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5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0/539

  赶紧去绸布庄多买些黄绸黄布,让苑内的妇孺帮着赶制六百五十身黄马褂,再多做些旗帜。总之,不管遇着啥事,不管形势有多危急,咱们都不能丢了皇家的威仪!”
  荣禄反应过来:“也能帮皇上稳住军心民心,鼓舞将士士气。”
  “事已至此,咱们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赶紧去准备吧。”
  ……
  
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上不急太监急
  交代好南苑这边的事,赶回城递牌子求见,结果在等着召见这小半天的所见所闻,韩秀峰终于意识到什么叫“皇上不急太监急”!
  荣禄、王千里、永祥和王河东等人因为洋人步步紧逼的事急得要死,可宫里宫外也不晓得是不是觉得有僧格林沁在可高枕无忧,几乎没人担心洋人会来犯。
  上上下下全在为皇上的三旬万寿忙碌,礼部前天带领朝鲜国使臣任百经等三人,于同乐园瞻觐;昨天太常寺奉旨召集各部院官员赴太庙后殿祭祀;今天更忙,各王公大臣倾巢而出,分别去祭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和慕东陵!
  听吉祥说明天还要遣官祭孝德皇后殡宫,祭显佑宫、东岳庙、城隍庙。
  后天是皇上万寿的正日子,皇上会诣正大光明殿,受王大臣、蒙古王、贝勒、贝子、公、文武大小官员及外藩使臣行庆贺礼。然后摆驾同乐园,赐王大臣、蒙古王、贝勒、贝子、公及外藩使臣等食。
  赏赐更是不能少的,昨日中午皇上刚颁谕旨,“三旬万寿,闿泽覃敷,所有从前参革休致各员,随班祝嘏者,特令军机大臣,查案开单呈递,详核案情,量予恩施”。
  早被革了职的前任四川提督万福、前湖南提督英俊,均著赏给六品顶带。前广西提督惠庆,赏给七品顶带;前任二等侍卫庆志,著赏给本旗骁骑校;前蓝翎侍卫庆贵,著赏给本旗骁骑校……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个名叫王金阶的九十二岁四川生员竟来京祝嘏,皇上得知后龙心大悦,著加恩赏给上用缎一匹,银十两,以示庆锡耆年至意。
  至于急召他这个本应该在口外捕捉飞禽走兽的奉宸苑卿回京,同样不是因为天津海防,而是因为石达开竟窜入了四川。
  看着皇上让大头递来的折子,韩秀峰小心翼翼地问:“皇上,您打算命臣回四川督办团练?”
  咸丰一边在两个小太监伺候下背对着他穿戴龙袍,一边头也不回地说:“朕倒是想让你回四川,可朕知道你一定不会愿意回去。你啊哪儿都好,就是太过谨小慎微,也正因为晓得你的一片忠心,朕这两年才……才由着你办南苑的差事。”
  “皇上明鉴,臣不是怕西夷,也没被西夷吓破胆。”
  “朕知道,听朕说完。”咸丰回头看了一眼,低声道:“四川乃西南唯一之完善省份,绝不能再有失。一个半月前,因四川军务紧要,朕拟令左宗棠前往督办,曾谕官文、胡林翼等,左宗棠能否胜任。
  结果官文、胡林翼具奏,左宗棠督办川省军务,难收速效。如令刘长佑由酉秀进保重庆,取径甚捷,保全甚大。朕想着左宗棠既不能独当一面,也就不用令他赴川了,便让他仍留湖北襄办曾国藩军务。”
  韩秀峰正寻思石达开犯四川是紧要,但再紧要也没提防已封锁天津乃至山东洋面,这两个已截劫几只漕运沙船的洋人紧要,咸丰又说道:“可广西防剿正吃紧,这个时候命刘长佑入不大合适。再想到湖南尚称安静,朕便著骆秉章即驰赴四川,督办军务。”
  “皇上圣明,有骆大人督办四川军务,我四川定高枕无忧!”
