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3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1/539

  “有啥不合适的,真正能在京里站稳脚跟的都在外头租了房,在外头租不起房的也给不了多少茶水钱。你们既忙活了人家还不会说个好,不如让他们去别的地方住。”
  “还真是,让他们下榻在馆里我真是吃力不讨好!”
  “所以说得壮士断腕。”
  “那个新招儿呢,别卖关子了,赶紧说说。”
  韩秀峰一直为小家伙的学业担心,岂能错过这个机会,笑看着他胸有成竹地说:“张馆长,想让省馆红红火火、热热热闹不难。据我所知只要在京里站稳脚跟的同乡几乎家家有娃,一些同乡甚至有好几个娃。而那些娃不能不念书,所以大多同乡只能延聘西席办家塾。可延聘西席办家塾一是开销大,二来娃就这么被关在家里,没几个玩伴……”
  张馆长醍醐灌顶般地明白过来,不禁笑道:“办乡塾,办义学!”
  “你觉得这个主意咋样?”
  “这个主意好,这个主意妙!”张馆长越想越激动,竟起身道:“馆里有的是地方,大可收拾收拾,请几位先生坐馆执教,甚至可以拿出点印结费贴补!只要那些同乡把娃送馆里来念书,今后省馆遇到点什么事,他们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我就是这个意思。”
  “志行,帮人帮到底,乡塾办起来之后,你得帮你家仕畅送我那儿去。”
  “行,我不但会把我家狗蛋送去,而且会帮你去跟黄老爷、吉老爷、敖老爷和江老爷、王老爷他们说,让他们都把自家娃送去。”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
  找到了能让省馆兴旺起来的办法,张馆长兴高采烈地走了,走前信誓旦旦地保证小家伙要是去省馆办的乡塾念书,他会当自个儿家的娃照应。
  韩秀峰了却了一桩心思,一样很高兴,结果刚送走张馆长,吉禄就跟着大头跑过来说起京曹毓英在背后算计的事。
  “盯‘小军机’的梢,其中还有一位从三品的领班军机章京!吉禄啊吉禄,你吃熊心豹子胆了,你是不是活腻了?”韩秀峰首先想到的不是曹毓英在背后使什么坏,而是盯梢这件事本身。
  本打算邀功请赏的吉禄吓一跳,急忙苦着脸道:“四爷,我没自作主张,是……是二掌柜让我和冯小宝绕过去瞧瞧的。”
  “恩俊让你们去的,算了,我待会儿去找恩俊。”韩秀峰狠瞪了他一眼,随即抬头道:“大头,去把庆贤请过来。”
  大头很想说恩俊不只是让吉禄去盯一帮“小军机”的梢,还打算让那些“小军机”明天雇不着,可想到恩俊的警告,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就这么应了一声跑书肆去找庆贤。
  “厚谊堂”刚开张的那几天,庆贤每天下午都会回家,但现在他不能回。
  因为他哥哥庆锡的事刑部已经查明白了,皇上下旨革了庆锡的职,把庆锡发黑龙江充当苦差。也革了他的职,并圈禁半年,罚养赡钱粮六个月。只不过在韩秀峰的恳求下,皇上将圈禁的地点从宗人府改成了“厚谊堂”。
  在别人看来他家倒了大霉,但在庆贤看来能有这个结果实属不幸中的万幸,至少老爷子没事,至少全家上下几十口的性命保住了。觉得那八万两没白出,甚至对韩秀峰心存感激。毕竟相比被圈禁进宗人府,这里简直是天堂。
  听说韩老爷有请,庆贤急忙放下手中的书,快步来到“听雨轩”。
  “庆贤拜见韩老爷!”
  “这儿又没外人,坐下说话。”
  庆贤带上门,深深作了一揖,发自肺腑地说:“四爷,我还是站着吧,您帮了我家那么大忙,救了我全家老小的性命,我可不能再连累您。”
  “都说了这儿又没外人。”
  “没外人也不行,四爷,庆贤乃戴罪之身,按例本应被圈禁在暗无天日的宗人府牢房里,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
  
第五百五十九章
军机处之耻
  “不说这些了,你想站就站着吧。”韩秀峰能理解他的心情,开门见山地说:“庆贤兄,请你过来是想跟你打听个人。”
  “谁?”
