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1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539

  “四哥,要走一起走,反正你已经赚了那么多银子,这个官做不做也没啥。”潘二忍不住说。
  “你以为我不想回去,可这个官不是说辞就可以辞掉的。我要是就这么挂印回老家,一定会被朝廷究办。坐几天牢倒也没啥,可这么一来会影响狗蛋的前程!人不能没人品,一个家不能没家风,我可不想让狗蛋将来抬不起头做人。”
  看着他们似懂非懂的样子,韩秀峰不得不耐心地解释道:“我为啥捐官,为啥千里迢迢去京城投供,又为啥来江苏做官?不只是为了赚钱,也是为了光宗耀祖,为了让狗蛋将来能有个好前程!不做官没啥,既然做上了就得守官场的规矩。战死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太平贼匪真要是杀到海安,杀到之后我真要是脱不了身,那只能一死。要是苟活,不但会身败名裂,还会连累子孙后代。”
  潘二喃喃地说:“武昌城里的那些大官估计也不想死,可他们不能不死。”
  “我说得就是这个理,不过算命先生帮我算过,说我的面相不是个短命的,说我能活七十岁。何况我有一叠空白传票,有的是脱身的办法,所以你们用不着为我担心。”韩秀峰把信叠起来塞进信封,顺手递给潘二:“就这样了,赶紧找个人把信给韩大使送去。”
  余有福晓得韩四是个说一不二的人,只能苦着脸道:“好吧,我们先回去,不过你一定要保重,就算不为自个儿想,也要想想琴儿,想想出世到现在你都抱过的娃。”
  “余叔,你放一百个心,我不会有事的,别说太平贼匪不一定会杀到海安,就算将来有一天杀到海安,他们想要我的命也没那么容易。”
  
第二百六十八章
早做准备
  果不其然,角斜场盐课司大使韩宸一接到信就火急火燎赶来了。韩秀峰见他只带了三个家人,急切地问:“裕之兄,嫂夫人和两位公子呢?”
  “在后头,我是乘快船来的!”韩宸跟进签押房,连茶也顾不上喝便心有余悸地说:“志行,要不是你差人送信,对外头的事我真会一无所知。消息原本不会如此闭塞,这不是赶上过年了吗,就让平时呆在扬州的堂弟回来一起过年,没曾想差点误了大事!”
  州县正堂在府城全派有坐府家人,韩宸身为盐课司大使自然用不着巴结扬州知府,但不能不派家人去扬州打点运司衙门的胥吏,不能不安排家人去扬州打探运司衙门的消息。想到这些,韩秀峰反应过来:“我还以为你没安排坐府家人呢。”
  “怎可能不安排?”韩宸轻叹口气,紧盯着他问:“志行,你这边是咋打算的?”
  “先把家人和辛辛苦苦赚的那点送回去。”
  “这是自然,你嫂子她们最迟天黑便能到,到时候跟你的家人一道走,路上也能有个照应。我是说我们今后咋办,你有没有章程?”
  “也不晓得太平贼匪到了哪儿,更不晓得贼匪会不会杀到我们这儿,现在说这些太早,我打算先看看情形。”
  “志行,我们这儿可是盐场,不是啥也没有的穷山僻壤,太平贼匪要是窜入江苏,一定不会放过扬州。他们真要是攻下扬州,也一定不会放过盐场,以我之见要做就要做最坏打算!”
  不得不承认,韩宸的话有一定道理。
  韩秀峰苦着脸问:“告病?”
