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539

  “这么说就剩我了,”韩秀峰权衡了一番,毅然道:“赌了,跟他一块赌,不过不跟他那样孤注一掷。二少爷,城里城外你比我熟,你想想从哪儿比较容易杀出城,城外一样得多留点乡勇接应。”
  “对对对,我们不能孤注一掷,贼匪真要是杀过来,城真要是守不住,就接上我爹他们杀出去!”张光成想了想,又说道:“韩老弟,就按你刚才说得办,乡勇也好团练也罢,只要那些士绅愿意,愿编练多少就由他们编练多少,人多才好办事,人多我们才有胜算!”
  
第二百八十八章
既是从贼也是从番
  许乐群正月里去扬州是为了搭救手下,在扬州看见苏觉明,打探到韩秀峰正在准备退路,完全是一个巧合。听说扬州府清军总捕同知徐瀛要移驻泰州,便跟到泰州借徐瀛之手给韩秀峰和张光成来了个落井下石,也全是临时起意。
  他压根儿没想那么远,就算想到一样来不及让远在富安场的家人和亲戚们早做防范。结果就因为这个算不上疏忽的疏忽,竟让韩秀峰来了个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再想到徐老鬼比姓韩秀峰和张光成更狡诈,许乐群顿时惊出一身冷汗,都已经走到州衙门口却没敢请门子进去通报,而是扭头便往城外跑,一口气跑到西门外的码头,回头看看,见那几个衙役没跟过来,这才跳上一条不起眼的乌篷船,让起身相迎的一个船夫赶紧走。
  在船舱里睡觉的一个精壮汉子猛地坐起身,看着他不解地问:“许先生,你不是去做官了吗,怎么搞成这样?”
  “一言难尽!”许乐群一刻也不敢在泰州久留,回头掀起帘子喊道:“小六,赶紧去富安,这一带的水路你熟,抄近路,一定要快,但千万别从下河走(运盐河泰州至海安段)。”
  船夫被难住了,苦着脸道:“不走下河就得绕路,哪有什么近路!”
  “绕路就绕路,反正要快。”
  “好吧,能撑多快就撑多快。”
  “到底怎么了?”舱里的汉子越听越糊涂。
  许乐群越想越懊悔,竟啪一声给了自个儿个大耳刮子:“怪我,一切全怪我!本来大事已定,结果得意忘形,弄巧成拙了!”
  汉子追问道:“怎么个弄巧成拙?”
  许乐群顾不上丢不丢人,简单说了下事情的来龙去脉,想想又恨恨地说:“那一千九百多两银子白花了,在他们那些狗官眼里,别说捐个五品顶戴,就算捐个正三品也算不上官,随便找个由头便能把你我弄死,想跟他们在台面上斗无异于与虎谋皮。”
  “我早就说在官面上斗不过他们,你不信,现在好了,人家要杀你全家,灭你满门!”
  “你有办法,你怎不去帮你哥报仇?”许乐群瞪了汉子一眼,紧攥着拳头道:“我要是有更好的办法,能出此下策,能把命都押上?”
  汉子火了,怒视着他道:“姓许的,要不是三爷信了你的鬼话,要不是三爷拦着,我早召集弟兄去海安给我哥报仇了!你自作聪明,不光把盐弄丢了,不光让我大哥丢了命,现在又把弟兄们凑的那点血汗钱全打了水漂,还好意思在这儿跟我摆谱!”
  “召集人去海安?江有贵,你以为姓韩的真有那么好对付?”
  “总比你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强!”
  “跟你说不明白,有什么话回头跟三爷说。”
  “又来了,哈哈哈,又是三爷!姓许的,我江有贵把话撂这儿,李昭寿真要是带人杀上门,别怪我把你交出去任他处置,我才不管三爷高不高兴呢!”
  “给他一个说法,把我交给漕船上的那些人?”许乐群冷笑着问。
  “祸是你惹的,不把你交出去,难不成让弟兄们为你跟李昭寿拼命?”江有贵反问道。
  “祸的确是我惹的,可真要是把我交给漕帮,盐帮的脸面何在,你让三爷的脸往哪儿搁?”许乐群一时半会间拿韩秀峰和张光成没办法,但却有的是办法对付江有贵,干脆把被子拖过来当枕头,枕着被子躺下来意味深长地说:“江有贵,别忘了这些年我帮三爷赚了多少银子,更别忘了要不是我许乐群,你这会儿还在泰坝背盐呢!”
