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3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5/539

  要是不谈银子的事,张四这番话还真有几分道理。
  佟春可不想去静海平乱,更不想战死沙场,阴沉着脸道:“你是说爷应该找个由头先回京?”
  “佟老爷,这两天告病回京的文武官员又不是您一个,别说皇上不一定会记得您这个协办守备,就算记得也不会真降罪。”
  “可爷真要是就这么回去,欠你家老爷的银子怎么办?”
  “不就是八百两,多大点事儿!回去之后去求求您姐夫,您姐夫一定会帮您把这点账给结了。”张四什么都不怕,就怕佟春被韩秀峰派静海去平乱,想想又蛊惑道:“就算您姐夫一时半会儿周转不开,只要他愿意帮佟爷您作保,我家老爷不但能宽限,或许会帮您想法儿谋个肥缺,只要能谋上个肥缺,想赚银子还不容易。”
  自个儿家的事自个儿知道,想到姐夫家也不宽裕,真要信了张四的,这债只会越背越重,可除此之外又没更好的办法,佟春只能咬着牙道:“看来只能先回京。”
  “那您得赶紧,”生怕佟春反悔,张四又趁热打铁地说:“韩老爷那边估计不大好说话,您得赶紧去求永祥,只要永祥点头,这告病的事就成了一半。”
  
第四百八十八章
爹不亲娘不爱
  佟春刚来两天就要告病,丢得是满人的脸,永祥气得牙痒痒,真想把他绑送去静海效力。可想到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强留下来就是个祸害,只能强忍着愤怒来帮着跟韩秀峰求情。
  韩秀峰早料到佟春在河营呆不了几天,放下皇上赏赐的兵书,抬头道:“既然他想走,我们也不好强留。只是他刚从营里支了一百八十两银子,要是就这么告病回京,陈崇砥会怎么想,杨德彪、袁大头和关鹏程又会怎么想,你我又怎么跟吴大人甚至皇上交代?”
  永祥刚顾着生气差点忘了这件事,急忙道:“韩老爷放心,卑职去跟他说,想走可以,从营里支的银子得一两不少地还回来!”
  “只能这样了,再就是这件事你我知道就行,万万不能传出去,不会真会动摇军心。”
  “卑职明白。”
  “去吧。”
  “谢韩老爷。”
  都说家丑不可外扬,可现而今丢人是真丢大了,永祥越想越窝火,责令守在外头等消息的佟春赶紧把之前预支的银子还给陈崇砥,便阴沉着脸回到租住的小院儿,把念过几年书的二弟永吉叫进书房。
  “大哥,怎么了,谁惹您不高兴了?”
  “除了佟春那个混账东西还能有谁!”永祥俯身打开箱子,从箱子里取出密折匣子,一边指着桌上的笔墨纸砚,一边冷冷地说:“帮哥拟一份折子,奏禀皇上署理协办都司佟春贪生怕死,担心被选派去静海效力,借告病临阵退缩。要是强留不但有损我八旗脸面也会动摇军心,只能……只能让他回京!”
  永吉大吃一惊:“大哥,他这才到任几天就想走?”
  “所以说他把我们八旗的脸全给丢尽了,”永祥抚摸着密折匣,想想又说道:“不能光报忧不报喜,帮哥奏禀皇上,就说陈崇砥也是个实心办差的,为筹钱粮军资四处奔波,风里来雨里去,有时候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想到上次的奏报,永吉忍不住问:“韩老爷的事呢?”
  “韩老爷的事也得禀报,就说韩老爷每天忙于营务,只要有点空就沐浴更衣看皇上赏赐的兵书。妻儿老小还没到就已经搬出了衙署,把二堂腾出来给陈崇砥等人办理营务,内宅腾出来作库房。”
  永祥顿了顿,接着道:“营务也要奏禀,禀报皇上弃用的那些衙署兵营变价发卖了一万八千余两,但营里的开销更大,报销从上海采办的洋枪火药和铅子就用去六千四百两,大后天一早,头一批三百八十名兵营就要入营,号帽号褂和砍刀长矛等全得置办,兵营入营后的吃喝拉撒睡全的照应到。再就是正在静海效力的那三百多官兵,如有伤亡就得抚恤,得留三五千两作烧埋抚恤之用……”
  密折不是进士老爷们写得那种富丽堂皇的奏折,永吉虽然只念过五年书,但帮着写了几次已写出了那点门道,就这么按出京时请教到的“奴才永祥躬请圣安”等格式,认认真真地草拟起来。
  俗话说长兄如父,永祥打小就得出去当差赚钱贴补家用,不像两个弟弟可以去八旗都统衙门的官学念书,就这么跟拉家常似的边说边羡慕地看着永吉写。
  等永吉草拟好给他念了一遍,确认无误,又让永吉重新誊写,等墨迹干了才掏出官印在落款处盖上,叠好放进密折匣用小锁锁上。
  永吉很清楚哥哥不方便去城里的驿站,接过匣子问:“大哥,还是跟上次一样六百里加急?”
