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1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539

  “啊!”
  “四哥,你没开玩笑吧?”
  看着二人惊诧的样子,韩秀峰阴沉着脸道:“要不是他心太急,我真会被蒙在鼓里。你们想想,功盐是比市面上的盐便宜,可又能便宜到哪儿去,就算我们运气好查获一两百万斤,他和他背后的那些人一样得花真金白银从我们这儿买,买走之后不管运哪儿去卖,又能赚几个钱?”
  潘二喃喃地说:“对镇上的那两家盐店而言能赚不少钱,可对他们这些盐商真算不上啥。”
  “这就是了。”韩秀峰放下茶杯,紧盯着二人道:“钱是好东西,谁也不会嫌少,可为了对他们而言实在算不上多的银钱,说杀人就杀人,一杀就是两个,至于吗?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四娃子,他是不是为了巴结呢?”
  “用杀两个人来巴结我,我看没这么简单。”
  “是啊,人命关天,杀人可不是儿戏,如果东窗事发是要偿命的!”潘二紧皱着眉头道。
  余有福越想越有道理,不禁起身道:“这么说他是想稳住你,想稳住我们所有人,让我们一心一意去对付他说的那帮私枭。趁我们在对付他说的那帮私枭的时候,把他们自个儿的私盐从我们眼皮底下运走!”
  韩秀峰紧攥着拳头,咬牙切齿地说:“不只是想稳住我,估计也想以此把他绑上他们的贼船。要晓得那可是两条人命,说起来是他帮我杀的,将来真要是出啥事一定会扣我头上。就算不会出事,今后我也要听他们的,不然就会用这两条人命来要挟我!”
  “狗日的这么歹毒!”
  “说起来怪我太大意,锁拿了几十个地痞无赖就忘了这是哪儿,就忘了只要跟盐沾上边的就不会有小事。相比白花花的银子,两个私枭的人命算啥,我这个九品巡检要是挡了他们的财路,他们一样下得了手。”
  潘二惊出了一身冷汗,急切地问:“那我们咋办,私盐还查不查了?”
  “为啥不查,就算想明哲保身事到如今也没退路了。”韩秀峰权衡了一番,抬头道:“长生,我写封信,写好之后你去驿铺找王如海,让他把信连夜送泰州去。”
  “送给谁?”
  “送给张家二少爷,他爹病得不轻,他爹这个官做不了多久,再不赚钱以后想赚也没得赚,他一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
  “四哥,你是说让张少爷去对付姓许的?”潘二追问道。
  “嗯,我们一是人手不够,二来不能轻易得罪那帮不但财大气粗而且神通广大的盐商,更不能被姓许的当猴耍。他不是算计我们吗,我倒要看看谁算计谁!”
  “这个主意好,让张少爷去对付他们,天塌下来让张少爷去顶。”余有福忍不住笑了,想想又回头道:“长生,等会儿跟王如海说清楚,送信的事千万别让苏觉明晓得。”
  “差点忘了姓许的是苏觉明带来的,苏觉明也不是啥好东西!”
  “送信的事不要让苏觉明晓得,但许乐群算计我们的事,苏觉明应该不知情。”
  “四哥,都到这份上了你还相信他?”
  韩秀峰一边招呼余有福坐下,一边沉吟道:“他应该不知情,说起来这件事也算歪打正着。如果没猜错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许乐群和他的老东家本打算趁过年衙门封印贩运一批私盐,结果我正好让苏觉明去请他们帮着打探私枭的消息,只要他们愿意帮忙还打算给他们点好处。”
  潘二反应过来,忍不住苦笑道:“去贼窝里请贼头打探贼的消息,他们一定吓坏了,因为他们贩运私盐要经过我们这儿,所以来了个顺水推舟,不但一口答应还让姓许的跟苏觉明一起来摸我们的底。”
  “差不多。”
  韩秀峰轻叹口气,接着道:“刚开始我也不敢断定他们既是场商也是私枭,直到许乐群说他有个在漕船上做过水手的手下,而且那个手下还认得那帮私枭。想到安分守己的商人怎么可能会收留漕船上的那些人,我就发现不对劲了!”
