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校对)第8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0/923

  裴大将军的声音掷地有声。
  “我襄阳守军有十五万人,他李长安能制出多少个这种物事出来?只要把他们的东西耗完,襄阳仍旧是固若金汤!”
  “我不同意!”
  国舅爷谢敬两只眼睛都有些发红了,他怒吼道:“凭什么就要我汉中军的将士上城墙白白被西南蛮子炸死?要我说干脆打开襄阳城门,放这些西南蛮子进来,咱们兵力比他们还要多一些,贴身巷战未必就会输,何必要将士们白死?”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向城墙,怒声道:“再爬上去守城,不过是白白送死,他们的投石车近战无用,短兵相接,他们的天雷也不敢乱丢,事到如今,只能与他们巷战了!”
  老实说,谢敬这个人虽然平日里不靠谱,但是眼下他说的这番话,并不是全然没有道理。
  种衡与裴进对视了一眼,两个人目光里都有些犹豫。
  面对这种突发情况,他们也不知道眼下究竟应该怎么办。
  于是乎,裴进目光转动,缓缓说道:“谢大将军是汉中军主将,谢大将军如何指挥汉中军,老夫不干涉。”
  种衡也沉默了一会儿,微微低头。
  “末将一切听从大将军吩咐。”
  
第九十五章
那是何物?
  这段时间,林虎带领着几百个匠人,连天加夜赶制出了不少这种投掷版的天雷,足够这二十台投石车挥霍许久,不过在投石车对着襄阳城墙轰炸了六轮之后,城墙上就再无一个站着的汉中军了,李信与沐英两个人,用千里镜观望了一会儿,确定所有人都退下城楼之后,李信过段下令停火。
  投石车停了下来,大概过了一柱香左右的时间,襄阳城的城墙上才慢慢有人伸出头来,观望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场景,就在有人冒头的瞬间,李信再一次挥手,二十架投石车再一次挥洒火力,大量的天雷扔在了襄阳城的城墙上,炸的这座雄城的城墙,烟尘四起!
  经过几番轰炸之后,襄阳城城楼上的城砖,有些都已经被掀了起来,碎砖块崩落在地上,又砸伤了一拨人。
  李信一直在用千里镜观望襄阳那边的动态,用投石车炸了三轮之后,千里镜里就再也看不到有汉中军敢登上城楼了,李信把千里镜收进的袖子里,回头看向自己身后的两个将军,缓缓开口:“两位,如今朝廷的军队已经无人敢登楼守城,只要冲过去架设云梯,襄阳城就算破了,二位谁愿意做这个先登之人?”
  沐英第一个站了出来,但是他刚迈动脚步,猛然想起了锦城沐家的事情,于是乎他对着李信微微低头,开口道:“大将军,李将军的宁州军到现在不曾与谁厮杀过,是时候见一见宁州军的成色了。”
  其实这时候,襄阳城基本已经放弃了守城,只要有人带兵冲过去,摆在面前的就是现成的功劳,但是沐家在西南的势力已经足够庞大,即便沐英本人十分眼红这份功劳,但是在这个时候,他还是没有选择去当这个出头鸟。
  毕竟西南军整编之后,李朔和他麾下的宁州军就没有任何动作过,这个时候适当的让李朔表现一下,也多少可以让沐家不那么显眼。
  沐英这点小心思,李信自然一眼就可以看穿,他面色平静的看了一眼李朔,开口道:“李将军,宁州军可战否?”
  从林虎那里“学成归来”之后,现在不管是沐英还是李朔,都是信心暴涨,他直接半跪在地上,对着李信低头道:“回大将军,末将领宁州军攻城,三日之内,一定拿下襄阳!”
  “好。”
  李信微微点头,开口道:“那就由你领宁州军攻城,你们现在就列队进军,本将会用投石车再扔一轮火雷,掩护你们。”
  李朔恭敬低头:“末将遵命!”
