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4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4/655


哪怕是没有资格做官的秀才,也是不屑去衙门里做一个小吏的。
而后世的国考,便是选吏。
官和吏是大不一样的,官员是领导,真正在底下做实事的,都是小吏,古时候一府一县之内,往往是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县官,这样就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而且官吏水平参差不齐。
按照赵显的意思是,除却现有的选官制度之外,再开辟一个选吏制度,这个选吏考试也不用什么考试资格,只要年龄适当,就可以参加,至于考试内容,也不考什么四书五经,而是考一些旁门杂学,或者一些实用的技能之类,不过这只是一个初步的雏形想法,真正要实现,还需要许多年的努力。
毕竟府县之内的吏员名额,往往都由当地的乡绅权贵把持,想要从他们的手里把这些利益抠出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目前真正要做的,就是改革科考的内容。
四书五经固然是传世经典,可是一本论语的的确确是治不了国的,总不能再用诗文策论取士,赵显要在科考的内容里,加入少量的术数,兵法,杂学等等,并且每年增加术数兵法之类的比重,这样一来长远下去,启国的文风习气,就会为之大改。
这种改法,谢康之类的这些大文人,也比较容易接受。
毕竟温水煮青蛙,才能见效。
第660章
承诺
再多的设想也只能是设想而已,赵显目前能够做出的改动,也就只能是在下一次科考中新添术算和兵法两门,而且这两门只能算是“辅科”,并不能动摇文试在科考中的主导地位,目前的打算是增添一个打分制度,从前的书经策论等等加在一起八十分,术算和兵法各占十分。
确定下来改制的内容之后,赵显又给政事堂和礼部递了手书,确定了术算和兵法的考试内容,术算暂且只考《算经十书》,兵法的范畴就要大的多了,这个年代的读书人,有不少也会熟读各代兵法,譬如说苏定边传下来的《定边韬略》还有前朝历代大家传下来的兵书,至于《孙子兵法》这类名著,就算是谢康这种文人也可以倒背如流,自然也要算在考试内容之中。
至于术算和兵法的考官,第一届术算的考官,就由肃王府出题审题,赵显那些女学生们有不少都在钻研数学,数学水平已经超出了这个世界不少,给这些举人当一个考官还是毫无问题的,至于兵法那边,就让兵部接手,实在不行,也可以让淮安侯王霜去当一届兵法主考官。
现在是隆武六年,按时间下一次的科考应该是隆武八年,两年的时间足够那些举子去研究术算以及兵法了,时间虽然有些赶,但是因为主体仍是文试,大体是不妨碍下一次科考取士的。
方案敲定下来之后,由谢康的政事堂出面起草,小皇帝加印布告天下,皇榜布告出去之后,各地地方的反应都相对激烈,不过临安城反倒很是平静,毕竟那位肃王殿下手上的文人鲜血未干,这个时候没有人赶去触肃王府的眉头。
这注定了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其实赵显大可以不必这般辛苦,以他现在的手段本事,想要安安稳稳的在启国过一辈子,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他也不必征西楚,征北齐,只要躲在临安城里,就可以快快活活的过完这一生。
但是他在这个世界有了儿子,有了女儿,也就有了牵挂,现在赵显不遗余力所做的一切,大多都是在给赵家的后人铺路,同时也是在给启国铺一条强国之路。
考试内容决定了那些读书人的学习方向,十几数十年之后,科考之中术算,兵法甚至杂学的比重会越来越高,届时那些读书人就不得不去学这些东西,启国的文臣武将,乃至于各地地方官的综合水平,就会因此上一个新的台阶。
至于新办新式学校之类的,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办完这一切之后,赵显在肃王府冷眼观望了一段时间,见临安城里没有什么大风波之后,就让赵炳开始处理那些诏狱里头的文官,这些人赵显也不准备杀了,不过死罪可免,活罪是怎么也逃不脱的,该坐牢坐牢,该流放流放,让赵炳跟三法司自己商议,该怎么来怎么来。
宗卫府放人之后,也就意味着赵显跟那些文官的对峙暂时告一段落,这场争斗毫无疑问是肃王府一方大获全胜,那些文官在赵显手底下,几乎毫无反抗之力就一败涂地。
毕竟掌握了暴力机关,就掌握了道理。
这一天,谢康在肃王府里根赵显商议了许久科考改制的内容之后,才踱步离开了肃王府,赵显亲自把他送到了肃王府大门口,临别之际,两鬓已经斑白的谢康仿佛突然想起了什么,对着赵显拱了拱手:“王爷,臣还有一件事情要说。”
赵显笑了笑:“也没有什么外人,表叔有事直说就是了。”
谢康犹豫了片刻,低眉道:“王爷,家兄这几年替王爷经略江淮,也算是劳心劳力,不过他年纪毕竟大了,最近多次给老臣写信,说生了重病,近来还给政事堂上了告病的奏书,老臣的意思是,能不能让家兄暂离经略使一职,回江南来养一养病?”
