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539

  顾知新没想到韩秀峰如此客气,连忙道:“没事,京城不比老家,有口饭吃就不错了,在哪儿吃不是吃。”
  “瞧顾兄说的,啥叫有口饭吃就不错了!”韩秀峰笑了笑,回头问:“长生,余叔呢,他好不容易来一趟京城,不是让你带他出去转转吗?”
  “我倒是想带,结果他死活不去,要跟大头一道在会馆盯着。”潘二夹了一筷子菜,又苦笑道:“就算他愿意出去转转,我上午也没空带他去。早上光顾着买东西了,那些工匠做事太不认真,每次出去前我都会问还缺啥,他们每次都说把单子上的东西买齐就行,其它啥也不缺,结果我把东西买回来他们说缺这样缺那样!”
  “盖房子不都这样吗,我们这还算好,只要给饭钱,不用给他们做饭,如果要给他们做饭,不晓得会忙成啥样。”
  “这倒是,真要是管饭,不光会更忙,辛辛苦苦把饭菜做出来他们说不定还会嫌不好吃,嫌没酒没肉。”潘二吃完嘴里的菜,又说道:“对了,中午不用给余叔和大头送饭,我给了钱,让他们去巷口吃卤煮,虽说不好吃但却是京城的吃食,让余叔尝尝,就等给余叔接风。”
  何恒的表弟冷不丁冒出句:“二哥,你咋不早说不用给余叔和大头送饭?”
  “咋了?”
  “我煮多了!”
  “煮多了留着晚上吃。”
  “又要吃剩饭,晚上热给你吃。”
  “我吃就我吃,就像顾少爷刚才说的,有口饭吃就不错了,我才不会嫌是不是中午剩的。”
  顾知新没想到潘二说着说着竟扯上了他,正不晓得该说点啥好,韩秀峰好奇地问:“顾兄,你打算哪天去国子监,要不要我陪你去?”
  “志行,我……我不去国子监了。”
  “为啥不去,是不是缺银子?”不管咋说他也是顾老爷的侄子,韩秀峰觉得应该急人所急,放下碗筷拍了下额头:“瞧我这记性,差点忘了你的银票和散碎银子全丢了。身上没银子可不行,公账上的钱不能动,我让长生等会儿先借一百两给你。”
  潘二已经不是以前的潘二了,遇到这种能赚人情的事非常之大方,不假思索地说:“顾少爷,吃完捎午我就去给您取,一百两够不够,不够我想想办法,看能不能给您凑两百两。”
  一个大男人身上不能没银子,不然连这个门都不敢出。但顾知新现在的麻烦不只是没银子,他犹豫了好一会儿才愁眉苦脸地说:“志行,就算有银子我也去不了国子监。”
  “咋去不了?”
  “我……我的户口牌和入监学习的公文丢了,我叔让我捎给你和吉老爷的信也丢了。”
  吉云飞这几天不想见他,韩秀峰也就没想到问这茬,结果更没想到的是他除了人和一堆不算很值钱的衣裳没丢其它全搞丢了,看着他那副欲言又止的样子,韩秀峰苦着脸问:“顾兄,公文丢了咋办,虽说可以补办但在京城补办不了。”
  “我也不晓得咋弄,实在不行……实在不行只能先回去。”
  “不是实在不行,而是肯定不行。”韩秀峰放下筷子,无奈地说:“你想补办公文得先去求县太爷和县教谕,再去求学台,求完学台还得去成都求学政!”
  “我晓得,我……”
  “看来只能先回去了,不过也别着急,我先打听打听这些天有没有同乡回老家,要是有就约个帮,不然你一个人回去我也不放心。”
  闯下那么大祸,又把入监学习的公文弄丢了,顾知新很清楚在京城是呆不下去了,事实上从汇票和公文丢了的那一刻他就想回老家,听韩秀峰这一说,连忙道:“志行,给你添麻烦了。”
  “一家人不说两句话,谈不上麻烦。”
  ……
  吃完捎午,潘二跟进韩秀峰的房间,带上门急切地问:“四哥,他要回去,这银子还能不能借?”
