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5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1/539

  “四爷,咱们吃咱们的,真不用等荣老爷他们?”
  “他们带了干粮,不用管他们。”
  富贵想想又忍不住问:“四爷,早上出来时听崇厚大人说,僧王每隔三五天就会过来巡视。要是遇着了,咱们要不要去拜见?”
  “真要是遇着了,自然要拜见。”
  “咱们在他眼皮底下转悠,他会不会不高兴?”
  “所以咱们得躲着点,能不见就不见。”韩秀峰放下茶碗,看着在村口嬉笑打闹的几个孩童,想想又苦笑道:“一次也就罢了,要是总在他眼皮底下转,见着之后这话还真不大好说。”
  “那怎么办?”
  “他不是缺钱缺粮吗,咱们大可在钱粮上做点文章,真要是遇上了,就说是给他送粮饷的,至少面子上能过得去。”
  “粮我知道,皇上本就命您会同崇厚大人帮着筹粮,可在钱从哪儿来?”
  “户部啊,这得罪人的差事本就是肃顺硬塞给我的,回头给他去封信,请他再给通州的总粮台下拨军饷时,多多少少给我留点。再请他想法帮我跟皇上讨个顺道解运军饷的差事,这么一来就名正言顺了。”
  “还是四爷您有办法。”
  “别恭维了,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其实僧王心里跟明镜似的,事到如今只能求个面子上能过得去。”
  “这倒是,毕竟您是奉宸苑卿,不会无缘无故跑这儿来。”
  “不说这些了,还是说说你吧,接下来有何打算。”韩秀峰笑问道。
  富贵等了几天,总算等着这个机会,急忙拱手道:“四爷,我没什么出息,肚子里也没多少墨水,能有今日全是您提携的。这回筹办洋炮虽立了个小功劳,可就算皇上加恩,这官我还能做多大?”
  “接着说。”
  “不怕四爷您笑话,我现在肠子都悔青了,当年真不该让吉祥跟我一道去福建。有您和文大人关照提携,吉禄不用我再操心,可吉祥却一事无成,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所以想求您和文大人帮帮忙,看能不能帮吉祥也谋个差事,我做不做官无所谓。”
  韩秀峰抬头看看一脸紧张的吉祥,不禁叹道:“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让四爷见笑了,我现在没别的想法,就剩吉祥这桩心思。”
  “吉禄能做上南苑主事,那是因为在书肆效力了好几年,就算没功劳也有苦劳。吉祥跟着你虽一样是在为朝廷办差,可他没个官身,不在厚谊堂的官员名册上,皇上压根儿就不知道有吉祥这么个人。”
  韩秀峰顿了顿,接着道:“所以想一步登天有些难,如果能吃得了苦,我倒是能想想办法,看能不能送吉祥去宫里当差,先从蓝翎侍卫干起,先踏踏实实干几年。”
  不等富贵开口,吉祥就急切地说:“我能吃苦,韩大人,我听您的!”
  
第七百一十二章
越来越难做的官
  顺天府乃天子脚下,首善之地,所以顺天乡试的首场考题跟会试一样由皇帝钦定。
  并且直隶不放主考,直隶辖下的保定、承德、河间、天津、永平、正定、顺德、宣化、大名、广平十府和遵化州、易州、冀州、赵州、深州、定州六个直隶州的生员想考举人,全得参加顺天乡试,所以顺天乡试跟江南乡试被称之为“南闱”一样,也被称之为“北闱”。
  天津知府石赞清幼时家境极贫,父母走得早,刚开始靠伯父资助,后来又靠岳父资助。才得以中举甚至中进士的,不但跟那些名垂千古的清官一样热衷捐资助学,而且特别关照寒门学子。
  韩秀峰从天津回京时,他竟让四个穷秀才随行,想让那四个穷秀才抵达京城后至少能有个落脚的地方。
  南苑离贡院太远,韩秀峰只能让小山东把四个秀才送重庆会馆去。
  没想到刚去圆明园上完请安折,在集贤院等了一会儿,确认皇上这两天没空召见,然后回到重庆会馆一看,赫然发现后头的状元房已经住满了人。温掌柜和储掌柜只能跟先来的那些生员打招呼,请他们挤一挤,两个人共住一间,就这么腾出了两间。
  吉云飞曾做过一次顺天乡试的同考官,很清楚这次十有八九拣选不上,可能翰林院那边也没啥事,竟天天来会馆指点考生们的文章,似乎很喜欢这种提携后进的感觉。
  见韩秀峰直到他评点完一个学生的文章才走进花厅,他不禁笑道:“别用这种眼神看我,来府馆借住的学子,只有两个跟我有些渊源,大多全是你韩大人招来的!”
  “我招来的,我就从天津带来四个好不好!”
  “说了你还不信,看看这些就晓得了。”
  吉云飞从香案的公匣里取出几封书信,韩秀峰接过一看,立马无话可说了。
  第一封信是在乡丁忧的张之洞托进京应试的学子捎来的,剩下的几封全是当年做永定河南岸同知时结识的宛平、固安等县士绅托生员们捎来的,刚开始都是叙旧,然后话锋一转,说他们的同乡甚至同宗来京应试,担心没地方住……
  看着韩秀峰尴尬的样子,吉云飞又调侃道:“拿着张之洞书信来的那几个南皮考生,房钱和茶水钱都给了。从固安、宛平等地方来的考生,该结的房钱、茶水钱也全结了。志行,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呢,刚从天津过来的这几位考生究竟怎么说。”
  “算我的,行了吧?”韩秀峰放下书信笑道。
  “石赞清也真是的,居然慷他人之慨。”
  “博文兄有所不知,他并非小气,也并非慷他人之慨,而是真没钱了。”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他都已经做上知府大老爷了,你竟然说他没钱!”