  
第二百四十一章
谁算计谁(二)
  余有福护送顾家少爷去京时走得是水路,跟韩秀峰来江苏上任走得一样是水路,见识过漕船上的那些比“铜天王”还要可恶的旗丁和水手。
  漕船上的人蹈江涉河,日晒雨淋,经历寒暑,终年不得歇息,遇到逆行、搁浅、穿闸、过坝,甚至要用纤绳拖着装满漕米的船行进,是非常辛苦。如遇洪水汛期、天气突变航行还有相当大的风险,一年不晓得会有多少船工水手葬身鱼腹。
  他们全是苦命人,但他们中也没几个好人。
  漕运本来全是旗丁,在各纳漕地方组编船帮,每帮有船十几艘至几十艘不等。后因旗丁缺乏,漕运难以维持,船帮就私下雇募水手,再后来雇募的水手越来越多,朝廷就明令每艘船上除只留两名旗丁押运,其余十几名水手全改为招募。
  而能过得下去的百姓是绝不会抛家弃子跑船的,招募的全是些无籍无贯的无业游民,其中大多为光棍、叫花子和有走投无路的地痞无赖甚至朝廷通缉的贼匪。
  他们随帮行走,聚散无常,人一多自然少不了争斗,经常因为争“头篙”、“头纤”之位大打出手,渐渐地为了相互之间有个照应,拜师收徒之风大盛,帮派、会党应运而生。内部等级森严,唯教首之命是听,对不服者滥施剁指、截肢、挖眼等酷刑。
  他们逞强好斗,不但帮派之间械斗不已,对沿河商家百姓也是骚扰不断,甚至烧杀抢掠!
  从京城去江宁的这一路上,亲眼目睹他们是怎么设置圈套敲诈勒索的,要么故意破坏漕船冲撞民船,以毁坏官船为名勒索;要么设计将漕米倾倒在民船上,再以偷盗官米为名讹诈分肥;要么在浅涩的航道上借口驳运漕粮,肆意占用民船,民船不给钱不得脱身。更有甚者,用漕船阻塞河道,对通行民船甚至官船索取“买渡钱”、“排帮钱”,形同剪径。
  正如韩秀峰所说,许乐群和他背后的那些人真要是安分守己,躲漕船上的人那些人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收留,难道不担心引狼入室?
  余有福意识到接下来要对付的全是心狠手辣的亡命之徒,忧心忡忡地说:“张老爷病成那样活不了多久,张二少爷应该不会错过这个发财的机会。只是就算张二少爷能调到兵,能赶得上,不晓得许乐群那一拨私枭的行踪,到时候让张二爷去哪儿抓?”
  “找保正甲长,让串场河和运盐河附近村庄的保正甲长帮我们留意?”潘二下意识问。
  “不行?”韩秀峰不假思索地说。
  “为啥不行?”潘二不解地问:“四哥,搁五天前,他们不一定愿意。但现在不是五天前,别说那些保正甲长,就顾院长和王老爷那些士绅都很服,我觉得他们应该会帮忙。”
  韩秀峰一边示意他去磨墨,一边解释道:“他们估计会帮着留意,但这么一来很容易走漏风声。相比许乐群说的那一拨,许乐群和他背后那些人这一拨才难对付,他们虽然跟我们一样是外地人,可他们在这里生活多久,一定有不少耳目,消息一定会比我们灵通。”
  “要么找个可靠的人去河边盯着他,他不是有手下吗,盯着他那些手下也行。”
  “不行,万一打草惊蛇咋办?”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总不能靠猜吧!”
  韩秀峰起身走到书桌前,摊开一张纸,拿起笔:“百姓常说白道黑道,我们现而今是官,自然是白道,但搁海安这地方,本地的士绅百姓乃至关在班房里的那些地痞无赖也全是白道,跟盐有关的才是黑道。黑道上的事自然要找跟黑道有勾结的人去打探,而衙门里恰好有这么一个人。”
  “谁?”潘二忍不住问。
  “李秀才!”不等韩秀峰开口,余有福便脱口而出道:“姓许的想用两条人命把我们绑上他的贼船,甚至还打算帮他们把李秀才也弄死,我们为啥不能让李秀才去对付他?要说对海安和富安熟悉,他们那些住海边上的盐商还能有家住富安人在海安,而且一样靠勾结私枭赚钱的李秀才熟悉?”
