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5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0/539

  “不是我不怕,而是皇上和朝廷上的诸公不怕。”韩秀峰顿了顿,又用笃定的语气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额尔金想在今年杀个回马枪我觉得没那么容易,他得先准备几千兵马的粮草辎重。”
  “今年没事,明年呢?”
  “明年的事明年再说,真要开打,那就先打打看,胜败得打完之后才晓得。”
  “你说的倒轻巧,打仗不光要有兵,也要有钱粮!”
  崇厚越想越着急,竟起身道:“昨儿上午,刚收着军机处廷寄的密谕,说经巡防王大臣等奏,抚局已定,酌撤京兵,前经派出驻札八里桥官兵,自应先行裁撤。通州以东各营,暂令照旧驻札。各处调到官兵,将次抵京,亦可分别调度。除了天津至海口一带,豫为防范,严密布置外,其它各路兵马又要跟前几次一样从哪儿来回哪儿去,说到底还不是因为钱粮支应不上。兵勇们连饭都吃不上,还打什么仗啊!”
  “地山,你这一说我想起来了,来前皇上命我访察天津等地有无余粮,要是有的话,命我会同你一起筹办,以解南苑、通州等处驻兵的燃眉之急。”
  “我跟你说打仗,你跟我说粮!”
  “是你先提钱粮的好不好?”
  “粮的事待会儿再说,咱们接着说打仗的事,就算肃顺能收罗到足够的钱粮,又能调集多少兵马迎战。”
  韩秀峰低声道:“有钱粮自然有兵。”
  “有老兄说的这么简单吗,这是对付洋人,不是对付长毛!我就想问问老兄,英、佛等夷在克里米亚那个地方跟俄夷开仗,双方一共出动了多少兵马,又死伤多少兵马?”
  “俄罗斯出兵七十万,英、佛、土等国出兵近百万。要是上海、广东等分号当时打探的消息没错,这仗打了三年,俄罗斯死伤五十余万,而英、佛、土等国也分别死伤兵勇约十万余。”
  “这就是了!”崇厚激动地说:“志行兄,你在乡丁忧时我看过书肆里的舆图,也仔细瞧过书肆里的地球仪,英夷本土距克里米亚那地方并不近,他们都能出那么多兵。要是真想跟咱们开仗,且不说出十几二十万兵,出三五万兵总有可能吧。”
  “以英吉利的国力,出三五万兵还真不是难事。”
  “可咱们呢,咱们能东拼西凑多少兵?”
  这个问题真把韩秀峰给问住了,长毛堪称心腹大患,可为了剿长毛,朝廷砸锅卖铁才在两江布置了两三万兵勇,湖广也差不多,算上闽浙和山东、河南的兵,加起来也才十余万兵勇。在自个儿的地盘上打仗,能出动的兵马竟没劳师远征的洋人多,更别说兵器的巨大差距了。
  “地山,我晓得你担心什么,我和博川又何尝不担心?可事到如今只能想方设法做准备,要是老天保佑能侥幸打赢自然好,要是败了……也糟糕不到哪儿去。”
  “怎就糟糕不到哪儿去?”
  “你想想,在大沽口两岸炮台失陷之前,满朝文武谁把洋人真正当回事过?可现在呢,虽全在主战,但至少不像之前那般不把洋人当回事。说句大不敬的话,咱们大清就像一头拉磨的驴子,不用鞭子抽抽就不走。”
  崇厚被搞得啼笑皆非,忍不住问:“你就不怕一鞭子下去把驴子给抽死了!”
  “这话可不能乱说,传出去是要掉脑袋的。”
  “这是你先说的好不好?”
  “我说了吗,我是问你天津府各州县有没有余粮。”
  “好好好,你什么也没说,我什么也没听见,至于粮的事问我没用,还是明儿个去问石赞清吧。”
  “行,我明儿一早就去问他。”
  崇厚意识到跟洋人的这一仗是躲不过去了,想想又问道:“志行兄,你这次带荣禄他们过来,不只是巡视海防这么简单吧?”
  “这是自然,”韩秀峰喝了一小口茶,轻描淡写地说:“从现在开始,我每个月都会来,每次在天津呆十来天,不光要亲眼盯着僧格林沁修筑炮台,操练兵马,也要让南苑的驻守八旗马甲门军和河营的千总、把总轮流来瞧瞧大沽口一带的地形地貌。”
  “如此说来,老兄不只是监军,真要是打起来,十万火急的时候也要领兵上阵?”
  “食君之禄,分君之忧,该上的时候只能上。”
  “知道了,僧格林沁的大军我养不起,你麾下的员弁我还是养得起的,他们在天津的吃喝拉撒我运司衙门包了。”
  “这还差不多。”韩秀峰露出了笑容,想想又凑他耳边道:“这事你知道就行了,绝不能传到僧格林沁耳里,不然咱们这点家底儿,可经不起他折腾。”
  “明白。”
  ……
  
第七百一十一章
至少面子上要过得去
  洋人的最后一艘兵船走后,大沽口两岸就变成了两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
  新任直隶提督史荣椿坐镇南岸,亲眼盯着两千兵勇和地方官员召集的近三千民夫,按钦差大臣僧格林沁给的图纸修筑炮台,督造拦江铁戗和木筏。
  正准备差人下去瞧瞧刚顺流而下的两条船上装的是什么材料,就发现十几骑顺着河岸疾驰而来。再看看马队所打的旗号,他大吃一惊,急忙整整官服,拿起腰刀,带着几个亲卫飞奔下去迎接。
  “卑职史荣椿拜见王爷,王爷驾到,有失远迎,请王爷恕罪!”
