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校对)第2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8/923

  李信摇头叹了口气。
  一旁的陈十六脸色有些发红,他对着李信咬牙道:“李郎将,我阿娘她不晓事,您不要介意……”
  他在宫变之中受了伤,伤势稳定下来之后就被送回了家里休养,并不知道李信如今已经不是羽林卫的右郎将,而是大晋的靖安侯了。
  李信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摇头叹了口气。
  “当时让你不要那样冲,你现在这个样子,我觉得有些对不住你大兄。”
  陈十六眼睛微红。
  “羽林卫的兄弟们死了近半,我能活着便是幸运了,李郎将没什么对不住我的,是我自己本事不够……”
  李信拍了拍他的肩膀,缓缓开口:“好好在家里养伤,等伤养好了,如果还有心思,就去城里找我,在我家里做事。”
  “无论如何,总要给你一个前程……”
  ……
  李信与沐英在这个小村庄里,待了整整一个下午,到了傍晚的时候,他们两个才结伴离开,陈十六身上有伤不方便动作,陈母带着那个小丫头,一路把两个人送到了村口。
  这个眼睛大大的小丫头,拉着李信的衣襟。
  “大哥哥,谢谢你。”
  李信蹲下来,对着这个十一二的小丫头微笑道:“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初七……”
  得,这家人取名还真是省事。
  李信心里摇了摇头,微笑道:“过几天跟你哥一起进城来,大哥哥领着你在京城里好好逛一逛。”
  初七连连点头。
  “好,我还没有进过城呢……”
  他们都是京城郊外的人家,距离京城二三十里的样子,放到后世怎么也是二环三环了,但是小丫头却从来都没有进过京城里去。
  回城的路上,沐英与李信并马而行。
  这会儿是年关,天气还是很冷的,寒风吹过来,让李信觉得有些不太舒服。
  沐英身子比李信好很多,他见状笑了笑。
  “侯爷好像有些怕冷。”
  李信点了点头,意味深长的说道:“是有些怕冷。”
  去年那个小破庙里的彻骨寒冷,李信至今都会觉得有些畏惧。
  沐英顿了顿之后,低头说道:“便是在咱们蜀人里,也很少见到侯爷这么重情义的人。”
  李信回头,对着沐英笑了笑:“怎么,还有地域优越感了?”
  沐英昂着头,颇为骄傲:“自古蜀地多豪客。”
  李信摇了摇头,没有多说什么。
  “沐兄弟,等过几天,我要你回蜀郡一趟。”
  沐英神色微变,低头道:“做什么?”
  “去看一看南疆到底是个什么局势,顺便再去见一趟李兴,告诉他,大晋的废太子,已经落在了平南军手里。”
  平南军能够在南疆立足到今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平南军与南蜀余孽结成了联盟。
  他们有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大晋姬家,南蜀遗民个个恨姬家入骨。
  而废太子也是姓姬的。
  
第三百四十九章
衣锦当还乡
  沐英在京城无牵无挂,他只要在羽林卫里告个假,就可以离开京城回到蜀郡去。
  而他的上司,正是李某人。
  因此沐英借着回乡探亲的名头,很顺利的离开了京城,骑着自己的枣红马朝着蜀郡的方向飞奔,他有羽林卫的腰牌,一路上的驿站都要给他免费食宿换马,沐郎将享受了几次这种待遇之后,不禁喜笑颜开。
  “格老子的,可比老子之前当反贼的时候舒服多了!”
