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1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539

  韩宸笑道:“蜜汁淋,味甘醇,色如金;薄荷露,色浅碧,味悠长!志行,这些全是本地的好酒啊!”
  “是吗,中午吃海鲜,中午开一坛好酒尝尝。”
  “韩叔,王千步正在做,他说文蛤是天下第一鲜,在泰州只有上好的酒席才有文蛤。”
  “天下第一鲜,说得我都要流口水了。”韩秀峰回头看看院子,又吩咐道:“做好之后记得让千步给李秀才和张四送一点,我们不管他们的事,但不能不管他们的饭。”
  
第二百六十章
防人之心不可无
  驿铺离巡检司衙门不远,一个建在河边的小院子,连厨房在内拢共只有六间房。铺司兵也不多,包括王如海在内只有三个。
  州衙如果有公文要送往海安,会交给州衙前的总铺,总铺的铺司兵会赶紧送往城东的十里铺,由十里铺的铺司兵送往城东二十里的军铺,再由军铺送往黄村,由黄村的铺司兵送往姜堰,然后是马沟、白米、曲塘再到海安。
  如果是运司衙门或淮扬道衙门让送往各盐场或东台、如皋等地的公文,在泰州地界上一样这么邮传,公文到海安之后如果要往富安、安丰乃至东台等地送,就送往东台县治下的驿铺,往南则送往如皋的驿铺,反之亦然。
  王如海一年不晓得要送多少南来北往的公文,但很少会接待南来北往的官老爷,因为再往南几十里便是如皋县城,官老爷们只会经过海安,不会在海安这个穷山僻壤下榻停留。
  张光成虽不是官老爷,但在王如海看来他比那些路过海安的官老爷更紧要。
  把最好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甚至把早就做好打算给儿子娶媳妇时用的新铺盖都拿了出来。早饭是让他婆娘天没亮就起来蒸的肉包子和熬得绸绸的大米粥,给张光成沏的是年前巡检老爷送给他的茶,总之,把他能拿得出手的好东西全拿出来了。
  也许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张光成也比在泰州时大方,刚赏了王如海一百多文钱,这会儿正坐在房里看着一锭锭潘二刚送来的银子若有所思。
  早上从胡家集赶来的老仆忍不住说:“二少爷,这事有些蹊跷。”
  “怎么蹊跷了?”
  “您想想,安丰、富安、角斜和栟茶盐课司的四位老爷来海安,不可能不晓得您在驿铺,可他们明明晓得您在这儿,明明是来给您送银子的,却不来驿铺,甚至都没差家人来说一声,反倒托韩老爷转交,您不觉得蹊跷吗?”
  “蹊跷什么?”张光成抬头问。
  老仆嘀咕道:“几位大使老爷一定不止送了这点银子。”
  “疑神疑鬼!”张光成笑骂了一句,起身道:“还这点银子,口气倒不小。你也不想想,天底下哪有官老爷来见一介布衣的道理,几位大使老爷不来一点也不蹊跷,真要是来见我这个布衣那才蹊跷呢。”
  “二少爷,您要是查究盐是从哪儿透漏的,他们能不来敢不来?”老仆不服气地说。
  “我爹抱病的事是欺上不瞒下,他们一定是晓得的,他们既然晓得又怎会担心我查究盐是从哪儿透漏的。就算担心也只是富安盐课司黄老爷会担心,本就不关安丰、角斜和栟茶场的事,安丰、角斜和栟茶场的大使老爷又怎会担心我会查究?”
  “不担心他们为什么送银子?”
  “可能是他们四场同气连枝,都不想把事闹大。我要是附近盐场大使老爷,一样不希望邻居出事,不然朝廷究办下来谁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张光成想了想,接着道:“何况韩老爷那个家人说得很清楚,这一千是我们的,韩老爷那边也有一千两。换言之,他们四家一家出了五百两,用来结个善缘,买个心安。而且五百两对他们那些盐官而言,真是九牛一毛。”
  “晓得,我等会儿就过去。”
  “要不是我爹抱病,我岂能吃这个哑巴亏!”张光成嘀咕了一句,又吩咐道:“六伯,之前不是答应要分两成功盐给李秀才吗。等海安这边的事办妥,你就让李秀才找人去胡家集把他的那两成功盐运走。”
  “二少爷,我是说他们会不会不止送了两千两?”
