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539

  “我以为你说我叔呢。”
  “四哥,你想茬了,我咋能说你叔。”潘二意识到说错了话,急忙换了个话题:“四哥,有件事我一直纳闷,各省举人来京城会试不是要先去学台衙门填写亲供,不是要先在省里复试吗?何老爷他们咋不用回去填写亲供,咋不用回去复试?”
  “何老爷他们是老举人,第一次来京会试前就已经填写过亲供,就已经复过试了。任禾是新中的举人,所以来京会试前要先去成都学台衙门填写亲供。”
  韩秀峰找了块干净的砖头坐下,端起碗喝了一口茶,接着道:“填写亲供主要是防止有人冒籍科考,省里的复试主要是为了省银子。你想想,如果个个举人都来京会试,省里要发给多少路费,沿途的驿站要出多少牛马。”
  “所以学问不好,估摸着中不了式的就不让来?”
  “差不多,”韩秀峰笑了笑,又道:“今年跟往年又不一样,今年开恩科,明年又要按例开科取士,山东和直隶的那些落第举子还好,毕竟离得近。两广和云贵川的落第举人咋办,一来一回就要大半年,要是路上再遇到点啥事,就赶不上明年的会试,所以他们用不着回去填写亲供。”
  潘二似懂非懂地说:“也不用复试?”
  “复试还是要的,只是不用回省里复试,明年会试前朝廷会在京里让他们复试,尤其那些捐纳出身的举人,不经过复试就不能参加会试。”
  “举人也能捐!”
  “举人那是功名,花多少银子也捐不到,我是说那些没考上秀才,先花银子捐了个监生,然后乡试中式的举人。”
  “我以为举人也能捐呢,要是能捐就好了。”
  想到上次托户部员外郎王支荣花帮他捐出身又捐了个不入流的候补典史,一百两银子他二话没说就拿出来了,韩秀峰忍不住调侃道:“潘兄,要是能捐举人,你是不是打算也捐一个?”
  潘二多精明,急忙道:“我……我就随口一问。”
  韩秀峰懒得跟他绕圈子,笑看着他问:“跟我说老实话,来前你爹给了你多少银子,还剩多少?”
  潘二不是想隐瞒,毕竟韩秀峰今非昔比,在京城等着补缺不仅不会坐吃山空还有钱赚,根本看不上他那点银子,而是之前一直瞒着搞得现在不好意思开口,见韩秀峰终于问了,只能一脸尴尬地说:“四哥,实不相瞒,来前我爹给了我五百两。之所以一直瞒着你,不是担心你会打那五百两的主意,而是想留着等哪天你急用时可以拿出来救急。”
  “对我这么好?”
  “四哥,天地良心,我真没哄你,来前我爹就是这么交代的。”
  
第一百五十二章
没钱但有前途
  韩秀峰相信潘二的话,但更想知道任二能不能要回银子,大头做好宵夜一来会馆,便匆匆赶回租住的院子。
  一进院子,气氛明显不对。
  任二竟坐在通往第二进的花厅门槛上抬着胳膊用袖子擦泪,一看就晓得刚哭过。
  韩秀峰不晓得钱俊臣在不在里头,不好直接上去问,装作啥也没看见一般走进何恒的房间,进来才发现江北厅杨举人也在。
  “君杰,杨兄,外面这是咋了?”韩秀峰故作好奇地问。
  “任二来讨债,钱俊臣说没钱,让再缓几日。任二说他和他哥要回老家,等不起。钱俊臣周转不过来,让他们兄弟先回老家,等有了银子去票号给他们汇。任二不答应,又哭又闹,给他下跪,还给他磕头。”
  “后来呢?”
