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1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539

  听上去似乎有些道理,张光成一时间竟不晓得应该咋反驳。
  韩秀峰喝了一小口茶,笑看着他道:“就这两件事,不,就剩下这一件事。张兄,小弟啥时候拿到传票啥时候去海安上任。”
  张光成早上收到消息,仪真知县都棨森因吸食鸦片,任性妄为,在六合和仪真任内征粮加耗,不晓得被谁给告到远在清江浦的淮扬道衙门,于昨天上午被革职待参。而他爹虽不吸食鸦片,但征粮加耗的事一样没少干,何况又病得不能理事,真要是被告到淮扬道衙门乃至江宁的布政使衙门,一样会被革职待参。
  再想到眼前这位来头很大,真能跟藩台说得上话,只能硬着头皮问:“韩老爷,五张空白够不够?”
  “不够,怎么也得十张。”
  “好吧,十张就十张,还请韩老爷慎用。”
  “这是自然。”
  张光成担心夜长梦多,真不想让韩秀峰在泰州城久留,想想又说道:“韩老爷,您差家人去的是哪个铁匠铺,要不我差人去帮您催催,让铁匠打快点。一个铁匠铺打造不过来,可以多找几个铁匠。您新官上任,时间金贵着呢。”
  “我让家人去找的,到底是哪个铁匠铺还真不晓得。”
  “不晓得没关系,州城就这么大,光成让人去问问便是。”张光成站起身笑了笑,又转身道:“韩老爷,正事说完了,请您务必赏光,容光成代家父给您接风洗尘。”
  
第二百一十七章
清官
  泰州城里不只有从五品知州张之杲一个官,还有从六品的州同、正七品的学正和从九品的吏目。州同署就在州衙大门东南角,只不过州同跟县衙的县丞一样说了不算,到任之后全在外面租宅子住,而州衙内的州同署也因年久失修,仅剩下两间快倒塌的房子。
  张之杲年老有疾,按例是要告病回乡不能再做官的!
  张家二公子张光成不想夜长梦多,担心韩秀峰这个新来的巡检在城里到处乱跑,不但差家人把州同、学正和吏目请到州衙来一起给韩秀峰接风,还在侧厅摆了两桌酒席让家人和州衙九房书吏陪潘二、张士衡和大头。
  知州年纪大了,州同和学正年纪也不小,一个明明是啥事也管不了的“摇头老爷”却倚老卖老,一个是举人出身端起酒杯就之乎者也。姓吴的吏目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啥子姜堰镇离州城很近,离海安太远。
  “光成,子辛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海安离姜堰那么远,姜堰和姜堰以西的那些庄镇真要是出点什么事,真是鞭长莫及!”州同放下酒杯,又回头道:“韩老弟,你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依我之见不妨把姜堰和姜堰以西的那些庄镇让子辛代辖。”
  韩秀峰意识到他俩一定是早串通好了,不动声色问:“二老爷,这么说姜堰和姜堰以西的那些庄镇之前是由海安巡检司分辖的?”
  “也是,也不是。”
  “是也不是,二老爷,此话怎讲?”
  州同看了一眼已经喝醉醺醺的学正,抚摸着胡须老气横秋地说:“据我所知,先前就没有巡检分辖庄镇这一说。我们泰州虽设有宁乡、海安两个巡检司,但巡检也只掌捕盗贼、诘奸宄、清保甲和察宿夜之事。”
  “二老爷,我晓得我到任后该做啥能做啥,可清哪些地方的保甲,察哪些庄镇的宿夜总得有个章程。”
  “那就萧规曹随,现在海安巡检司清姜堰以东、海安及海安以西两百一十二个庄镇的保甲,察这两百一十二个庄镇的宿夜。韩老弟若不信,等到任之后大可问问方士枚。”
  韩秀峰算明白了,现在署理海安巡检司的那位太好说话,竟把之前那么多任巡检想方设法争来的地盘让给了吏目。几十个庄镇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少,就算只办生辰一年也能赚百十两银子。
  正不晓得该怎么争回来,张光成突然道:“二老爷,吴兄,今天这是给韩老爷接风,姜堰那几个庄镇到底归谁分辖以后再说。”
  “光成,海安离州城那么远,韩老弟上任之后又是一堆事,上任之后再想来一趟州城真不容易,而这件事又不能不说个明白,不然姜堰和姜堰周围的那些庄镇真要是发生命盗怎么办?”
  “是啊韩老弟,这可不是一件事,也不是一件能拖的事,要不愚兄暂且帮你照看两个月,等过完年你熟悉了再把那些庄镇交给你。”吴吏目端着酒笑看着韩秀峰,就差在脸上写着那些庄镇你不让也得让出来。
  张光成虽能替他爹做主,但终究不是官,一时间竟不晓得该怎么打圆场。
  韩秀峰本就没打算赚分辖下的那些百姓的钱,再想到初来乍到不能把所有人都给得罪了,干脆笑道:“这就劳烦吴兄。”
  “应该的,应该的,谈不上劳烦,”吴吏目咧嘴一笑,又举杯道:“其实我们全是在为大老爷分忧,全是在为朝廷效力。”
  喝得迷迷糊糊的老学正见他端起酒杯,以为又要喝酒,立马端起杯子附和道:“对对对,为大老爷分忧,为朝廷效力!”
  ……
  人还没到任,辖下的地盘和百姓倒先丢了四分之一,这顿酒韩秀峰吃得索然无味。
  张光成没想到州同和吏目如此嚣张,送走他们之后一脸尴尬地说:“韩老爷,您千万别往心里去,等家父的病养好了,一定会帮您把那些庄镇要回来!”
  “张兄这是说哪里话,俗话说能者多劳,吴吏目愿意为令尊多分点忧这是好事。”
  “是,是好事。”张光成嘴上说是,心里却在暗骂州同和吏目不是东西,暗想要是老爷子身体康健哪轮得着他们如此猖狂。
  这顿酒也不是一点收获也没有,至少听到一个让人不可思议的消息,前些天刚拜见过的仪真知县居然被革职待参了,韩秀峰能理解张光成的担忧,也终于意识到州同和吏目为啥会如此有恃无恐。
  那十几个庄镇丢就丢了,韩秀峰根本不在乎,边走边笑道:“张兄,我才晓得姜堰、白米和海安全有驿铺和铺丁,有驿铺和铺司兵通信也方便,我不是要等到明天下午才能启程吗,打算先给海安那边写一封信。”
  “给方老爷写信?”
  “不光是给方兄。也想知会下巡检司署的书吏和差役。”
  相比要打造五十副手铐脚镣去海安上任,在张光成看来写一封信实在算不上什么,一口答应道:“小事一桩,韩老爷,您就在二堂写吧,写好就让铺兵给您连夜送去。”
  “谢了。”
  “举手之劳,谈不上谢。”
  ……
  走进二堂,张光成立马喊家人笔墨伺候。
  韩秀峰拿起笔沉思了片刻,随即俯身挥毫泼墨。
  吏部掣选署理海安巡检韩示
  大宪檄委,署海安巡检事,将于腊月十八到任,为此谕,仰阖衙书役人等知悉。即将上任礼节须知事宜,造具简明清册,以凭查阅。公馆衙署只须洒扫洁净,毋得张灯结彩稍事奢华,应用一切器具照常备置,不准藉端苛派扰累民间。书役绅民,诸色人等,一体凛遵勿违,切切!
  咸丰二年腊月十七日
  写好时间日期,韩秀峰放下笔从怀里取出私印,沾上印泥盖了上去。
  张光成看得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没想到韩秀峰一个九品芝麻官,居然跟那些大老爷一样写什么上任檄文,看着檄文中“只须洒扫洁净”、“毋得张灯结彩”和“不准藉端苛派扰累民间”,再看看韩秀峰身上穿的那件旧棉袄,心想你难不成真想做个清官?
  