  “嗯,还跟上次一样。”永祥从另一个匣子里取出一份兵部勘合,递给他道:“出去时记得包好,人家要是问起来就说进城买点东西。”
  “大哥尽管放心,我不会让人看出破绽的。”
  “晓得就好。”
  ……
  固安距京城仅百里,不管发的是不是六百里加急,最慢两天便能到。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两天就过去了,赵家庄、翟村、百堤和贺家营等庄镇离河厅衙门所在的祖家场有点远,那些庄镇的士绅担心耽误韩老爷的事,提前一天领着各自村庄的子弟赶了祖家场。
  尽管兵营早准备好了,但考虑到入营是件大事,陈崇砥提议先不急,士绅们干脆住进村里的客栈,让他们带来的那些子弟去村里百姓家借宿。
  一下子来百十人,村里顿时热闹起来。
  身为东道主,韩秀峰只能让陈崇砥提前办了一桌酒席,就在他和永祥在河厅大堂邀请远道而来的士绅之时,听了一下午戏的咸丰取出钥匙,打开奏事处太监送来的一堆密折匣,取出文武官员们的密折批阅起来。
  年前才授正黄旗蒙古副都统署理蜜舆使兼正红旗护军都统,前几天又授御前侍卫、迁工部侍郎的肃顺,虽不是军机大臣但比彭蕴章等军机大臣圣眷更浓,跟往常一样守在一边伺候。
  他正寻思天色不早了,是不是让太监提醒皇上早点歇息,咸丰突然扔下笔恨恨地说:“真是个不争气的奴才,他的良心被狗吃了,这才到任两天就借口回京养病!”
  肃顺吓一跳,急忙躬身道:“皇上息怒,皇上息怒,皇上您一定要保重龙体啊!”
  “保重保重,要是个个都像这混账东西一样,朕非得被这帮不争气的奴才给活活气死!”
  “皇上,谁惹您生这么大气,奴才这就把他拿来……”
  不等肃顺说完,咸丰就举着永祥的折子咬牙切齿地说:“就是前些天八旗都统衙门保举、阿灵阿带领引见的那个佟春,这才到任几天,听说韩四要选派官兵轮流去静海效力,竟装病临阵畏缩!本以为他可堪大用,没曾想竟也是个贪生怕死之辈,气死朕了,难不成朕真无识人之明!”
  肃顺反应过来,连忙道:“皇上息怒,皇上,以奴才之见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他这会儿临阵畏缩总比将来临阵脱逃好,不然就真成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了。”
  想到肃顺没少恨铁不成钢地骂那些奴才混蛋,再想到像佟春这样的混蛋多到数不胜数,咸丰无奈地放下折子:“传旨,协办守备佟春,深受皇恩却不思报效朝廷,革职,永不叙用!”
  在一边伺候的太监急忙道:“嗻!”