  “六伯,你怀疑韩老爷私吞了人家送给咱们的银子?”
  “知人知面不知心,谁晓得他有没有私吞。”
  “你呀,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你也不想想这是什么银子,韩老爷真要是想私吞,大可一两也不跟咱们分,他不差人把银子送来,我们哪里会晓得啊。”
  张光成想了想,接着道:“且不是韩老爷不会私吞,就算私吞了我们也要当着他没私吞。”
  “为什么?”
  “事情办到这一步,我们与韩老爷只能共进退,绝不能生嫌隙。”张光成摸摸胡子,随即话锋一转:“六伯,我答应过李秀才将那帮私枭拿下之后分他两成公盐,等海安这边的事办妥就让他找人去胡家集把盐运走。”
  “真给,真分两成给李秀才?”老仆大吃一惊。
  “人无信则不立,我岂能做那出尔反尔之事,答应分两成就给他两成,而且这事要办得风风光光,要让胡家集乃至海安镇上的百姓全晓李秀才立了大功,全晓得我张光成是个说话算数的人。”
  “二少爷,那可是两成,不是两船!”
  “我又不三岁小孩,两成和两船还能分不清?”张光成反问了一句,又笑看着他道:“该给人家多少就给人家多少,不能小家子气。对了,这边的事办妥之后他就要跟我们回泰州,等到了泰州不能没个住的地方,你赶紧让人回去帮他在衙门附近租个院子,一定要以礼相待。”
  “二少爷,他……”
  “别他不他的,按我说的办。”
  ……
  与此同时,韩秀峰正在二堂左侧的签押房里跟苏觉明从泰州找来的两个绿营兵说话。
  “陆大明,你要是不回去会咋样?”
  “禀韩老爷,小的不回去也没啥事,营里的兄弟全在外面找营生,不然靠那点饷银怎么养家糊口。”
  “你们全不在营里,你们的营官不管?”
  “他恨不得我们全滚蛋,人全走了他就不用给我们发饷。”
  韩秀峰想想又问道:“要是上官去营里点兵咋办?”
  提起这个陆大明忍不住笑道:“好办,晓得上官要来,营官赶紧花钱去点雇人就是了。泰坝上有的是背盐的苦力,只要舍得花钱,要多少兵就有多少兵。其实也花不了几个钱,一是那些苦力好打发,二来也雇不了几天,上官一走就让他们滚蛋。”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谁也不晓得那些私枭会不会报复,而海安又是个连城墙都没有的小镇,巡检司衙门倒是有院墙,不过院墙不仅不高而且不结实。要是那些私枭怀恨在心,悄悄摸到海安,靠余有福和大头领着那些皂隶弓兵真挡不住。
  韩秀峰不想有命赚钱没命花,本来只打算花点钱把眼前这两个绿营兵的鸟枪买下来,没想到他们不但敢卖枪,只要给得起银子他们甚至敢当逃兵来卖命。
  再想到重庆镇的那些兵丁好像也全在外面讨生活,挖泰州守备营两个墙角应该没啥事,不禁笑道:“既然不回去没事,你们留在海安给本官效力,你们有两杆鸟枪,前天夜里从私枭手里缴获了四杆,回头挑几个老实可靠的弓兵,让他们跟你们学咋放枪。”
  “谢韩老爷赏饭吃,小的一定会把他们教会。”
  “不但要教会他们放枪,还要教会他们咋打仗。”
  “韩老爷放心,小的就是干这个的,只要给小的一个月,保准能把他们练成能打仗的精兵!”