  去年做反贼的时候,他还要隐姓埋名,一路上躲躲藏藏,深怕暴露了身份给官军捉起来,如今路上的官军见了他都要称呼一声将军,让他心里有些得意洋洋。
  这就是社会认同感。
  作为群居生物,人都是渴望得到认同的,这种认同感说的细致一些,就是名声。
  沐英一路南下的时候,李信也开始在京城到处拜年。
  他第一个去的地方,并不是陈国公府,而是后宫坤德宫,太后娘娘的住所。
  淑妃娘娘作为当今天子的生母,在承德天子无有皇后的情况下,她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太后,李信与九公主的婚事现在基本已经定了下来,这种时候自然是要去给丈母娘拜年的。
  这个出身高门大户的太后娘娘,起初多少有些嫌弃李信的出身,不过李信是有晋以来最年轻的初代侯爷,而且生的也有些英俊,再加上九公主也喜欢,这位太后娘娘也就越来越喜欢李信,见了几次之后,恨不得把李信当成亲生儿子。
  进了坤德宫之后,李信俯身给太后娘娘磕头,口中说道:“臣恭祝太后娘娘,福寿安康。”
  这位太后娘娘今年才四十岁出头,还很是年轻,立刻把亲手把李信搀扶了起来,拉着李信的手在里屋坐了下来。
  “用不了多久,咱们便是一家人了,以后没有外人,就不要跪了。”
  李信瞥眼看了一眼就在旁边站着的九公主,对太后含笑道:“跪长辈也是应当的。”
  相比于太康皇帝来说,这位太后娘娘对李信倒没有什么心眼,李信能够感觉的出来,她就是那种对晚辈的喜爱,因此李信也很尊敬这位太后娘娘。
  太后拉着李信的手,叹了口气:“可惜先帝走了,不能看到你跟小九成婚,先帝生前,可是最喜欢小九的。”
  九公主坐在太后娘娘身边,轻轻哼了一声。
  “谁要嫁给他了…”
  李信面带微笑,没有说话。
  九公主气呼呼的看了一眼李信。
  “你昨天去哪了,年初一都不来给母后拜年……”
  太后娘娘也有些好奇的看着李信。
  李信深呼吸了一口气,低眉道:“有个羽林卫的袍泽兄弟,跟着我死在了北地,他的兄弟后来替补他入了羽林卫,前段日子也丢了一条胳膊,这兄弟俩都未满二十,一死一残,他们的父亲也是死在战场上,家里只剩下一个母亲,一个妹妹,我觉得有些对不住他们,昨天就带着羽林卫的兄弟提着东西去看了看这家人。”
  上了年纪的妇人,最听不得这些人间疾苦,只李信几句话,太后娘娘就要开始抹眼泪,她叹了口气:“也是个可怜人家,都是替我大晋出了力的。”
  后宫争斗激烈,这位太后娘娘能够在宫里做到贵妃,要说她是个不通世事的人那也不现实,不过如今她的儿子做了天子,她就是这个后宫最大的赢家,没了对手,心肠就跟着软了。
  “李信啊,你可要好好照顾照顾这家人,莫要让她们对大晋,对朝廷寒了心…”
  “太后娘娘放心,臣会照顾好她们的……”
  太后娘娘又拉着李信的手说了几句话,问了几句工作上的事。
  其实李信虽然有个兵部右侍郎的职位,但是他到现在都没有去兵部上过班,过完年等李信忙完手里的事情,就真的要去兵部报道了。
  兵部是六部之中,权柄比较重的衙门之一。
  李慎身为兵部尚书,每日躲在家里是因为他没有办法真的执掌兵部,而李信却是个实打实的右侍郎,在没有尚书的情况下,他其实就是兵部的二把手。
  这个位置,很重很重,最起码比羽林中郎将这个位置权重的多。
  一直在坤德宫待到了中午,陪未来的丈母娘一起吃了顿饭,李信才起身告辞。
  临别的时候,太后娘娘拉着李信的手问道:“今年多大了?”
  李信低头道:“回太后,承德二年生人,过了年,该十八了。”
  这个时候都是用虚岁,进了太康元年,李信就真的虚岁十八了。
  太后娘娘笑着说道:“十八岁也勉强算成丁了,回头找人给取个表字,不然每日李信李信的叫你,也不合适。”
  这个时代,很少有人直呼名讳,同辈相称一般都是叫名字,只有长辈训斥的时候,才会直呼姓名。
  李信还没有取表字,所以太后有些不好称呼。
  李信心里一动,弯身道:“李信遵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8/9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