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校对)第8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1/923

  当年的平南军,如果有西南军现在这些装备,莫说是太康天子,就算是面对承德天子,甚至是大晋的武皇帝,也有一博之力!
  只可惜,自己那位兄长与大父一样,骨子里都太傲了,两个人注定不可能走到一起。
  想到这里,李朔叹了口气,对着手下人吩咐道:“通知大将军,西南军可以进城了。”
  “是!”
  ……
  这一边李朔打的顺风顺水,意气风发,另一边的汉中军主将谢敬,就颇为狼狈了,眼见汉中军节节败退,他不止一次的下令要汉中军反扑回去,但是士气已经被火铳还有天雷打散,这个时候任何军令都已经不起作用,还是种衡瞧出了事情不对劲,下了撤兵的命令,汉中军才狼狈从城西逃向城东。
  三个在襄阳领兵的将军,也逃回城东的一处宅子里,每个人的脸色都十分难看。
  襄阳是大晋中部最重要的重城,一旦丢了襄阳,这些西南反贼就可以一马平川,直达京城城下,元昭天子把他们这些人都调派到襄阳来,就是要让他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襄阳,但是现在,双方交兵不过半日时间,汉中军立刻溃不成军,西南反贼竟然就这样硬生生的打进了襄阳城!
  这种天大的罪过一旦传进京城里去,这三个在西南领兵的将军,每一个人都逃不开罪责,哪怕谢敬这个天子的亲娘舅,恐怕也没有办法置身事外!
  三个人坐在一张桌子上,谢国舅满脸都是怒容,咬牙道:“半天,才半天!”
  “短短半天时间,那些西南蛮子如入无人之境,直接打进了襄阳城,这事传到京城里去,咱们三个人一个也不要想有好名声,干脆一头撞死,或者战死在襄阳,免得回京丢人现眼!”
  裴进相对来说要冷静不少,他皱眉道:“西南军又弄出了天雷之外的新东西。”
  “今日他们用投石车投掷天雷,虽然厉害,但是本质上也还是天雷的用法,可这些西南军进城之后,手里拿的那些可以射出暗器的铁管,却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裴进声音有些沙哑。
  “事已至此,不管襄阳城能不能守得住,咱们都必须要摸清楚那个铁管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最好能从他们手里抢个一两件回来,送到京城去交给陛下,这样就算西南被破了,咱们也不至于承担太多罪责。”
  一旁皱眉不语的种衡,沉思了许久之后,才苦笑着说道:“这东西,多半又是李侯爷弄出来的东西,祖父常常跟我说起他,说他难得一见是几十年的人物。”
  “如今看来,祖父的眼光果真厉害。”
  种衡的祖父种玄通,在李信十六七岁的时候就见过李信,还把自己的随身配剑送给了后者。
  “这种厉害的东西,绝不是一个人琢磨一年半载,三年五年就能弄出来的。”
  谢敬咬牙道:“一定是李信在什么地方得到了一卷古籍,记载了这些东西,但是他却一直藏在暗处,不曾用出来。”
  “先帝待他如手足兄弟一般,让他位极人臣,这人还不满足,私藏了这么多东西,半点也没有交给朝廷!”
  国舅爷狠狠地骂了一句:“狼子野心!”
  “现在讨论李侯爷到底是个什么心思,半点用处也没有。”
  种衡微微苦笑了一声,开口道:“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应对气势汹汹的西南军,以及襄阳城还要不要守下去?”
  “襄阳城的城墙已经破了,如果要继续守下去,面对那些不知名的铁管,多半还是要死伤惨重,所以依我的一起,咱们留一批人殿后,然后大部队暂且撤离襄阳,带着得到的情报送到京城里去,这样一来,汉中军不至于全军覆没,也可以保有一些力量,将来也可以帮着京畿禁军,对抗西南。”
  种衡这番话说完之后,左右看了看,然后继续说道:“二位大将军意下如何?”
  谢国舅脸色阴沉。
  “就这样狼狈逃出襄阳,回京之后多半也是个死罪!”
  裴进淡淡的笑了笑。
  “要不然谢将军一个人留在这里,带着汉中军小守一守,我安康军吸取小种将军的建议,明天就开始慢慢撤离襄阳。”
  “谢将军意下如何?”
  
第九十七章
竖旗!