  韩宸沉吟道:“告病倒是一个办法,但告病来得及吗?再说太平贼匪要是没杀过来咋办?你我这官虽不好做,但能做上这官实属不易!这会儿告病容易,将来再想起复就难了。”
  好不容易才做上官、署上缺,这官说不做就不做韩秀峰同样舍不得,再三权衡了一番意味深长地说:“那就先看看情形,但不能静观其变,从现在开始就得做两手准备。太平贼匪真要是杀到我们这儿,我们就贼来出城迎击,贼走回城收复。”
  迎击是假,躲避是真。
  韩宸点点头,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可想想又摇摇头:“志行,你虽扼守盐运要冲,但终究只是个九品巡检,何况召集青壮迎击贼匪本就是你份内之事。而我虽只是个八品盐课司大使,并非州县正堂,可跟州县正堂也差不了多,守土有责,就算战死也不能擅离角斜。”
  “裕之兄,俗话说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战局真要是糜烂到那一步,你我只有先保全有用之身才能报效朝廷。”
  “可是……”
  “没那么多可是,战局真要是糜烂到那一步,只有保全有用之身才有希望。”
  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一个大活人,想到上有老下有小,韩宸不禁苦笑道:“好吧,只能这样了。”
  “那我们就得早做准备,”韩秀峰想了想,接着道:“战事真要是糜烂到那一步,你我既然出城迎击就得有点迎击的样子。皂隶弓兵和青壮一定是要召集的,不管堪不堪用得把架势拉出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是万万不行的,可惜我只是个九品巡检,无权也不能明目张胆去筹粮。”
  “志行,这你可以放心,我角斜场虽不如富安和安丰二场,但场内灶户、民户、船户也不比一个小县少。至于粮草,我角斜场有两座盐义仓,足够四五百人吃一年。”韩宸顿了顿,又说道:“战事真要是糜烂到那一步,只要有人有粮我们就有盼头。”
  “到时候说不定可以用人用粮换一个革职留任。”
  “就这么办!”韩宸越想越有道理,反而之前那么担心了,听见潘二在外面跟他的家人在说话,禁不住问:“志行,你打算让几个家人全回去?”
  “嗯,让他们全回去。”韩秀峰喝了一小口茶,又补充道:“士衡那孩子你是见过的,他爹在四川盐茶道吴大人那儿效力,太平贼匪奔江宁去了,仪真紧挨着江宁,太过凶险,我打算让他去仪真接上姐姐姐夫,跟潘二他们一道去四川。”
  “既然是朋友,能帮自然要帮一把,可这么一来你身边不就没人了吗?”
  “没人好,没人就没牵挂。”
  “牵挂是没有,可不能没两个能做事的!”
  “事到如今,顾不上那么多。对了裕之兄,你这边几个人回去?
  “留四个,其他人全回去,连你嫂子在内拢共二十二人。”
  “人多好,这一路上也不太平,人多点才放心。”韩秀峰不想再说这些,立马话锋一转:“裕之兄,当务之急是知己知彼,可不能等太平贼匪杀到眼前晓得。其实我还有一个家人,只不过是来江苏之后收的,我打算让他明天一早带两个弓兵去扬州打探消息。”
  “我也打算让我堂弟回去,志行,要不这样,让你的那个家人和我堂弟一道去扬州,一个在城内打探,一个在城东等消息,另外让我表弟去泰州等。多给他们点盘缠,给他们多派几个人,有啥消息让他们赶紧差人送回来,不走驿站驿铺,免得误事。”
  “这样最好。”
  ……
  二人正商议着,张士衡敲门走了进来。
  “韩叔,我回来了,二哥说您找我。”
  “先把门关上。”
  “哦。”张士衡反应过来,急忙转身关门。
  “士衡,叔接下来说的话,你晓得就行了,一句也不能泄露出去。”
  “韩叔放心,我嘴严着呢!”
  韩秀峰当着韩宸面把太平贼匪已经攻陷武汉三镇,正顺江而下杀向江宁的事说一遍,随即又说起打算让他回去接上姐姐姐夫去四川投奔他爹的事。张士衡大吃一惊,愁眉苦脸地问:“韩叔,我晓得您是为我好,可我们全走了您咋办?”
