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1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539

  “哦。”潘二反应过来,连忙扶起陈有道。
  “陈院长,多说无益,你请回吧。”韩秀峰不想看着哭哭啼啼,干脆起身道:“顾院长,王兄,天色不早了,诸位也请回吧。至于本地过年有哪些习俗,秀峰改日登门请教。”
  “好,那我们先告辞。”
  堂堂的秀才应该见官不拜,顾院长不想看着陈有道斯文扫地,不想让他丢人现眼,连忙拱拱手,随即跟王监生等人一起把陈有道扶出了衙门。
  ……
  就在他们刚才在堂上说话之时,许乐群也没闲着,优哉游哉地走衙门里转了一圈,便跟守门的弓兵打了个招呼,走出衙门挤进看热闹的人群,等余有福反应过来追到门口时,已经看不见他的人影,不晓得他去哪儿了。
  余有福觉得这不是一件事,顾院长等人刚把许有道扶走便跑进大堂向韩秀峰禀报。
  “全怪我,他在院子里转的那会儿我就不应该去里面拿馒头的,结果一转眼他就不见了!”
  “怪什么怪,他不见就不见了呗,又不是人犯越狱。”
  “可他也不能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走。”
  韩秀峰想了想,若无其事地笑道:“余叔,别管他了,今天不管以后也别管,他想来就让他来,想走就让他走。看押好人犯,盯紧里头那位就行。”
  余有福喜欢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禁不住嘀咕道:“少爷,我们这是衙门,他咋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我说能,他便能。”韩秀峰不想再说许乐群,突然话锋一转:“余叔,等会儿见着储成贵记得跟他说一声,从明天开始,甲乙丙三间班房里的牢饭要好好做,别再搞那么稀,要让人犯吃饱。”
  “另外三间班房里头的人犯呢?”
  “他们来的晚,再饿他们几天,等他们饿老实了再说。”
  “行。”
  “还有。”韩秀峰想了想,接着道:“等会儿去让李秀才写个告示,从明天开始甲乙丙三间班房里的人犯亲属可以分批来探监,可以让他们见一炷香的时间,也可以给他们捎吃的穿的。”
  余有福晓得韩秀峰的全盘计划,忍不住问:“少爷,要不要放出点风声?”
  “放吧,时机也差不多了。”
  “行,我先去找李秀才写告示。”
  ……
  夜幕降临,顾院长等乡绅带着他们从衙门里保出来的人在石板街上转了一圈,等镇上的男女老幼、各色人等全晓得了,这才意犹未尽地打道回府。
  想到顾院长他们那得意的样子,陈有道又气又恨。
  气的是没能把儿子保出来,恨的是顾院长和王监生竟然不帮着求情,再想到衙门下午贴告示说要放二十三个,顾院长他们刚才又保出来六个,唯独他家老三出不来,回去没法儿跟老伴儿交代,就这么魂不守舍的坐在当铺里,害得当铺伙计不好上门板。
  当铺掌柜给伙计使了个眼色,正准备从柜里出来找个借口把他哄走,衙门口又传来一身喧闹。
  陈有道缓过神,急忙跑去看。
  借住弓兵手里灯笼的亮光,发现告示上居然说从明天开始可以探监,而且可以探监的名单上赫然写着他儿子陈景俊的名字。
  “周五,韩老爷这又是什么意思?”一个人犯家属摸出一把铜板就要往弓兵怀里塞。
  弓兵吓一跳,急忙一把推开:“老胡,你千别害我,韩老爷发了话,不能收你们的钱。我要是拿了你这钱,你儿子没被打板子,我倒要先挨一顿板子。”
  “好好好,我们有情后补,先说说什么时候才能进去见我家老二。”
  “告示上不是写着吗,明天就可以。”
  “为什么要等到明天。”
  “这会儿天都黑了,乌漆嘛黑的,你要是劫囚怎么办。”
  “劫囚,借我十个胆也不敢。”
  弓兵晓得他们是想打探消息,也想落一个人情,毕竟这几天不能收他们的钱,等风声过了就可以。回头看了看,见张士衡和余有福进去了,便把他们拉到一边,神神叨叨地说:“大事不好了!”
  “怎么了,到底怎么了?”
  “周五,你那个住在丁家庄的姨父是我家小姑子的堂舅,我们是亲戚,到底怎么回事赶紧说,有话别总是说一半。”
  “是啊,韩老爷到底想做什么?”
  ……
  看着众人心急如焚的样子,弓兵用同情的目光看着他们道:“韩老爷真是清官,他不光让你们去探监,还让储班头把牢饭烧好点,要让你们那些不少债的儿子吃饱。”
  “这是好事啊,怎么就大事不好了!”
  “是啊,赶紧说个清楚。”
  “好个屁!”弓兵又回头看了一眼,确认余有福没出来,这才说道:“你们知道什么,杀头还让吃顿饱饭呢!韩老爷让你们探监,给你们的那些不少债的儿子吃饱饭,这是摆明了官司在我们巡检司衙门这儿结束了。谁来求情都没用,连陈院长的银子都不要,更不用说你们那几个铜板。”
  “周五,你是说韩老爷要把我家老三送泰州去?”
