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539

  “两万多两哪够?”
  “是不够,所以段大人让我明儿个先去‘四大恒’等钱庄票号问问。借那些个钱庄票号是一定愿意借的,甚至求之不得,关键是算几分利。”
  潘二脱口而出道:“四哥,段大人只要能借到银子就行,不一定非得管‘四大恒’借,我们跟‘日升昌’有交情,与其便宜‘四大恒’不如帮段大人去找‘日升昌’,人家还会念咱们的好,以后就是寄信也能方便不少。”
  韩秀峰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关键他们的利是怎么算的。”
  
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是盐官的盐官!
  段大人大摆筵席,韩秀峰忙得飞起。
  段大人的幕友徐先生有功名在身,甚至打算参加来年的会试,不方便出面张罗。段大人的家人王贵字认得不多,用段大人的话说不大懂规矩不太会说话,所以刚帮着送完土特产和炭敬的韩秀峰,又得持段大人的名帖挨家去送徐先生帮段大人写的请帖。
  请帖送到还不能算“请”,只能称之为“约”。
  宴会当日上午得再跑一遍,跟要宴请的官老爷的家人再次确认宴会的时间和地点,回来之后得跟段大人一道在会馆门口恭迎,要把陆续而至的官老爷们迎进院子,安排好座次。
  开席了要在边上伺候,而戏和酒宴竟持续到三更天。
  好不容易等到散席,跟段大人一起把宾客们送上马车,依次作揖打拱道别,韩秀峰依然不能歇息,还得拿着段大人的名帖连夜去宾客们家道乏,感谢人家的光临。
  段大人原打算只宴请两拨,然而计划不如变化,许多之前不走动的京官晓得他荣升甘肃布政使纷纷来会馆祝贺,不能只请那个不请这个,竟一连宴请了四个晚上,搞得像是摆流水席。好在潘二得力,酒菜和戏班这些不用他操心,不然不晓得会累成啥样。
  该宴请的全宴请了,宾客们很高兴,段大人很满意,韩秀峰终于松下口气,正准备去问问张馆长补缺的事,张馆长竟带着一个之前从未见过的刘老爷兴冲冲赶到会馆。
  昨晚剩了不少酒菜,韩秀峰急忙让潘二去弄一桌。
  张馆长从小山东手里接过茶,笑看着他道:“志行,你我啥关系,刘老爷一样不是外人,别张罗了,坐下说正事。”
  “好的,您说。刘老爷,请用茶。”想到补缺的事总算有了消息,韩秀峰真有些激动。
  “等得心焦了吧,其实大前天就有了信。想着你这几天忙,我就没过来,反正段大人还要等几天才去甘肃上任,早一天晚一天不会耽误你的事。”
  只要一说起正事张馆长就会卖关子,韩秀峰早习以为常,笑看着他洗耳恭听。
  张馆长探头看看后院,带着几分得意地说:“补这个缺让你整整等了一年,等的是有点久,但俗话说好事多磨,要是没点耐性,哪能等到现而今这肥缺?”
  “肥缺?”韩秀峰下意识问。
  “如假包换的肥缺,换做别人,没万儿八千两,想都不用想!”
  “真的!”
  “我骗你做啥,”张馆长喝了一小口茶,眉飞色舞地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可是好地方,真正的富庶之地。去扬州府做一任官,顶上去其它地方做十年!”
  韩秀峰乐了:“张馆长,您是说我能去扬州做巡检?”
  “不是扬州城,而是扬州府。”
  “去扬州那个州县?”
  “泰州。”
  “泰州在扬州哪边?”
  “东面。”张馆长放下茶杯,从袖子里掏出一张来前请刘老爷画的扬州府舆图,献宝似地说:“这儿是扬州,这儿是泰州,不过你这个缺既不在扬州城,一样不在泰州城,而是在这儿!”
