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1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3/539

  “乡下有亲戚的去投亲,没亲戚的进城。下午不是劝输了吗,只要被召集去衙门的商人全得捐输,有钱出钱,没钱出粮。让那些无家可归的百姓先吃自个儿的粮,吃完衙门开粥场。”李秀才顿了顿,接着道:“开粥场妇孺小孩儿可以去吃,青壮不许去。想吃饭,想活命,要么帮着守城,要么去拆桥填河。”
  “拆哪儿的桥,填哪儿的河?”
  “泰州到扬州之间的桥,州城方圆二十里的桥,有一座算一座全要拆掉。往西的大河小河,只要能通向扬州的,每隔十里就要填一座坝。他要让贼匪的水军过不来,让贼匪的陆路大军也不好走,说什么能迟滞一天算一天。”
  这是破釜沉舟,这是铁了心要守城!
  韩秀峰沉思了片刻,又问道:“李先生,你刚才说你现在除了办差都出不了城,那许乐群能不能出城?”
  “他能,不光他能,只要认捐认输的人都能。”
  “都捐些啥?”潘二忍不住问。
  “还能捐什么,捐纳呗!听说是陆制台一晓得太平贼匪顺江而下,就六百里加急跟朝廷输请了上百张空白执照,以便开捐筹饷。结果户部的空白捐纳执照刚送到清江浦,江宁已经被太平贼匪给围住了,而这些空白执照现在全在漕运总督杨殿邦手里。”
  李秀才挪了下身子,接着道:“以前无论捐出身还是捐顶戴,想要拿到部照,想穿官服见官补拜,少说也要等上两三年。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一手交银子一手拿部照。还不照实收,不管你想捐啥官,只要是四品以下全可打两折。”
  韩秀峰低声问:“这么说城里的那些盐商和大掌柜全捐了?”
  “全捐了,不但要捐纳,还要捐输。因为捐纳的银子原本全要上交江宁藩库,现在全要上交到漕运衙门的银库。该多少就要上交多少,州衙一两也不能截留,所以那些盐商和大掌柜不但要捐顶戴也要捐输。”
  
第二百八十二章
泰州城里没好人
  “这个许乐群不好好在富安呆着,居然跑泰州来了。”韩秀峰摸着嘴角,喃喃地说:“不但跑泰州来了,还想捧杀我,想借徐瀛的手把我摁在泰州城里,再借太平贼匪的手要我的命。这是下了大本钱,只是我韩秀峰的命有那么值钱吗?”
  “少爷,我们的命当然值钱!”
  “对对对,我们的命也不贱。”
  “所以绝不能让他得逞,少爷,快想想办法。徐同知非要你捐顶戴那就捐,银子没了我们可以再赚,但守城肯定不行,我们上有老、下有小,不能跟他一块儿死。”
  许乐群一肚子坏水,竟不声不响搞个阳谋,布了个必杀局,但李秀才一样不是啥好东西,韩秀峰不想让李秀才晓得接下来的打算,一脸无奈地说:“想啥办法,还咋办?徐瀛虽只是个五品同知,但在泰州他现在跟能先斩后奏的钦差大臣没啥两样。谁要是敢不听他号令,谁就别想活。”
  “可是听他的号令,一样活不成!”潘二急切地说。
  “不一定。”
  “咋不一定,太平贼匪可不开玩笑的,那些贼匪专杀官!”
  “如果贼匪不来攻打泰州呢,贼匪不来我们咋就活不成?”
  “少爷,你真打算帮姓徐老鬼守城?”
  “不是我打不打算,而是没得选。”韩秀峰不想熬夜,站起来躬身给李秀才作了一揖:“多谢李先生提点,此情容秀峰日后再报。”
  “韩老爷,您这是做什么。”
  “应该的,患难见真情,真是患难见真情啊!”
  李秀才不想要韩秀峰欠他什么人情,竟噗通一声跪倒在韩秀峰面前,哭着哀求道:“韩老爷,韩老爷,求您看在晚生为您效过力的份上,救晚生一命!”
  “李先生何出此言?”
  “韩老爷,姓许的晓得是晚生坏了他的事,一定不会放过晚生的。晚生要是再不出城,就算没死在太平贼匪手里,也会死在姓许的手里!求您大慈大悲,给晚生一条活路,给晚生全家老小一条活路……”
  “起来起来,李先生,别这样,千万别这样。”
  “韩老爷不答应,晚生就不起。”
  “李先生,你又不是不晓得我们韩秀峰是啥样的人,以你我之间的交情,要是能帮上忙怎会不帮,可秀峰现而今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是啊许先生,我们还不晓得该咋办呢!”潘二心急如焚,恨不得立马去翻墙出城。
  “可是……”
  “李先生,这里是泰州不是海安,秀峰真想帮你,可有心无力。”
  在李秀才看来这是唯一能活命的机会,岂能错过这根救命稻草,擦干眼泪从袖子里取出一叠银票:“韩老爷,这是三千两,这是晚生孝敬您的。您一定有办法,求求您了。”
  韩秀峰心想现在晓得啥叫有命赚钱没命花了吧,正犹豫这三千两要不要,房里突然传来哭哭啼啼的声音。李秀才回头看了看,咬咬牙,随即抬头道:“韩老爷,晚生不让您为难,晚生不走,只求您帮晚生把内人和孩子送出城!”
  再坏的人也有善的一面,想到远在巴县老家的琴儿和从未见过的娃,韩秀峰心一软,接过银票问:“李先生,你刚才不是说只要认捐认输就能出城吗?你有这么多银子,为啥不去找徐老爷捐个顶戴?”
  “捐了也没用,徐老鬼发了话,只要是在衙门当差的一个也不能走,说什么此例一开会动摇军心,会动摇民心。”一提到徐瀛,李秀才就咬牙切齿。
  许乐群搞阳谋,布这么个必死局,说明他已经猜出那二十多船私盐是怎么被张光成查获的。
  换言之,留着李秀才已经没啥用了。
  再想到让李秀才自生自灭没任何好处,救李秀才一命反而能给许乐群和许乐群背后的那些盐商舔舔堵,韩秀峰把银票顺手递给潘二,随即双手将李秀才扶起:“李先生,银票秀峰先收下,也会想方设法把你们全家带出城,但这事到底能不能办成,秀峰不敢打保票。”
  “谢韩老爷搭救之恩,晚生静候韩老爷您的佳音。”事到如今,李秀才只能赌。
  “我们先走一步,你可以先收拾行李,能不能出城就看明天。”
  “好的,晚生这就去收拾。”
  ……
  离开李秀才租住的院子,砸开客栈门让伙计找了一间上房住下,韩秀峰才告诉潘二接下来的打算。确认不会被困在城里,潘二也才松下口气。
  “四哥,这么说我们要再编练一些乡勇?”
  “出城应该不会有啥变数,要不要再编练一些乡勇就不晓得了,毕竟这涉及到粮饷。”韩秀峰想了想,接着道:“徐老鬼铁了心死守,一定会做坚守两三个月甚至一年半载的准备,没粮他怎么守,所以他不会轻易给我们粮。”
  “不管他了,要不要再编练乡勇无所谓,只要不进城就行。”
  “我现在担心的是徐老鬼会不会变卦!”
  “四哥,你不是说应该不会有啥变数吗?”
  “他想把我们编练的那三团乡勇调进城,就得让我们回海安。我说的变卦是指他不会就这么让我们回海安,极可能会派家人跟我们一道走,去做我们的监军。”
  “他不相信你,他会派人盯着我们?”
  “他连全家老小的命都赌上了,怎会轻易相信别人。”韩秀峰沉思了片刻,凝重地说:“要是贼匪来袭,我们却找各种借口不进城。就算他死了,他的家人一定会告我们见死不救。到时候别说革职,恐怕还要被究办。”
  “四哥,保命要紧。再说贼匪真要是来围攻泰州,想让他的家人闭嘴还不容易?兵荒马乱的,死几个人再正常不过。”
  “这事回头再说,先走一步看一步。当务之急是许乐群,他龟儿子能在我们背后使一次坏就能使两次,尤其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是最大的变数。早晓得他这么狡猾这么坏,当初就不应该心软。”
  “除掉他!”潘二面目狰狞。
  “咋除?他既然敢大摇大摆走进州衙,就一定做好了准备,不怕我们来阴。我们要是鲁莽行事,反而会中他的圈套。”
  “那咋办?”
  “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韩秀峰长叹气,又紧攥着拳头叹道:他娘的,泰州城里没好人!”
  
