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5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7/539

  韩秀峰可不敢凭曹师爷一句话就请轻易做决定,正寻找怎么问他有没有谕旨或密旨比较合适,大头突然道:“四哥,这事我晓得,太后娘娘还跟肃顺大人商量过,肃顺大人说这么安排最妥当。”
  “那大行皇帝梓宫谁恭送?”韩秀峰低声问。
  “肃顺大人率文武各官恭送,荣禄、永祥率火器营和护军营护卫。”曹毓英顿了顿,又补充道:“在口外有热河都统所率的马队护卫,到了口内除了火器营、护军营,还有三百多侍卫护卫。”
  “行,秀峰就在此恭迎圣驾。”
  “那毓英先跟大头回去复命。”
  “子瑜兄,天都快黑了,明天一早也不迟。”
  “老弟的好意毓英心领了,毓英皇命在身,真不敢耽误!”
  难得跟四哥相聚,大头是真不愿意就这么走,可想到来前太后娘娘的交代,只能苦着脸道:“四哥,我也该回去了。”
  “先回去吧,反正皇上和两位太后娘娘都已经启程了,用不着几天咱们便能再聚。”
  曹毓英和大头说走便走,看着他们骑着快马离去的背影,王千里沉吟道:“四爷,肃顺大人恭送大行皇帝梓宫,那回京这一路上的军机大事怎么办理,各地督抚上的折子谁去批阅?”
  不等韩秀峰开口,庆贤便回头道:“曹师爷不是说过吗,郑亲王、怡亲王他们会随圣驾回京,回京这一路上的军机大事,郑亲王和怡亲王他们自然会办理。”
  “恭送大行皇帝梓宫走不开,赶到京城少说也要一个半月。这么一来,肃顺大人岂不是要有一个来月不问政事?”
  “又不只是他一个顾命大臣。”庆贤嘀咕道。
  王千里不提也罢,这一提韩秀峰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毕竟说起来有八位顾命大臣,可事实上八个人中真正有主见的就肃顺一个,何况焦麻子远在天津办团练,匡源早告假回了京城,随驾的那几位全是碌碌无为的庸臣。
  可想到分开走肃顺一样点了头,想到他之前甚至主动请辞掉好几个兼差,又觉得这并无不妥。毕竟他们终究是要回京的,终究要面对之前留守京城的那些王公大臣,退一步,示下弱,远比跟之前那般咄咄逼人强。
  想到这些,韩秀峰轻叹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咱们还是办好自个儿的差事吧。”
  “四爷说的是,管那么多干嘛!”
  ……
  回到下榻的小院儿。任钰儿已经把王千里差人去驿站打探到的消息整理好了,不过这些消息与圣驾回京无关,全是韩秀峰最关注的四川老家的消息。
  两年前在川滇交界处犯上作乱的贼首蓝大顺,竟打起了长毛的旗号,并经大关县北犯,一路转战至川西平原。手下也由之前的几万人,跟滚雪球似的,变成了现如今的二三十万!
  如果只是这一股贼匪倒也没什么好担心的,毕竟蓝逆并非真长毛。
  真正让人担心的是,刚到任的云贵总督福济六百里加急奏报,石达开所率的真长毛由贵州窜入川东,皇上已命统带卢又熊全军,驰赴川东剿办。与此同时,陕甘又发生了回乱,且波及到了川北!
  更让人担心的是,在这个十万火急的节骨眼上,新任云贵总督福济不晓得吃错了啥药,竟上折子弹劾正在川北办理防堵的成都将军崇实。
  奏称军情大事,崇实竟悉委私人,使得贪功冒饷之徒,滥竽省会。陷阵冲锋之将,衔恨疆场;称占泰转战至罗江县属之皂角铺,被贼匪围困,崇实竟拥兵不援,以致遇害。还奏称松潘番夷滋事,将近一年,该松藩厅文武各官困守危城,以血书求救,崇实却视同秦越,以道路不通为借口,不发一兵,致使松藩厅城失陷,松藩镇及松藩厅等衙署被焚毁,总兵官张中寅等文武官员殉国。
  崇实究竟有没有见死不救韩秀峰不知道,只知道省城通往松藩的道路确实不好走。更何况事有轻重缓急,相比窜入四川腹地的蓝逆、从贵州窜入川东的长毛,以及越闹越凶的回乱,时任署理四川总督的崇实,显然要紧着威胁最大的那一股剿。
  “四哥,崇实大人会不会被降罪?”任钰儿放下她整理的“宫门抄”,忍不住问。
  “上头不是写的很明白吗,著骆秉章详晰查明,据实具奏,毋稍回护。”韩秀峰想了想,接着道:“何况郑亲王也好,肃顺也罢,他们对四川官场上的那些烂事并非一无所知,崇实那会儿暂署四川总督本就是临危受命,接手的本就是个烂摊子,能勉强维持住已经很不错了,还能指望他有多大作为。”
  “这么说不用担心?”