  “如果在别的地方做知府,他也不至于如此拮据。可天津不是别的地方,不但刚经历过战事,并且过去这几个月,钦差大臣跟走马灯似的去了一拨又一拨,光迎接钦差就不晓得要花多少银子,更别说布置天津城防花钱如流水了。”
  “这么难?”
  韩秀峰点点头,无奈地苦笑道:“说了您一定不敢相信,他把自个儿的官俸养廉银全捐出去了,妻儿老小全跟着他喝稀粥,一天还只能喝两顿。我实在看不下去,回来前特意交代韩宸,每隔两天做点像样的饭送去。”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你觉得他会吃吗?”
  “我才不管他呢,他挨饿是他自找的,回来前我跟韩宸交代的很清楚,只要他的妻儿老小有饭吃就行。”
  “看样子想做个清官也不容易。”
  “所以我很敬重他,不过也只是敬重,想跟他学是学不来的。”
  都说千里为官只为财,可谈到石赞清这样的官,真有些让人汗颜,吉云飞不想再聊这个话题,放下茶杯道:“对了,富贵刚来过,还给我捎了点东西,他说是跟你一道回京的。”
  “要是没猜错,他这会儿应该是去拜见博川了。”
  “志行,你去天津办这么长时间差,以我之见也应该去拜会下文大人。”
  韩秀峰岂能听不出吉云飞的言外之意,连忙道:“这您大可放心,我这半年虽跟博川走动不多,但交情并没有因此疏远。”
  吉云飞微微点点头,想想又忍不住问:“志行,你说他这次能不能放个主考官或副考官?”
  “难,一是资历不够,二来他有他的差事。”因为出身的关系,韩秀峰对这些真不敢兴趣,想起此行的来意,放下茶杯说起正事:“博文兄,刚才在集贤院,我没见着肃顺大人,但见着了郑亲王,跟郑亲王聊了一会儿,顺便问了问永洸和江国霖的事。”
  “郑亲王咋说?”吉云飞连忙坐直身体。
  “郑亲王说皇上没偏听偏信,永洸究竟是咋死的,皇上已著广西布政使曹澍钟查明具奏。曹澍钟曾做过川东道,暂署过四川按察使,我跟他也算有些交情,这个忙他应该会帮。但黄万骞不能再在京城逗留,他留在京里只会坏事!”
  “志行,你是说永洸……”
  “你我心里有数就行了,事已至此,咱们只能想法儿帮他求个身后的恩典。”
  “你是咋晓得的?”
  韩秀峰回头看看身后,一脸无奈地说:“奉湖南巡抚骆秉章之命率勇赴广西协剿乱党的蒋霨远,两个月前托人给湖北巡抚胡林翼麾下效力的韩博捎了一封信,韩博想法儿把那封书信托人捎到了上海,刘山阳又托路过上海的富贵捎给我的。”
  “这么说劳崇光所奏,应该不会有假?”吉云飞苦着脸问。
  韩秀峰无奈地点点头,端着茶杯接着道:“至于江国霖,这官一定是做不成了。好在朝廷要脸面,广州的事皇上不会深究,几位王公大臣也不会提,连柏贵都不会被究办,所以江国霖的身家性命应该能保住。”
  “丢官,回乡?”
  “能有这个结果已经很不容易了。”
  “一个好不容易做上按察使,一个好不容易做上布政使,结果一个死的……死的不明不白,一个差点被究办,这官怎就变的这么难做呢!”
  “您不用担心,翰林官多清贵啊。”
  “清贵又有何用,不说这些了,你晚上在不在这儿吃饭,要是不急着走,我让温掌柜去把江昊轩他们请来,好久没聚了,正好叙叙旧。”
  “下次吧,南苑那边还有一大摊事,我得赶紧回去。”
  “好吧,我送送你。”
  ……
  回到南苑的第四天,皇上命大头传旨,让韩秀峰带着富贵第二天一早觐见。
  富贵从未见过皇上,紧张了一宿没睡好,结果跟着韩秀峰赶到圆明园勤政殿,磕完头回了几句话,皇上就让他“跪安”。
  等富贵退出大殿,咸丰放下富贵呈上的折子道:“朕早就说过,朕不是个刻薄寡恩的人,这上头奏请的恩典,朕一应照准。”
  “皇上仁厚,皇上英明。”韩秀峰急忙道。
  “说点有用的!”咸丰瞪了越来越像彭蕴章的韩秀峰一眼,接着道:“现在就剩下富贵这奴才该如何封赏,厚谊堂虽裁撤了,但你终究是他的上官。究竟是让他回福建,还是赏他个别的差事,朕想听听你的想法,毕竟你对他最熟悉。”
  “禀皇上,臣在回京的路上,曾问过他今后有何打算。”
  “他怎么说?”
  “他说他年纪大了,这次解运洋炮在船上还害了一场大病,不然也不会直至前几天才跟臣一道从天津回京。”
  “这么说他前些日子是在天津养病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1/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