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1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539

  “是!”
  要说官老爷,潘二在京城时几乎天天能见着,但像今天这般站在堂上还是头一次,见平日里作威作福的书吏衙役一个比一个老实,暗暗感慨做官就是威风。他瞄了一眼储成贵和姜槐两个皂隶,走上前从方士枚手里接过官印,装模作样的验看了一番,又从李秀才的小案子上拿来一张纸,在纸上用印。
  韩秀峰取出从州衙要来的印底,接过潘二刚盖上印的纸,比对了一下两张印记,随即抬头笑道:“方兄稍候,等到任文书拟好用上印,秀峰再恭送方兄。”
  “不急不急。”方士枚连忙拱手道。
  “方兄坐。”
  李秀才就是吃誊写往来这碗饭的,只不过巡检司衙门不设书吏,他跟韩秀峰之前在老家一样只是帮闲,不但没工食银甚至连纸张蜡烛都得自备。
  这些年巡检老爷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草拟到任文书对他而言不在话下,转眼间就写好了。韩秀峰接过墨迹未干的文书仔仔细细看了遍,示意潘二在上面用印。
  眼看就要吃中饭了,李秀才不敢耽误新任巡检老爷的功夫,连忙呈上早准备好的保甲清册、海安巡检司分辖下的地图和一套封面早烂了不晓得是哪一年的泰州志,以便新任巡检老爷了解本地乡情。
  “好,本官回头再看。”韩秀峰翻了翻保甲清册,随即放下让潘二收好。
  “禀韩老爷,这是衙门的钥匙。”
  “长生,收好。”
  “嗻!”钥匙可得收好,潘二立马接过钥匙,心想吃完捎午就去看门,以后谁想拜见韩四没门包可不行。
  韩秀峰不晓得潘二在想啥,也顾不上他会想啥,立马起身绕过公案,拱手道:“方兄,小弟送送你。”
  “韩老爷留步,我早准备好了,连船都雇好了,你刚到任公务繁多,真不用送。”
  “应该的应该送,方兄请。”
  “这怎么好意思。”
  “有啥不好意思的。”
  按规矩只要送到仪门,韩秀峰却一直把方家兄弟送到城隍庙前的“缺口”,目送他们上了船才回到衙门。
  李秀才躬身拜见。
  储成贵和姜槐上前拜见。
  弓兵们到堂前拜见。
  等衙门里的书吏、皂隶和弓兵依次参拜完毕,韩秀峰的新官上任仪式便结束了。李秀才陪着他在衙门里转,储成贵带着一帮弓兵帮着潘二和大头他们安顿,姜槐则带着几个弓兵去做中饭。
  “韩老爷,这三间原本是书吏的公房,后来巡检司衙门不再设书吏,每位老爷到任只请一位帖写,所以这两间一直空着,晚生是里头这一间。”
  在泰州时韩秀峰打听过,李秀才不是本地人,而是富安人,但家离海安也不远。富安既是两淮盐运司的盐场,同时也在东台县治下,所以他是东台县的秀才。
  不过秀才是生员统称,秀才与秀才也是有区别的。
  学问最好、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叫廪膳生,简称廪生。名额有定数,因州、县大小而异,一个县大概二十个左右,每年都能从县学领取廪饩银四两,补助生活,而且被取为廪生就能给应考的童生具保。
  岁、科两试一等后列者被额外增取,所以叫增广生员,简称增生;额外再增取的附于诸生之末,谓之附学生员,简称附生。
  李秀才举业不顺,七八年前考中的附生,这些年一直没能考上增生,连增生都别想去江宁参加乡试考举人,更不用说他这个连增生都不是的附生。
  韩秀峰在衙门帮那么多年闲,很清楚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里头那两个衙役和十个弓兵对走马灯似一般换个不停的巡检只会阳奉阴违,对李秀才这个帮闲的书吏才马首是瞻。
  接下来要办大事赚大钱,韩秀峰可不想让李秀才接着弄权,看着对面那三间弓兵住的房子,淡淡地说:“李先生,你是有功名的人,在巡检司这个小衙门帮闲太屈才,而且按例有功名在身的也不能做这胥吏的差事。”
  李秀才没想到韩秀峰竟会说出这番话,连忙掏出昨晚凑的一袋银钱:“韩老爷,晚生只是帮着誊写……”
  “你这是做啥?”韩秀峰不等他说完,把他的胳膊往边上一推,随即笑道:“李先生误会了,本官没想过也不会砸你饭碗,只是觉得你再做书办太屈才,打算聘李先生做西席,有事帮本官谋划,没事帮本官教士衡念书,一年五十两,不晓得李先生愿不愿意?”
