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539

  温掌柜、储掌柜跟着诉苦,说到伤心处泪流满面……
  四川的钱全被八省商人赚走了,想想是挺窝囊的,大过年的吉云飞不想扫众人的兴,连忙招呼众人喝酒。
  尽管团拜宴差点变成诉苦宴,但至少几位官老爷和举人老爷跟商贾们没之前那么生分了,并且随着酒越喝越多,交谈的话题也越来越多。
  韩秀峰趁热打铁,让潘二笔墨伺候。
  请吉云飞挥毫泼墨,写下之前吟的那首诗。
  任禾、何恒、刘山阳都想给翰林老爷留下个好印象,在费二爷有意无意鼓励下,分别以几位掌柜所做的生意吟诗作对,且挥毫泼墨留下各自的墨宝。见他们意气风发,钱俊臣、江昊轩、王志荣也跃跃欲试……等他们酒足饭饱,潘二手里已经有了十几首诗作!
  送走几位官老爷,喊大头、任二他们过来收拾“锦堂”,温余有等商贾却不想走,东拉西扯了近两炷香的功夫,才一脸不好意思地说:“韩老爷,江老爷的那篇诗作放哪儿去了,写得是我家的酒,要不给我吧。”
  “韩老爷,吉老爷的那张墨宝呢,那是写我家茶的!”
  “诸位稍安勿躁。”韩秀峰一边招呼他们坐,一边笑道:“诸位大可放心,几位老爷的诗作墨宝长生早收起来了。今儿个太晚,等过了年我让长生一一送到诸位府上。”
  “用不着这么麻烦,给我们带走就行。”
  “是啊,会馆这么忙,跑来跑去多麻烦。”
  韩秀峰心想之前一家出的三百两那是你们“登堂入室”,跟几位官老爷和举人老爷把酒言欢的敲门砖,官老爷和举人老爷的诗作墨宝是另一码事,不能混为一谈,不过这些话不能说出来,而是笑道:“温掌柜、余掌柜、黄掌柜,几位老爷的诗作墨宝我不是不给你们,而是就这么给你们,你们拿回去没用!”
  “咋没用?”储掌柜不解地问。
  “一是没装裱,二来几位老爷今儿个是来吃酒的,没想过喝了几杯会诗兴大发,还留下墨宝,也就没带印,没在墨宝上用印,你们说既没装裱又没用印的墨宝拿回去有啥用?就算跟人家说是哪个哪个老爷帮你们写的,人家也不一定会信!”
  “哎呦,这我还真没想到。”
  “所以请几位掌柜再等几天,等过几天几位老爷忙完了,我就带着裱好的墨宝一一登门,请几位老爷在上面用印。”
  “这样最好,这样最好,这就劳烦韩老爷了。”
  “我们不是读书人,真不晓得这些,让韩老爷见笑了。”
  韩秀峰微微点点头,旋即话锋一转:“几位掌柜,有件事难以启齿,却又不得不说。”
  “啥事,韩老爷但说无妨。”温有余急切地问。
  “装裱几幅字花不了几个钱,但行有行规,请老爷们作诗题字一样有作诗题字的规矩。同乡归同乡,作诗题字的润笔钱不能少,不然人家会以为诸位不懂规矩。”
  温有余楞了楞,下意识问:“韩老爷,这些我们不懂,您说给多少润笔钱合适?”
  韩秀峰从潘二手里接过茶,沉吟道:“吉老爷是身份尊贵的翰林老爷,将来是要做会试房考官,乡试主考官的,甚至能外发去直省做学政,他的诗作、他的墨宝,就算拿琉璃厂去也能卖百十两。江老爷、王老爷和钱老爷是进士老爷,一幅墨宝怎么也得八十两,举人老爷的诗作墨宝有五十两应该够了。”
  “这么贵!”黄掌柜苦着脸问。
  “这还贵?”韩秀峰放下茶碗,像看白痴似的看着他:“黄掌柜,那可是举人老爷、进士老爷,翰林老爷!十年寒窗苦你以为是开玩笑的,人家能有今天容易吗?何况你们要的不只是一幅诗作,要的也是一份交情。”
  “对对对,韩老爷说得对,墨宝是小事,交情才是大事,这银子花得值!”
  “还是温掌柜明事理,储掌柜、黄掌柜、钱掌柜,你们怎么说?”
  “我们一样,我们之前只是不晓得这些规矩。”
  “好,那就劳烦几位把老爷们的润笔钱拿给长生。你们全是做大买卖的,不能不图个吉利。这会儿给最好,正月头上给不吉利。”
  “少爷,我去拿账本。”潘二强忍着笑道。
  “去吧,一笔一笔,账目要分明。”韩秀峰笑了笑,又眉飞色舞地说:“我这边也抓点紧,把诸位的事当自给儿的事办,看能不能赶在几位的铺子来年开门前办妥。新年要有新气象,等来年铺子开门时挂上老爷们的墨宝,让街坊邻居和走过路过的人看看,多有面子,那才叫开门大吉!”
  储掌柜觉得有些道理,想到可以跟隔壁的几个掌柜炫耀炫耀,不禁笑道:“韩老爷,早晓得这样我刚才应该求吉老爷帮我写个匾。”
  “现在想到也不晚,是不是想写个‘泰和绸缎庄’的字号牌匾?”
  “正是,正是!”
  “这是求翰林老爷帮你写招牌,都是同乡,又有交情,我估计有一百两应该够了。”
  “行,一百两就一百两!”
