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3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5/539

  “家兄杨清湖,乃我甘泉生员,闹长毛前一直在镇上的春江书院执教,现而今寓居泰州。”
  坚守万福桥头那几天,出粮出人协防的大桥镇士绅太多,并且事情过去好几年,韩秀峰是一个也记不得,但还是笑道:“哎呦,真是巧了,没曾想你我竟有这渊源!杨掌柜,京畿这一带现如今有你不少同乡,涿州州判王千里王老爷便是泰州人,分守永定河两岸汛地的泰州籍武官更多,回头有机会介绍你们认识认识。”
  “竟有这么多同乡,韩老爷,要不是您说,清河还真不知道。”
  韩秀峰正准备开口,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回头一看,原来是富贵和小山东找来了。
  “四爷,二爷和弟妹接着了!守门的那几个孙子瞎了狗眼,竟想变着法儿要钱,也不去打听打听我富贵以前是做什么的,我在城门口收税的时候,他们还不晓得在哪儿要饭呢!”富贵眉飞色舞地显摆道。
  “后来呢?”韩秀峰笑问道。
  “被我揍得哭爹喊娘,还把现在的那个帮办委员喊来帮他们做主,结果一见着我,再听说弟妹是您的家眷,吓得立马赔罪。”
  “四爷,别看那些税吏平日里耀武扬威,可他们敢得罪谁也不敢得罪您这位小军机!”小山东也忍不住笑道。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杨清河猛然意识到曾在扬州老家做过官的韩老爷,现而今竟是“小军机”,顿时大吃一惊,禁不住往回退了几步。
  韩秀峰急着回去看妻儿,没工夫再跟杨清河“叙旧”,指指杨清河笑道:“富爷,这位是杨清河杨掌柜,我打算盘下这‘厚谊堂’,盘下之后打算请杨掌柜接着做掌柜,你和柱子帮我跟杨掌柜谈谈,谈妥之后立个契约。”
  富贵实在想不通韩老爷为何要盘下这店铺,但还是拱手道:“行,这儿交给我了。”
  ……
  绕了一大圈回到新家,进城时听富贵说韩四做上了“小军机”的费二爷激动不已,一直从前厅跟到内宅,边走边追问这官升的咋这么快!
  琴儿也很高兴,不过不是因为娃他爹做上了“小军机”,而是一家又团聚了。事实上她也不知道“小军机”究竟是做啥子的,正同翠花、幺妹儿忙着收拾曾经住过几天的屋子。
  小家伙更高兴,不过同样不是因为他爹做上了“小军机”,而是因为这个曾经来过的地方比固安好,院子里有假山,有凉亭,外面更是比祖家场那个村子热闹。
  大头则追着问他的差事咋办,因为吴廷栋就准了他十天假。
  “急啥急,差事的事我正在帮你想办法。至于吴大人那边……不用担心,早几天回去晚几天回去不会有事的。”
  大头脑壳虽不好使,但很清楚营里的规矩,忐忑地问:“真不会有事?”
  不等韩秀峰开口,费二爷便忍俊不禁地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前你四哥要看他吴廷栋的脸色,但现而今你四哥做上了‘小军机’,他吴廷栋得看你四哥的脸色。晚几天回营咋了,就算晚个两三个月,他吴廷栋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哈哈哈!”
  “那我就不回去了,对了四哥,小军机是啥官,你不是调通政司做参议,咋又换衙门了?”
  “这事说来话长,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明白,回头再跟你说。”韩秀峰担心正在爬假山的儿子摔着,一直守在下面盯着,实在懒得跟他解释,因为解释半天也不一定能解释明白。
  “那我和翠花晚上住哪儿?”大头又没心没肺地问。
  “这不是废话吗,不住这儿你们两口子还能住哪儿?”
