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539

  送走大哥,回到家已是下午,开始为自给儿的事做准备。
  潘二又摇身一变为账房先生,喝了几口茶就又盘算道:“四哥,你原来有一百八十两,买官服花掉五十两,关捕头他们帮你凑了三百六十八两,前些天跟二老爷他们一起分了一百四十两,大头的盘缠川帮给了五十两,茶帮给你赔罪加上给大头的盘缠拢共二十两,再加上杨家和你岳父给的三百两,还有我这儿的四十七两,拢共一千零五十五两。我们在路上省点用,有一百五十两应该够了,到了京城还有九百零五两,补缺应该够了吧?”
  韩秀峰沉吟道:“这缺不是一去就能补上的,就算事事顺利也没这么快,要把在京城等的花销算上,还要留两百两作补上缺之后去上任的盘缠。”
  “吏部会把你放哪儿去做官?”
  “你问我,我哪晓得。”韩秀峰想了想,指着他面前的账本道:“我们这一路上只能花一百五十两,到了京城补缺最多只能花四百两。对了,走前还有个花销,得拿五十两去柴家巷请顾老爷写封引荐信。”
  “行,我听你的。”
  “还有!”韩秀峰看着坐在角落里做针线的琴儿,故作轻松地说:“家里要留五十两,我这一走不晓得啥时能回来,我不在家琴儿和幺妹儿吃啥喝啥,得留点家用。”
  “四哥,不用留。”琴儿抬起头,急切地说:“你又不是不晓得,这些年我一直跟我娘一道去绣庄拿东西回家做,虽赚不了几两银子,但也能养活张嘴。再说不是还有我爹么,离得又不远,他能眼睁睁看着我连饭也吃不上?”
  “琴儿,你是可以回娘家,但不能带着幺妹儿一起回去。”
  “没事的,我跟我娘说了,我娘也觉得幺妹儿可怜,还说过两天就来教幺妹儿做女红。”
  正说着,柱子刚好走进堂屋。
  他不想让四哥和嫂子觉得幺妹儿是累赘,急忙道:“四哥,这不是有我么,家里的事你放心!况且大哥走前说了,过几天就喊二哥三哥一起来。他说他们没啥钱,稻米还是有几石(dan)的。以后他们会往这儿送,嫂子和幺妹儿用不着上街花钱买米”
  “从老家挑过来多累!”
  “四哥,这是他们的一番心意,要是不让他们挑,他们反而不高兴。”
  琴儿不想韩秀峰在外面饿肚子,看着他道:“四哥,既然大哥二哥和三哥有这份心,我们也用不着跟他们客气,你也用不着留那么多银钱。再说我和幺妹儿一天能吃几斤米,一年到头也花不了几个钱。”
  韩秀峰岂能让受尽委屈的妻子在家吃苦,一锤定音地说:“在城里过日子处处要花钱,光有米可不够,不留五十两作家用我心里不踏实,就这么定了。”
  “四哥,刚才不说过了吗,家里还有我!”柱子急切地说。
  “你家也不宽裕,把钱留着将来迎娶幺妹儿吧。”韩秀峰看天色尚早,起身道:“柱子,你和潘兄早些回去,不能因为幺妹儿来了耽误营生。我和大头去趟柴家巷,去找顾老爷求封信。”
  “行,我们先走了。”
  ……
  打发走潘二和柱子,韩秀峰取上银票带着大头直奔柴家巷。
  顾老爷家很好找,远远就能看到顾家的牌坊,牌坊后面便是顾家的宅院,门上有匾,匾上是“进士第”三个大字。
  大门漆黑色的,门上的铜环擦得雪亮。
  拍了几下门环,前些日子一起跟顾老爷去过韩家的老仆从里面打开门,韩秀峰连忙问候,顺手递上二十个铜板。
  一看便晓得老仆收惯了门包,接过看了看,似乎嫌少,但还是让大头在门口候着,带着韩秀峰转过屏门,穿过大堂,把韩秀峰领进一间花厅。
  韩秀峰注意到刚才那堂上的两面墙上,整整齐齐靠着诸如“丙子科举人”、“庚辰科进士”、“赐进士出身”、“钦点主政”和“江西道监察御史”等衔牌,心里好生羡慕,暗想此次进京就算能顺利补上缺但终究是异途,只有科举入仕才是正途,才会受人尊重。
  正胡思乱想,顾老爷摇着芭蕉扇进来了,一走进花厅就笑道:“贤侄,咋今天就来了?”
