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校对)第7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6/923

  李信微微低头道:“臣非是辅臣,不参与政事,禁军右营一直是贺崧在打理,兵部尚书的差事也已经辞了,在京城不过闲人一个,帮不了陛下任何事情。”
  “臣请陛下,念在臣为国尽忠十年不曾返乡的份上,准许臣回乡祭母。”
  话说到这个份上,任何人在道德层面上都没有办法再挽留李信了。
  事实上,李信这一次离开京城,虽然一方面是为了林虎的事情,但是另一方面是的的确确要回家给母亲扫墓的,他上一次回永州还是太康元年的时候,整整十年不曾回乡了。
  元昭天子张了张口,挽留的话到了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了。
  他最终还是叹了口气,开口道:“那……老师什么时候回来?”
  靖安侯爷低声道:“近些日子朝堂纷扰,臣有些累了,估计会在老家休养几个月,一是陪一陪母亲,二是教家里的两个孩子,学一学永州话。”
  李太傅自嘲一笑:“家中一儿一女,都在京城出生,侯府上下没有永州人,他们到现在连一句永州话也不会说。”
  元昭天子欲言又止。
  最终,这位少年天子咬了咬牙。
  “老师,学生亲政的事情……可以再议…”
  天子心里害怕啊。
  自己这位老师掌禁军也好,掌兵部也罢,只要他能够留在京城里,那么就什么都好说,但是他要是不在京城了,那事情可就大了。
  他是太康朝的太子,从小被当做储君培养,太康八年裴进领兵攻打汉州府,结果惨败而归的事情,他也不是不知道。
  况且,先帝在殡天之前,还曾经跟他详谈过很久,必然与他说起过关于西南的事情。
  先帝给元昭天子的原话是,尽量不要让李信离开京城。
  李信闻言,先是愣了愣,随即哑然失笑:“陛下误会了,臣非是因为前几日的事情与朝廷置气,只是实在应该回乡一趟,不然不仅心里过意不去,家长的父老也该说臣忘本了。”
  “陛下放心,先前禁军调令的事情已经过去了,陛下处理的很好,臣对朝廷没有丝毫不满。”
  元昭天子长长的叹了口气。
  “老师,您要是走了,学生一个人在京城里。多少会有些害怕。”
  “不用怕他们。”
  李信眯着眼睛,微笑道:“内卫那边,陛下现在就可以着手掌握,至于千牛卫和羽林卫,都在后族手中,也都是跟陛下一条心的,京城里如果不老实,或者与陛下过不去,陛下直接用三禁卫动手杀人就是,不杀人无以立威。”
  “早年先帝也是杀了不少人,才坐稳了帝位。”
  元昭天子低头道:“老师教诲,朕记下了。”
  他抬头看了李信一眼。
  “姑母与老师一起走么?”
  李信点了点头:“犬子尚小,离不开他娘,只能一起回去。”
  天子又问道:“老师什么时候动身?”
