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4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2/655


林青抱拳道:“王爷放心,眼下整个禁军已经被末将打散重新整编,禁军中一些要害职位都是从前江宁军的老人,禁军已经被末将全盘消化干净了。”
赵显皱了皱眉:“也不必要全用江宁军旧人,这样那些禁军的老人难免会不服气。”
“王爷放心,末将晓得分寸。”
林青呵呵笑道:“末将带去的江宁军旧部就没有多少钱,能吃得下多少位置?禁军中的大部分位置还是从前的禁军中人来说,末将的人只占关节要害而已。”
“这便好,林叔叔做事,本王还是放心的。”
说到这里,赵显眯着眼睛看向北方。
“林叔叔,如果本王现在要你重回江宁军去,你会不会心生怨言?”
第530章
身后就是临安!
赵显这极为平淡的一句话,让林青心中猛地“咯噔”了一下。
他从前就是江宁守将。
区区一个江宁守将,不过就是一个边军的主将而已,哪怕现在江宁军从五万人扩充到了十万人,其权势地位仍旧没有办法跟临安禁军大都统的位置相提并论,现在赵显这看似普通的一句话,无疑像一柄重锤一样,砸在林青心口。
好在这位大将军乃是沙场之上厮杀出来的硬撼,心理素质极为过硬,他只是脸色稍微变了变,就立刻挤出一个笑容,恭敬抱拳:“末将身为启人,自然任由王爷驱策,王爷说个时间,末将这就收拾一番,动身前往江宁。”
对于林青给出的这个答案,赵显并不意外,林大将军虽然功勋卓著,但是他起势可以说全靠肃王府,在“林系”一脉的军官没有在军中成长起来之前,这位林大将军就算是心中不服,也是没有任何资本反抗赵显的命令的。
再说了,林青这个人还算得上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将军,而且对赵显可以说是“盲目崇拜”,因此他只是略做犹豫,就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赵显微微咳嗽了一声,不再跟林青说话,而是看向一旁的谢康,低声道:“表叔以为林大将军前往江宁妥不妥当?”
谢康此时正在思量赵显这么做的用意,听了赵显的话之后,他开口道:“王爷所言,老夫以为不妥…眼下临安禁军虽然已经接收的七七八八,但是尚需要一个极有威望的大将军坐镇,这样才能够把禁军发展成嫡系,林大将军显然正适合这个位置,如果他离开临安……”
“而且,以林大将军目前的军勋功绩,去执掌一个江宁军,未免有些委屈他了。”
林青咧嘴笑了笑:“多谢谢相厚爱,只是同在王爷手底下做事,没有什么委屈不委屈的,只要王爷需要,末将随时可以动身去江宁。”
赵显闭目思索了片刻,最终自己摇了摇头:“这临安禁军的确还离不开林叔……此事就作罢吧。”
林青脸上毫无异状,但是心里却是松了一口气,尽管他嘴上说的痛快,但是无论是谁都不会想被平白无故连降三级。
原本面带微笑的谢康此时脸色平静下来,开口问道:“王爷为何突然想到要把林大将军调到江宁去?莫不是江宁城那里出了什么问题…还是如今的江宁守将秦干戚…?”
他言下之意,是说这个江宁守将秦干戚不太靠谱。
林青不假思索的说道:“不可能,这秦干戚是末将一手带出来的,此时性子果敢却为人谨慎,而且最是忠君爱国,以他的才情统领这十万江宁军不是什么难事,不可能出什么叉子……”
赵显咳嗽了一声,低声道:“不是江宁军出了问题,而是齐人那边……”
说到这里,他悠悠的说道:“根据可靠消息,北齐即将迎来新帝,而北齐现任的皇太子人选,两位应该不会不知道。”
三国并分天下百多年,彼此之间可以说是亦敌亦友,比如说在非战时,册立皇太子这种事情,都会请其他两国的使臣前来观礼,顺便做一个“见证”,这样这个皇太子的身份才算名正言顺,天下咸知。
所以,姜无忌继任为北齐皇太子的事情,南启跟西楚的高层早就知道的一清二楚,谢康跟林青现在是临安高层之中的高层,对于这件事情他们两个人自然早就知晓。
谢康轻声道:“殿下是担心…这位曾经惨败在江宁城下的北齐八皇子,登基称帝之后可能会带着齐军卷土重来,一雪当年之耻?”
“不是可能,是一定会。”
赵显轻声问道:“齐人这几十年来越发势大,也就越大的得势不饶人,二位仔细想想,数十年来可有他北齐姜家吃亏的时候?我父当年打过江淮,不过转了一圈而已,成康十三年齐军就越过长江,险些马踏江宁城…!”
