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5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1/539

  正如文祥所说,彭蕴章虽算不上能吏,但办事从未出过差错。而穆荫就不一样,不但是个碌碌无为的庸官,甚至连道谕旨都拟不好,更别说做领班军机了。
  想到朝局变化如此之大,韩秀峰低声问:“皇上不是命焦佑瀛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了吗?”
  有家人守在外头,文祥也没什么好顾忌的,郁郁不欢地说:“皇上要是不命焦佑瀛入值中枢还好,好好的军机处被搞的鸡飞狗跳,可以说跟焦佑瀛入值中枢有很大关系!”
  “曹毓英不服?”
  “论年资,焦佑瀛别说跟曹毓英没法儿比,恐怕跟入值的大多军机章京都没法儿比,他这么一个要资历没资历,要能耐没能耐,只会攀附钻研的人骤居高位,谁会服气?”
  “可据我所知,他的文章做得还行。”
  “要说文章做的好,那文章好的人多了,就算轮也轮不着他焦佑瀛入值中枢。他能有今日,你那位老朋友帮了很大忙,不晓得在皇上跟前帮着说了多少好话!”
  想到领班军机大臣穆荫是肃顺的人,杜翰一样唯肃顺马首是瞻,匡源据说跟肃顺走得也挺近,现在再加上个跟肃顺门生一般的焦佑瀛,韩秀峰意识到眼前这位在军机处的日子并不好过,沉默了片刻才意味深长地说:“博川兄,你我是皇上的臣子,都是为皇上办差的,别想太多。”
  “你我是皇上的臣子,可别人却不一定。”
  “别再说气话了,还是说说正事吧,这些天有没有天津的消息?”
  “你不是甩手不管了吗,还问这些做什么?”
  “我不管不等于不担心!”
  文祥早知道他是为这个来的,轻描淡写地说:“大前天早上收着的,僧格林沁奏称英夷刚开始接收照会,并未照覆。不久又收着西夷差人上岸送来的一道照会,赶紧钞录呈览。至于照会中究竟说了些什么,我不说你也能猜出个大概。”
  “无非是派兵护送使臣来京,赔付兵费之类的。”韩秀峰顿了顿,放下茶杯问:“我想知道皇上是怎么回复的。”
  “皇上说额尔金既然投递照会,虽言语多有要挟,但并非专意主战。让僧格林沁、恒福等这次不必直斥其非,也不必再提去年接仗之事,免得英夷无所转回。但要告诉额尔金,中国与他们英吉利,并无必战之心。还说额尔金原本就是前年议订和约之人,这次来换约,与前年的原约,并无不合。如果真有需要面议的事,朝廷已派钦差在京面议。他们可定个日子,由北塘进京。”
  韩秀峰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楞了好一会儿才叹道:“原来皇上是真不担心。”
  “这么些年全是这么过来的,皇上一定是觉得英吉利和法兰西十有八九是虚张声势,或许还觉得从蒙古诸部和关外调去了那么多兵,连京营的能战之兵都调去了大半,况且僧格林沁并非没跟他们交过手,所以能抚则抚,实在抚不住就开仗,有僧格林沁在没什么好担心的,只是打起来要耗费些钱粮。”
  “郑亲王、怡亲王和肃顺他们也是这么以为的?”
  “不只是郑亲王他们,而是满朝文武都是这么以为的,甚至有不少人觉得谈都不用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英吉利和法兰西要是胆敢轻举妄动,直接开仗就是了。”
  韩秀峰苦着脸问:“博川兄,如此说来,京里就你我担心,就你我着急?”
  “所以说打胜仗也不一定是好事,要不是去年侥幸打了个胜仗,上上下下也不至于像现在这般掉以轻心。”
  “你提醒过皇上吗,要知道这次来的可不再两三千兵,而是近两万。”
  “提醒了,结果刚提醒完就被谕令来这儿清理刑狱。”
  “皇上一定是觉得你被西夷吓跑了胆。”
  “也许吧,话又说回来,在哪儿不是办差。”文祥这半年被穆荫等人排挤也就罢了,前几天又因为犯颜直谏被打发来清理刑狱,简直郁闷到极点,实在不想再提天津的事,见韩秀峰若有所思干脆换了个话题:“志行,刚才光顾着说京里的事,差点忘了跟你说京外的事。”
  “啥事?”
