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539

  海安话难懂,并且跟仪真话不一样,余有福不晓得他们说啥,但猜出应该是四娃子快到了,回头看着门外露出不经意地笑容。
  苏觉明反应过来,正准备开口,外面又传来皂隶的大嗓门:“吏部掣选署理海安巡检韩示,大宪檄委,署海安巡检事,将于腊月十九到任,为此谕,仰阖衙书役人等知悉,即将上任礼节须知事宜,造具简明清册,以凭查阅。公馆衙署只须洒扫洁净,毋得张灯结彩稍事奢华……”
  大表哥是开油坊的,只认得几个字,只会算账,听不懂之乎者也,禁不住问:“觉明,衙门的人到底在说什么?”
  “说吏部掣选的巡检十九号到任,这位巡检老爷清正廉明,生怕衙门里的那些书吏衙役劳师动众,不准他们去迎接,也不准他们借这个机会扰民,担心他们会乱摊派。”苏觉明越想越激动,说着说着忍不住朝余有福看去。
  “不让去迎接,不准摊派扰民,真的假的?”二表哥将信将疑。
  “当然是真的,韩老爷言出法随,说不让就不让。”
  “觉明,你认得韩老爷?”
  “我哪认得。”
  “不认得你怎么晓得要上任的这位老爷姓韩?”
  “衙门里的人不说了吗,吏部掣选署理海安巡检韩示,韩示就是韩老爷示下的意思。”
  “这就奇了,难不成我们海安真要来青天大老爷,”想起前几天的事,二表哥放下筷子恨恨地说:“我说姓方的上个月才办过生辰,前几天怎么又办生辰,原来是晓得新巡检要来,他这官做不了几天,想在走前再捞一笔!”
  “狗日的,上当了!早晓得他这个巡检老爷做不了几天,我才不会去吃他家老太爷的寿酒了。”大表哥也意识到上当,放下杯子咬牙切齿地咒骂道。
  “什么寿酒,那天酒里不晓得掺了多少水。”
  “大表哥,不说这些了,还是说说王二头吧,他有没有娶婆娘,还跟以前一样总是惹是生非吗?”韩老爷明天就到任,一到任就要拿人立威,苏觉明可不敢耽误韩老爷的正是,立马回到之前的话题。
  “狗改不了吃屎,他还是那样,就他那样的人去哪儿娶老婆。”大表哥夹起一块猪头肉,接着道:“前段时间听贲家集的人说,他不晓得从哪儿偷了一张渔网,也不好好张鱼(土话,抓鱼),就这么把网洒在河里,人躲在岸上,就等船经过。不管人家的船有没有刮到,也不管人家的篙子有没有插到渔网,反正只要有船经过就拦住人家不让走,诬赖人家把他的渔网弄破了,非让人家赔钱。”
  “弄一口网能讹几个钱,他也太没出息了!”
  “所以说娶不到婆娘。”
  “焦港的陈三呢,陈三现在怎么样?”
  “陈三好不了多少,哪儿有庙会他就去哪儿,坑蒙拐骗,上个月还因为点小事跟邻居打了一架,要不是他姐姐姐夫低声下气地求人家,人家真会拉他来镇上见官。”大表哥越说越觉得不对劲,放下筷子紧盯着他问:“觉明,你怎么总问这些不少债的拉堡(不学好的人),你跟他们不一样,你念过书,能写会算,能说会道,可不能再跟以前整天跟他们混。”
  “哥,你想哪儿去了,我那会儿是小,不懂事。”
  
第二百一十九章
新官上任(一)
  白米距海安四十里,中间有曲塘和胡家集两个市镇,如果新任巡检天一亮就从白米动身,巳时前便能赶到海安。一到辰时三刻,方士枚就领着巡检司衙门的书吏、皂隶、弓兵来到城隍庙边的“缺口”(很小很小的码头),顶着彻骨的寒风在运盐河边恭候。
  海安镇虽位于运盐的水路要冲,但盐船只是在海安经过并不怎么停留,所以市镇很小,镇上的商户和百姓不多,实在算不上有多么繁荣。
  方巡检要卸任,新巡检要来上任这么大事,不但镇上家喻户晓,镇上的大人小孩几乎全来了,连焦港、大礼庄、江家庄和张腰庄等附近村庄的村民都跑来看热闹。凤山书院和明道书院的两位院长,本地的两位监生和外委署的额外外委刘大胆也早早的来了。
  凤山书院的顾院长跟方士枚寒暄了几句,又拢着手走到在巡检司衙门帮闲的李秀才身边,一边跺着脚取暖,一边不动声色问:“章程,怎么在这儿恭迎韩老爷,照理说应该去黄村啊!”