  “没啥好担心的,官做到他这份上被弹劾很正常。要是这么容易就被参倒,那朝廷不用干别的了,光换封疆大吏都换不过来。”
  “长毛窜入川东,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要不要赶紧给嫂子去封信,让她去别的地方避避?”
  “南面有教匪号军,西面有蓝逆,北面闹回乱,烽火连天,你让她往哪儿避?”韩秀峰反问了一句,想想又说道:“再说川东大着呢,辖重庆、夔州、绥定三府,忠、酉阳个两直隶州和石砫直隶厅,长毛想杀到重庆,想杀到我老家巴县,没那么容易。”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四哥,事关嫂子和仕畅仕路的安危,您可不能不当回事。”任钰儿忧心忡忡地说。
  韩秀峰笑道:“我不会拿全家老小的安危当儿戏的,要是没猜错,福济奏称的这股长毛,十有八九是小股长毛,甚至可能是打着长毛旗号的假长毛,真没啥好担心的。”
  “您怎么知道的?”任钰儿禁不住问。
  “这还不简单,上个月劳崇光奏报石达开正在广西围攻一个县城,究竟是哪个县城我忘了,反正他就算想入川也没这么快。”
  
第七百五十六章
心惊胆战
  恭亲王在热河只呆了六天就匆匆赶回京城,一回京就忙着联络留守京城的宗室和六部九卿,文祥和桂良也没闲着,一直忙到一十一日下午,陆续收到了三封“知名不具”的书信,三人才齐聚已革大学士赛尚阿曾经的宅邸,现如今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三人坐在第二进的花厅里,商量起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胜保已率兵经河间、雄县一带兼程北上,再过三五日便能进抵京畿。行走那边,董元醇的折子让那几位坐不住了,把能辞的兼差竟全给辞了,太后顺水推舟让他们拟旨命老七为步军统领,等谕旨一到,老七便可名正言顺地掌兵。”见老丈人若有所思,恭亲王又笑道:“僧格林沁那边一样无需担心,这是他差亲信送来的信。”
  正在商量的可不是小事,那是要赌上身家性命的,桂良不敢有一丝大意,仔仔细细看完之后,把信顺手交给了文祥:“博川,你也看看。”
  文祥边看边沉吟道:“僧格林沁站在咱们这边,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热河和密云那边下官一样不是很担心,下官担心的是那几位疆吏,尤其胡林翼和曾国藩。”
  “官心、军心、旗心、民心,全在咱们这边,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胡林翼和曾国藩跟肃顺是有些交情,但他们终究是汉臣,而这江山是咱们满人的,可以说这是咱们满人的家事儿。何况他们远在湖广和两江,就算敢谋逆也是鞭长莫及!”
  见文祥有些犹豫,恭亲王接着道:“再说咱们要对付的是那几位,并非他胡林翼和曾国藩,朝廷之前是如何待他们的,咱们今后依然如何待他们,甚至可以给的更多。他们都是聪明人,我估摸着他们应该不会犯傻。”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文祥喃喃地说。
  “博川,我敢断定,等咱们快刀斩乱麻,把生米煮成熟饭,他们就算有什么想法,也不会更不敢轻举妄动的!”恭亲王微笑着端起茶杯,语气是那么地笃定。
  文祥想想又问道:“王爷,太后那边呢,两位太后会不会突然改主意,在节骨眼上打退堂鼓?”
  “两位太后早下定决心,只是热河那边全是他们的人,直至今日载垣还是行在步军统领,所以只能忍辱负重,虚与委蛇。”
  “如此说来,就剩那个韩四了。”桂良抬头道。
  “至于韩四……太后已经命他护驾了,估摸着他和他手下的那几百兵已经护送皇上和两宫太后到了密云,至于将皇上和两宫太后恭送回宫之后该如何处置,就看博川的了。”
  “博川,你估摸着韩四会就范吗?”