成康十三年,是司空夏大将军被冤枉的那一年,那年北齐大军跨过长江,兵围江宁城,幸亏当时的宰辅陈静之亲自出面劝和,大启江山这才稳固了几年。
对于赵长恭的仇,齐人尚且牢记心中,更何况手里沾了五万多齐人性命的赵宗显?
林青眼珠子转了转,然后呵呵笑道:“王爷多虑了,北齐的那小子当年在江宁城下被王爷一举打掉了十一万齐军,甚至本人也被王爷捉到了京城,以末将看来,这件事说不定会在那小子心里留下阴影,哪怕他当上了北齐的皇帝,也不敢对我大启造次。”
赵显微微摇头:“林叔你不了解那个北齐姜家的姜无忌,本王倒是跟他打过不少交道,在这位北齐皇太子的脾气之中,就没有忍气吞声的时候,正因为他在江宁城下跌的太惨,所以他必然会卷土重来,要报这一箭之仇。”
林青闻言,低眉咬了咬牙:“既如此,王爷不放心的话,末将明日便启程前往江宁,为大启守住整个长江防线!”
“不必了。”
赵显摇了摇自己有些胀痛的脑袋,轻声道:“如表叔所说,临安禁军在至少五年之内,都离不开林叔你,你便留在临安继续吃透禁军便好,只是你原先从江宁军之中带出来的旧部,需要调出一些,送回江宁军中去辅佐秦干戚秦将军。”
林青从江宁军之中带出了不少优秀的中低层将官,这些将官一路跟着林青从夔州城再到禁军,可以说是林青统兵的最大一部分助力,也是整个大启军中难能可贵的财富,把这些人抽出一部分再次派回江宁大营之中去,会让赵显放心不少。
林青心中虽然有些不忍,但是这总没有什么可以拒绝的理由,他只能重重抱拳点头:“王爷放心,末将稍后下去之后,便开始着手安排,至于王爷不放心的秦干戚,末将也会给他写信,交待他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无论如何也要替王爷把江宁城守得固若金汤!”
赵显有些满意的点了点头:“两位当心,本王这只是未雨绸缪而已,距离那北齐皇太子嗣位还有几个月时间,两位不必心急,不过齐人凶悍,还请林叔叔写信告诉秦干戚,若齐人来犯江宁,那……”
“那江宁的背后就是临安,就是的乡亲父老,他们无路可退!”
第531章
不死不休!
赵显之所以把启国的军事重心部署在江宁,目的固然是为了防范来自姜无忌的进攻,但是就算谢康跟林青也不会想到,赵显的这次“防守”,究竟带有多大的野心。
在这整个过程里,他需要把“肃武炮”不声不响的运到江宁城城头,更需要通过江宁军的一系列“小动作”,来打消姜无忌的疑虑,从而使这位北齐新主下定决心伐启。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江宁军的守将跟赵显密切配合,眼下的江宁守将秦干戚,大方面的能力绰绰有余,但是在这些细微之处却要输给林青不少,这也是赵显最初有意把林青调回江宁军的原因。
不过这个想法很快被他自己否决了,第一是因为诚如谢康所说,临安禁军暂且还离不开林青,否则很容易失去控制,而第二则是因为如果赵显在这个时候表现出过度重视江宁军的小动作出来,那未来姜无忌很有可能会放弃破绽,放弃进攻江宁的想法!
正所谓过犹不及。
谢康听了赵显的话之后,声音严肃下来:“王爷放心,末将这就下去给秦干戚写信,末将从江宁军之中带出的将官,也会择出一些交还给江宁君,无论如何,都会在禁军无事的前提下,尽量保持江宁军的强盛!”
赵显此时风寒还没有散去,跟两个家伙说了会话之后,就觉得有些疲累,于是又过了大约一柱香工夫的时间,赵显主动停止的很赵显的对话,这次大启顶端的“三人议会”,只能到这里结束。
赵显轻轻看了一眼林青,低声道:“还有最后一件事情,让禁军之中的一些将官重回江宁军固然是本王的意思,但是这些老将都是曾经跟过我们肃王府出生入死的,无论如何,他们都应当有选择的权利,此次他们如果不愿意跟去苏州的,也不要难为他们,无非是再择一日团圆而已。”
林青单膝变成双膝跪伏在地上,对着赵显叩头道:“王爷慈悲,末将代军中兄弟谢过王爷恩典!”
朝廷的政策能够惠及这些军汉,林青自然是极为开心的,毕竟他现在是启国军方毫无疑问的第一人,这些将士在他手底下的日子好过,便会有不少人对林青生出好感,久而久之朝会悄然形成自己在军方的影响力。
“表叔,本王这几日的确有些不舒服,也就没有办法处理那么许多重物了,政事堂那边就要请表叔多担待一些了。”
谢康心里自然乐开了花,但是他脸色却苦了苦,叹气道:“我的殿下呀,这政事堂这许多事情,已经把老夫跟高相折腾的不可开交,眼下王爷你再撂了这个统领全局的挑子,岂不是把老夫跟高明玉这两个老家伙往死路上逼吗?”