  何恒很庆幸去年没借银子给钱俊臣,拉开门看了一眼外面,旋即带上门道:“钱俊臣一气之下要走,任二紧攥着他不松手,钱俊臣火了,说不就是两百两吗,让任二在这儿等,他出去筹银子,说一会儿就回来。”
  “他的那些学生全来拜见过,他手里应该有点银子。”这些天光顾着照看工地,韩秀峰真不晓得钱俊臣到底有没有钱。
  杨举人苦笑道:“志行,这些天是有十几个新科进士来拜见过,他是收了人家几百两的孝敬,但他在外面欠的钱更多,别人不晓得我是晓得的,他现在又没钱了,昨儿下午还想跟我借。”
  “你借了没有?”
  “我哪有钱借给他,就算有也不敢借。”
  “他该不会去跟他那些学生借吧。”韩秀峰沉吟道。
  “他现在是房师,要为人师表,应该不会去跟那些新科进士借。”何恒顿了顿,又说道:“走时他好像说过要去恒源,恒源不就是‘四大恒’之一的恒源钱庄吗,我跟杨兄正纳闷呢,他在京城要啥没啥,钱庄能借钱给他?”
  韩秀峰道:“搁以前,钱庄不一定会借。但现在,钱庄一定会借,只要他敢开口,别说两百两,两千两钱庄也敢借。”
  “志行,你开啥玩笑!他啥样的人,钱庄掌柜派个伙计出去打听打听就晓得了。我要是钱庄掌柜,别说两千两,两百两我也不会借给他。”
  “所以你发不了财。”
  “此话怎讲?”
  韩秀峰回头看看也是一脸疑惑的杨举人,解释道:“两个月前,他只是个拆东墙补西墙的落魄小京。现在不一样,现在是这次恩科的同考官,钱庄也好、票号也罢,做的都是达官显贵的买卖,那些钱庄的掌柜怎可能不晓得他是同考官。”
  “志行,你是说钱庄想巴结他?”何恒将信将疑。
  “不只是想巴结,更想赚他的钱。”韩秀峰点点头。
  “可做同考官只是一个差事,差事办完了他还是没啥钱!”
  “他现在是没啥钱,但有前途!”韩秀峰拍拍何恒的胳膊,耐心地解释道:“没做同考官之前谁也不晓得他,现在做上了同考官人家想不晓得他也不成。要是礼部出缺,或者直省有合适的缺空出,他只要稍微活动一下,吏部肯定会紧着他补。”
  杨举人醍醐灌顶般明白过来:“他这个同考官是皇上拣选的,在别人看来他是圣眷正浓!”
  “所以说他虽没钱但有前途,钱庄不但会借银子给他,甚至会帮他去活动。不信我们可以打赌,他早晚能补上个肥缺。”
  “钱庄帮他去活动,钱庄又有啥好处?”何恒不解地问。
  “借钱是要收利息的,钱庄做的就是这买卖,”韩秀峰顿了顿,接着道:“要是他能外放个肥缺,钱庄甚至能把生意做到任地去。这就跟你们二位来京赶考,亲朋好友帮着凑盘缠一个道理,全指望跟着沾光呢。”
  何恒之前只晓得读圣贤书,直到此刻才晓得做官其实也是一桩买卖,正暗自感慨,外面有人问韩志行韩老爷在不在。
  韩秀峰急忙迎了出去,来人有些面熟,一时半会儿间却又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韩老爷,我是‘日升昌’的小伍子,您不记得了?”