  “个个都说焦佑瀛官运亨通,你那位同乡薛焕的官运也一样顺畅,去年在天津帮办军务立了一功,皇上先是命他回江苏署布政使。两个月前,桂良奉调赴天津与西夷交涉,上海那边不能没人,又命他为钦差大臣在上海接着与西夷交涉。”
  文祥放下茶杯,接着道:“紧接着苏州失陷,江苏巡抚徐有壬殉国,皇上又命他署江苏巡抚。再后来得知何桂清不但贪生怕死,还担心被革职逮问躲进了洋人的租界,又命他在曾国藩到任前署两江总督,你说他的官运顺不顺畅。”
  “暂署的,又不是实授,等曾国藩一到他还不是得老老实实让位。何况两江现在是何情形,镇江、常州、苏州相继失陷,据说长毛都杀到松江了,连上海都朝不保夕,他这个署理两江总督不只是做得有名无实,甚至有性命之忧。”
  “可博文兄却不是这么想的,他得知皇上命薛焕署两江总督别提有多高兴,甚至打算奏请去两江效力。”
  韩秀峰岂能不知道文祥的良苦用心,连忙道:“我待会儿就去会馆,他就算静极思动也无需去两江。”
  “除了去两江投奔薛焕,他还能去哪儿?”文祥下意识问。
  “回老家,石达开犯贵州和四川,皇上别提有多担心四川,这次就是因为石达开的事急召我回京的,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保举博文兄回乡帮办团练。”
  “他心高气傲的很,如果只是帮办,恐怕他不会愿意。”
  韩秀峰沉吟道:“这你大可放心,他一定会愿意的,毕竟相比去两江能否建功立业一定把握也没有,真不如回乡协剿石达开!”
  文祥好奇地问:“难道回四川老家,他就能建功立业?”
  “博川兄,潘长生你还记得吧?实不相瞒,我原本打算带他回京的,之所以没带就是担心老家的安危,我当年在老家办的那些团练全交给了他,他这两年也没懈怠,出省剿贼没把握,但保川东尤其重庆还是有七八成胜算的,毕竟现在的石达开已不是当年的石达开了。”
  
第七百三十八章
两江不能去!
  韩秀峰跟文祥道别,马不停蹄赶到重庆会馆,正好是饭点。
  现如今不比以前,不但粮价越来越高,这些年在市面上流通的铁大钱还越来越不值钱,借住在会馆的几个四川籍候补、候选官员为节约开销,一天只吃两顿,每人每顿半斤馒头,加上点葱酱小菜,再喝点不用花钱的开水,一天就这么对付过去了。
  储掌柜可不敢让韩秀峰就着酱菜吃馒头,急忙让伙计去张罗酒菜。
  韩秀峰既没心情也没胃口大鱼大肉,让他别折腾,跟那几个借住在会馆的同乡一样要了几个馒头,就着酱菜边吃边让他差人去请吉云飞。
  没想到伙计刚跑出会馆,储掌柜就提着刚烧开地水走进来道:“四爷,您要是晚几天回来,恐怕就见不着吉老爷了。”
  “咋就见不着?”韩秀峰下意识问。
  “薛大人不是做上两江总督了吗,吉老爷打算去江苏效力。可江苏是啥地方,长毛闹多凶啊,听说镇江、常州、苏州都被长毛给占了,紧挨着江苏的浙江也有不少地方被长毛占了,小的不放心,就斗胆劝他别去,可您知道他是咋说的?”
  “他咋说的?”
  “他说富贵险中求,说江宁、苏州、镇江、常州、扬州虽失陷了,可也空出了不少缺。只要愿意去江苏,薛大人一定会关照。等那些地方收复了,署理个知府还不是薛大人一句话的事。”
  “要是那些地方能收复,要是薛大人这两江总督能坐稳,以他翰林院编修和记名御史的资历,别说署理个知府,就是署理个道台也不是难事。”
  “四爷,您咋也这么说!”