  “我就是这么想的,等写好信,就把他请过来聊聊。”
  ……
  李秀才这几天过得很憋屈,搁以前快过年时就算什么也不干,坐在衙门里也能收三五百两银子。可现在那帮贩私盐的不但不敢来镇上,甚至会以为给他送银子没用。
  下午那两个是从泰州直接过来的,路上没有停留。要是在白米或曲塘停留,去岸上转一圈,听说新来的巡检缉拿了上百个地痞无赖的消息,一定会调头回去。
  他躺在铺上辗转反侧,压根儿就没睡着,一会儿想贪官好对付,姓韩的这种说不收钱就不收钱的清官不好对付。一会儿担心下午那两个私盐贩子嘴上答应的痛快,却不一定会帮着办事……
  正胡思乱想,外面传来余有福声音。
  “李先生,李先生。”
  “在呢,余班头,你还没歇息了?”
  “没呢,”余有福干咳了一声,笑道:“李先生,我家少爷让我问问您酒醒了没,要是醒了就请您去二堂议事。”
  “我没喝多,余班头,麻烦你回禀韩老爷,我穿上衣裳就去。”
  “好的,我这就去回禀。”
  李秀才做贼心虚,暗想是不是那两个私盐贩子出事了,越想越害怕,可又不敢不去,磨蹭了好一会儿才穿上棉袄,故作镇定地走进二堂左侧的签押房。
  “韩老爷,这么晚您找晚生……”
  “坐,坐下说。”韩秀峰把一封信起来塞进信封,顺手交给张士衡,让张士衡收好,旋即招呼他坐到对面,笑看着他问:“李先生,你晓得我为啥一上任就储成贵他们去锁拿那些地痞无赖吗?”
  “韩老爷是整肃风气,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是也不是。”
  “韩老爷,恕晚生愚钝……”
  “自个儿人,别一口一个晚生。”韩秀峰等张士衡走出签押房,紧盯着他双眼很认真很严肃地说:“李先生,实不相瞒,我锁拿那些为非作歹、横行乡里的地痞无赖,既是为整肃风气也是为查缉私盐!”
  “查缉私盐?”李秀才大吃一惊。
  “李先生,别人不晓得你一定有所耳闻,我韩秀峰虽是捐纳出身,但在朝中并非没人。如果只是想做官,知州知府那是做不上的,但做一县正堂也不是啥难事。”
  “我信。”李秀才打听过,很清楚眼前这位有来头,甚至能跟藩台抚台说得上话,不然方士枚也不至于只署理了四个多月就卷铺开走人。
  “不信也没关系,反正你早晚会晓得。”韩秀峰顿了顿,接着道:“到省缴销官凭,在叩见制台大人时,制台大人面授机宜,交办了一个差事。让本官到任之后召集青壮,查缉私盐,堵住透漏!”
  新官到省一定是要去叩见两江总督的,要是不叩见,要是叩见了两江总督却不同意,就算是进士出身也别指望能上任。而两江总督又兼两淮盐政,总督大人让眼前这位查缉私盐再正常不过。
  李秀才信以为真,装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说:“韩老爷,就算制台大人没面授机宜,您身为海安巡检一样有查缉私犯之责,只是私盐没那么好查缉。您上任前不晓得,现在一定是晓得的,海安这地方水网密集、港汊众多,巡检司衙门总共又只有两个皂隶十个汛兵,别说很难打探到私枭的消息,就算能打探到,光凭这几个人也对付不了!”
  “私枭消息本官有,对付私枭的人马本官一样有。”
  “有私枭的消息?”李秀才心里咯噔了一下,以为说得下午来给他送年礼的那两个私盐贩子。
  韩秀峰端起杯子喝了一小口茶,阴沉着脸道:“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可笑那些胆大包天之徒竟以为行事隐秘,浑然不知已被告到了制台衙门。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看本官怎么给他们来个人赃俱获,现而今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李秀才不认为他这个小角色能惊动两江总督,稍稍松下口气,想想又忍不住问:“韩老爷,您打算怎么查缉?是不是有什么事要交代晚生去办?”
  “正是,并且这件事只能仰仗李先生。”
  “韩老爷这是说哪里话,有什么事您尽管吩咐。”
  “这么说吧,本官上任之后先是聘你为西席,紧接着又让你把家小接来,就是为了麻痹那些胆敢贩运私盐的不法之徒。让他们以为本官不相信你,让他们以为李先生你已经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