  “志行见过顾老爷。”韩秀峰缓过神,急忙上前行礼。
  顾老爷等他行完礼,才虚托了一下,“贤侄无需多礼,坐,坐下说话。”
  “谢顾老爷赐座,能得顾老爷提携,真是志行八辈子修来的福分。一点心意,不成敬意。”韩秀峰从袖子里取出银票,恭恭敬敬递到茶几上,这才坐到下首。
  顾老爷看了看银票,心想少虽少了点但终究没两手空空来,也算是一个懂事的。抬头看看老仆,示意老仆收下银票,摇着扇子笑道:“志行,你这又是何必呢,那天在喜宴上老朽说得明明白白,提携后进是老朽的本分。”
  “顾老爷提携志行,志行不能不识抬举。”
  “好,好,再说这些就见外了。”顾老爷哈哈一笑,旋即说起正事:“贤侄,你晓得我为啥去吃你的喜酒,为啥要提携你一个捐纳出身的九品候补巡检吗?”
  韩秀峰没想到他会突然这么问,连忙起身道:“志行愚钝,还真不晓得。”
  “坐,坐下说话。”顾老爷一边招呼他坐,一边感叹道:“不为别的,只因你重乡谊!八省行帮仗着有几两银子,在我们巴县为所欲为,长此以往,必将喧宾夺主。茶帮仗着八省会馆撑腰,欺行霸市,抢夺本县脚夫生计,逼得本县脚夫快没活路。想我巴县士绅也不少,在几个衙门当差的胥吏衙役更多,可乡亲们遇到事又有几个能像你这样为之奔走?”
  “志行只是凭良心做事。”
  “坚守本心,好,好。”顾老爷满意的点点头,放下扇子道:“总之,要不是川帮的事,老朽是绝不会去吃你喜酒的,更不会喊你过来。我们言归正传,此去京城几千里,旁人只晓得做官威风,不晓得做官的不易,就这来回奔波之苦也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
  
第七十二章
首重乡谊(二)
  做官不易,这番话说到心坎上去了!
  想到就要跟琴儿分别,韩秀峰心头一酸,凝重地说道:“不怕顾老爷笑话,每想到要抛家弃子、颠沛流离,我就不想去京城投供,就不想做这个官。可是家叔生前借下一笔巨债,我要是不去补缺做官,这笔债该咋还。”
  顾老爷听说过韩玉财借钱做“带肚子师爷”的事,也正因为听说过这事觉得韩四重情重义,加上川帮脚夫闹出人命韩四又愿意帮着奔走,觉得韩四虽不是科举出身但值得一交,见韩四如此坦荡,不禁说道:“所以这一路上要小心,可不能壮志未酬身先死。”
  “……”
  韩秀峰没想到他说如此不吉利的话,一时间竟愣住了。
  顾老爷脸色一正,强调道:“志行,老朽并非吓唬你,而是古往今来不晓得有多少人客死在进京赶考或上任的路上。”
  韩秀峰缓过神,连忙道:“顾老爷所言极是,志行虽没出过远门,却也能想到这一路上会有多么艰辛。”
  “能想到最好,但光想到可不够,老朽先送你四句话,务必记在心头。”
  “请顾老爷赐教,志行定当铭记在心。”
  “且听我道来,”顾老爷又摇起扇子,边扇边不缓不慢地说:“未曾天晚早投宿,起程必须等天明;涉水登山心要稳,行船过渡莫争行;沟渠之水不洁净,渴向人家求茶羹;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未曾天晚早投宿,起程必须等天明……这话咋听着有些耳熟。
  韩秀峰想了想,猛然想到这好像是京剧《描容上路》里的戏文,不过他不是不识好歹的人,岂能不晓得这既是戏文也是金玉良言,连忙起身致谢。
  顾老爷笑了笑,接着道:“贤侄,刚才老朽提及乡谊,其实在外为官,尤其在京城做官,首重的也是乡谊。重庆会馆便是我重庆府籍在京官员为进京赶考和补缺的同乡举子、同样候补官员,以及进京公干的重庆府和重庆府辖下各县官员出银筹建的。所以你抵达京城之后不用住店,寻个老实人带路,直接去重庆会馆,给五百文茶水钱便能住下,且想住多久便住多久。”
  “我一直以为只有赶考的举人老爷才能住会馆呢!”