  “我说错了吗?”韩秀峰夹起一根酱菜,无奈地说:“可惜失陷的那些地方没这么容易收复,薛大人现如今这两江总督也署理不了几天。”
  “吓死我了,我以为您也觉得去江苏好呢。”储掌柜松下口气,又苦着脸道:“京里这么多同乡,也就四爷您能劝住他。这些天小的劝过,江老爷和王老爷也劝过,可吉老爷不但听不进去,还把家小打发回了老家,今儿个正忙着收拾院子,打算将租期还有大半年的院子转租出去,就上折子奏请赴两江效力。”
  “他想去便能去?”韩秀峰低声问。
  “四爷,您是不晓得,这几个月朝堂上的变化大着呢,听江老爷他们说,京里各部院官员,只要愿意去军前效力的皇上几乎全恩准了。可行军打仗多凶险啊,真正愿意去军中效力的并不多。”
  “也是,毕竟真要是去军中效力不但凶险,还没个实缺,到了军中只能等着差委试用。”
  “别人担心到了军中也捞不着个差事,可吉老爷不用担心,他十有八九就是因为这个动心的。”
  ……
  吉云飞租住的院子离会馆并不远,韩秀峰刚吃完,吉云飞就兴冲冲地到了。储掌柜不敢再吱声,急忙帮着沏了一茶,找了个由头躬身告退。
  果不其然,储掌柜前脚刚走,吉云飞就不无激动地说起他接下来的打算,韩秀峰故作沉思了片刻,喃喃地说:“去江苏投奔觐唐兄倒是条出路,可觐唐这个两江总督终究是暂署的。下午我见着了博川,他说皇上昨儿个刚下旨授署理两江总督曾国藩为钦差大臣,大江南北,水陆各军,均归其节制,事权归一,责无旁贷。并著曾国藩即饬催左宗棠、李元度、鲍超、张运兰等到齐,由池州、广德、分路进兵,规复苏常。”
  “我晓得,我听说了。”
  “您既然晓得为何还要去?”韩秀峰不解地问。
  吉云飞放下茶杯笑道:“志行,觐唐兄这个两江总督是暂署不了几天,可就算做不成两江总督,一样能接着做江苏巡抚!我跟你不一样,我只是个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只是个等着补用的记名御史。觐唐兄帮不上你这位三品京堂的忙,反倒需要你关照,可他帮我谋个实缺还不是轻而易举?”
  “这倒是,可我觉得他这巡抚也署理不了几天。”
  “怎么可能呢!”
  “怎就不可能,不是说丧气话,我估摸着等曾国藩到任之后,他不但署理不了几天江苏巡抚,恐怕连江苏布政使都做不成,搞不好甚至会被革职查办。”
  “志行,你不是在说笑吧?”吉云飞惊诧地问。
  “博文兄,您看我像是在说笑吗?”韩秀峰反问了一句,紧盯着他很认真很严肃地说:“您平日里光忙着操心同乡们的事,对两江尤其对曾国藩与何桂清之间的恩怨不是很清楚,对曾国藩的为人也不甚了解,而我呢因为有一个朋友在曾国藩那儿效力,对他们之间的恩怨略知一二。”
  “曾国藩跟何桂清不对付?”
  “不只是不对付,而且有着深仇大恨。”
  “啥仇啥恨?”
  韩秀峰喝了一小口水,耐心地解释道:“曾国藩第二次率湘勇赴江西助剿长毛时,江西官员都不喜欢他们那支客军,粮饷支应不上,将士们只能饿着肚子跟长毛打仗。万般无奈之下,曾国藩写信求时任浙江巡抚何桂清协济。
  结果何桂清不但不愿意协济,还写信把曾国藩怒斥了一番,说剿贼平乱靠的是八旗绿营,不是他从湖南带去的那些散兵游勇,还骂曾国藩不知天高地厚。”
  “竟有这样事!”吉云飞愣住了。
  韩秀峰微微点点头,接着道:“那会儿浙江还是完善省份,江南大营的钱粮有一半靠浙江,曾国藩和湖北巡抚胡林翼为了开辟饷源,在皇上命何桂清署理两江总督时,派人来京里活动,在肃顺和郑亲王等人的帮助下,让曾在胡林翼麾下效力多年的罗遵殿做上了浙江巡抚。”
  “我说罗遵殿怎那么容易做上巡抚的,原来是曾国藩和胡林翼帮的忙。”
  “实不相瞒,当时我也曾受胡林翼和肃顺大人之托在皇上面前给罗殿遵美言了几句。”韩秀峰顿了顿,接着道:“罗殿遵做上浙江巡抚之后,也没让曾国藩和胡林翼失望,一到任就把浙江的军饷按月接济湘军,而不是跟之前那般专供江南大营了,这就等于在挖两江总督何桂清的墙角,所以何桂清不止一次上疏参劾罗遵殿,称罗遵殿没有战守之才,称罗遵殿知守不知战,守近不守远。”
  “后来呢?”吉云飞苦着脸问。
  “后来李秀成犯浙江,攻杭州,罗遵殿手下没几个兵,只能向江南大营求援。和春接到求援的书信,当即命咱们的同乡张玉良率兵驰援。结果在路过何桂清听驻的常州时,被何桂清使手段在驰援杭州的路上多停留了几天,杭州因此失陷,罗遵殿也因此在城破时以身殉国。”
  “竟有这等事,他……他怎能见死不救,怎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公报私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1/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