  李秀才探头看了看正在前头跟刘大胆说话的方士枚,凑顾院长耳边道:“照理说应该去黄村恭迎,可现在不光黄村不归我们海安巡检司分辖,连姜堰都变成了吏目境,总不能跑李老爷分辖的地盘上去恭迎韩老爷吧。”
  “姜堰不归我们海安分辖了?什么时候的事?”
  “这你得去问方老爷。”
  “这……这也太荒唐了,简直岂有此理。”
  “谁说不是呢。”少了一个大镇和几十个村,对李秀才而言就等于没有不少收入,他又探头看了看站在最前面的方士枚,嘀咕道:“我估计韩老爷不让去迎,八成也是因为这个。你想想,我们真要是去白米恭迎,那不就坐实了姜堰以后不归海安巡检司分辖吗?”
  “可在这儿恭迎算什么?”顾院长喃喃地说。
  “他让我们别去,让我们全在这儿恭迎,我们能怎么办。”李秀才无奈地说。
  顾院长打心眼里瞧不起三天两头办生辰的方士枚,低声道:“他让你们怎么做你们就怎么做,他等会儿收拾行李走人你们以后怎么办?”
  “韩老爷的上任檄文还贴在衙门口呢,我们现在是去迎不是,不迎也不是,只能见招拆招。”
  “多凑点银钱吧,可不能因为这个丢饭碗。”
  “昨晚就凑了。”
  “凑了就好。”
  正窃窃私语,西边传来一阵骚动。
  顾院长意识到新巡检的官船到了,连忙从袖子里抽出手整整衣裳,挤到前面去准备恭迎。
  “肃静,肃静!”皂隶储成贵“哐哐哐”连敲了三声锣,把挤在河岸边的百姓尤其小孩往里敢,方士枚的视线一下子开阔了,只见一条船从西边缓缓划来,一个二十出头穿着九品文官补服的年轻人站在船头,身后跟着州衙的两个衙役。
  “新任巡检韩老爷驾到,军民人等回避!”
  “钦加知县衔江苏候补巡检方士枚恭迎韩老弟大驾!”
  “秀峰来迟,让方兄久等了。”岸上就两个穿官服的,其中一个是武官,韩秀峰一眼就认出了方士枚,站在船头远远的拱手回礼。
  “钦加把总衔狼山镇泰州游击营海安外委署额外外委刘山根恭迎韩老爷大驾!”巡检是文官,并且是海安这一亩三分地上最大的官,刘大胆可不敢跟方士枚一样拱手打招呼,先是掸掸马蹄袖,旋即提起官服一脚半跪相迎。
  “刘兄请起,无需多礼。”船靠到了“缺口”边,韩秀峰走上石阶,一边跟纷纷作揖行礼的士绅拱手回礼,一边微笑着说:“秀峰姗姗来迟,让各位士绅和乡亲久等了。河边风大,诸位请回吧,容秀峰改日一一登门拜会。”
  “韩老弟,顾院长和陈院长他们还准备给您接风呢。”
  “是啊韩老爷,您千里迢迢来海安上任,总得让我们尽一下地主之谊。”顾院长急切地说。
  韩秀峰在方士枚的陪同下走到城隍庙前的石阶上,环视着众人,抑扬顿挫地说:“诸位乡亲的好意本官心领了,本官莅任海安,关防必先认真。治理悉由已出,概不假手于人。幕友皆延正士,并未携带官亲。所有家人杂役,选派亦极严明。平日督查办事,不准擅出宅门。倘有无知妄作,假官势焰熏蒸,或则招摇撞骗,或则搕诈平民,甚至词讼案件,违规需索钱文。种种不法情事,无论受害何人,准其随时捆送,惩治绝不徇情!”