这几句话就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他谢康之所以说出这种没水准的话,是因为他并不是说给赵显听的,而是要说给启国的军方,启国的读书人,已经启国的老百姓听得!
只要这事传扬出去,林青作为大启的核心,这一次险些受刺,显然能在赵显心里涨上不少分才是。
对于谢康的反应,赵显并不意外,相反,赵显颇有些严肃的点了点头,沉声道:“表叔说的是,政事堂里头杂事太多,的确有些太影响表叔跟高相两个人的工作,本王这里有一个想法,表叔你看一看可不可行?”
“殿下请讲。”
赵显喝了口茶,轻声道:“现在政事堂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人力,就连那个在政事堂“坐牢”的严分谊,也不止一次跟本王说过,他要放假歇息,既如此,本王就想着政事堂能不能把“政事堂”行走的名额再次扩大,提高到九个或者十一个的地步,从各部衙门之中选取精明能干的年轻官员充入,再适当的给这些政事堂行走一些差不多的权柄,这样这些“政事堂行走”们一来可以帮着表叔跟高相做一些事情,而来他们也能在政事堂学到不少,将来无论这些人是外放为官还是继续做京官,都是前途无限,也算是给我大启储备人才了,表叔以为如何?”
谢康的笑意僵硬在脸上。
但是这位世家出身的相爷总算反应还算机敏,只是愣了片刻之后就反应了过来,看着赵显说道:“殿下准备扩充政事堂?”
“说了不算扩充,政事堂宰辅的名额不变,变只是这些政事堂行走的名额,他们只可以观政议政,却没有参政之权。”
谢康紧皱眉头思索了一会,然后就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事实,沉声说道:“那些第一批政事堂行走的名额……”
赵显对此早有准备,低声道:“这些名额给表叔你两个,高相一个,其余名额由朝廷百官举荐,筛选出合适人选之后到本王桌案上,由本王亲自简拔,如何?”
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哪里还容得下谢康反驳,这位谢大丞相只能用极为复杂的眼神看了赵显一眼,随即摇头叹息:“殿下的意思,老夫大抵明白了,等明日坐班,老夫会跟高相好生商议商议,至多两天后便给殿下您拿一个章程出来。”
对于谢康的反应,赵显很是满意,他抿了一口阿绣煎出来的极苦汤药,被苦的整张脸都皱在了一起,随即连忙把这药盏放在一边,装作若无其事的跟两个隆武朝权势最大的两个大官说道:“那今日就先这样吧,两位叔叔回去以后,仔细想想本王今日所说的话,该做的事情就尽快去做,不要耽搁。”
赵显说到这里,脸上满是严肃:“不瞒二位,眼下的大启处在百年来未有的变革之中,如果大启扛过这一次,将来必然一飞冲天,赵宗显愿与二位叔父一起,共同打造一个盛世出来,还望二位叔父与侄儿齐心才是!”
这话一出,谢康也脸色肃然,躬身作揖道:“殿下如今身为我等君上,为君分忧为国效力都是我等臣子分内之事,殿下这么说,就有些太客气了……”
而林青的反应更是干脆。
这位林大将军直接半跪在地上,发出低吼。
“林青此生誓死追随王爷,不死不休。”
第532章
临安风
燕都雷
肃王府的这场满月酒,因为没有赵显这个真正意义上的主角参与,办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热闹,也就是趁着中午吃饭的时候闹了闹,最后连肃王妃也回了后院,由侧妃娘娘高雅儿出面敬了几杯酒,大约到了未时左右,肃王府的人潮也就散去了七七八八,不过心细一些的官员已经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地方。
比如说如今分别执临安文武牛耳的谢康跟林青二人,在消失了片刻之后,只在午宴上露了个脸,跟高明玉等人喝了几杯酒之后,就匆匆退场,这两个人自然不会不给肃王府面子,他们之所以匆匆离去,自然是有什么天大的事情去做。
午宴散去之后,许多人手里带着肃王府派出的红鸡蛋,鱼贯走出肃王府,有些临安的老臣在走出肃王府大门之后,都忍不住回头看了看肃王府的正门,正门之上有一块刻着“肃亲王府”四个烫金大字的威严牌匾,让这些见证了肃王府大起大落然后再次大起的老臣们忍不住唏嘘感叹。
这座屹立在后巷街上的大宅子,最早的时候是那位意气风发的肃王赵长恭的宅子,在赵长恭声名最盛的时候,这座宅子也曾经一度是整个临安城最显眼的府邸,直到成康五年随着那位老肃王就藩肃州,这座宅子一度无人问津。
后来,这座宅子改换门庭,简单的一个“陈”字再次让这座宅子傲视整个清河坊所有府邸整整十余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2/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