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逼我做皇帝(校对)第6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4/686

  萧七夜起身恭敬道:“姑姑,朕本来不想劳累骁勇侯赶来的,但实在钦佩骁勇侯的骁勇善战,姑姑你是知道的,朕最佩服征战沙场的武将,所以没忍住,便下了一个旨意。刚刚侯爷已经做出了承诺,完全听从燕国的作战安排,消灭魏国后,便会立即退军返回大夏。”
  汪峰笑道:“是的长公主殿下,请公主殿下放心。”
  燕玲珑笑道:“辛苦侯爷赶来,我们燕国应该尽地主之谊,过会设宴,请侯爷务必参加。”
  “是。”汪峰自然不拒绝。
  因为燕玲珑赶来,萧七夜便老老实实,没有询问其他事。燕玲珑陪同汪峰离开御书房后,燕玲珑笑道:“侯爷初次见到我朝陛下,应该很吃惊吧!”
  汪峰点点头,笑道:“贵国陛下的容貌和我朝陛下小时候时很相像,这可能是缘分吧。”
  燕玲珑继续道:“是啊,应该是缘分。侯爷,有件事想麻烦你!”
  汪峰一愣,问道:“长公主请说!”
  燕玲珑道:“两国皇帝容貌相似,虽是缘分,但也容易产生误会,所以不宜宣传。本宫和贵国皇帝长有书信往来,也没有告知此事,所以也希望侯爷隐瞒这件事。也许我朝陛下岁数大了些,也就不相像了。”
  汪峰知道燕玲珑的考虑,如果对外传扬燕国皇帝长得像大夏皇帝,的确对燕国皇帝的威严有影响。
  “长公主请放心,这是小事,外臣知道怎么做。”汪峰笑道。
  燕玲珑暗暗松了一口气。
  随后,汪峰参加过皇宫准备的午宴,当天便离开燕都返回了前线。
  不过汪峰总感觉这次被燕皇召见,透着古怪,小皇帝和长公主都很奇怪。不过他答应了燕玲珑,便没有把小皇帝和萧锐小时候相像的事禀告萧锐。但他长了个心眼,便把消息传回大夏京都后,让人转呈给太上皇。
  ……
  秋收之后,粮食入仓,百姓的心也安定了下来。
  张良加急快报,安西十四州的兵马已经集结完毕,粮草也准备就绪。
  此次攻打秦国,乃是大夏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行动,共调动兵力一百六十万人,毕竟是皇帝萧锐御驾亲征,规模小不了。
  看完张良的快报后,萧锐立即召见内阁大学士和六部长官,接下来国事将有内阁全权负责。
  李明冲等人本来建议再等两年,时间会秦国越来越糟糕,不过萧锐心意已决,趁着秦国现在国内动乱,也算是天赐良机。
  次日早朝上,萧锐宣布亲征秦国,御驾亲征正式开始!
  
第666章
秦国的对敌之策
  秋分之后,粮食入仓。
  正值风高气爽时节,萧锐下旨御驾亲征,征讨秦国。
  自古出兵,都需要一个由头,这次萧锐攻打秦国自然也不例外,当萧锐决定御驾亲征后,大夏日报发表了一篇“天命所归,神州一统”的文章。文章中首次把小冰河期这个词告诉了世人,同时还有小冰河期的危害以及百姓将遭遇的苦难,都详细描绘。
  文章由文采卓著的李明冲亲自润笔,辞藻不仅华丽,而且字字珠玑,尤其是针对未来灾害的描述极其详细,把将来的灾难之世呈现在众人的脑海中。
  而大夏乃是上天选定的天命之国,所以其他国家受灾越来越严重,反观大夏越来越强盛,所以只有大夏才能带领人类度过这次危机,而大夏一统神州,也是天命所归。
  说直白点,就是告诉世人,老子灭秦国,不是为了私欲,而是为了天下百姓!秦国的百姓们,你们别反抗,投靠大夏才有未来!