  “海安?”韩秀峰看着地图喃喃地问。
  “对头,就是海安。”
  “海安巡检司……”
  “志行,海安虽只是泰州辖下的一个镇,但海安巡检司可是真正的肥缺,刘老爷在两淮盐运司通州分司做过一任盐课司大使,去过海安,还跟以前的海安巡检打过交道,这个缺到底肥不肥,刘老爷最清楚。”
  “张馆长,我不是不相信您,而是……而是……”
  “我晓得有段大人提携,只要能分发去甘肃,你一样能补上个肥缺,但在我看来去扬州真比去甘肃好。”
  甘肃是苦寒之地,搁以前韩秀峰肯定不想去,但现在不是以前,段大人补搜甘肃布政使,有段大人这个靠山在,真叫个大树底下好乘凉。
  刘老爷却不这么认为,放下茶杯清清嗓子,指着地图如数家珍地笑道:“韩老弟,海安巡检司虽隶属泰州,但与一般州县的巡检司却不太一样。你看看,南边是通州的如皋县,北边是扬州府的东台县,海安就位于泰州、如皋和东台三个州县的交界处。”
  这有啥稀罕的,韩秀峰禁不住笑道:“刘老爷,我老家一样位于三县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县之称。”
  “你老家有盐场吗?”刘老爷反问了一句,又指着地图笑道:“两淮盐运司设通州、泰州和海州三个分司,通州分司的治所在石港,泰州分司的治所在东台,海州分司的治所原本在淮安,乾隆二十四年改在板浦。其中,通州分司辖盐场九个,设场官也就是盐课司九名;泰州分司辖盐场十一个,设场官十一名。”
  “刘老爷,这些是盐官,跟海安巡检司有啥关系?”韩秀峰不解地问。
  “关系大了!”刘老爷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抬头道:“海安往南、往东、往北全是通州分司和泰州分司的盐场,而通州分司和泰州分司各场所产之盐全要沿水路经海安转运至泰州,再从泰州转运至扬州。
  韩老弟,看到没,这条河贯通南北,将泰州十一场连为一片,所以叫着串场河。这条南北向的河叫通扬河,两条河在海安交汇,往西通泰州,所以往西这一段也叫运盐河。海安不但位于泰州、东台及如皋三个州县交界处,同样是盐运的水路要冲!”
  韩秀峰醍醐灌顶般明白过来,紧盯着地图问:“刘老爷,这么说海安巡检虽隶属泰州,其实跟盐官差不多?”
  “正是。”刘老爷微笑着点点头,接着道:“泰州在海安设有巡检司,两淮盐运司原本在海安也设有一个巡检。鉴于海安巡检司一样有严缉私贩之责,而盐道巡检仅有严缉私犯之责却管不了地方,两淮盐政后来就把设在海安的盐道巡检裁撤了。”
  张馆长忍不住笑道:“志行,两淮盐运司的那些个缺,不晓得有多少人盯着,就算能补上也干不久。海安巡检司就不一样了,虽不是盐官却能跟盐道巡检一样严缉私犯,段大人的那么多同年中一定有在江苏为官的,有段大人关照,你别说做一任,我看做两三任都有可能!”
  
第一百九十九章
靠山
  张馆长和刘老爷喝醉醺醺的走了,韩秀峰却被难住了。到底是跟段大人去甘肃,还是补江苏泰州那个肥缺,一时间真难以取舍。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正患得患失,段大章和黄钟音一道从外面回来了,一进来便笑问道:“志行,发啥呆呢,是想补缺的事还是想家了?”
  韩秀峰缓过神,急忙站起身:“段大人,黄老爷,您二位啥时候回来的?”
  “刚回来。”段大章一边招呼黄钟音坐,一边笑道:“我们两个大活人进来你都不晓得,看样子这几天是把你给累坏了。”
  “段大人,您这是说哪里话,我不累,真不累。”
  黄钟音从小山东手里接过茶,笑看着他问:“不累咋一个人坐这儿发呆?”