  “好,就这么定,你们也别再住外委署了,以后就住在衙门里。”
  跟眼前这位年轻的巡检老爷干真有钱赚,想到昨天刚领到的二十两赏银,粱六忍不住问:“韩老爷,您这儿还缺不缺人,要是缺人就让我堂弟来,他不光会使鸟枪,还使得一手好刀,在营里是出了名的能打,三五个人近不了他身。”
  “你堂弟?”
  “嗯,他今年二十六了都没娶到婆娘,穷得只能去泰坝背盐。韩老爷,您行行好,让他来海安给您效力吧。”
  韩秀峰权衡一番,抬头道:“那就让他来吧,不过他要是没你说得这么能打,到时候可别怪本官让他滚蛋。”
  
第二百六十一章
都不是省油的灯
  刘大明和粱六二人全有家眷,今后要在海安巡检司衙门当差自然要把家眷接来。可二人又担心走后这差事会被人家抢了,在门口商量了一下,决定一个留在衙门,一个先回泰州去接人。
  正值多事之秋,正是用人之际。
  韩秀峰不但一口答应了,还让两个弓兵撑船送梁六回泰州,顺便帮他们把家小全接来。二人原本在绿营过得苦不堪言,营官甚至从来没把他们当人看,想到巡检老爷对他们这么好,竟感动的一连磕了好几头。
  打发走他们,潘二突然想起件事,走进签押房道:“少爷,应该让粱六给苏觉明捎个信的。”
  “捎啥信?”
  “我们不光查获了十六船私盐,也缴获了十六条船,加上张二少爷差人送来的那条船,一共十七条。这十七条船也值不少钱。在海安能卖给谁,估计得去泰州才能卖得掉。”
  不等韩秀峰开口,韩宸忍不住笑道:“船可是好东西,在里下河这一带没船可不行。不过你说得也对,大户人家有船,平常百姓虽想买却买不起,好像只能去泰州、如皋那些地方卖。”
  “裕之兄,对泰州、如皋这些地方你比我熟悉,你估摸着一条船能值多少钱?”韩秀峰放下茶杯问。
  韩宸沉吟道:“夜里我看过,你们缴获的那些船用的全是上好木料,船龄大多也不长,一条怎么也值四五十两。我们角斜不但有灶户灶丁,也有船户船工,对船的行情我还是略知一二的。”
  潘二禁不住说:“就算一条船只值四十两,十七条船也能卖六百八十两。”
  搁以前韩秀峰一定会毫不犹豫把船卖掉,但现在不缺银子,他权衡了一番,回头笑道:“长生,现在卖容易,将来万一想用船再买就难了。可就这么停在河边不但要派人看着,时间久了还容易坏。干脆留一条自用,剩下的全租出去,十六条船一年怎么也能收百十两银子的租金。”
  潘二喃喃地说:“租出去也行,可租给谁呢,海安这地方跟盐场不一样,百姓只会种地,不会跑船。”
  “租给那些泼皮。”韩秀峰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不禁笑道:“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这么放那些泼皮无赖回去,他们早晚又会生事。并且就这么放他们回去,一定会有闲言闲语。”
  潘二不解地问:“能有啥闲言闲语?”
  韩秀峰正准备开口,韩宸又笑道:“因为就这么放那些泼皮回家,本地的乡绅和百姓一定会觉得你家少爷虽不是贪官但也不是啥好官。年前之所以锁拿那些泼皮,说是为民做主、整肃风气,其实是为了让那些泼皮去查缉私盐,去帮你家少爷赚查缉私盐的钱。”
  想到不管做啥,没个好名声可不行,潘二猛然反应过来。
  韩秀峰跟韩宸对视一眼,笑道:“给他们找个营生,他们就不会再去骚扰百姓,就算恶习难改也只会在河上生事。而在河上跑船的大多是无籍无贯之人,甚至没几个好人。把船租给那些泼皮,让他们在大河小河上讨生活,对我们而言不但能收租金也等于多了几十个眼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