  宁州军是汉州军与平南军整编而成,也是李朔一手带起来的军队,一共有五万人,按照李信的要求,李朔在宁州留了一万驻守,带了四万宁州军出征,也就是说他们这一次出蜀的军队人数尚不够十万,只有九万人而已。
  很快,宁州军开始集结,因为宁州军几乎没有什么骑兵,因此李朔直接一马当先,领着两个都尉营的人冲在最前面,把五百个不起眼的少年人护在中间,朝着襄阳城冲了过去。
  这时候,因为投石车的关系,襄阳那边基本已经失去了守城墙的兴趣,或者说守城墙的能力,因此李朔等人,几乎没有碰到任何抵抗,便抵达了襄阳城城墙之下,他们看也没有看城墙,直接架着云梯,登上了城楼。
  按照这个时代攻城的惯例,登上城楼便已经是先登之功,但是这一次的先登,来的太过轻松了。
  李朔登上城楼之后才发现,整个襄阳的西城墙,除了一些尸体和重伤不起在地上哀嚎的士兵之外,几乎已经没有了任何朝廷军队的踪影。
  也就是说,朝廷在无法应对投石车的情况下,已经放弃了守城,直接把他们放了进来。
  李朔很快来到了城门处,一行人搬开了堵门的青石,大开城门,整个宁州军大概有四五千人,率先进入了襄阳城。
  李朔带着两个都尉营和五百个少年人走在最前面。
  襄阳是朝廷重镇,朝廷宁愿撤出汉中,撤出安康,也始终没有撤出襄阳半步,足见这个地方对于朝廷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朝廷的军队或许会迫于投石车弃守城墙,但是他们绝对不会弃守襄阳。
  李朔面色凝重,拔出腰间的长剑,他身后数千人,同时做好了战斗准备,从襄阳城的西城墙,慢慢朝着东城墙推进。
  他们走在襄阳城最宽阔的一条大街上,这条大街不仅宽阔,容得下八马并行,而且从城东一直到城西,贯穿整个襄阳。
  起先近一里地,全然没有任何朝廷军队的踪影,甚至因为要打仗的原因,附近的百姓都已经被提前疏散,周围见不到一个人影。
  但是走了一里多之后,李朔终于发现了有些不对,他皱了皱眉头,开口吩咐道:“暂且不要动了,往后撤一撤。”
  手下人立刻领命,数千宁州军准备慢慢往后退几步,然而这个时候,四周的巷子里,喊杀之声四起!
  有数千朝廷的汉中军,从四面冲杀了出来,各自挥舞兵器,要与这些冲进襄阳城的敌人贴身厮杀!
  汉中军里许多都是当年从禁军里调拨过来的,即便不是禁军,这些年也是按照禁军的标准训练,全是难得的一支精锐,他们骤然从四周冲杀出来,气势颇为骇人。
  李朔见到这副场景,丝毫没有害怕,他直接挥手,摆开阵型,把他们一直护着的五百个少年人露了出来。
  这些少年人虽然也覆甲了,但是身上一没有弓弩,而没有刀枪,却清一色的背了个包袱在身上,背后还挂着一根笔直的铁管,看起来颇有些滑稽。
  李朔一声令下,这些少年人立刻分成了三个方向,每个方向前后交错,分成了三排。
  第一排的人趴在地上,第二排的人蹲着,最后一排的人站的笔直。
  然后他们就取出火折子开始点火。
  首先是趴在地上的那一批人,把手里的铁管微微抬了一点,面对着这些冲杀过来的朝廷军队,很认真的在进行瞄准。
  随着引线燃烧,这些少年人手里的火铳,也爆发出一个不小的声音,然后火铳猛地一震,飞出去一颗铅弹,中弹的人没有铁甲,相隔距离又近,直接被铅珠打进身体里,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是也失去了战斗力,躺在地上疼得来回打滚。
  第一排趴着的人打完之后,开始有条不紊的填装弹药,与此同时第二排蹲着的人,手里的火铳也响了起来。
  然后是第三排。
  等第三排子弹打完之后,趴在地上的第一排将士,已经填装完了弹药,开始点火。
  这种战法,多少弥补了一些火铳填装时间过慢的缺点,让己方失去了破绽。
  李朔与沐英,各自从林虎那里拿走了五百根火铳,也都训练出了五百个火铳手,辛辛苦苦训练了几个月,此时终于第一次,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一颗颗铅弹,飞向了嗷嗷叫冲杀过来的汉中军将士,然后这些将士在一声声巨响之后,一个个软倒在尘埃里,鲜血横流!