  “想起来了,原来是小伍兄弟。”
  “恭喜韩老爷,贺喜韩老爷,家书抵千金,您老家来信了!”山西票号“日升昌”的伙计小伍子又打了个千儿,旋即从怀里掏出一个信袋。
  这既是到京城之后收到的第一封家信,也是自老家出来之后收到的第一封家信,看着信封上老丈人那熟悉的笔迹,韩秀峰欣喜若狂,急忙掏出一把铜板递了上去。
  小伍子不光没接反而后退了几步,“韩老爷,您的心意小的领了,这钱小的万万不能收,要是收这钱小的饭碗就保不住了。”
  韩秀峰猛然想起“日升昌”的规矩,其实不只是“日升昌”,山西的那些票号全奉行重信义、贵忠诚、除虚伪、节情欲、奉博爱、薄嫉恨、幸辛苦、戒奢华等戒条。各地分号从掌柜到伙计全不准纳妾、不准嫖娼,不许出去喝花酒,不许假公济私,全用这些商道来束心修己,不然买卖也不会做这么大。
  韩秀峰不想砸人家饭碗,收取铜板苦笑道:“这咋好意思呢,为这信还让你跑一趟。”
  “这是小的应该做的,韩老爷,小的先告辞,再有啥事您直接去柜上找小的,没啥事一样要去我们柜上喝喝茶。”小伍子说走就走,走前不忘给跟出来看热闹的何恒等人躬身作揖。
  何恒从来没见过有好处不要的伙计,感叹道:“一看就是个识字的,还懂礼数,管中窥豹,可见西号汇兑生意做这么大是有道理的!”
  “何止识字。”
  韩秀峰去过“日升昌”京城分号,见识过“日升昌”京城分号的掌柜,回头笑道:“君杰兄,你晓得山西这些年为啥中式考生越来越少,为啥到现在也没出过状元吗?不是山西不出人才,而是山西的人才全去票号钱庄。一进票号,二进衙门为吏,三才读书考科举,在山西真正有本事的人是不走科举入仕之路的。”
  
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家的消息
  家书抵千金,韩秀峰顾不上感慨,说完之后就拆开信封,没想到里面竟有四封信,一封是老丈人写的,一封是顾老爷写给他的,一封是顾老爷写给翰林院检讨吉云飞的,还有一份是走马岗同兴当潘掌柜写给潘二的。
  何恒和杨举人一样思乡心切,竟跟进韩秀峰的房间,静静地坐在边上盯着他看信,想听听老家的消息,也不管跟他俩有没有关系。
  结果韩秀峰看着看着竟笑了,笑着笑着又泪流满面。
  何恒不好意思看人家的信,只能问:“志行,咋了?”
  “贱内……贱内有喜了!今儿个是五月初二,算算已有七个月身孕,再有两个月就要生了。内人怀着我的娃,再过两个月就要生,我却不在家,不在她身边,我……我……”
  何恒起身拍拍他肩膀,笑道:“志行,这是好事,哭啥!”
  杨举人也劝道:“我说早上咋飞来两只喜鹊叽叽喳喳的叫,原来有天大的喜讯,这是大好事,应该高兴才是。”
  韩秀峰放下信,擦着泪道:“我是高兴,可更担心,生娃可不是一件小事,不在她身边我不放心。”
  女人生娃的确不是一件小事,不晓得多少女人死于难产。
  何恒能理解他此时此刻的心情,微笑着劝道:“志行,你是个有福之人,连我和杨兄都跟着沾你光,弟妹一样是个有福气的,吉星高照,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的,你就等着好消息吧!”
  “是啊是啊,我敢打赌,不但会母子平安,还会给你生个大胖小子,帮你传宗接代!”
  “借二位吉言,我先去上炷香。”
  “对对对,赶紧去。”
  “志行,依我之见今天就别上了。求菩萨保佑心得诚,不如先斋戒沐浴,明儿一早去广济寺上香许愿,广济寺最灵验了。”
  韩秀峰觉得杨举人的话有道理,坐下道:“也好,今儿个太晚了,上香不合适,不如明儿一早去广济寺。”
  小老乡从善如流,杨举人很高兴,想想又好奇地问:“志行,你岳父在信里还说了啥?”
  看着二人满是期待的样子,韩秀峰缓过神:“岳父大人说家中一切安好,让我放心。说上次的信收到了,顾老爷正在帮我筹银子翻建扩建会馆,不光惊动了府台、学台和我们巴县的县太爷、教授,不光在望江楼摆了十几桌宴请我们巴县的乡绅共商会馆翻建大计,还要去江北、璧山、江津、荣昌、大竹等州县和散厅帮着筹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