  “韩老爷,士衡就是您那个家人?”
  “不是本官的家人,是本官一位好友的娃,他爹远在四川给一位大人效力,千里迢迢顾不上家,就把他拜托给本官,本官自然不能看着他把学业给荒废掉。”
  一年五十两,不多也不算少。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答应,这个书吏一样干不下去。李秀才不敢不识抬举,只能硬着头皮道:“谢韩老爷赏饭吃,晚生愿意,只是保甲清册和往来公文以后怎么办?”
  “有人,有人会接手的。”韩秀峰笑了笑,突然回头喊道:“储班头,储班头!”
  储成贵急忙跑来问:“韩老爷有何吩咐?”
  “本官没带家眷,家人也不多,你们今后全搬到二堂去住,把外面这六间房腾出来。吃完饭去多买几根粗点的木头,把窗户全封上。再看看墙结不实结实,要是不结实赶紧想法儿加固。”
  “韩老爷,镇上就有卖木头的,只是这几间屋好好的为什么要把窗给封上?”
  “本官要把这六间屋改成关押人犯的班房,不把窗户封上能行吧?”韩秀峰反问了一句,又吩咐道:“再去找点稻草铺里头,铺厚点。人犯也是人,可不能被冻死。”
  
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官上任(三)
  在海安的第一顿饭是皂隶和弓兵们做的,酒菜也是皂隶和弓兵们凑钱去街上买的,鸡鸭鱼肉一应俱全。尽管对习惯吃辣的韩秀峰而言,他们做的菜不太合口味,但韩秀峰还是借花献佛,借他们的酒表示感谢,并表示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孝敬的银钱没收,接风的酒席吃了,储成贵和姜槐等皂隶弓兵总算松下口气。
  吃完中饭就开始把铺盖往二堂两侧的屋里搬,搬好就陪着潘二上街买木头和油盐酱醋等生活所需的东西。而刚被聘为西席的李秀才只能把行李搬进内宅,既然做幕友就要守做幕友的规矩,从今往后他不能再管衙门里的事,甚至不能再跟皂隶弓兵们接触,只能呆在内宅做过悠闲的教书先生。
  张士衡怎么也没想到来了海安依然要读书,趁李秀才收拾屋子的空档,跑到大堂缠着韩秀峰哀求道:“韩叔,我真不是读书的料,您就别为我花这个冤枉钱了好不好?”
  “士衡,你有没有想过你爹为啥要背井离乡?”韩秀峰一边翻看着皂隶和弓兵的名册,一边低声问。
  “全是为了我。”张士衡苦着脸道。
  “这就是了,他要是晓得你不好好念书,一定会很失望。”韩秀峰放下名册,抬头看着他道:“而且念书既是为你自个儿好,也是在帮我。”
  “帮您?”
  “嗯。”韩秀峰示意他走近点,凑他耳边道:“李秀才做你的先生,他就不好再插手衙门里的事。从今往后,你寸步不离的跟着他,最好连内宅都不用出。想买啥让潘二帮你去买,想吃啥跟大头说,明白不?”