  ……
  就在许乐群教训仪真私枭的小头目江有贵时,李昌经正在城东十里铺跟城东的六个士绅和几个乡约商讨编练乡勇的事。
  “别看贼匪从两广一路攻城略地,看似势如破竹,其实只是一股流寇!虽攻下不少地方,甚至不少大城,可官军一到还不是赶紧弃城逃命。之所以越窜越多,其实是一路裹挟百姓。虽号称几十万,真正难对付的只是那一两万广西老贼!”
  李昌经晓得他们不愿意捐输钱粮,也不敢跟贼匪拼命,干脆让铺司兵取来纸笔,摊在八仙桌上画了一张两江的舆图,指着舆图道:“诸位请看,江宁在这儿,镇江在这儿,这是苏州,这是扬州,这是清江浦,这是杭州,这是我们泰州。
  贼匪要是不想再四处逃窜,那定会经营江宁,想经营江宁就得拿下镇江、芜湖、扬州等地方,不然只会困守孤城。他们不是号称几十万吗,再加上城内的百姓,要是被向大人和琦善大人大军团团围住,都用不着攻城,就这么围着就能把他们全饿死。”
  见一个老儒生微微点点头,李昌经又趁热打铁地说:“总之,贼匪想经营江宁就得分兵,最难对付的广西老贼自然要留守江宁、镇江、扬州等大城,别不一定会来攻我们泰州,就算来攻兵也不会多,并且不会是那些难对付的老贼。”
  “李老爷,就算贼匪分不出太多兵来攻泰州,就城里那几百个绿营兵也守不住!”
  “谁说只有几百个绿营兵的?这儿离泰州又不远,徐老爷移驻州城这两天做的事你们不可能不晓得。有徐老爷坐镇,泰州城防比扬州还要坚固!”李昌经顿了顿,又指着他画的地图道:“我们再说贼匪,他们要是接着逃窜,一定会往富庶的地方逃窜,比如苏州,又比如杭州,泰州他们看不上,不太可能来攻泰州。”
  一帮士绅和乡约平时最远的地方只去过江宁,哪里晓得两江的其它地方,谁也没发现李昌经这舆图上几个大城之间的距离有猫腻,江宁离镇江、苏州和杭州看上去很近,离扬州不远也不算近,但离泰州特别远。
  至少从李昌经画的地图上看,太平贼匪不太可能舍近求远来攻泰州。
  李昌经敲敲桌子,抬头道:“诸位,徐老爷之所以让本官与韩老爷、张二少爷一起编练乡勇,一是为加强泰州城防,说到底是有备无患。二来是为了弹压地方!”
  “弹压地方?”一个士绅下意识问。
  李昌经像看白痴似的看着他:“吴老弟,你读过那么多圣贤书,通晓经史子集,应该晓得现在这情形下最让人担心的不是贼匪,而是地方上的那些刁民!要是让他们晓得太平贼匪已经攻占江宁,说不定马上会攻扬州,很难说会不会趁势犯上作乱。到时候第一个倒霉的不是州城,而是你们这些士绅!”
  “对对对,李老爷所言极是,外面不管乱成什么样,地方上不能乱!”
  “所以要赶紧编练乡勇。”李昌经顿了顿,接着道:“再就是贼匪不只是要防范,而且确实可恶。据我所知他们信奉洋教,不尊孔孟之道,不讲尊卑,不拜祖宗,不顾伦常。每到一处,不但砸圣人像,还毁庙宇拆祠堂,甚至掘人祖坟。不管男女老幼,一概以兄弟姐妹相称,诸位说说,这还得了!”
  “他们信奉洋教?”一个老书生惊恐地问。
  “您老才晓得,他们自称拜上帝教,信奉的那一套和干得那些事跟洋人是一样的!”李昌经越说越激动,竟拍着桌子道:“诸位都是晓得的,我大清承平已久,旗兵绿营荒废,兵丁已无杀人之胆,所以才被那些贼匪打了个措手不及。可无论两广还是湖广,贼匪所到之处不但无一官员从贼,而且有那么多官员举家殉国,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一个没念过什么书的乡约问。
  “这是因为降贼不只是从贼,也是从番!苟活容易,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乎?可要是从了番,将来怎么去见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
  
第二百八十九章
富贵险中求
  经过姜堰,送张光成上岸。
  经过白米,把在船上写好的信交给守在拖坝边盘问过往船只的白米团书办,让书办赶紧送给白米团监正李致庸。经过曲塘,让陆大明上岸喊余监生。快到胡家集时,韩秀峰似乎才想起一直跟在后头的方士枚。
  方士枚既不敢不听徐老鬼的,一样不敢得罪韩秀峰,一上船就苦着脸道:“韩老弟,署你这个缺我也没想到,真不关我事……”
  “方兄,你觉得我会因为这点事迁怒于你?”韩秀峰禁不住问。
  “不会,韩老弟是何等人物,且不说署这缺事出有因,就算没贼匪作乱这档子事,区区一个九品芝麻缺,老弟你也不会放在心上!”