  “这用得着问吗,肯定是要把他们送州衙去法办的。下次探监不晓得要到什么时候,你们明天探监时多带几件衣裳,再给他们带点吃食,让他们先在我们这儿过个好年吧,等被押送到泰州就没好日子过啰。听李秀才说他们犯的事最轻的也得杖一百、枷号三个月,泰州大牢我是去过的,那就不是人呆的地方,他们不死也得脱层皮!”
  “周五,你别吓唬我。”
  “我吓唬你有什么好处,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可是还没审呢,还没过堂呢!”
  “你以为韩老爷跟以前的那些老爷一样,韩老爷全按朝廷的规矩来,真是言出法随!他老人家发了话就是板上钉钉,别说你们没钱没势,就算有钱有势也没用,韩老爷是清官,清生廉,廉生威,懂不懂?”
  挤在前面的那些全是斗大字不识一箩筐的百姓,真不懂什么清生廉,廉生威。不好意思往前挤的陈有道懂,想到最难对付的就是清官,再想到姓韩的心意已决,竟眼前一黑瘫倒在地。
  
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事不好(二)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
  海安过年的风俗与其它地方大同小异,腊月二十六一大早,家境不错家里养了猪的百姓就忙着烧水杀猪,不过就算杀自家养的猪也只留猪蹄、大肠肚肺和十几二十斤肉,剩下的全卖给左邻右舍。
  家里没养猪在村里又买不到肉的百姓,忙了一年不能大过年的锅里也没点荤腥,就成群结队到附近的市镇去买肉,所以镇上的两个肉铺今天生意特别好,昨天杀的十几头猪没到中午就卖完了。
  百姓要过年,衙役一样要过年。
  潘二昨天就跟镇上的张屠夫说好了,张屠夫特意给衙门留了一个猪头和半片猪肉,驿铺王如海的儿子王千步虽在泰州城的饭馆学过厨但只会做本地菜,大头不得不放下腰刀拿起菜刀,换上一身以后不打算再穿的旧衣裳,在大堂前的院子里收拾起张屠夫刚送来的肉。
  余有福见王千步想帮忙又不晓得咋帮,回头笑道:“千步,去找点树枝,最好是果树枝。”
  王千步是驿卒的儿子,是在驿铺长大,后来又去泰州城见过世面,不但能听懂官话而且会说,下意识问:“余叔,找果树枝做什么?”
  “熏肉,腊肉晓得不?”
  “听人说过,没见过。”
  “没见过没关系,等会儿让你见识见识。”余有福干脆放下腰刀,一边帮着大头洗肉一边感叹道:“我们老家过年不光要熏腊肉,还要熏腊鸡腊鸭,还要灌腊肠。今天太忙顾不上,等明年过年无论如何也要灌点腊肠。”
  “余叔,我们巴县不是这么熏的。”大头忍不住提醒道。
  眼看就要过年,余有福不免有些想家,无奈地说:“这儿的灶台跟我们巴县老家不一样,只能这么凑和着熏。”
  正说着,李秀才拿着一叠笔录从大堂里走了出来,张士衡和一个弓兵把大堂里的那张小桌子和椅子也搬了出来,摆在第一间班房门口。
  “士衡,出去问问胡家集顾廷贵的家人来了没?”李秀才看了一眼正在忙活的余有福和大头,随即放下笔录坐到椅子上。
  张士衡应了一声,立马转身跑出去问话。
  李秀才搓了搓手,拿起桌上的第一份笔录,这份笔录是他前几天问话时记的,这份笔录本来只有两张纸,现在多了一张,最上面这张是正坐在大堂看书的巡检老爷写的。
  一个捐纳出身的巡检竟能写一手工整的小楷,本就让李秀才有些意外,而所写的话不只是让他意外而且让他大吃一惊,竟全是按大清律例所写的“批词”!
  术业有专攻,大清律例的条文和成例汗牛充栋,不是名师指点,专门钻研律例之人根本不敢碰刑名词讼,他这个在巡检司衙门帮了六七年闲的秀才也不懂这些。
  难道姓韩的出身官宦世家,难道他学过律?
  李秀才越想心里越打鼓,不敢再小瞧正坐大堂里的韩秀峰,心想这么耗下去不是办法,要么卷铺盖走人另谋出路,要么得赶紧想个办法让姓韩的走人。
  正胡思乱想,张士衡把一个背着灰布包裹的农户带进了衙门,躬身道:“李先生,顾廷贵的大哥来了。”
  “哦。”李秀才缓过神,放下笔录用本地话抬头问:“你就是顾廷贵的大哥?”
  “是,小人在家排行老大,廷贵最小,排行老四。”
  “把包裹放下,打开给我看看。”
  “哦,好的。”
  农户头一次进衙门,紧张得双手发抖,外面还有好多人犯亲属等着探监,张士衡干脆帮他解开包裹,蹲下搜检了一番,确认只有四件换洗衣裳和一斤多用油纸抱着的猪头肉,以及十几个馒头,这才起身道:“李先生,就几件衣裳和一些吃食。”
  李秀才探头看了一眼,随即回头道:“邓六,去甲字房把顾廷贵带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