  “行,我先去挑间房。”
  太阳都快落山了,大头打定主意明天一早再陪翠花“回娘家”,就这么兴高采烈地去帮着收拾他和翠花晚上住的屋。
  费二爷正准备问问这“小军机”究竟是咋做上的,敖册贤在温掌柜的陪同下,带着段大章曾经的幕友王乃增登门拜访。随行的两个家人,竟都提着食盒,甚至连酒都准备了,说是祝贺乔迁之喜。
  韩秀峰急忙让琴儿带娃,他则同费二爷一道陪敖册贤和王乃增去花厅吃酒。听说“小舅哥”来了,赶了一天路的大头急忙洗澡换衣裳,等收拾得干干净净,换了身新衣裳才咧着嘴赶到花厅拜见。
  认翠花做义妹,敖册贤原本跟堂兄敖彤臣一样只是为还韩秀峰个人情,结果一来二去竟喜欢上大头这个没啥心眼儿的假姑爷,不禁笑道:“坐,坐下吃两杯。”
  “不了,翠花在里头烧了饭,我……我就是来打个招呼的。”大头看着满桌子酒菜,舔舔嘴唇,那扭扭捏捏的样子让人看着想笑。
  “让坐你就坐,站在像啥?”韩秀峰抬头道。
  “四哥,我真不能吃酒,翠花不让我吃。”大头苦着脸道。
  想到他要么不吃酒,一吃就控制不住,每次都吃得烂醉如泥,敖册贤忍俊不禁地说:“既然翠花不让你吃酒,那就别吃了。你先去忙,我们再跟你四哥说会儿话。”
  “行,那我先进去了……”
  “去吧,记得跟翠花说一声,明儿个早点回去,你两位嫂子晓得你们两口子今儿个回京,今儿早上还说好久没见着翠花了。”
  “晓得,我明儿一早就陪着翠花去。”
  有酒不能喝,有肉不能吃,大头就这么悻悻地回了内院,看着他那很不情愿的样子,韩秀峰微笑着解释道:“云清兄,不是秀峰不把他当兄弟,而是他媳妇真不敢让他再吃酒。你想想,他五大三粗,壮得像头牛,真要是再喝得烂醉如泥,让翠花一个身怀六甲的女子咋伺候?”
  “也是,哈哈哈。”王乃增也忍不住笑了,想想又感叹道:“真是傻人有傻福,谁能想到像他这样的,不但有一个‘小军机’哥哥,还有两位翰林舅哥,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操心,因为该想的你们都帮他想了,该操的心都帮他给操了。”
  “真是,不怕云清兄笑话,秀峰有时候真有些羡慕他。”
  “志行,别说你了,连我都有些羡慕,哈哈哈。”敖册贤禁不住笑道。
  韩秀峰放下筷子,言归正传:“二位,咋就你们来了,永洸兄和博文兄他们呢?”
  提起这个,王乃增意味深长地说:“志行啊志行,你是真不晓得还是假不晓得?”
  “啥晓不晓得的?”
  “他们二位,包括江昊轩和王支荣这会儿全在忙着跟同僚们吃酒,有些事情这个时候不能再藏着掖着了,比如皇上跟你虽无师生之名却有师生之实的事,得赶紧让看你眼红的那些人知道。”
  韩秀峰反应过来,一脸歉疚地说:“让大家伙儿费心了。”
  敖册贤不失时机地说:“志行,说起来惭愧,我们之前光顾着替你高兴,却没想到你现而今的处境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凶险无比。要不是云清及时提醒,差点误了大事。”
  “云清兄,大恩不言谢,秀峰先干为敬。”
  “这有什么好谢的,再说我只是给永洸兄他们提了个醒,看你如此气定神闲,一定早想到了,甚至想好了该如何应对。”
  韩秀峰很清楚段大章之所以能做上甘肃布政使,眼前这位功不可没。再想到现在确实缺一位能帮着谋划的幕友,起身拱手道:“云清兄,官做到现而今这份儿上,秀峰真是如履薄冰,不知云清兄愿不愿助秀峰一臂之力?”