  “丁守存这个人你有没有听说过。”
  “禀四爷,丁守存这个人,我不但听说过而且见过。如果没记错他应该是山东日照人氏,跟王先生乃同乡。他是道光十五年乙未科进士,金榜题名之后没馆选上翰林院庶吉士,直接授主事,被分发到户部学习行走。”
  “他有没有入值军机处,有没有做过小军机?”
  “他那样的人哪能入值军机处,只是因为其善于夸夸其谈,被您的同乡卓秉恬卓中堂误以为是位大才,推荐给了时任军机大臣穆彰阿、祁窩澡,在穆彰阿和祁窩澡的帮助下混进了方略馆。明明不是军机章京,却处处以‘小军机’自居,被那些军机章京引以为军机处之耻。”庆贤顿了顿,又好奇地问:“四爷,您怎会问起这个人?据我所知,在您被调回京的前不久,他刚被赶出方略馆,现在好像在礼部精膳司当差。”
  军机处虽位高权重,但无论“大军机”还是“小军机”却都是兼差,所以军机处算不得经制内的衙门。可这个算不得衙门的衙门,下面竟设有方略馆这么个专事保存密档的小衙门。想到这些,韩秀峰不禁笑道:“如此说来他虽处处以‘小军机’自居,那些看他不顺眼的‘小军机’却拿他没办法?”
  “刚开始是,不过现在还不是被赶走了。”
  “他怎么个夸夸奇谈,又怎会被军机章京们引以为耻的?”
  让韩秀峰倍感意外的是,庆贤竟苦笑道:“他之所以能入卓中堂和穆彰阿、祁窩澡的法眼,跟咱们现在办的差事还真有点像。”
  “此话怎讲?”
  “说起来他也是个争气的,别人进京应试少说也会带两三个家人,但他因为家境贫寒,一个仆役也没有,竟是推着小车进京赶考的,并且一举考中了,而当时他才二十四岁!”
  “这么说他有几分真才实学。”
  “可惜没用在正道上。”
  庆贤顿了顿,接着道:“他在户部学习行走时无所事事,竟痴迷上了火器制造,甚至编纂了几本关于火器的书,也正因为其特立独行,就这么歪打正着在官场上小有名气。后来英夷生事,先帝命赛尚阿为钦差大臣赴天津办理海防事。因为头一次跟英夷打仗,朝中无人可用,懂火器的更少,便把他带上了。”
  “后来呢?”韩秀峰好奇地问。
  “据说在天津期间他监造过地雷等火器,还颇有成效,回京之后又编了两部书,一本是《西洋自来火铳制法》,一本是《计覆用地雷法》。称官军的鸟枪装填困难、临阵时不免手忙脚乱。称鸟枪所使纸信点燃火药击发,若被雨水淋湿则无法发射,还称洋人用雷帽击发……”
  “他倒是有几分见识,这也不算夸夸其谈。”韩秀峰沉吟道。
  “如果只是这些,的确算不上夸夸其谈,可他编的那些火器制法,不是压根儿制造不出来,就是能制造出来也不堪用。”庆贤想了想,接着道:“说起来巧了,我刚看过您的那套《海国图志》。发现书中关于地雷的制法,其实就是收录自丁守存所编纂的《计覆用地雷法》。”
  “还有这事!”
  “所以他那会儿真搏得满堂彩,真叫个风光无限。再后来塞尚阿奉旨去广西平乱,又把他给带上了。据说他在广西一边游山玩水一边帮塞尚阿草拟奏折,那年谎称生擒长毛头目、把一个叫洪大全的小喽啰炮制成‘天德王’,就是他帮塞尚阿干的。”
  看着韩秀峰一脸不可思议的样子,庆贤又苦笑道:“他贪生怕死,见长毛没那么好剿,又是谎称他父亲患病,又是主动请缨帮着把‘洪天王’押解回京,使尽浑身解数骗塞尚阿让他回来。据说押着洪大全跑出广西,进入湖南地界时他喜不自胜、难以自抑,竟写了篇《出劫记》,称‘遥望南天,烽火未息,不知予何以飞出罗网,得全性命也’!”