  至于秦人信不信,那就不是萧锐该管的,他只是需要一个出兵的理由。
  而对于大夏百姓而言,则是热烈欢呼,患难见真情,百姓遭遇了灾害才知道自己国家是好是坏,萧锐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当御驾亲征的消息传出去后,百姓奔走相告,热情拥护。
  就这样,萧锐开始了御驾亲征。
  此时京都已经集结完毕三万兵马,随萧锐御驾西去,沿路中各地士兵会陆续回合,达到藏西州时,和张良整顿的兵马的最终集合,汇聚成一百六十万大军。
  此次征战秦军,萧锐全部启用新武将。
  任命韩信为兵马大将军,是此次萧锐的副手,兵马的实际指挥者!
  韩信率领兵马拿下秦岭三关的功劳,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将此次征讨秦国的总指挥任务交给他,倒要看看他领兵是不是多多益善。
  其次,把李存孝和养由基、岳飞从安北调了回来,戚继光从瀛州调了回来,并任命李存孝、养由基、典韦、陈庆之、甘宁、岳飞、戚继光七人为破虏大将军,配合韩信主路,兵分八路,彻底拿下秦国。
  霍去病则留在东启北部,戍卫防御,只要元军敢南下,那就狠狠的剁去他们的蹄子。现在的霍去病已经招揽起了自己的骑兵队伍,核心是五千人的重甲骑兵铁龙骑,现在的他完全不惧元国宵小。而安北诸州有冠军侯驻守,也可高枕无忧。
  迎着秋风,脚踏光辉,大军开拔!
  皇帝御驾亲征,需要走出气势和御驾亲征的威严,自然和普通行军或者急行军不同,速度不会太快,所以赶到藏西州时,耗时一个多月的时间。
  随后大军汇合,继续西去,又是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到秦岭三关前。
  秋天从京都出发,来到这里天色已经转凉。
  为了此次攻打秦国,萧锐准备了充足的粮饷,还有将士御寒的棉衣!反观秦兵,有没有充足的粮饷暂且不说,他们的御寒衣物肯定是不如大夏将士的!
  所以这也是萧锐明知秋天出征不合适,却偏偏反其道而行的原因。
  征战讲究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秦国占据地利,那大夏就占据一个天时,至于人和……现在的秦国已经人心浮动了,人和这方面,自然也偏向大夏。
  ……
  大夏攻来的消息已经在秦国酝酿了两个月,不敢说人心惶惶,但人心浮动是一定的。
  之前大夏和秦国没打过,所以秦兵、秦民都小觑大夏,但是东启区域的丢失,犹如当头棒喝,让秦国上下知道了大夏的强悍和凶猛,他们费尽周折夺下的东启区域,竟然短短时间就被抢走了,而且连五虎上将的蒙毅将军也折戟沉沙,最后只有骨灰被秦兵带回了秦都。而且很讽刺的是,这些秦兵还是霍去病派人护送出的北枢关。
  秦国几十万大军折损在东启郡内,速度之快令人折舌,秦人意识到了夏国的强悍,所以此次夏国皇帝御驾亲征,是抱着不灭秦国不罢休的架势,秦人心中更加浮动。
  其中压力最大的还是皇帝秦正,原本以为皇帝很好做,一旦做上去才知道很辛苦。听说夏国皇帝御驾亲征后,秦正立即召集大臣寻找对策,最后众大臣都纷纷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所以必须先解决襄王和庄王,整合全国兵力才能对抗夏军。
  这下子秦正开始挠头了,如何安内?