  “真要是如你所说就好了,朕虽允准其择晓畅军务的湖南士绅,酌量带往,并著其添募些湖南练勇,以资剿办。并著官文、胡林翼酌派数员,交其差委,可朕想想还是不大放心,毕竟他终究对四川不熟悉。”
  韩秀峰很担心洋人,但更担心老家的安危,权衡了一番毅然道:“臣不敢恃宠而骄,皇上让臣回去,臣便领旨即刻回川!至于南苑的差事,臣斗胆保举一个人。”
  “你打算保举谁?”
  “臣保举直隶候补道荣禄。”
  “荣禄,朕想起来了,这奴才倒是个老实人,可朕暂不打算命你回四川。”咸丰转过身来,笑看着他道:“朕前些天曾谕令四川办理团练,并令在京官员,各举所知,候旨派往。给事中赵树吉,请旨简派在籍前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李惺为四川督办团练大臣,前任成都府知府杨重雅帮办团练,朕均恩泽了,并赏加李惺五品卿衔,命其即按河南等省所拟团练章程,举行坚壁清野之法,体察情形,妥为办理。”
  韩秀峰小心翼翼地问:“皇上,您急召臣回京,是打算让臣也保举几个可用之人?”
  “你舍不得朕,朕一样舍不得你跟大头,所以只能让你保举几个合适人选,毕竟他曾在老家督办过团练,对四川老家的情形要比别人熟悉一些。”
  “皇上……”
  “好啦,朕忙着呢,有合适的赶紧保举。”
  “臣遵旨。”韩秀峰急忙爬起身,沉吟道:“禀皇上,臣当年只督办过川东团练,那会儿石达开正犯湖北,正打算接应盘踞在武昌城内的长毛,要是真让其得逞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臣不敢懈怠,不但在川东打了些底子,还刻意留下了几个本打算随臣一道赴湖北协剿长毛的在籍官员和明干士绅。”
  “朕就知道你不会不担心老家安危。”
  “臣有私心,臣惶恐,臣罪该万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那终究是你的老家,朕恕你无罪。”
  “谢皇上开恩。”
  “别谢了,哪些在籍官员和哪些士绅可堪大用,赶紧说。”
  “臣遵旨,”韩秀峰定定心神,小心翼翼地保举起潘二等留在老家的亲信,见皇上微微的点了下头,又说道:“臣还想起一人。”
  “谁?”咸丰下意识问。
  “前任宜昌镇总兵虎嵩林!”
  “虎嵩林……”咸丰下意识回头问:“大头,虎嵩林是不是你曾说过的那个小虎?”
  一直没敢开口的大头急忙道:“是,我四哥说的就是小虎,他爹前年战死的。刚开始我不晓得,后来才听我四哥说皇上您还降旨优恤,还命在溧水、湖墅和老虎战死的那些地方给老虎建祠堂。”
  “这一说朕也想起来了,和春当年曾奏,虎坤元从军八载,忠勇性成,善以少击众,自为都守。父子所入之赀,悉以养勇士,旌旗所指,无不披靡。朕也正是念虎坤元以身殉国,才准虎嵩林回籍丁忧的。”
  “皇上仁厚。”韩秀峰连忙道。
  “既然小虎在四川,那就命他助剿。”咸丰顿了顿,转身看着韩秀峰道:“把刚才说的那些人,拟个名册。朕回头再瞧瞧,该赏顶戴便赏顶戴,该赏加衔便赏加衔。你呢也给他们写几封书信,让他们实心办差,只要能建功,朕定不吝赏赐!”
  ……
  
第七百三十七章
皇上不急太监(二)
  也不知道崇厚是不是觉得韩秀峰已对天津海防心灰意冷,已有小半年没再跟之前那样差人传递天津的消息。
  韩秀峰嘴上跟荣禄、王千里等人说不用再打探,其实心里却很想知道天津那边的情形。
  可走到这一步又不好给崇厚去信询问,因为一旦问了就不能坐视不理,就算自个儿不去也要跟去年那样派两三百兵去天津协防。
  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去找肃顺打探。
  没曾想肃顺既不在为皇上的三旬万寿忙碌,也不是在为天津海口的防务担心,甚至都顾不上两江、闽浙和四川的战事,而是正忙着抄已革户部员外郎台斐音的家!