听到这里,赵显微微皱眉。
谢家的那位家主谢建,在江淮做了五年的经略使,这五年来江淮那边的确经营的红红火火,编户齐民很是顺利,而且产粮也已经到达了整个启国的两成到三成左右,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不过江淮那边的绝大多数事务,都是由副手严分谊去亲力亲为,老实说跟谢建其实没有太大关系。
听谢康这个口气,是想给他哥在临安城里求个官。
以谢建目前的“政绩”来看,如果他进了临安城,少说也要给他一个六部尚书的位置才是,但是山阴谢氏在朝堂的势力已经足够庞大,赵显并不想让谢建再挤进朝堂里来。
因此,肃王殿下脸上露出了一个关切的表情,沉声道:“大表叔没事罢?”
谢康低头道:“无甚大碍,想来是离家久了,恳请王爷准许他回山阴休养一段时日,等身子大好了,再出门替王爷做事不迟。”
赵显沉吟了片刻,轻声道:“大表叔离了江淮,那这江淮经略使的位置……”
“便由严分谊顶上吧。”
谢康微微一笑,毫不避讳的说道:“反正这几年,严分谊的能耐王爷也看在了眼里,以他的才能做这个经略使是绰绰有余的,而且他在江淮奔忙了五年,就是熬资历也该熬到了。”
赵显闭目沉思了片刻,随即微微摇头:“大表叔回山阴养病自然没什么问题,不过这个经略使的位置还是让大表叔挂着,那个严分谊有才无德,还是要好生打磨一段时间才是,骤然给他登了高位,以后怕是不好拿捏。”
赵显这句话,就断了谢建进临安为官的可能。
谢康对赵显躬身拱手:“王爷吩咐,老臣知道了,老臣回政事堂便准许了家中告病的奏书。”
赵显也对着谢康拱了拱手:“谢家一家都在为大启奔忙,是赵宗显有愧于谢家,以后山河平定了,大启绝不会亏待谢家,到时候表叔这一支和大表叔那一支,至少也会有一个能传家的爵位。”
谢康闻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表情,躬身道:“谢过王爷,老臣这便告退了。”
能传家的爵位,也就是说不是终身爵,而是世袭的,以谢康现在的地位,怎么也要封他一个伯爷才是。
启国封爵向来吝啬,当年成康朝一朝整整十六年,非但没有新的侯爵诞生,反而还弄没了一个司空候府,如今赵显能够做出这种承诺,已经可以说是相当大方了。
而赵显之所以这么大方,是因为谢家的确帮了他不少,就拿现在的改科考来说,谢康这个仕林大儒的名声,因为科考改制,已经被各地文人给骂臭了。
第661章
离京
暂时解决了科考的事情之后,赵显来说着手解决自己媳妇儿的问题,实话说项樱回娘家这件事情,他从头到尾都没有放心过,尽管在西陲那边做了种种布置,赵显仍旧有些心神不宁。
赵显那个老丈人项云都,当年赵显带着项樱去郢都见他的时候,这个天元皇帝身材魁梧,壮的跟头牛一样,因此六年前项岐说项云都病危,赵显就没有相信,如今掐指一算,项云都也就是不到五十岁的年纪,没有道理说病倒就病倒了。
而且项岐在郢都一直过的很不如意,如果项云都当真重病垂死,也轮不到他这个不得宠的大皇子来监国理政。
所以项岐的那封信,是漏洞百出的,不过项樱坚持要回家看一看,打消心里那一点妄念而已。
项樱从成康十五年就跟了赵显,算下来已经七八年的时间,两个人可以算是老夫老妻的,如果不是那会儿临安局势不定,赵显都想跟着她一起去郢都走一趟了,如今临安科考的事情,总算是草草收场,赵显也有足够的精力,把目光放到郢都了。
说起来,项樱此时应该快到郢都城了,而那个西陈的项少阳也很是听话,乖乖的把玄甲军开到了辰州的边境,意思很明显,如果西楚敢对肃王妃不利,那项少阳分分钟就要起兵伐楚了。
从宗卫府的平板机,看完了项樱的行程之后,赵显眯着眼睛思忖了许久,最终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对着赵希说道:“去派人把林青跟王霜都请到肃王府来。”
现在淮南侯林青和淮安侯王霜分掌禁军两营,都是禁军大都统,官居正二品,身负侯爵,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是位极人臣,这种成就一方面是这两个人本身就都有本事,另一方面则是跟肃王府密不可分。
他们都是跟着肃王府一起起势的。
此时已经是黄昏时分,赵希听了赵显的话之后,连忙低头称是,然后呼喝着另一个青衣卫,自己也翻身上马,两个人分头朝着两座候府赶去。
大约一个时辰之后,肃王府门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两位禁军大都统在肃王府的侧门碰了面,黑脸林青有些意外的看了王霜一眼,咧嘴一笑:“你也来了啊。”
王霜不轻不重的瞥了林青一眼,然后双手拢进衣袖里,迈步走进了肃王府。
林青也毫不在意,只是呵呵一笑,跟在王霜身后,迈进了肃王府。
三个人在书房碰了面,两个大都统都是长揖到地,语气恭顺:“末将见过王爷。”
赵显此时正跪坐在软榻上,冲着茶水,闻言指了指自己面前的另外两个软榻,淡然道:“坐下说话。”
两个大都统依言坐下,王霜低着眉头一言不发,黑脸林青则是咧嘴一笑:“王爷,这么晚了一下子把末将跟这个铁面都喊来,可是有什么大事?”
