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校对)第7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5/923

  “没有给大公公添麻烦罢?”
  萧正摇头道:“以往每个月,我都要出宫一两天,宫里的人也习惯了,不会有什么麻烦。”
  说着,他小心翼翼的看了李信一眼。
  “不知道侯爷召我过来……”
  靖安侯爷从袖子里取出几张钱庄汇票,放在了桌子上,笑着说道:“自然是有些事情,要请大公公帮忙。”
  萧正脸色微变,连连摆手。
  “侯爷有什么事情,直接吩咐就是了,能给侯爷办的,自然是义不容辞,可万万不敢收侯爷的东西。”
  李信把汇票推到了萧正面前,笑着说道:“也没有多少,只是喝茶钱,大公公收到,我们双方都能放心。”
  萧正微微低头。
  “侯爷还是先说事情罢。”
  李信面色平静,淡淡的开口道:“我要知道一些梅花卫的事。”
  梅花卫归内侍监执掌,萧正是内侍监的太监,实际执掌内侍监已经超过十年,那么他实际上掌握梅花卫,也差不多十年了。
  只要他肯说,梅花卫就不再是秘密了。
  萧正脸色变了变,然后低头道:“侯爷说笑了,内廷未听说有什么梅花卫……”
  李信淡淡的看着萧正:“我还没说到内廷,大公公怎么不打自招了?”
  萧正一脸为难。
  李信笑着说道:“大公公,这些年我也经常出入宫禁,先帝也跟我提过梅花卫的事,大公公不用这般为难,梅花卫归属内侍监,是我原本就知道的事,不然我也不会找到大公公。”
  萧正深呼吸了一口气,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李信。
  “侯爷……想知道什么?”
  “梅花卫有多少人?”
  萧正皱了皱眉头,沉声道:“不及羽林卫。”
  李信点了点头,继续问道:“太康八年年底,我从西南回京之后,有没有梅花卫去西南?”
  萧正面露难色,他抬头看着李信,苦笑道:“侯爷,非是我隐瞒侯爷,梅花卫一直直属天子,而且在内廷一直是隐秘,如果对外人泄露梅花卫行踪,被发现了是要车裂的……”
  靖安侯爷面色平静。
  “大公公认识我,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我这个人从来不会拖累旁人,大公公但说就是,出得你口,入得我耳。”
  萧正面色犹豫。
  他端起桌子上的茶水,颤巍巍的喝了一口之后,开口道:“侯爷,那两年之后……”
  这一次,李信回答的毫不犹豫。
  他沉声道:“两年之后新帝亲政,届时我不敢说萧公公还是内廷大太监,但是我可以对萧公公保证,萧公公不会落到守皇陵的地步,至少下半辈子也会大富大贵。”
  “如果有机会,萧公公还会是内廷大太监。”
  这个时候,如果直接承诺萧正,让他两年之后仍旧执掌内廷,那就显得有点假,毕竟李信并不能决定内侍监的大太监是谁,他把价码放低了一些,反而要真诚许多。
  萧正闻言,有些心动,不过还是犹豫不决。
  靖安侯爷沉声道:“大公公,这件事无论结果如何,从头到尾都跟你没有关系。”
  “就算我知道了,也是我自己查出来的。”
  萧正脸色有些发白,再次喝了口茶水。
  他抬头看着李信,咬牙道:“侯爷,那我说了……”
  “太康八年年底,先帝的确派了一支梅花卫去了西南……”
  “但是他们去了哪里,去做什么,我就不太清楚了……”
  靖安侯爷脸色一沉。
  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大公公可知道,梅花卫有没有什么,用来接头的符号或者印记之类…”
  萧正脸色发白。
  “侯爷,这个……”
  有些事情,迈出了第一步,就没有回头路可言了。
  片刻之后,萧正已经差不多把他知道的事情,全部说了出来。
  李信缓缓起身,对着萧正作揖道:“多谢大公公,今日之事,李信会铭记在心。”
  他往外走了两步,突然回头看了萧正一眼。
  “大公公,这件事,今上知道么?”