  “你就算不走,留下来又能帮上啥忙?”韩秀峰反问了一句,从桌上拿起一封中午写的信,又拿出一个小钱袋,笑看着他道:“盘缠给你准备好了,信是给你爹的。故土难离,你姐姐姐夫要是实在不愿意跟你一道去四川,就让他们去扬州找苏觉明,苏觉明会安排他们来海安。”
  “韩叔,我……”
  “别任性,你也不小的,要听话。”
  
第二百六十九章
编练乡勇
  就在韩秀峰和韩宸忙着送家人走之时,陈有道的三儿子陈景俊因伤重不治撒手人寰。
  在别人看来陈景俊罪有应得,死了活该。对陈有道而言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他悲痛欲绝,看着陈景俊的尸体泣不成声。
  “陈院长,陈院长,人死不能复生,还是先找人来收敛,先让景俊入土为安吧。”
  “爸,我扶你去房里歇会,这儿有我呢,你就别管了。”
  ……
  大儿子和学生纷纷相劝,陈有道缓过神,擦干眼泪道:“此仇不报,势不为人!姓韩的,我陈有道跟你没完!”
  胡家庄的童生胡秉承忍不住提醒道:“陈院长,恕学生斗胆,俗话说民不与官斗,姓韩的不但势大还会收买人心,顾院长、王老爷和余老爷全被他给收买了,我们斗不过他,您还是别跟他斗了。”
  “他是势大,但我就不信没说理的地方!”
  “陈院长,您就听学生一句劝吧,我们真没说理的地方,真斗不过他。”
  “怎么就没说理的地方?”陈有道咬牙切齿地问。
  胡秉承无奈地说:“您又不是不晓得,他跟张二少爷好的穿一条裤子,不然也不会约好一起查缉私盐。张老爷病得不能理事,州衙的大事小事全是张二少爷说了算,自古官官相护,您说张二少爷会帮我们还是会帮他?”
  “秉承,你这话说得在理,不过景俊不能白死!”陈有道一连深吸了几口气,紧盯着陈景俊那已渐渐僵硬的尸体,恨恨地说:“景俊走了,张大老爷也活不了几天。等张大老爷一死,泰州就轮不着他张光成一手遮天!”
  “陈院长,您是说等新老爷到任再去泰州告?”
  “新任大老爷要是也官官相护,我就去知府衙门击鼓鸣冤。要是府台大人也偏袒他,我就去道署、去江宁提告!”
  “告状容易,可是告他什么?”
  “一告他草菅人命,为一己之私让十几个百姓丢了性命;二告他知法犯法,擅杀朝廷重犯!”陈有道面目狰狞,又紧攥着拳头道:“荀六到底怎么死的,哄哄那些无知百姓可以,想哄我没门儿。吉家三丫头的冤魂来索命,骗鬼啊!”
  “陈院长,我晓得您咽不下这口气,可告官真不是一件小事,口说无凭,不能没有实据。”
  “要实据还不容易,有钱能使鬼推磨,我就不信帮他弄死荀六的那两个弓兵不喜欢银子!”
  陈有道铁了心要为陈景俊报仇,铁了心要告巡检老爷,胡秉承可不敢掺和,嘴上敷衍着,心里却在想要告你去告,我是不会在状纸上署名,更不会跟你一道去泰州乃至扬州。
  ……
  韩秀峰晓得陈景俊死了的消息已经是正月十五早上,刚刚过去的这一夜没睡好,早上起来心里一样空荡荡的,潘二、余有福、大头、张士衡和苏觉明昨夜全走了,现在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从来没感觉过这么孤独。
  王千步不晓得发生了啥事,盛好稀饭又端来一碟咸菜,站在一边好奇地问:“韩老爷,余叔他们去哪儿了,今天回不回来吃中饭?”
  “去扬州办点事,今天肯定是回不来。”
  “去扬州啊,这么说明天也不一定回的来。”
  “是啊,这两天你只要做我一个人的饭。你去前院看看谁在,见谁在就让谁去请顾院长、王监生和余监生过来一趟,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