现在这间不大的书房里,坐了整个启国最有权势的三个人,能让这三个人聚首,自然不会没有事情,赵显一边给这两个人倒了杯茶,一边淡然道:“本王这两天细细想了想,做出了一个决定。”
说完,赵显喝了口茶水,不等两个大都统问起,就自顾自的说道:“本王要去一趟西陲。”
他话音刚落,林青脸色骤变,就连向来面无表情的王霜也微微变色。
还不等林青说话,王霜就低眉道:“王爷,末将知晓您担心王妃安全,不过有什么事情,末将可以代您走一趟西陲,您如今身份不同往昔,轻易离不得临安城。”
自古以来,皇帝轻易都是不能离开国都的,因为在没有电话的情况下,通讯是非常慢的,你离京一两个月,朝中有什么变故,根本就来不及反应,更何况赵显如今还不是皇帝,一旦他离京太久,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就很有可能生出一些别的想法。
比如说还政之类的。
只要他们手脚快,远在千里之外的赵显根本就来不及反应。
他刚刚说完,林青也拍了拍胸脯,大声道:“就是,末将也曾经在函谷关待过好长一段时间,王爷只要一道文书,末将这就动身前往西陲去,无论如何,必然替王爷护住王妃周全!”
赵显眯了眯眼睛,淡然道:“本王这趟去西陲,是要去见一见项少阳,你们能替本王见他么?”
“这有什么不能的?”
林青嘿嘿一笑:“当年末将忍函谷关守将的时候就跟陈王府打过不少交道,他老爹项云深末将还认识呢,王爷有什么事情,末将亲自去一趟西陈跟他谈谈就是了。”
赵显摇头:“如今的西陈已经不是当初的陈王府了,再说本王六年多没有离开临安城了,这一趟西陲,本王要亲自去一趟。”
王霜低头思忖了片刻,然后轻声开口:“王爷的意思是,要对西陈动手?”
赵显摇头:“西楚那个天元皇帝,八成又是在装病,这一趟西陲我不去不太放心,还有,此行很有可能会生出战事,你们俩谁愿意跟本王一起去一趟西陲,统领西陲军?”
西陲军主将杜律,是一个守将,本身不善进攻,这一趟西陲之行,很有可能要跟楚人动手,即便不动手,也会生出一些摩擦,所以赵显需要带一个大将在身边。
他话音刚落,一旁的王霜脸上就露出了一个微笑:“王爷,西陲军乃是末将一手组建出来的,如今的西陲军主将杜律,还是末将的副将,这一趟西陲,就由末将跟您一同去,让林黑子在临安看家吧。”
林青勃然大怒,狠狠瞪了王霜一眼:“说的什么屁话!西陲军里头,有大半是原先江宁军还有临安禁军,再加上以前的函谷关守军组成,每一军老子都曾经带过,怎么就变成了你一手组建的了?”
赵显皱了皱眉,沉声道:“莫吵了,这一趟西陲之行,固守临安才是重中之重,本王出京之后,临安禁军必须死死地攥在你们手里,不能给旁人钻了空子,更不能让那些身怀异心之人在临安城胡作非为。”
说到这里,赵显看了一眼王霜,轻声道:“这一趟西陲,就由师兄陪本王走一遭,林叔你留下来看守临安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4/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