的盐商全在扬州!我就不信他们运销的盐全有盐引,只要没盐引那就是私贩。他们要是敢不给我们银子,只要被我们查获就让他们吃官司!”
  余有福不禁笑道:“长生说得对,在会馆打杂有啥前途,还是去扬州府查缉私盐有搞头。有郭大人这个大靠山,那些个盐商不管啥来头咱也不怕,哈哈哈哈。”
  要做就做正儿八经的官。
  海安巡检司不只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而且是油水可能比知县还要多的肥缺,韩秀峰担心夜长梦多,凝重地说:“张馆长说一定能掣选上,但掣选说到底就是掣签,这个缺又那么肥,盯上的人一定不会少,到底能不能掣选上我心里真没底。”
  “四哥,放一百个心,张馆长做事最靠谱了,他没十成把握绝不会跟你说。”
  “万一有变数呢?”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算有变数也没啥,大不了请张馆长再想想办法,请吏部的老爷们把你分发去甘肃候补试用。现而今不比以前,有段大人提携,想做官还不简单!”
  “这倒是,”韩秀峰微微点点头,想想又说道:“不管去江苏还是去甘肃,这个缺总是要补的,只要补上就得领凭上任。虽然只是个九品巡检但也算入仕,既然入仕就得按官场的规矩办。”
  “啥规矩?”余有福下意识问。
  “我韩秀峰能有今日,全靠段大人、黄老爷、吉老爷等同乡提携,走之前不能不送点别敬,冰敬炭敬今后一样不能少,三节两寿人不到礼也要到,不然人家一定会觉得咱们不懂规矩。”
  潘二一直以为只有大官才要给京里的老爷们送别敬和冰敬炭敬,禁不住问:“四哥,俗话说礼多人不怪,段大人和黄老爷他们这么帮你,照理说是应该送,可你有那么多银子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