  “补缺的官员一样能住,只是事有轻重缓急,若应试的举子多到住不下,进京公干的官员就要搬出去把房间给应试举子及候补官员腾出来。要是依然住不下,候补官员就要搬出去。”顾老爷顿了顿,又惋惜地说:“不过这些年我重庆府文风不昌,那么多州县也没出几个孝廉,前去京城应试的举子不会多,会馆那么多客房一定能住下,你大可不必担心会给赶出去。”
  韩秀峰乐了,不禁笑道:“不怕顾老爷笑话,我就担心到了京城没地方住。”
  “现在晓得了,也就无需担心了。”
  “担心是不担心,只是白住太久怪不好意思的。”
  “刚才不是说过么,在外为官,首重乡谊,你要是不住,京城的那些官员同乡反而不高兴。我晓得你为人耿直敞亮,真要是过意不去,等将来补上缺做上官再作回报。”说到这里,顾老爷突然抬头道:“阿忠,笔墨伺候。”
  “哦,好的。”正发呆的老仆反应过来,急忙去取笔墨纸砚。
  “贤侄,老朽正好认得会馆首事,帮你修一封书,等到了京城你拿着我的书信直接去找他,具保印结和去吏部投文等一应事宜他会帮你安排得妥当妥当。省得你人生地不熟,跑冤枉路,花冤枉钱。”
  ……
  韩秀峰咋也没想到五十两银子就求来几句戏文和一份写给重庆会馆首事的信,心里别提有多不痛快,先打发大头去纸人店,然后一个人闷闷不乐往家走。回到家宵夜也吃不下,见幺妹儿已经烧好水,便端着热水回房准备洗洗安歇。
  琴儿以为他在顾老爷家吃过,满心欢喜地帮着收起书信。
  结果把书信收好刚转过身,韩秀峰竟盯着她的手腕问:“琴儿,这镯子哪来的?”
  “柱子娘给的,本是一对儿,可能想着头一次见我,不能没个见面礼,就给了我一只,另一只给了幺妹儿。刚才闲着没事,我就……我就戴上了,是不是很贵重?”
  “我说咋这么眼熟呢,”韩秀峰挠挠头,哭笑不得地说:“这镯子是玉的,到底贵不贵重,明天可以拿给潘二看看。”
  “行,明天请二哥看看,如果太贵重就给她还回去,她不要就给幺妹儿,我可不想要她的传家宝。”琴儿不想占这个便宜,连忙摘下镯子。
  韩秀峰越想越晦气,苦笑道:“还回去倒不必,但戴是不能再戴了。”
  琴儿不解地问:“为啥?”
  “因为这对镯子是柱子他爹以前从一个江里捞起来的死人手腕上摘下来的,他们家是百无禁忌,啥东西都敢要也敢用,我们家跟他家不一样……”
  “死人的东西!柱子娘咋啥东西都敢送!”琴儿吓一跳,急忙把镯子放一边。
  “她不是有意的,她……她是习以为常,或许在她看来这是好东西。”
  “好东西我也不要,四哥,明天一天就给她送回去。”
  “就这么送回去她会不高兴的,说不定会以为我们瞧不起她。”
  “那咋办,要不扔了。”
  “扔倒是容易,只是就这么扔掉有些可惜,”想到角落里的包裹里还有半斤金鸡纳霜和一方砚台,韩秀峰眼前一亮:“这样吧,明天先让潘二看看,要是真贵重,就去找木匠做个匣子,我带在身上留着送人。”
  琴儿噗嗤笑道:“这样最好,我得先收起来,可不能乱扔。”
  韩秀峰洗好脚,吹灭油灯钻进被窝,搂着娇妻火热的身躯,竟又想起下午的事,心疼那五十两银子,再想到顾老爷送的那几句戏文,喃喃地说:“琴儿,我想跟你商量件事?”
  “啥事?”琴儿依偎在他怀里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