  世袭辅国将军宗室锐庄、礼科给事中隆庆、候选知州联昌、告病同知台布好像也被牵连进去了,均著听候传质。据说竟一个叫着吉升的漏网之鱼,不晓得跑哪儿去了,仍著严缉务获,以便归案讯办。
  找不着肃顺只能去找文祥,结果请侍卫去军机值房一打听,原来文祥竟不在军机处,而是在刑部大堂,正会同刑部清理刑狱。
  事有轻重缓急,之所以在这节骨眼上忙这些,据说是御史许其光、朱潮上了一道奏请清理刑狱的折子。称案有留牍、怠玩迁延,积压甚多,务须遵例迅速审结。皇上原本是命肃顺和文祥一起会同刑部核实查办的,可肃顺忙着抄家抽不开身,这差事就落到文祥一个人身上。
  想到肃顺这家不晓得啥时才能抄完,韩秀峰干脆马不停蹄赶到刑部,给守门的差役塞了个门包,在衙门口等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一个主事跑出来把他迎进左侧的一间公房,帮着沏了一杯茶,让稍等。
  结果这一等竟等到太阳快落山,直到外头敲散班的梆子,文祥才捧着一叠卷宗走了进来。
  “下官拜见文大人,文大人吉祥!”
  “原来是韩老弟,罪过罪过,让老弟久等了。”
  “大人这是说哪里话,大人公务繁重,倒是下官冒昧前来拜见,耽误了大人的公事。”
  一想到韩秀峰在这个节骨眼上,一躲竟躲了三个多月,文祥就来气,把案卷往茶几上一扔,坐下冷冷地问:“老弟何时回京的,怎么不提前知会一声,好让本官摆酒为您接风洗尘啊!”
  韩秀峰知道他心里不痛快,微笑着拱手道:“大人客气了,岂敢让大人给下官接风!”
  “这有何不敢的,老弟您可是钦差。对了,这次奉旨赴口外,差事办的顺不顺,飞禽走兽有没有捕捉到?”
  “劳烦大人挂念,说起来惭愧,这一趟竟白跑了,飞禽走兽一只也没捕捉到。”
  “说了老弟别生气,古人云食君之禄分君之忧,老弟深受皇恩却连几只畜生都捕捉不着,皇上要老弟何用?”
  “下官无能,愧对皇上。”
  “一句无能就完了,换作我,我定会上折子请罪,奏请皇上革我的职,并著交办议处。”
  “大人所言极是,下官其实也想自请处分,可算算之前捐的加级记录不多了,要是再被交部议处,恐怕剩下的那点加级记录不够抵消处分的。”
  越说越扯,文祥被搞的啼笑皆非,禁不住骂道:“都什么时候了还嬉皮笑脸,能不能说点人话?”
  “我倒是想说,可你倒好,竟把我晾了一下午。”
  “我有正经事要办,你以为我跟你一般清闲!”
  “瞧你这话说的,我清闲?”
  “不是游山玩水,就是跟庆贤喝茶下棋,这三个来月你过得别提有多悠闲,别以为我在京里就不晓得!”
  韩秀峰乐了:“博川兄,你消息够灵通的,说说,你是咋晓得的?”
  “我文祥圣眷虽没你韩四恩隆,但不管怎么说也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想打听你的行踪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文祥瞪了他一眼,随即心事重重地说:“这三个月京里京外发生了那么多,你躲远远的,是眼不见为净,可我往哪儿躲,回头想想真不晓得是怎么熬过来的。”
  “博川兄,你是说彭中堂的事?”
  “彭中堂虽谨慎的很,平日里不怎么开口,可军机处的公事一件也没耽误过。何况他老人家的资历摆在那儿,就算一句话也不说,只要坐在值房里就能像定海神针一般让人安心。现在倒好,他因何桂清的事被牵连,皇上命他毋庸在军机大臣行走,命穆荫为领班军机大臣,搞得整个军机处全乱了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0/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