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校对)第7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5/923

  “就算真的啃下来了,攻城的人里,也不知道还能剩下几个人……”
  
第二十八章
种老将军
  新年新气象。
  大晋承平四十多年,除了太康初年的征西之战外,几乎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战争,经年和平,京城里早已经是一副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除了少数几个将军之外,没有几个人有忧患意识。
  很快,时间就到了元昭五年的腊月十五,朝廷休沐的时间结束,各衙门慢慢重启,恢复了日常的状态,而在这个时候,在北疆驻守了几十年的老将军种玄通,回到了京城里。
  他因为这两年身体有些不好,所以年前的时候就跟朝廷上了奏书,把云州城的事情交给了长子种武,自己回京城养老。
  种家的奏书,只要不是太过分,朝廷向来都是同意的,因此这位种老将军在十一月就往京城赶,但是北地大雪封路,在路上耽搁了一段时间,没能在年前赶回来。
  回到了京城之后,老将军在家里休息了一天,然后就换上了一身朝服,进宫面圣去了。
  他从承德年间就是是云州大将军,早年承德天子还曾经调他回京掌过一段时间的京畿禁军,论资历比叶鸣还要高一些,而且今年也已经六十多岁的高龄,自然很容易的进了皇城,在几个宦官的迎接下,到了未央宫里。
  大太监萧正,亲自在未央宫门口迎接他,这位一身红衣的大太监,对着种玄通低头行礼,无奈的说道:“老将军来的早了,陛下还没有起身,请老将军等一等。”
  种玄通默默抬头,看了一眼天色,开口道:“萧公公,现在已经辰时正了。”
  萧正咳嗽了一声,开口道:“老将军有所不知,陛下从去年开始,除了朝会的时候会早起,其他日子都会晚起一会儿,要到巳时才能起。”
  种玄通摇了摇头,没有多说什么。
  他是种家的家主,虽然常年不在京城,但是京城里的一些事情总归还是知道一些的,当今天子刚刚亲政的前两年,还是十分勤勉的,经常一大早便跑到尚书台去,与诸位宰相学习如何治国,后来皇帝的位置坐的久了,也坐的稳了,便没有从前那么上心。
  到了去年,宫里选了一批秀女,其中一个姓郑的女子很得天子喜爱,入宫几个月之后,便被天子亲自封为了贵妃,日日睡在郑贵妃宫里。
  所以才会晚起。
  不过这些都是后宫宫帏之事,外臣不太方便过问,更何况天子如今二十来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京城里这些官宦子弟哪一个二十来岁的时候,不是成日睡在青楼楚馆里?
  就连种玄通年轻的时候也是如此,因此还是很好理解的。
  他在未央宫里等了小半个时辰,才被萧正请了进去,见到天子之后,老将军毕恭毕敬的跪在了地上,开口道:“臣种玄通,叩见陛下。”
  面对这种戍边几十年的有功之臣,元昭天子还是知道敬重的,他先是揉了揉眼睛,然后连忙上前,伸手把老将军从地上扶了起来。
  “老将军客气了,快,萧正,给老将军搬把椅子来。”
  萧太监连忙搬了把椅子,放在种玄通身后,种玄通犹豫了一下,便坐了下来。
  “老将军何时回京的?”
  种玄通低头道:“昨日下午回京的,歇息了一日,便进宫面圣了。”
  “老将军辛苦。”
  天子感慨道:“老将军从承德十五年开始,便在云州城替大晋戍边,至今已二十多年,也替我大晋北疆挣到了二十年太平,朕要代替两代先帝,还有大晋的亿万百姓,谢一谢老将军才是。”
  “陛下过奖了。”
  听了这话之后,种玄通还是颇为欣慰的,他低头道:“此臣分内事耳。”
  “老将军既然身体不好,以后就在京城里好好休养,等身子养好了,就算不去云州城,也可以进大都督府替朝廷做事。”
  这句话就是纯粹的客气话了,种家虽然世代受朝廷恩遇,但是百多年来却没有一个种家的家主,进入大都督府这种要害衙门做事,种玄通也知道天子在画大饼,他还是从椅子上起身,跪在了地上,叩首谢恩:“臣,谢陛下隆恩。”
  因为昨晚上没有睡好,天子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老将军不用多礼,快起身罢。”
  种玄通跪在地上,没有起身,他低头道:“陛下,臣有事情上奏。”
  “老将军年纪大了,坐着说就是,用不着跪着。”
  种玄通摇了摇头,没有起身,他仍旧跪在地上,开口道:“陛下,我种家自先祖明逸公追随太祖皇帝开国以来,至今以一百五十多年,到臣这一代,已经是第七代人,一百多年以来,种家从未做出任何对不起大晋,对不起朝廷的事情。”
  天子皱了皱眉头,他从龙椅上坐了起来,走到种玄通身边,开口道:“种家世代忠良,朕自然是知道的。”
  “请陛下听臣说完。”
  种玄通再一次叩首,缓缓说道:“太宗皇帝时期,开国八大将门之中,另外几个将门谋反,我种家没有参与,自此下次多年,大晋不知道出了多少将门来来去去,我种家也没有与任何一个将门有过哪怕半个字的盟书,更不敢对朝廷有半点不臣之心。”
  元昭天子听出了一些种玄通的意思,他深深皱眉:“老将军有话,不妨直说。”
  种玄通伏地叩首,声音有些沙哑。
  “陛下,臣在云州城之时,北疆鲜卑部,已经不止一次在边境窥探我大晋边防,宇文乞圭部也数次侵扰我大晋边境,老臣觉得蓟门关那边只会更严重一些。”
  “北疆不太平啊……”
  老将军咬了咬牙,开口道:“种家与任何人,任何家族没有半个字的沟通,心里也明白,老臣这样替同样看守北疆的叶家说话,一定会让陛下,让朝廷心里有所猜忌。”
  说到这里,种玄通长叹了一口气。
  “臣这一辈子,都是一个谨慎的性子,这种事情以往是断断不会做的,连半个字也不会说出口,但是今日,不管朝廷与陛下心中如何想,为了大晋的江山社稷,老臣还是要把心里话说出来。”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向天子,声音沙哑。
  “陛下,北疆会不会打起来,老臣拿捏不准,但是打起来的几率很大,这个时候不管叶家犯了什么罪过,都不应该临阵换将,况且……”
  种玄通苦笑道:“况且就算要换将,也是一点一点慢慢来,陛下要派人去蓟门关,也应该先让他去熟悉几年,这样骤然换将,镇北军军心不稳不说,将不知兵,兵不知将,战力也会大损……”
  老将军低头叩首。
  “老臣恳请陛下,让叶国公或者宁陵侯二人其中之一,返回蓟门关!”
  “哪怕,只让他们去做副将也好…”
  