  “朝廷允准的话,明日收拾一些东西,后天一早便走。”
  天子又叹了一口气。
  “那朕到时候,去送一送老师。”
  
第二百三十一章
忧国忧民李长安
  如果太康天子在世,还可以用强制手段把李信留在京城,但是元昭天子不行,他没有与李信彻底翻脸的本钱,因此在道理上说不通的时候,只能无奈放李信出京。
  第三天早上,靖安侯府三辆马车,从侯府后门走了出来,朝着京城南城门走去。
  十年前李信回乡,除去身边带着的几百个羽林卫之外,可以算作是独自一人,十年之后,靖安侯府已经开枝散叶,清河大长公主还有李信的一双儿女,再加上钟小小,陈十六,都跟着李信一起出京,京城这边只留下陈十六的媳妇蕙娘看家。
  他们处永乐坊的时候,天才蒙蒙亮,到了京城南城门的时候,太阳已经从东边爬了起来。
  一顶玄黄两色的车辇,已经在南城门门口等候许久了。
  驾车的陈十六一眼认出了龙辇,停下了马车,回头对着车厢说道:“侯爷,陛下车驾在前面。”
  马车里的李信点了点头,带上家人一起,全部下了马车,包括大长公主一起,走到了天子车辇之前,对着龙辇恭敬低头。
  “臣李信,见过陛下。”
  本来皇帝是来送他们的,应该皇帝先下车,但是君臣礼仪超过人情世故,因此是李信一家先下车对天子行礼。
  包括九公主,也对着自己的侄儿福了一福,口称陛下。
  龙辇里的元昭天子,在大太监萧正的搀扶下走下马车,对着李信夫妇拱手还礼。
  “姑父,姑母。”
  他虽然才十四岁,但是个子并不矮,虽然比李信要低上半个头,但是此时他的姑姑九公主,已经高出了一些。
  他与李信两个人见面的时候,是以师徒相称,但是现在九公主在场,他就应该称呼李信为姑父。
  这位少年天子还礼之后,长叹了一口气:“此去永州,千山万水,姑父姑母一去,不知道多久才会回来。”
  李信笑了笑,没有说话,九公主则是上前一步,对着自己的侄儿微笑道:“陛下,去永州的路十年前我去过,来回最多也就是四五个月,此去少则半年,多则一年也就回来了。”
  说着,她回头看了一眼李信,微微叹了口气:“你姑父少年进京城,很少能回故土,上一次回去还是十年前,你要体谅体谅他才是。”
  “姑父回乡祭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朕自然不会阻止。”
  说着,他悄悄看了李信一眼,然后开口道:“姑母,姑父这一去就是一年半载,朕有些国事要请教姑父,能不能耽搁一些时间?”
  九公主是太康天子唯一的一个胞妹,她从能出宫开始,就经常去魏王府玩耍,眼前的元昭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她看着长大的,一直当成自己的亲儿子一样,哪怕他当了皇帝,也是一样。
  九公主笑着说道:“有什么事情你问他就是,我带你弟弟妹妹回马车里等着。”
  天子弯下身子,抱了抱自己的表妹,满脸笑容。
  等到九公主等人走远之后,他才抬头看向李信,微微叹了口气。
  “老师,说句实话,朕心里实在是舍不得你走。”
  靖安侯爷笑了笑。
  “担心臣甩手不干了?”
  天子摇了摇头。
  “老师是个信人,说会回京便一定会回京。”
  说到这里,天子挠了挠头。
  “只是这国事纷繁复杂,朕只觉得一团乱麻,难以下手。”
  他苦笑道:“老师在京城,朕做事还有些底气,老师如果离开了,朕恐怕在尚书台连话也不敢说了。”
  “该说就说。”
  靖安侯爷如同老农一般,两只手插在袖管里,微微欠身。
  “先帝曾与我说过,他说做皇帝其实最简单不过,无非是点头摇头的活,不管做对了还是做错了,下面的人都会说陛下做对了,只不过如果一直做错,老百姓会难过一些。”
  说着,李信笑着说道:“我大晋从武皇帝一统天下,又经过昭皇帝景皇帝励精图治,如今可以说是国力极盛之时,陛下只管放心大胆的去选,瞎蒙也没有关系,就算陛下运气不好全部都选错了,只要陛下不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几代天子留下来的家底,也够元昭一朝用的了。”
  这番话有些伤人,但是却是实话,武皇帝一统天下,承德太康两朝一直都在休养生息,如今大晋的经济民生都在鼎盛时期,是一个王朝最繁荣的时候,只要元昭天子不作死,就能够躺在父辈的功绩上享福一辈子。
  虽然在这个繁华之下,埋藏了很多隐患。
  就像大唐的玄宗朝一样。
  元昭天子苦笑一声,叹了口气:“老师已经不是第一次说这种话了,好像朕以后会是一个昏君一样。”
  李信微微一笑。
  “臣没有这个意思,臣的意思是,陛下这一任天子,可以做的任性一些,不用像昭皇帝与景皇帝那样如履薄冰。”
  元昭天子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抬头看向李信。
  “老师,朕想问你一个问题。”
  靖安侯爷面色平静。
  “陛下问就是。”
  天子深呼吸了一口气,咬牙道:“老师前些日子与四辅臣相争,是为了争权,还是为了帮着朕亲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6/9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