  “还真是个贪生怕死的。”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他为了让那个洪大全更像匪首,以便抵达京城之后好邀功请赏,竟在回京的路上帮那个洪大全写了首诗,我只记得开头几句,好像是‘寄身虎口运筹工,恨贼徒不识英雄,妄将金锁绾飞鸿,几时生羽翼,千里御长风’。结果传到京里,军机处的同僚们哑然失笑,说这不是丁守存的手笔吗?”
  韩秀峰忍不住笑道:“真是个活宝,想加官进爵想疯了的活宝!”
  “四爷,像这种事他干得多了,据我所知直到被踢出方略馆他还跟人吹嘘,曾制作过一个不但会爆而且威力甚巨的信匣,在匣子上书‘洪秀全、杨秀清同拆’,让被官军生擒的贼将胡以晃的弟弟送回去了,虽没能炸死洪秀全和杨秀清,但也炸死了好几个贼将。”
  “究竟有没有这回事?”
  “查无此事,他就是吹嘘。”想到韩秀峰不会无缘无故问起丁守存,再想到‘厚谊堂’真正要办的差事,庆贤禁不住问:“四爷,您该不会是从谁那儿听说他是人才,打算用他吧?”
  “放心,且不说他只是个会吹嘘的骗子,就算有几分真才实学我也不敢用。”
  “这我就放心了。”
  想到吉禄刚才绘声绘色禀报的那些事,韩秀峰不无自嘲地笑道:“哎呦,没想到,真没想到,原来我韩秀峰在曹毓英的眼中,竟是个跟丁守存差不多的人物,竟也成了军机处之耻!”
  庆贤反应过来:“四爷,您是说曹毓英把您与个性张扬、喜欢吹嘘的丁守存相提并论?”
  “或许在他眼里我还不如丁守存,至少丁守存再不济也是靠真才实学考上的进士。”
  “这么说您得罪他了?”
  “也算不上得罪,只是一点误会。”
  庆贤不但出身两朝丞相之家,而且做过那么多年官,很快就猜出误会从何而来,喃喃地说:“曹毓英这人说坏倒也不坏,只是在军机处当值太久,又做上了领班军机章京,为人变得有些古板,心胸也变得有些狭窄,他一定是觉得四爷您既在军机章京上额外行走,那就是他的下属,而您呢也就应该听他差遣。”
  韩秀峰沉吟道:“所以这事有些麻烦,看来拖不是办法,得赶紧想个法儿让他明白我这个‘小军机’只是记名,并不额外行走。”
  “想不得罪他,又要让他知难而退,真没那么容易。”
  “他为人迂不迂腐?”
  “据我所知他虽有些古板,但也不算迂腐。”
  “不迂腐就好办,冤家宜解不宜结,我可不想到处树敌。而且跟他本就没啥事,只是一点误会。”
  “既然四爷成竹在胸,那我先告退?”
  “忙去吧,天凉了,晚上记得加床被子。”韩秀峰想了想,又低声道:“庆贤兄,要是想嫂夫人想孩子了,我帮你安排,反正你在这儿的事没几个人知道。”
  “谢四爷体恤,不过此事非同小可,我就不给您添麻烦了。”想到“厚谊堂”并非没有皇上的耳目,谁也不晓得恩俊会不会拿这事去皇上邀功请赏,庆贤再次躬身作了一揖,打心眼里不想连累韩秀峰。
  “行,那就先这样,反正拢共就半年,熬过这半年就好。”
  “谢四爷。”
  让韩秀峰倍感意外的是,庆贤走到门口又回过头:“四爷,刚才在书肆那边我无意中听见恩俊跟吉禄说了句,他们似乎打算帮您教训下曹毓英。”
  韩秀峰愣住了,再想到大头走时那欲言又止的样子,猛然意识到恩俊也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主儿,不禁笑道:“知道了,看来他们是太闲了,得给他们找点事做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1/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