  “这就是了,请用茶,我们边喝茶边说。”
  “我不渴,刚喝过。”
  “好,我们说正事。”韩秀峰看看外面的天色,直言不讳地问:“方兄,徐同知除了让你署理海安巡检事之外,还有没有别的交代?”
  “有。”方士枚不敢也没必要隐瞒,从怀里掏出徐老鬼的章程,一脸无奈地说:“徐老爷让我到任之后劝辖下乡绅捐输钱粮,要我在十日内筹五千两银子外加五百石米。还让我召集四十个青壮,帮同衙门弹压地方。”
  “五千两,还外加五百石米!”
  “我正为这事头疼呢,说是劝捐济饷,实则征粮加耗。花户的地丁银都收不齐,哪有钱粮捐输?乡绅和那些大户家倒是有钱有余粮,可他们有那么好说话吗!”
  无论收地丁银还是收漕粮,乡绅一个收法,大户一个收法,平头百姓则是另一个收法。虽然一样要跟乡绅和大户收火耗,但相比平头百姓乡绅和大户的火耗要少得多,如果跟对待平头百姓一样对待乡绅和大户,那这个官就做到头了。
  想到这些,韩秀峰不禁笑道:“这差事办不好夺职,差事办成了这官一样做不成。我以为徐老爷多器重方兄呢,原来打算把方兄你架在火上烤。”
  “老弟这才晓得啊,我上辈子到底做了什么孽,竟摊上这倒霉差事!”
  “方兄,光发牢骚没用,当务之急是怎么跟徐老爷交差。”
  “怎么交差?”方士枚越想越憋屈,竟恨恨地说:“我都已经这样了,有什么好怕的,大不了丢官,反正这官也没什么做头。”
  韩秀峰心想徐老鬼虽答应帮着谋李昌经空出来的那个缺,且不说不一定能谋上,就算能署理上州同,也只能做个说了不算的摇头老爷。而方士枚这人不但没啥魄力,甚至胆小怕事,让他做海安巡检倒不是什么坏事。
  “方兄,这儿没外人,你不要有啥顾忌。”
  “没有没有,我有什么好顾忌的,有什么话韩老弟但说无妨。”
  “你做巡检一年能赚多少银子?”
  方士枚没想到韩秀峰会问这个,想了想一脸不好意思地说:“韩老弟,我没出息,胆又小,跟你自然是没法儿比。但真要是能做踏踏实实做一任,五六千两还是能赚到的。”
  韩秀峰沉吟道:“一年赚两千两?”
  方士枚尴尬地说:“也就这么多。”
  “方兄,我是这么想的,不管徐老爷到底打的什么主意,他既然让你来署理海安巡检,你就不能轻易让出去。你想想,他移驻泰州这才多久,就劝捐出那么多顶戴。人家花了银子可不只是为了个体面,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就会去京城投供。当然,他们就算谋上个缺也不会回泰州做官。可其它地方的呢,尤其两广和湖广的那些捐了顶戴的士绅。总之,顶戴是越来越不值钱了,但缺是越来越值钱,狼多肉少,你说是不是?”
  “还真是,现在想署个缺都这么难,以后只会更难!”
  “所以海安巡检这缺你既然署上了就不能轻易让出去,咬着牙干满一年,我帮你想办法去谋个实授,怎么着也得干个三五年。”
  别说这话,方士枚不会轻易相信。
  韩秀峰说这话,方士枚却觉得可信,因为他早打听过韩秀峰的底细,晓得韩秀峰“朝中有人”。
  正准备感谢,可想到徐老鬼交办的差事,又愁眉苦脸地说:“韩老弟,有官谁不想做,只是这官没法儿做!要是十天内筹不齐钱粮,徐老爷一定会把我调回泰州守城,一定会让别的候补巡检来海安接任。”
  “那就想办法筹。”
  “怎么筹,这不是想到就能做到的事,搞不好会激起民变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