第二百八十三章
再阴毒也得用!
  徐瀛睡得很晚,起得很早。
  本打算先问问扬州那边的探报,再听听几位幕友的高见,没想到喝了一碗莲子银耳羹走进签押房,门子便跑来禀报昨日在劝捐时见过的那个盐商许乐群,居然天蒙蒙亮就跑衙门来听用。要不是幕友提醒,徐瀛都想不起来那个姓许的昨日下午是说过要为守城略尽绵力的话。
  徐瀛心想盐商有钱,而姓许的显然是城里盐商推举出来的,决定先见见。没想到这一见竟见了近两刻两刻钟,要不是坐在一边的幕友胡先生提醒,徐瀛差点忘了探报的事。
  “许老弟大才,本官真是相见恨晚!许老弟如此深明大义,而朝廷又正值用人之际,本官岂能不给老弟一个报效朝廷的机会。干别的太屈才,从今日开始就劳烦老弟帮办营务,专为刚刚议定的乡勇营筹集粮饷。”
  “谢徐老爷提携,许某绝不负徐老爷厚望。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若乡勇营粮饷不济,请徐老爷拿许某是问!”
  “好,有老弟这句话本官就放心了。”徐瀛权衡了一番,又转身道:“胡先生,本官不能让许老弟就这么上任,劳烦你拟一份差委文书。等兴化、东台等县的衙役青壮到了,再帮许老弟挑几个老实可靠的随从。”
  “好的,马上就拟。”
  许乐群得偿所愿,急忙躬身行礼:“谢徐老爷信赖,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徐瀛一边送他出门,一边笑道:“许老弟何出此言,本官虽抱必死之心,却不敢死也不能死!本官要是死了,泰州怎么办,城里那么多百姓又怎么办?所以老弟一样要好好活着,一样不能死。”
  “有徐老爷坐镇,真乃泰州之幸,请容许某代泰州百姓一拜。”
  “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守一方水土保一方平安本就是本官份内之事,许老弟何谈谢,要谢也是本官代泰州百姓谢许老弟。”徐瀛没工夫再跟许乐群客套,送到门边拱拱手:“本官还有一些公务,劳烦许老弟去前衙稍等片刻。”
  “没想到竟打扰了徐老爷这么长时间,许某告退。”
  许乐群前脚刚走出二堂,胡师爷便提醒道:“东翁,此人阴毒的狠,可用但不可不防!”
  徐瀛关上门,冷冷地说:“无耻小人一个,可现在无人可用,好不容易遇上个送上门的,再阴毒也得用。”
  “也是,”胡师爷点点头,想想又说道:“东翁,他毛遂自荐给您出那么多防范韩志行的主意,这是跟韩志行有多大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3/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