  “老弟无需多礼。”
  僧格林沁没下马,而是举着马鞭指着正同民夫们一道肩挑手扛的兵勇们问:“史老弟,为何不召集部属赶紧操练?”
  “禀王爷,炮台工程浩大,卑职担心来不及。”
  “炮台修筑的再结实也得有能战之兵去守,担心工期赶不上,大可移文地方道府多招募些民夫。”
  “卑职遵命!”
  僧格林沁的脸色这才缓和了一些,翻身下马,边大步流星地往炮台旧址上走,边冷冷地问:“这些刚招募的兵勇如何?”
  提起这个史荣椿一肚子郁闷,苦着脸道:“禀王爷,这些新招募的兵勇大半无一技之长,不能谋生,只为粮饷而来,其中不敢凫渡者竟达上百人!”
  意料之中的事,僧格林沁停住脚步,沉吟道:“不敢凫渡者,撤其水勇口粮。其余兵勇,从今儿个开始昼夜操练,以抬枪、鸟枪为应习之技,再能放炮有准,另给工费银五钱;又能以鸟枪上头演习纯熟,交锋时可抵长矛者,加给工费银五钱;
  如长矛腰刀各项杂技习演出众者,每一技加给工费银一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本王就不信练不出一支能战之兵。”
  “王爷英明,卑职这就召集他们操练。”
  见远处升起袅袅炊烟,想到待会儿就开饭,僧格林沁低声道:“还是等他们吃完中饭吧,先带本王瞧瞧从福建运来的洋炮。”
  “炮就前头,王爷请。”
  “火药、炮丸呢?”
  “禀王爷,卑职担心火药受潮,昨儿下午就差人运到了后路,并命专人妥善保管。炮丸跟炮在一起,全在前头。”
  “有没有放几炮瞧瞧?”
  “火药炮丸金贵,卑职没敢放。”
  “糊涂!不放几炮你怎晓得这些炮好不好使,犀不犀利?”
  “王爷说的是,卑职这就差人去运两桶火药来。”
  “赶紧去。”
  僧格林沁停住脚步,等史荣椿跟亲兵交代完,一起来到存放洋炮的地方。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富贵从福建送来的大小十二尊洋炮,看着就比边上那六尊从京城送来的铁炮强,连堆在角落里的铁弹看着都要比京局铸造的炮丸圆润。
  见僧格林沁捧着炮丸舍不得放下,史荣椿想起件事,小心翼翼地说:“禀王爷,奉宸苑卿韩秀峰韩大人昨儿下午来过,也看过这些炮。”
  “他来做什么?”
  “卑职也觉得奇怪,他说是奉旨来天津采办疏浚南苑河道海子所需材料的。可这儿是大沽口,不是天津。送炮的那个运官陪他一道来的,他瞧了瞧炮,在附近转了转,就带着几个随员乘船去了北岸。”
  僧格林沁不认为韩秀峰来此只是瞧瞧炮这么简单,遥望着对岸轻描淡写地说:“老弟有所不知,这些炮是他差人办的,他过来瞧瞧也在情理之中。”
  “原来如此,卑职还真不知道。”
  “他有没有问过别的?”
  “没有,他只是四处转了转。”没几分察言观色的本事史荣椿也做不上提督,见僧格林沁脸色不太对劲,想想又抬起胳膊指着西边道:“想起来了,他在那边呆的时间挺长。”
  “那些人在做什么?”
  “那些是天津县召集的工匠,正在打造拦河木筏。”
  想到海口这么宽,僧格林沁阴沉脸道:“木筏无用,停工!”
  “停工?”史荣椿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忍不住提醒道:“王爷,木料已运来不少,天津府和天津县还在想方设法采办,就这么停工,就这么不用,未免太可惜。”
  “木料有别的用场,比如修筑寨墙,又比如修筑防炮洞,木筏就不用再造了,多铸造些铁戗才是真的。”
  “遵命。”
  ……
  对于韩秀峰这个招呼不打一声就往炮台跑的不速之客,僧格林沁的心情无比复杂。他很清楚韩秀峰不会无缘无故来,十有八九是奉皇上之命来的。他既不喜欢被指手画脚,更无法接受皇上对他不太放心的事实,很直接地认为皇上之所以命韩秀峰来,一定是怡亲王、郑亲王和肃顺等人奏请的。
  让他更郁闷的是,遇上这种事既不能发牢骚,也不好发牢骚。
  毕竟刚才那十几尊洋炮是韩秀峰的人送来的,正在赶工的南北两岸炮台也是照着韩秀峰年前巡视海防时绘制的图纸修筑,甚至连亲卫们所用的自来火洋枪都是从韩秀峰推荐去南苑效力的河营兵勇们手里弄来的。
  就在他很烦韩秀峰,却又拿韩秀峰无可奈何之时,韩秀峰正坐在距北岸炮台不远处的一间民房门口,边喝茶边跟富贵说话。富贵的二儿子吉祥,正忙着同主家一家准备午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0/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