  肃顺躬身道:“皇上仁厚。”
  咸丰心想不仁厚还能怎么样,总不能真砍了那个不争气奴才的头,真要是将佟春明正典刑,那要砍的脑袋多了。比如去年将扬州拱手相让给长毛的前漕运总督杨殿邦、前两淮盐运使但明伦、刘良驹,罪不可恕,可查办到最后只是革职发新疆充当苦差了事。
  更让人忍无可忍的是,前几天两江总督怡良竟上折子奏请暂留杨殿邦等人戴罪自效,让他们或去清江浦办理防堵,或留仙女庙委办捐务。气得他下旨痛骂了一番,并著即行发遣。
  糟心事太多,咸丰深吸口气换了个话题:“朕命韩四整饬河营是为拱卫京畿,但河营不同于直隶各镇,明面上要归直隶节制,却又要听兵部乃至工部的。说起来有那么多上司,可事实上是爹不亲娘不爱,不提粮饷倒也罢,一提到粮饷那些个衙门便会相互推诿,遇上事韩四和永祥都不知道该去求哪个衙门。
  雨亭,你现而今既是御前侍卫,也是工部侍郎,更是朕的蜜舆使,干脆把河营一并管起来。得空去一趟固安,看看韩四和永祥的兵练得怎样。要是练得尚可,就费点心帮他们了却掉钱粮不敷等后顾之忧。”
  想到要不是长毛如入无人之境,一路杀到了静海,皇上早就出京办那件早该办的大事。而北犯至静海的那些个长毛,已如强弩之末,被围歼是早晚的事,肃顺猛然意识到得为皇上出京做准备了。加之京里的八旗子弟不争气,他身为肩负天子安危之责的御前侍卫兼护军统领,自然希望能统领一支精兵,连忙躬身道:“奴才遵旨,要不奴才明儿一早就去。”
  “明儿就去,明儿去也好,正好看看韩四和永祥怎么招兵的。”想到不能让肃顺两眼一抹黑,咸丰干脆将平时绝不会轻易示人的密折顺手递给了他。
  肃顺恭恭敬敬接过密折,凑到灯下仔仔细细看了一遍,随即抬头道:“谢皇上,奴才心里有数了。”
  “有什么数?”咸丰紧盯着他问。
  “禀皇上,奴才以为要是不赶紧想法儿帮河营筹点钱粮,韩四和永祥便是有三头六臂,半年内也只能帮皇上练出三五百可用之兵。”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朕难为他们了。”
  “皇上日理万机,哪能面面俱到。”
  “朕顾不上,那你就帮朕多费点心。”
  “能为皇上分忧,是奴才的福分。”
  “天不早,你明儿一早还得去固安,跪安吧。”
  “嗻。”
  ……
  肃顺从未见过韩秀峰,但不止一次听人说过韩秀峰,一走出圆明园就跟守在宫门外的家人吩咐道:“小德子,伍肇龄家你是认得的,赶紧拿爷的名帖去请,就说爷有要事相商。”
  小德子最了解自个儿家老爷了,平日里不但不喜欢跟那些王公大臣走动,甚至没少在背后骂那些王公混蛋,反倒喜欢跟汉官尤其伍肇龄那样的翰林交往。可想到都这么晚了,禁不住问:“老爷,这会儿就去请?”
  “废话,要是能等到明天,那还是要事吗?”
  “小的明白,小的这就去!”
  
第四百八十九章
本地士绅不简单
  之前跟登门拜访过的宛平、固安和永清三县十八位士绅约定好兵勇们今天入营,由于路途有远有近,抵达祖家场会有前后,具体入营的时辰没定死,都已经午时了还有两个地方的士绅和青壮没到。
  在韩秀峰看来地方上的士绅比那些地方官靠谱,所以并不着急,让陈崇砥和崔浩去陪已经到了的十几位士绅吃酒,让永祥、杨德彪、大头和关鹏程等武官先去熟悉熟悉那些蹲在校场上吃干粮的青壮,自个儿则在刚租下的宅院里随便吃了点,放下碗筷又研读起皇上赐的兵书。
  靠看兵书领兵打仗无异于纸上谈兵,但这堆兵书不能不看。吉云飞前几天走时还再三叮嘱过,不光要认真看仔细学,而且要有心得,不管多忙每个月都要抽出点时间拟一份折子,向皇上奏禀营务和研读这堆兵书的心得。
  别的书实在看不下去,这心得不晓得该怎么写,但手中的这本《练兵实记》还是值得一看的,正看得入神,苏觉明兴高采烈地跑进来道:“四爷,四爷,这两顿酒真没白请,那些士绅有一个算一个全认捐了。有些本来已经捐过顶带,最厉害的已经捐到了从四品,没法儿再捐监就帮他们的子侄捐,少的捐三四个,多的捐七八个,陈老爷和崔先生别提多高兴,没想到这儿的士绅竟比泰州的士绅还好说话!”
  韩秀峰之所以让陈崇砥和崔浩出面宴请那些士绅,就是想借这个机会把吴廷栋给的那叠空白部照变成银子,看着苏觉明兴奋的样子,不禁笑道:“意料之中的事,论报效朝廷,老爷我请来的这些士绅真比其他的士绅强。”
  苏觉明笑道:“天子脚下的士绅,自然比其他地方的士绅对朝廷忠心。”
  韩秀峰放下书道:“你这话对也不对,确切地说是不在点子上。”
  “四爷,怎么就不在点子上?”
  “这事说来话长,”韩秀峰端起任钰儿刚沏的茶,微笑着解释道:“正在跟陈崇砥吃酒的这些士绅可不简单,因为宛平也好,固安也罢,包括永清和涿州等顺天府辖下各州县的田地,原本几乎全是皇上、王公大臣的田庄和八旗的旗地,而这些士绅原本不是带地投入王公大臣和八旗的百姓,就是皇庄、官庄旗地的佃户甚至家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5/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