  如果只是做幕友,王乃增有更好的去处,就凭曾把段大章从知府一路辅佐到甘肃布政使的经历,想去督抚那儿混口饭并非难事。事实上刚回京的那一阵子,就曾做过一个多月大学士周祖培的幕友。但再受东家器重,他也只是个幕友,想以此入仕为官却没有那么容易。
  想到下午在重庆会馆见过的云启俊、姜正薪和崔浩等人,王乃增真正意识到韩秀峰的圣眷不是一丁点浓。心想要是做韩秀峰的幕友,就算两年后的会试再落第,有韩四帮忙也能混个一官半职。
  更重要的是,宁为鸡首不为凤尾,也只有在韩秀峰这儿才能过得舒心。
  见韩秀峰一脸诚恳,王乃增故作犹豫了一下,半开玩笑地说:“志行,我这人大手大脚惯了,别看在你姑父那儿每年领一千六百两束脩,可就是不够花。”
  韩秀峰见识过他三年前随段大章进京时是怎么帮段大章谋划的,深知他这个幕友不只是帮着草拟折奏那么简单。真要是论做官,黄钟音、吉云飞、敖彤臣等同乡加起来也不如他。
  想到能请着他这样的幕友实属不易,何况知根知底并非外人,韩秀峰再次拱手道:“云清兄,秀峰求贤若渴,顾不上那些虚礼了。只要云清兄愿意相助,束脩好说,秀峰愿出两千两!”
  每年两千两,够诚意了!
  要知道周祖培小气得每年只愿意给三百两,不过话又说回来,周祖培位高权重,想巴结他的人如过江之卿,别说每年给三百两,就是只给一百两一样有人争相入幕效力。
  王乃增不想再绕圈子,更不想让韩秀峰觉得他矫情,立马躬身回礼:“云清拜见东翁!”
  
第五百四十章
秉烛夜谈
  酒足饭饱,韩秀峰把大头和翠花叫出来一起送走敖册贤,便让冯小鞭赶车送王乃增去青州会馆取行李。费二爷打心眼里为韩四能延聘到王乃增这样的幕友高兴,硬是要陪王乃增回去取。
  富贵、柱子和余有福、余铁锁父子也在里面吃饱喝足了,富贵要回内城,柱子要回租住在南城的新家,余铁锁打算回重庆会馆。作为韩秀峰的家人,余有福下午就把行李铺盖带来了,不但今后就住这儿,并且从明儿个就开始做专事收门包的门房。
  这儿离内城有点远,韩秀峰拉着富贵又喝了会儿茶,直到王乃增和费二爷把行李铺盖取来了,才让小山东打灯笼照着冯小鞭赶马车送富贵回内城。
  冯小鞭不敢就这么走,把富贵扶上马车,回过头来愁眉苦脸地问:“四爷,等把富爷送到家赶回来,俺把马牵哪儿去,车停哪儿?”
  “把小山东送回来之后把车赶你家去,你家就是做在营生的,总不会没马圈吧。”
  “有。”
  “那不就是成了,”想到现在家大了,人多了,应酬今后会更多,一辆车不一定够用,韩秀峰又说道:“你下午不是说有个堂弟也在找差事吗,明儿个再置办辆车,把暂养在省馆的那匹马牵回来套上,让你那个堂兄赶。”
  冯小鞭没想到竟有这好事,禁不住问:“跟这辆一样,早上赶过来听用,晚上再赶回去?”
  “嗯,不过不是赶回他家,而是赶回你家,一个月要多少马料钱,回头跟二爷领。”
  “工钱呢,俺堂弟的工钱怎么算?”
  “跟你一样,干一样的活儿,总不能比你少吧。”
  “谢四爷!”
  “别谢了,赶紧送富爷回去吧,明儿还得早点来。”
  “晓得,小的这就送富爷回家。”
  打发走冯小鞭,韩秀峰和王乃增、费二爷来到第二进的书房,等余有福沏好茶,提着茶壶带上房门走了,韩秀峰才将这三五天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娓娓道来。
  早料到这件事有隐情的王乃增,不是大吃一惊,而是大惊失色,一连喝了好几口茶,才定下心神说:“东翁,您这又是何苦呢!皇上问夷情,您把您知道的据实回奏便是,为何非要求这个打探夷情的差事?”
  “是啊志行,洋人的交道哪有这么好打,你这不是搬石头砸自个儿脚吗?”费二爷也忧心忡忡地说。
  韩秀峰拿起剪刀剪了下蜡烛,微笑道:“这儿没外人,我跟您二位说句心里话吧,当时求这个差事是有些冲动,也确实欠考虑,但我并不后悔。”
  “此话怎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5/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