  苦无办法的秦正决定用最笨的办法,晓以大义,写了一封信给秦羽和秦项,告诉他们夏军的狼子野心,现在国家大难当前,身为秦氏子孙应该同舟共济,共用抵御外敌。
  然后派出和秦羽、秦项关系不错的官员,亲自去做说客。
  秦羽看完秦正的书信后,犹豫了许久,最后力排众议,否定了谋士的建议,选择了支持秦正。
  看得出来,秦羽的三观还是很端正的,不过他也有要求,他的封地不变,而且爵位世袭罔替,可掌握私军,秦正事后不得以任何莫须有罪名恩将仇报。
  只要答应这些条件,秦羽愿意认同秦正皇位的正统。
  另一边,书信送到庄王秦项那里,却遭到了秦项的反对。他为人城府极深,性格阴沉,认为秦正是故意利用他来对付夏军,打得好盘算,自然不愿意成为棋子。
  随后,秦项斩杀了前来游说的大臣,然后送出回信羞辱秦正得位不正,才酿此大祸!
  对于秦羽的回应,秦正还算满意,让他世袭罔替就是了,掌握私军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须控制在一个范围内,你若真的拉起几十万的私军,那秦正也不放心啊。
  而对于秦项的回应,秦正自然是大怒,立即下旨答应了秦羽的所求,同时要求秦羽出兵,和朝廷的兵马一起先灭掉秦项再说。
  谁知秦羽不同意出兵,他愿意出兵对抗夏军,但不会对秦项下手,所以想解决秦项,还得靠秦正自己。
  秦羽也怕是秦正的阴谋,故意削弱自己的兵力。
  秦正无奈,只能派遣白蒙、蒙恬围剿秦项,而且是不惜代价!
  白蒙和蒙恬不愧是五虎上将,两人各领十万大军,前后围剿,耗时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扫除叛贼,活捉秦项。
  终于赶在夏军压境之前解决了内忧问题,接下来就是迎战外敌了。
  随后,秦国开始整顿兵马,并商议如何迎战来犯的夏军。秦正能依仗的武将自然是白、蒙两家,所以任命蒙恬为兵马大元帅,负责此次兵事。
  蒙恬不敢大意,他的弟弟和堂弟都死在了东启区域,便说明了大夏的手段,尤其是此次的统帅韩信,现在看来绝对是厉害角色。
  蒙恬和几位大将军商议着对策,到底该怎么应对夏国的来袭,是直接把兵力推到秦岭三关,直接在关前拦住他们,将他们拦在家门前,还是在对方可能进攻的各郡地区,根据地形地势进行阻击。
  蒙恬的建议是根据地形地势进行阻击,这样能扩大自身优势,毕竟秦岭三关已经丢失,夏军掌控着门户,进入秦国领地是拦不住的。
  但白蒙却提出相反的意见,就因为夏军掌握了秦岭三关,所以才得在关前拦住对方,不能让对方进入秦国国内。夏军兵分八路,一百六十万兵力,而且准备充分,一旦让他们在境内肆无忌惮,时间一长,整个秦国就散了。
  两方意见不合,拿不出一个相同的意见来,最后问题交给了秦正。
  秦正考虑再三后,问向白蒙:“白将军,如果在关前拦住对方,你可有信心取胜?”
  白蒙想了想,道:“微臣没有必胜的信心,但微臣愿意用生命捍卫疆域安全!”
  秦正点了点头,命人取来秦国地图,然后问向蒙恬:“蒙爱卿,夏军对外宣称一百六十万大军,除了韩信外,还有七位主将,看来大夏是想兵分八路!所以你觉得大夏的八路兵马,会怎么进攻?”
  蒙恬拿出毛笔沾上朱砂,然后在地图上划出了八条路线。
  八条路线代表了夏军的行军路线,不敢说一定,但很有考虑价值,是蒙恬和无数将领换位思考后想出的路线。
  这些路线从三关进入秦国后,或者直行,或者往南,或者往北,八条路线犹如一朵盛开的荷花,而秦都就是其中的莲蓬。
  秦国境内共有三十二郡,这八条路线是去包围秦都,而他们的路线需要经过十几个郡,所以一旦夏军杀到秦都,便预示着秦国走向毁灭。
  秦正盯着地图看了很多,便问道:“兵马整顿的差不多了吧,我们有多少兵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4/6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