  “韩老爷,我也想求吉老爷帮我写个字号。”
  “黄老爷,你也要换招牌。”
  “翰林老爷帮写的招牌,那可是金字招牌!只要能求到,我愿再出一百两,连晚上那幅墨宝拢共两百两!”
  
第一百三十一章
光明磊落
  收下银票,打发走温有余等商贾,韩秀峰又让潘二去喊正在何举人房里说话的费二爷、钱俊臣和刘举人。
  四人走进堂屋,见韩秀峰正在数银票,面前还摆着账本,一时间竟愣住了。
  “几位坐啊,坐下喝茶,边喝茶边说。”韩秀峰放下点好的银票招呼道。
  “志行,你这是做啥?”费二爷好奇地问。
  刘举人从潘二手里接过茶,笑问道:“是不是盘点,是不是算晚上的团拜拢共花了多少银钱?”
  “不是。”韩秀峰把账本推到他们面前,一脸不好意思地说:“晚上几位不是作了几首诗,写了几幅墨宝吗,温掌柜他们想要。我想着作诗题字有作诗题字的规矩,就帮几位管他们要了点润笔钱。”
  钱俊臣没想到随便作了一首诗写了几十个字还有钱拿,忍不住笑道:“志行,你果然是理财的好手,题字就得有润笔钱,我咋就没想到呢!”
  “钱兄,您是读书人,清贵着呢,自然想不到这些铜臭之事。”韩秀峰笑了笑,接着道:“不过我也不能白帮诸位开这个口,等来年殿试放榜就要翻建会馆,银钱还有很大缺口,所以我打算只给诸位一半,剩下的一半用作会馆翻建。谁捐了多少两,等会馆翻建好定当勒石为记。”
  想到捐出一半还能留个好名声,何举人不假思索地说:“志行,这银子本就是你要来的,你咋说我就咋办。”
  刘举人深以为然:“捐资翻建会馆也是善举,这等善举怎能没有我刘始真!”
  “谢何老爷、刘老爷成全。”
  “志行,你全是为了会馆,又不是为你自给儿,谢啥谢。”
  “我也一样,说起来惭愧,我做那么些年首事竟没给会馆添一砖一瓦。志行,难为你了。”韩秀峰这些天做的事费二爷全看在眼里,再想到韩秀峰不但一心为会馆还想着给大家伙谋福利,费二爷感慨万千。
  拢共八十两银子,钱俊臣真舍不得捐出一半,可费二爷他们全愿意捐,只能硬着头皮道:“志行,别看我,我也一样。”
  “既然四位都没异议,那就请四位收下银票,再帮我在账本上写上收了多少。二爷,这二十五两是您老的。”
  “好的,我先来。”费二爷痛痛快快收下银票,旋即从潘二手里接过笔,在账本里写上某年某日收下多少润笔钱,为翻建会馆又捐了多少两银子。
  何举人和刘举人紧随其后。
  晚上写的诗作卖了多少两银子,账本上写得清清楚楚。
  钱俊臣暗自得意他这个进士的诗作就是比举人的值钱,可韩秀峰竟把本应该给他的四十两银票顺手递给了潘二。
  “钱老爷,如果没记错您借长生的那四十两还没还,今儿个都腊月二十八了,再拖不好。”
  钱俊臣尴尬无比,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费二爷、何举人何举人没想到韩秀峰竟当着他们的面提这事,一时间竟不晓得该说点什么好。
  让他们更意外的是,韩秀峰又从潘二手里接过一枚玉镯,轻轻放到钱俊臣面前:“钱兄,我记得当时约定要是还不上那四十两就拿这镯子抵,你这祖传的镯子就归长生所有。前些天出去办事,正好路过一家当铺,我就跟长生一起把镯子拿进去问了问。不问不晓得,一问大吃一惊,原来这镯子的质地和成色全是上好的,就算拿去当也能当百十两。”
  “志行,你没开玩笑吧,这镯子有那么值钱?”钱俊臣将信将疑。
  “钱兄,我们又不是头一天认识,你见我啥时候开过这种玩笑。”
  韩秀峰深吸口气,紧盯着他很认真很诚恳地说:“钱兄,我韩四虽算不上读书人,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还是晓得的,怎么也不能让长生占你这么大便宜,怎么也不能让长生要你这传家宝。你看看有没有损坏,要是没损坏就收好。”
  “志行,我……我误会你了,我……”
  “有啥误会的,赶紧收起来吧,这可是传家宝,一定要收好。”
  想到这些天跟任禾谋划的那些事,再想到韩四是怎么对他的,钱俊臣既尴尬又羞愧,拿起镯子哽咽地说:“志行,大恩不言谢,我啥也不说了。”
  “都是自给儿人,说这些太见外。”
  见财不起意,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费二爷感慨万千,不禁拱手道:“志行,会馆交给你照看,我放心!今后有啥事要帮忙,你尽管开口!”
  一向秉承“朋友不在多而在精”的何举人,怎么也没想到韩秀峰为人如此光明磊落。再想到接下来要朝夕相处很久,顿生结交之心,也拱手道:“志行,你果然重义气!要是瞧得起我何君杰,从今往后别再一口一个何老爷,你我以兄弟相称如何?”
  “谢何老爷抬爱,志行高攀了。”
  “又来了,都是自给儿人,何况你现而今也是官身,有啥高不高攀的。”
  “好,我以后就称君杰兄。”
  “这就对了嘛,哈哈哈哈。”
  刘举人也觉得论人品,眼前这位捐纳出身的九品候补巡检不晓得比任禾那个举人强多少倍,不禁笑道:“志行老弟,你要是瞧得起刘某,今后你我也以兄弟相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