  萧正咽了口口水。
  “不……不知道。”
  靖安侯爷点了点头,转身告辞,临走之前,他还送了萧正一柄最新款的琉璃望远镜。
  承德年间,李信就用水晶弄出了这玩意儿,十年之后,他手下的匠人已经摸索出了如何烧制玻璃,不过即便如此,这玩意儿还是稀有货,价值不菲。
  大公公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把桌子上的汇票还有望远镜,统统收进了袖子里。
  ……
  次日,靖安侯李信上书朝廷,称其母坟墓修葺十年整,要回乡给母亲上坟。
  
第二百三十章
归乡
  李信是承德十七年年尾就进入京城,差点冻死在了那场大雪里,但是他真正发迹,却是在承德十八年的年底,发迹之后,也就是太康元年,李信衣锦还乡,回老家永州几个月时间给老母亲修了一座二品夫人的坟墓。
  现在是元昭元年春夏之际,算起来距离李信回乡给母亲修坟,正好是整十年。
  大晋以孝治天下,李信这个时候上书告老还乡,朝廷多半不会同意,但是他要回乡给母亲上坟,不管是谁拒绝他都是理亏。
  因此,这份奏书上了之后,尚书台的几位宰辅,脸色都不太好看。
  左仆射沈宽,依旧有些愤怒。
  “公羊兄已经上书致仕,明州也被罢相,不在尚书台做事,我尚书台退了这么大一步,他李信还是不肯善罢甘休,依旧要上书威胁朝廷!”
  这会儿公羊舒虽然已经递了告老的奏书,但是一来朝廷需要时间答复,二来作为中书令,他也有很多事情需要交接,因此此时还在尚书台议事,闻言摇了摇头。
  “沈相有些偏激了,老夫没有记错的话,太康元年的时候,靖安侯的确回乡给他母亲修坟,在老家待了大半年时间才回京,那个时候先帝登基不久,正是京城最关键的时候,靖安侯能在那个时候回乡修坟,足见其纯孝,如今算算时间,正好是十年。”
  说到这里,公羊舒缓缓说道:“这些年,靖安侯几乎没有回过故乡,十年才回乡一次,沈相还说这种话,未免有些苛刻。”
  “况且,李侯爷也不曾辞官,更谈不上威胁朝廷了。”
  沈宽对着公羊舒拱了拱手,苦笑道:“这才是他李长安的厉害之处,时机拿捏的恰到好处。”
  老公羊历经四朝,做了三朝的宰辅,闻言也微微皱眉:“沈相还是慎言一些的好,把李侯爷这封奏书,递到未央宫去,交给陛下决断罢。”
  这种事情,哪怕尚书台现在主政,也不敢轻易做决定,因此他们只能把李信的这份奏书,派人送到了未央宫,交给天子决定。
  元昭天子在看了这份奏书之后,也是皱眉许久,最终让人把李信请到了宫里来。
  未央宫里,天子对李信拱了拱手,苦笑道:“老师可是因为前几日的事情,心里还有怒气?”
  李信垂手而立,闻言摇了摇头,开口道:“陛下,臣在奏书里已经说明,臣十年前回乡给母亲修坟之后,至今已经十年不曾返乡,今年是修坟的十年整,臣又得了儿子,怎么也应该回乡,给母亲看一看孙子才对。”
  天子拉着李信,在椅子上坐了下来,然后轻声道:“老师的孝心,朕也能理会,但是朕登基不久,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老师扶持教导,老师要是不在京城,朕心里总觉得不太踏实。”
  少年天子抬头看着李信,咬牙道:“老师能不能…暂缓回乡,留在京城帮一帮朕?”
  李信面色平静,看着天子微微一笑。
  “陛下,臣是草民出身,论学识眼界,要逊色翰林们不少,能够教陛下的也不多,如果说留在京城里有什么用,最多也就是能帮着陛下打理禁军右营,拱卫京城。”
  “这一点臣也想好了,禁军右营的副将贺崧,在禁军右营多年,臣不去右营大营,他也可以把右营打理的井井有条,臣在不在京城,都是一样的。”
  “陛下如果还是不放心,可以让大都督府派几个参将去监督贺崧,这样总不会再出什么问题了。”
  “至于扶持二字,就更说不上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5/9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