  这样的死法,死一个两个或许没问题,但是大规模的死亡,很快就让汉中军上下变得十分惶恐。
  毕竟莫名其妙自己的袍泽就都软倒在了地上,而且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
  军心很快大乱!
  站在不远处高楼上的三个朝廷的将军,都用千里镜把这一切看在了眼里,他们三个放下千里镜,脸色颇为复杂。
  这位国舅爷满脸都是惊恐,甚至说话都有些颤抖了:“二位……”
  “那是何物?”
  
第九十六章
半日得半城!
  五百个火铳,虽然可以造成大量的杀伤,但是在数万人规模的战场上,并不足够改变战局,只要现在朝廷的军队前赴后继的冲上来,就可以冲散这一支火铳队,甚至于能缴获一些火铳带回京城里研究。
  但是……
  这种能在几十步甚至近百步的距离,不用弓弩直接致人于死地的东西,实在是太过骇人心神了!
  这是一种来自心里层面的打击,没有人知道这些火铳兵手里拿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也没有人知道他们面前的同袍,为什么在一声巨响之后,就倒在了地上。
  这些人按照长官的命令,往前冲杀了几十步之后,就发现自己面前的兄弟们躺了一地,于是乎,便有人因为畏惧,停住了脚步。
  面对未知的事物,恐惧是第一本能。
  这个时候,李朔的宁州军,已经有近万人涌进了襄阳城。
  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宁州将军面无表情,冷声道:“盾兵挡在最前面,投手跟随身后,自西向东推进!”
  “所有人注意掩护火铳!”
  五百火铳兵,并不能改变襄阳城的战局,但是当数以千计的盾兵加入战场,又有一千多西南军特有的“投手”紧跟其后进入襄阳城之后,战局就大不一样了,火铳兵是李朔与沐英这几个月加紧训练出来的兵种,相对来说应用起来还比较生疏,但是负责投掷天雷的投手,西南在太康九年就已经有了,应用起来算是驾轻就熟。
  敌人被火铳打了一轮之后,节奏阵型已经大乱,也没有组建起来像样的反击,就连远程的弓弩,也没有射出几发箭矢,几十个上百个天雷在盾兵的掩护之下,投进了敌人的阵型里,只一个照面的功夫,汉中军就已经开始溃败。
  哀嚎之声大作!
  李朔见到汉中军开始后撤,果断开口:“缓缓追击,不要急躁,慢慢朝城东推进!”
  宁州军的前身是当年平南军的残部,虽然平南军经过了一次改组,已经编入了西南军之中,但是李朔毕竟平南军少将军,当年平南军里的不少精锐,还是留在了宁州军之中,后来的五万宁州军,也是按照平南军的标准训练,论战力甚至还要胜过沐英麾下的西南军,执行力非常之强,听到李朔的命令之后,立刻点头应是,只一万多个宁州军,硬生生打的数万汉中军,节节后退!
  因为汉中军阵型大乱,撤退的也不是很有秩序,被一群手持火器的宁州军在后面追着,逐渐从后撤变成了溃逃,伤亡惨重!
  李朔现在襄阳西城墙的城楼上,用千里镜远远的看着不停逃窜的汉中军,又回头看了看仍在城外驻扎的西南军营帐,缓缓的吐出了一口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0/9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