  “不借点银子给他,他咋回去?”
  “可把银子借给他,我咋跟他要?”
  韩秀峰笑而不语,潘二楞了楞,旋即反应过来:“借,还是得借。我找不着他,我爹能找着。我爹就算找不着他,但能找到顾老爷。他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他顾家不但要还我的银子,还得欠我潘家一个人情!”
  韩秀峰微微点点头,一边收拾书桌一边笑道:“等会儿你去找温掌柜问问近期有没有人回老家,要是有就把他带上。没有我再去省馆,请张馆长帮着打听打听。”
  ……
    
第一百六十九章
要面子的人
  潘二既是回来吃捎午的,也是回来交账的。会馆那边每天花多少钱,每一笔花在哪儿,哪怕只花了几文钱也要记下。韩秀峰把过去两天的账从潘二的账本上誊写到新账本上,字迹工整,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自动工以来,已经记满了三个账本。
  算上会馆的其它往来账目,韩秀峰不得不请木匠做了两个木箱,一个木箱装账本,一个木箱专门用来装钱。潘二收起自个儿的账本,看着正掏钥匙开锁从箱子里取钱的韩秀峰,坏笑着问:“四哥,会馆翻建到现在我们赚了多少银子?”
  大兴土木,赚钱太容易了!
  买东西时根本无需管人家要好处,买啥东西花了多少钱也无需虚报,只要先找一家比较公道的钱庄把银子换成铜钱,然后记上某月某日拿几两银子去换了多少钱,换来的钱买了啥东西,在谁家买的,或者花啥地方去了就行。
  反正市面上的铜钱有轻有重,含铜有多有少,一两银子到底能换多少铜钱谁也说不准,去十个钱庄能问到十个价,而且是一天一个价,可能只换到一千八百文,也可能换到两千三百文甚至更多。
  想到现在既是在翻建会馆,好像也跟钱庄一般做换钱的买卖,韩秀峰忍俊不禁地说:“这半年不管啥东西都在涨,钱是越来越不值钱。我们的钱换早了,东西买晚了,亏大了!”
  “四哥,别卖关子了,到底‘亏’多少?”
  “没盘点,我哪晓得‘亏’了多少,不过四五百两应该有。”
  “咋才‘亏’这点!”
  “会馆不是衙门,‘亏’四五百两不少了。”韩秀峰把刚取出的两贯钱塞进他的褡裢,似笑非笑地说:“而且这才翻建了一半,等会馆建好怎么也得‘亏’千把两银子。”
  盘下会馆西边那个院子前的那几天,潘二天天跟富贵摆龙门阵,一想过富贵说衙门的银子不管用来做啥,一百两能有二十两用到实处就不错了就觉得真亏,苦着脸问:“四哥,你的心太软了,咋也得对半。”
  “对半,开啥玩笑!”韩秀峰锁上钱箱,回头道:“你又不是不晓得,我们现在既要赚银子也要赚名声,会馆一定要建好,而且要建漂漂亮亮。想起来了,富贵昨天来过,他已经谋上了崇文门的差事,他说崇文门正好管着几个前些年被抄家的犯官的院子,桌椅板凳和字画那些早没了,但照壁、假山、回廊那些搬不走的还在。让我们哪天有空去瞧瞧,要是觉得合适就多多少少给点钱,然后喊个苦力去拆了运回来。”
  “回廊也能拆?”潘二笑问道。
  “他说只要看上的全年拆,对了,他还说内务府有几十个当铺,有十几个以前查抄的院子,其中有几个院子里堆满了这些年朝廷查抄的一些东西,完好的留不到今天,全是些缺损的,有字画,有古董,有漆器,有各种乱七八糟的摆件儿,也有桌椅板凳。”
  “我们要那些破烂干啥?”