第二十九章
曾经的少年
  边军互相勾联,是最大的忌讳,从武皇帝之后,叶家与种家就共同拱卫大晋边疆,至今已经四十多年,这四十多年里,两家没有哪怕一份书信往来。
  最起码明面上是没有的。
  另外京城里的将门,有时候会互相通婚,作为大晋排名前二的两个将门,四十年来从未有过半点婚姻牵扯,甚至于大晋人人崇敬的叶老国公在世的时候,种家人也没有怎么去拜见这位老国公。
  种家历代,都是十分谨慎的性格。
  其中当代的家主种玄通,更是在大晋小心翼翼的做官,当年李信还是一个校尉的时候去云州城送东西,种玄通尚且对他客客气气,不肯受李信的人情,并且把少年时候的配剑相赠。
  这个时候,但凡他有半点私心,都不可能在皇帝面前替叶家人说话,实在是北边的局势让这位老将军十分担心,他才能在天子面前,如此坦诚的向天子举荐叶家人。
  元昭天子深深皱眉。
  其实他心里也很为难,这个时候哪怕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都能想明白,当然是叶家人在北边守关比较好,但是李信去了一趟宁陵,并且跟叶璘叶茂叔侄两个人都见过面,如果李信与叶家之间,真的达成了什么“协议”,那么再让叶家人掌兵,就等于是把镇北军交到李信手里!
  更可怕的是,假如叶家人故意放宇文部入关,西南再乱起来,南北夹击之下,大晋的国祚可能就要到头了!
  正是因为有这种风险存在,皇帝才会冒着彻底得罪叶家的风险,把叶家的叔侄两个人都留了下来,反而派了一个宗室去接手蓟门关。
  可是现在种玄通就跪在他的面前,这可是正儿八经的三朝老臣,还是连续三朝都掌兵的大将军,就算是天子也不好直接驳他的面子。
  想到这里,天子伸手把老将军从地上扶了起来,让他坐在椅子上,然后这位年轻的大晋天子缓缓开口说道:“老将军说的这些,朕当然明白,只是现在西南的局势也很恶劣,老将军不能只着眼于北疆,而看不见西南。”
  种玄通长长的叹了口气。
  西南与朝廷正式对立,已经有好几年时间了,这么长的时间,哪怕种玄通身在云州,不太清楚具体的细节,但是大体是什么状况自然是知道的,老人家抖了抖已经有些发白的眉毛,微微摇头。
  “早年老臣跟李太傅接触过几次,那时候他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没想到老臣十多年不在京城,李太傅居然走到了这个地步。”
  他抬头看了看天子,开口道:“陛下,叶家与李太傅之间即便有渊源,但是也不至于到背叛朝廷的地步,当年叶老公爷征北周的时候,已有立国之力尚且没有立国,叶家怎么也不可能为了一个李长安背叛朝廷!”
  “可是叶老国公已经去了。”
  元昭天子默然道:“若是老国公尚在,朕自然是一百个信任叶家,但是老国公已经去了,连叶鸣都已经走了,朕不能把祖宗留下来的江山社稷,全然寄托在叶家人的忠心上。”
  说着,天子对种玄通叹了口气:“希望老将军可以理解朕。”
  “可……”
  种玄通皱眉道:“可是北疆的局势已经刻不容缓,老臣担心陛下派去的那位将军,无法应对如狼似虎的宇文部族人,如果陛下不愿意把陈国公或者宁陵侯派到蓟州去,那老臣恳请陛下,给您派去蓟州的那位将军写封信,一旦打起来,让他尽量……听从镇北军将领的意见。”
  “这是自然。”
  天子开口道:“朕这就让萧正起草,另外鲜卑部那边朕也会给下诏,警告宇文昭不要在北疆胡作非为。”
  说到这里,天子顿了顿,然后有些无奈的对种玄通说道:“老将军,如今北边的局势只能如此,一切等西南的隐患除了,朝廷才能腾出手来,去应付北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5/9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