  抑扬顿挫,义正言辞。
  顾院长心想这位刚来的巡检真是个清官,这是真要做青天老爷!
  围观的百姓听不懂,事实上他们的注意力早被大头和州衙衙役一起抬上来的东西惊呆了,别的官老爷上任带家眷和一箱箱行李,而这位刚来的巡检老爷居然带了几大箩筐手铐脚镣!
  让他们更心惊胆战的是,手铐脚镣刚抬上岸,州衙的衙役又从后面那条船上把一副副木枷、一根根铁链、一根根水火棍和一个粗木钉的站笼往岸上搬!这些全是在泰州城管张二少爷要的,没花一文钱。
  看着众人目瞪口呆的样子,韩秀峰微微一笑:“外面太冷,诸位乡亲请回吧。”
  几大框手铐脚镣,那么多根水火棍和铁链子,那么多副木枷……顾院长和李秀才等本地士绅看得心里发毛,暗想这位新来的巡检到底要做什么!
  同样是新官上任,人家摆出这么大场面,把河岸上的人全吓住了,再想到刚才的那番铿锵有力、义正言辞的话,方士枚尴尬不已,连忙道:“韩老弟,不,韩老爷,要不先去拜城隍吧。”
  “有劳方兄了。”
  “韩老爷请。”
  “方兄请。”
  从唐代时地方州县便信封城隍神,前明时更是大封城隍神,总之,新官上任都要先祭拜城隍,以求城隍神保佑任期平顺。韩秀峰只是巡检不是州县正堂,不用也不能在城隍庙里斋宿一天,也不用更不能跟州县正堂那样焚什么祭文,在方士枚的一帮书吏衙役的拥簇下去城隍庙简单上香祭拜了一番,便步行去祭祀巡检司仪门东侧的土地祠。
  土地祠供奉的是土地公,是一方土地的守护神。土地公神格虽不高,但其祠庙几乎遍及每一个村庄,可见土地公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祭祀完土地公祭祀仪门,一切按规矩来,祭祀完之后带着潘二和张士衡走进大堂,当仁不让地在公堂上座。
  
第二百二十章
新官上任(二)
  巡检司大堂并不大,甚至有些破旧。
  面前一张三尺长的公案,左边一张书吏用的小桌子,堂前左右两侧各摆放着两张漆早掉没了的太师椅。身后没有江牙山海图,而是一幅纸质已泛黄的山水画和一副对联,头顶上也没“明镜高悬”的匾额。
  尽管如此,韩秀峰依然感慨万千,回头看看身后的对子,沉吟道:“俸薄俭常足,官卑廉自尊,这副对子写得好啊,正所谓清生廉、廉生威!”
  他话音刚落,大头和州衙的衙役抬进一筐手铐脚镣,“哐啷”一声搁在青石板铺就的地上。
  巡检司衙门的皂隶储成贵和姜槐看着眼前这一大筐手铐脚镣,想到还有几大箩筐没抬进来,再看看五大三粗力大无比的大头,二人吓的心惊胆战,暗想刚来的这位巡检老爷不好伺候,搞不好真会挨板子。
  李秀才也吓得魂不守舍,忐忑不安地站在一边不敢吱声。
  弓兵们全守在大堂外,看着大头和州衙的衙役忙碌,不敢上前帮忙,也不敢随便走动,甚至连喘气都不敢大声。
  方士枚从没见过这阵势,本打算借交接的机会把四个多月前上任时跟前任买的记录有孝敬知州、州同、学正和运司衙门等上官的账本卖给韩秀峰,可是听韩秀峰一说“清生廉、廉生威”,他不仅提也不敢提了,而且不想在海安久留。
  “韩老爷,这是官印,要不先交接吧。”
  “哦,差点忘了正事。”韩秀峰一边招呼他坐,一边回头笑道:“李先生,劳烦你帮本官拟一份到任文书。”
  “韩老爷稍候,晚生这就草拟。”李秀才缓过神,连忙落座。
  “士衡,帮李先生磨墨。”
  “是。”张士衡顾不上再得意,连忙卷起袖子笔墨伺候。
  “长生,验看官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