  “要是能变废为宝呢?”韩秀峰整理好账本,捧起从省馆誊抄的重庆府历年来的进士名录,笑看着他道:“我记得你过年时交了个专帮人家修补古董字画的朋友,好像是个山东人。”
  潘二猛然想起有这么个朋友,脱口而出道:“霍沉兴,山东济南人,不过好久没见了,也不晓得他有没有回老家。”
  “有空去看看就晓得了,再说京城这么大,又不光他会干这个,找不着他我们还可以找别人。这种事你是行家,回头找个靠谱的,找到之后我们带他一道去挑,专挑能修补的并且会馆用得上的,用不上的白送我们也不要。”
  “那是,拉回来不用花钱,修补要花钱。”潘二越想越激动,又眉飞色舞地说:“要是能淘到点有用的老物件,往会馆里一摆,房子虽然是新建的但也能有点古色古香的调调儿,吉老爷他们好像就喜欢这调调儿。”
  “我也是这么想的。”
  “这件事得赶紧办,真要是能办成,咱们还能再多‘亏’点。”
  潘二前些天全在会馆盯着,难得回来一趟,不想就这么回去,看着韩秀峰手里的进名册又好奇地问:“四哥,看这个做啥?”
  “大前天在会馆不是跟你说过吗,乡贤祠建好之后得供奉乡贤。”
  “谁入谁不入,你不是想好了吗?”
  “想好了,早上去了趟北半截胡同,吉老爷也点头了。”
  “吉老爷都点了头,你还发啥愁?”
  韩秀峰放下名册笑道:“没发愁,只是吉老爷一片好心,非让我给那些先贤的后人写信,想让那些先贤的后人领我这个情,可我连巴县的几位先贤的后人都不熟,更别说其他州县的。人家姓甚名谁都不晓得,这信让我咋写?”
  “不晓得赶紧去打听,”潘二坐到书桌边一脸羡慕地说“四哥,这可是天大的人情,你可别不识好歹!”
  “啥天大的人情,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咋就不简单了?”
  韩秀峰取出草拟的先贤名单,解释道:“你也不想想,周煌周大人和王恕王大人这样的先贤不入乡贤祠谁入?我真要是给人家的后人写信,人家不但不会领我这个情,反而会觉得我是想借此巴结他们。”
  “这倒是,可又不止这几位先贤,还有其他的呢!”
  “有些人肯定想让他们的祖上入乡贤祠,但他们一样不会领我这个情,要晓得我们这会儿说的是乡贤名宦,谁能入谁不能入,不是我一个捐纳出身的九品候补巡检能决定的。真要是给人家写信,人家肯定以为我想借建乡贤祠骗他们的银子,就算没把我当骗子也会以为我是想借此巴结他们。”
  潘二不假思索地说:“我们是想巴结他们!”
  韩秀峰被搞得啼笑皆非,拍着书桌道:“想巴结是一回事,能不能巴结上则是另一回事。要是巴结了却巴结不上,还不如不巴结呢。我韩志行虽然只是捐纳出身的个九品候补巡检,但一样是要面子的人,才不会去做这种热脸贴冷屁股的事。”
  
第一百七十章
之前想简单了
  潘二楞了楞,喃喃地说:“交情交情,是交出来的人情。吉老爷、敖老爷和江老爷、王老爷他们看得起我们,是因为跟我们相交了这么久。要是没相交相处,只有一两封信,他们一样不会把我们当回事!”
  “嗯。”韩秀峰点点头,又指指进士名录:“其实还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全在京城,全离家那么远,不管咋说全是同乡,可以相互帮衬着,有份乡情在里头。再就是不来京城不晓得官小,他们在老家是高高在上的举人甚至进士老爷,但在京城却算不上啥。
  尤其内城的那些个旗人,随便拉住一个都可能是三四品,给人挑水打杂的都可能是‘黄带子’或‘红带子’。总而言之,到了京城我们的身份跟他们差得也就没老家那么远,跟他们相交不算高攀,他们与我们相交也不算丢人。”
  “四哥,你这话说在点子上,要是老家别说他们这样的官老爷,就那些个秀才的眼睛也长在脑门上,平时都不带正眼瞧我们的!”
  “所以说这信不写也罢。”
  潘二下意识问:“可乡贤祠不能没乡贤,你不写,吉老爷又不写,那让谁去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