  张士衡本就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子,听韩秀峰这一说立马笑道:“晓得了,韩叔放心,我一定会帮您盯住李秀才。”
  “李秀才是你喊的吗,应该喊李先生!”韩秀峰脸色一正,紧盯着他很认真很严肃地说:“士衡,古人云‘少小不努力,老大徒悲伤’,让你念书真是为你好,现在不用功将来一定会后悔的。再说念书容易吗,多少人想念也念不成,你也不小了,可不能再把自个儿当个不懂事的孩子。”
  “韩叔……我……”
  “你啥你?不是叔吓唬你,从今往后叔会定期考校你的学业,要是不好好学、要是学不好,别怪叔责罚你!”看着张士衡,韩秀峰不由想起自个儿那从未见过面的娃,想想又说道:“你很聪明,又有底子,叔相信你一定会有出息的。”
  张士衡不敢再回嘴,只能很不情愿地回内宅。
  他前脚刚走,大头就从二堂跑了进来。
  “四哥,那些弓兵不老实!”
  “咋不老实了?”
  “你不是让他们搬进去住吗,就搬了两个,其他一个也没搬!”大头气呼呼的紧攥着拳头,就等韩秀峰发话好去收拾那帮不老实的家伙。
  韩秀峰并没有生气,而是笑道:“大头,弓兵算不上兵,也不会开工射箭,人家跟壮班的青壮差不多,做弓兵只是徭役。他们的家全在附近,农忙时要回去种地,晚上没啥事自然要回家干点农活,不然一年只有一两八钱的工食银,咋养家糊口。”
  大头想想又问道:“姓储的和姓姜的呢?”
  “他们是衙门的皂隶,一年能从衙门领六两银子,他们的家离这儿也不远,所以两个人轮着当值,晚上只有一个住在衙门。”
  “还要给他们银子?”
  “放心,这银子不用我们给。”
  “不用我们给谁给?”
  “跟我的官俸和养廉银一样全是州衙给。”
  一提到这个,大头忍不住笑问道:“四哥,朝廷给你多少官俸,给你多少养廉银?”
  韩秀峰一边接着翻看皂隶弓兵名册,一边笑道:“俸银每年三十一两五钱二分,养廉银每年八十一两。是有点少,不过做官可不是靠啥子官俸和养廉银。”
  正说着,守门的弓兵跑来禀报。
  海安话真难懂,韩秀峰问了半天才弄明白原来是有人求见。
  余有福和苏觉明到了,二人一进大堂就跪拜,大堂里又没外人,韩秀峰急忙起身让他们无需多礼。再次见着余有福,大头最高兴,禁不住问:“余叔,我们早上就到了,你咋到这会儿才来?”
  “我要办正事,”余有福好奇地环顾了下大堂,坐下叹道:“少爷,以前总听人说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那会儿我还不信,到了这儿才晓得那话有道理。”
  “有啥道理?”韩秀峰饶有兴致地问。
  “海安不算大,白米镇离海安镇也不算,可两个地方的口音就是不一样。海安南边的几村,就是跟如皋交界的那些地方,不光口音跟海安不一样,连风俗都不一样。说出来你都不会信,爹在这儿不叫爹,而是叫爸。娘在这儿不叫娘,而叫麻麻。”
  “有点意思。”
  “还有更有意思的,爷爷在这儿不叫爷爷,反而叫爹爹。少爷,你说好不好笑?”余有福从大头手中接过茶,接着道:“再说风俗,运盐河边上和北边的那些村子,要是家里死了人,三年不能放鞭炮,说放鞭炮会把死了的先人眼睛炸瞎。可靠如皋的那些村死了人,不放炮就是不孝顺!”
  “所以说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韩秀峰笑了笑,旋即话锋一转:“余叔,大头,俗话说入乡随俗,我们以后全要学本地话,我晓得这很难,但至少要能听懂,不能跟聋子似的人家说啥都不晓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