第二百一十八章
清官(二)
  张光成纳闷归纳闷,但看看檄文上的时间日期还是好心地提醒韩秀峰,十八日下午从泰州启程,最快也要十八日子时才能赶到海安。觉得三更半夜上任不好,提议十八晚上住白米镇,十九一早再去海安上任。
  这是一个疏忽,韩秀峰从善如流,干脆重写了一份。
  等韩秀峰在檄文上加盖上私印,等檄文的墨迹全干了,张光成帮着叠好塞进一个牛皮纸袋,让家人去喊铺丁,当着韩秀峰把装有檄文的信袋交给铺丁,让铺丁赶紧送往海安。
  ……
  别人好不容易补上缺一定是急着上任,可方士枚左等右等一连等了四五天也没等到新巡检,正琢磨着那个姓韩的是不是嫌官小,或是嫌海安太偏僻不愿意来,结果新巡检没到但新巡检的上任檄文先到了!
  “韩老爷都已经到了泰州,为什么还要等两天再来上任?”方士俊站在边上忍不住问。
  “小的哪晓得这些,小的只晓得要把信送到。”
  “你有没有见着韩老爷?”
  “见着了。”
  “韩老爷有没有说过什么?”
  铺丁想了想,急忙道:“小的差点忘了,韩老爷吩咐小的把信送到之后请方老爷召集书办皂隶弓兵,让书办把信念给他们听,念完让他们记住,让他们鸣锣谕示镇上的各色人等,韩老爷还让念完之后把信张贴在衙门外。”
  这样的官还是头一次见。
  方士枚看着檄文一时半会想不明白,即将上任的新巡检到底是何意,到底是想借此大捞一笔还是真想做清官真不要钱。
  “方老爷,小的赶了一夜路,现在信送到了,韩老爷的话也传到,要不小的先去驿铺歇息?”
  “去吧。”
  打发走铺丁,方士俊忍不住问:“哥,姓的韩到底什么意思?”
  方士俊放下檄文冷笑道:“还能有什么意思,生怕别人不晓得他要来海安上任,想摆摆官威呗。”
  “那要不要召集皂隶弓兵?”
  “我们卸任之后要是直接回江宁自然不用理会他,可我们不打算回江宁,今后少不了与他打交道,就算不打交道也会见着,还是照他说的办吧,免得将来见着尴尬。”
  “好吧,我去喊他们。”
  ……
  海安镇很小,只有西寺巷、中坝口、浦寿巷、城隍庙巷和梅家巷五条不足二里的南北巷,且全在运盐河边上,每条巷子与巷子之间就隔着几户人家。
  苏觉明刚从胡家集走完亲戚回来,正同余有福坐在离城隍庙不远的大舅家堂屋里跟两个表哥吃酒,突然听见外面传来“哐哐哐”的锣声。
  大表哥觉得奇怪,下意识放下筷子道:“大白天的,又不要打更,敲什么锣!”
  “谁家小孩敲着玩的吧。”二表哥端着杯子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