  “只要把他跟肃顺支开就行,剩下的事交给下官。”
  “博川,你是说要是不支开,动手时他敢阻扰?”桂良紧盯着文祥问。
  想到韩秀峰的为人,文祥轻叹道:“不管怎么说肃顺也是先帝托孤的赞襄大臣,大行皇帝遗诏也已经颁令晓谕了,他受先帝这恩深重,要是见人敢违先帝遗诏,一定不会袖手旁观。”
  “只是愚忠,并非跟肃顺穿一条裤子?”
  “大人有所不知,在别人看来他跟肃顺交情不浅,但事实上他跟陈孚恩等人大不一样,不但从未对肃顺言听计从,甚至对肃顺是敬而言之。甚至连奉先帝密旨在南苑练兵的事,肃顺都一直被蒙在鼓里。可以说他心里只有先帝,没有别人。”
  “遇着这样榆木疙瘩还真不大好办。”桂良放下茶杯道。
  在恭亲王看来韩秀峰只要不会坏他们的事就无足轻重,轻描淡写地说:“都已经把他给支开了,没什么好担心的。至于将来如何处置,等事成之后再说。”
  “王爷,韩志行是没念过几年书,也的确是个榆木疙瘩,可论办差他真是个能吏。别的不说,就说咱们总理衙门,要不是他当年打下的底子,筹设起来哪有现在这般容易?更何况他在护驾巡幸木兰时,还想着王爷您,还把包尔举荐给您。”
  “博川,我知道你跟他的交情,也知道他是个能吏,可咱们接下来要办的大事,在他看来或许真是大逆不道。要是不处置,要是把他留在京里,就算你我放心,两位太后也不放心!”
  “他在两江为过官,把他外放去两江剿贼平乱?”
  “这么大事我做不了主,还是到时候请两位太后的懿旨吧。”
  ……
  与此同时,韩秀峰已率河营,同侍卫们一道将皇上、两位太后和随驾的文武官员护送到了河槽行宫。
  之前的谕旨上说得明明白白,皇上先到一处,会在行宫跪迎大行皇帝的梓宫,可事实上皇上只迎了一次,然后就传旨加紧赶路,甚至抄过好几次并不好走的近道,大行皇帝的梓宫已经被远远地抛在了后头。
  如果只是这些也就罢了,护驾这一路上从随行的文武官员窃窃私语中听的几个消息,让他越想越胆战心惊。
  肃顺等赞襄大臣和两宫太后先是在拟好的谕旨用不用印起了矛盾,可以说他们是在被逼无奈之下才主动奏请辞去正黄旗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和步军统领等兼差的,试图向两宫太后表明他们并没有擅权乱政之心。
  结果刚主动解除兵权,御史董元醇就上了一道奏请太后权理朝政,并简亲王一、二人辅弼的折子!
  太后权理朝政那就是后宫干政,至于简选亲王辅弼,那还要他们这几位赞襄大臣做什么,于是又闹得不欢而散。
  让人更担心的是,大行皇帝龙驭宾天不久,就已下谕不许各地统兵大臣赴承德河叩谒梓宫,可刚才在路边解手时吉祥却悄悄跑来说,胜保不但打算去叩谒梓宫大行皇帝,还率兵北上。他率兵回京畿之地做什么,究竟是谁给他下令的?
  韩秀峰越想心里越不踏实,可曹师爷等一帮“小军机”全在左右,又不敢表露出来,更不用说找人打听了。
  郑亲王、怡亲王等几位随驾的赞襄大臣,却跟没事人一般聚在前头的公房里批阅各地所上的折子,甚至为了一些诸如四川正在闹贼匪,如果跟之前那般协济其它省份的军饷合不合适等事,争得面红耳赤。
  想到他们居然一点也不担心到了京城之后会发生什么,韩秀峰真为他们着急。回头看看已经歇了灯的皇上和两宫太后的寝宫,再想到钰儿之前闲聊时不止一次说过西太后如何精明,猛然惊出了一身冷汗,感觉那笼罩在夜色的寝宫里像是蛰伏了一头长着血盆大口的怪兽!
  “志行,想什么呢,外头风这么大,也不都穿点,你不怕着凉啊?”
  “子瑜兄,您走路怎么都没声儿啊,吓我一跳。”
  “不会吧,我脚步挺重的。”曹毓英笑了笑,随即指着不远处的一间值房:“闲着也是闲着,这会儿睡又睡不着,一起去打会儿牌。”
  “没那么多银子输给你们,我可不敢再跟你们打了,再说我还得去查哨。”
  “我陪你一道去。”
  “留步留步,这点事哪敢劳驾老兄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7/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