  跟他们二位没啥好隐瞒的,韩秀峰苦着脸道:“不怕您二位笑话,刚才是在想补缺的事。张馆长上午刚来过,说帮我谋了个肥缺……”
  听完韩秀峰的解释,黄钟音忍俊不禁地说:“去江苏做不是盐官的盐官,这还真是个肥缺,别说你了,连我都有些羡慕。这是好事啊,咋还苦着个脸,又有啥好发呆的。”
  “黄老爷,我……我……”看着笑而不语的段大章,韩秀峰一时半会间竟不晓得怎么往下说。
  段大章岂能不晓得韩秀峰在想啥,不禁笑道:“这有啥好纠结的,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对你而言不管去哪儿只能做上就行。相比跟我去甘肃,我看你还是去江苏好些。”
  黄钟音反应过来,不禁笑道:“有缺可补这是好事,何况那是个如假包换的肥缺,我说你咋愁眉苦脸呢,原来是担心如果去江苏段大人会不高兴。志行,我晓得你重情重义,但在这件事上你想多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这么好的机会,段大人替你高兴都来不及,咋会生气。”
  “是啊,我咋会因为这个生气。”
  段大章喝了一小口茶,直言不讳地说:“甘肃跟江苏无法相提并论,拢共就那么几个缺,肥缺更少。你不光是捐纳出身,捐的又只是个九品巡检,要是跟我一道去甘肃,我也只能多给你委几个帮办之类的差。去江苏就不一样了,那可是吏部掣选的缺,在巡检任上试用满一年便能实授,实授之后便能‘三年准调,五年准升’。你又不是想赚多少钱,而是想做一任官,既然想做官自然要做个正儿八经的官。”
  “段大人,要是我这个巡检干不了一年呢?”韩秀峰愁眉苦脸地问。
  这确实是一件麻烦事!
  督抚一直以来总是有意无意地跟吏部争地方官员的选任权,而大清选任官员又有先署理试用一年的惯例,并且一个缺从原来的官员卸任到新官上任期间有几个月乃至一年多的空档,为防止胥吏弄权督抚有权委派官员去署理。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知县在内的正印官经常被委派一些其它差事,比如乡试阅卷或解运粮饷之类的,这又给了督抚机会。总而言之,一个官要是没有个靠山,就算是吏部掣选委派的也很难干满一年,干不满一年自然也就别想实授。
  不过在黄钟音看来这算不上啥麻烦事,回头笑道:“倬云,要是没记错江宁布政使祁宿藻好像是你的同年。”
  “何止祁宿藻,郭沛霖不一样要去江苏上任吗,之前只晓得他要去江苏补用,前晚吃酒才晓得他次去江苏不是办河务,而是署理两淮盐运!”
  “两淮盐运使?”黄钟音大吃一惊。
  “嗯。”段大章微微点点头,随即转身道:“志行,你去做的只是九品巡检,又不州县正堂,回头我帮你给江宁布政使祁宿藻写一封信,又不是啥大事,这点面子他一定是要给的,你放心地去,不用担心能否在海安巡检任上干满一年。”
  “写段大人提携!”韩秀峰欣喜若狂,急忙起身致谢。
  “都是同乡,无需多礼。”段大章笑了笑,接着道:“郭沛霖郭大人过几天要去江苏上任,等会儿让徐先生写封请帖,你拿上我的名帖去请郭大人来会馆吃酒,等他来了我帮你说说,让他带上你,反正顺路。”
  “段大人,您的大恩大德……”
  “都说了我们是同乡,咋又这么客气。”段大章摆摆手,随即笑看着黄钟音问:“永洸,你在江苏为官的同年也不少,而且你是监察御史,他们一定没少给你写信,你是不是也该给他们回几封信,让志行一并捎过去。”
  黄钟音乐了,不禁笑道:“在江苏为官的同年倒是不少,有书信往来的却不多,能帮上志行忙的更少。”
  “这种事四处求人不如只求一人,别人就不用找了,就找杨文定!”
  “给他写信简单,这点面子他应该也会给,可他现而今是江苏巡抚,管不着扬州府乃至整个淮扬道的事,而且巡抚衙门在苏州,难不成让志行还专门跑一趟苏州?”
  韩秀峰没想到黄钟音的同年也这么厉害,官最大的居然做到了江苏巡抚,正激动不已,黄钟音竟回头解释道:“志行,信我等会儿帮你写一封,但你别抱太大希望,因为江苏跟其它地方不一样,分设江宁、江苏两个布政司。
  江宁布政司驻江宁府,受两江总督节制,辖江宁、淮安、扬州、徐州四府和海州、通州、海门三个直隶厅;江苏布政司归江苏巡抚节制,驻苏州,辖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和太仓直隶州。你此行要去的是扬州府辖下的泰州,而不是苏州、常州等江南的州府,我那位同年虽为江苏巡抚却管不到扬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