  进攻襄阳的过程,非常顺利,顺利到出乎了李信预料的程度,本来在李信看来,宁州军最起码要花费一天的时间,才能打进襄阳城,谁知道只过了半天时间,李朔不仅打进了襄阳城,甚至还顺势拿下了半个襄阳。
  以至于刚过午后,李信与沐英两个人,就已经站到了襄阳城西城墙的城楼上。
  李大将军背负双手,居高临下的看着这座雄城,许久之后,才感慨道:“记得十多年前在京城读前人手札的时候,提起过襄阳城,说当年种家一家老小都守在襄阳城,抵抗了强横的北周数十年,最惨烈的时候,种家四代人打空三代,种家男丁里,年纪最大了继承了家主的位置,年仅十七岁。”
  当年有一段时间,南晋与北周之间力量悬殊到了一定的程度,蛮横的鲜卑人动不动就要南下侵扰大晋江山,东线那边可以据天险而守,而襄阳城这边就只能硬扛,那几十年时间里,种家人真的是用一代代人的鲜血,死守住了襄阳。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哪怕姬家的皇帝再怎么小心眼,也始终对种家人两不相疑,这是种家人用几十上百条人命才拼出来的待遇,不管是后来战功更胜的平南侯府还是陈国公府,在大晋的地位都远不及种家。
  说到这里,李信叹了口气:“不过数十年时间,便大不相同了。”
  “襄阳城还是从前的襄阳城,但是守城的人已经不是当初的种家人了。”
  沐英低头,呵呵一笑:“假使他们舍得死人,硬扛咱们投石车投过去的天雷,死伤再怎么大,也不至于给宁州军这么轻易的登上城楼,守住第一波,宁州军最低要三天才能破城。”
  “而在襄阳城守城的将军,实在是太不像话,竟然就这么放开了城墙,失去了他们最大的依仗。”
  沐英这些年都泡在军队中,眼界见识都不是当年京城里的那个沐郎将可比,他沉声道:“便是侯爷没有弄出火铳,只要宁州军进了城,有足够的天雷,也可以从容不迫的慢慢在城里推进,现在有了火铳,宁州军只会推进的更快。”
  李信面色平静,开口道:“沐兄看来,李朔多长时间能够拿下整个襄阳?”
  “这个说不准。”
  沐英微微低头,开口道:“如果谢敬聪明一些,这会儿尽量避开大街,在巷子里与宁州军缠斗,边打边退,估计李将军还要苦战五六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把汉中军以及安康军赶出去,并且本身还要承担不小的伤亡。”
  “如果谢敬蠢一些,还要出来与宁州军正面厮杀,估计用不了多久,汉中军就会全面溃逃,明日后日整个襄阳,就会落入大将军手里了。”
  “姬家这几代人,都是任人唯亲。”
  李信闷哼了一声:“就谢敬这种货色,仗着谢太后的裙带,也能被姬家人硬生生捧到这种高度,哪怕小皇帝把谢敬换成谢岱,咱们在西南这边做事也要困难不少,这谢敬就仗着自己一个天子娘舅的身份,一路犯蠢,一路平步青云!”
  在这个方面,李信心里自然是有些怨气的。
  当年壬辰宫变之中,他那时候虽然没有什么本钱,但是毫无疑问是出力最多的一个,也是豁出了性命去赌的一个,结果事成之后,李信并没有得到应得的地位与应得的信任。
  更过分的是,壬辰宫变之时还在山阴当贵公子的谢岱,很快被调进了京城里,得到了远胜于李信的信任。
  羽林卫不能戍卫禁宫,谢敬统领的千牛卫便可以。
  正是因为这种对于“外人”的不信任,局势才会一步步变成今天这个模样。
  十多年来,李信一直打心眼里瞧不起谢敬这个国舅爷,一直到现在,依然如此。
  沐英微微低头,开口道:“大将军,眼下局势已经对我们十分利好,要不要末将带兵帮一帮李将军,这样便不会再有什么风险,很快大将军就可以拿下整个襄阳。”
  “暂时用不着。”
  李信皱眉道:“李朔练兵练了这么多年,真正打仗却是没有打过的,给他练练手也是好事,毕竟拿下了襄阳只是开始,襄阳之后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说到这里,李信突然想起一件事,开口道:“现在让人给前线的李朔送个口信,告诉他用不着赶尽杀绝,如果有朝廷军队愿意投降的,我部也愿意纳降,沐兄你派一些人跟在宁州军身后,接纳降兵。”
  如今的西南军,论军事素质虽然没有到达这个时代的顶峰,但是已经对比起任何一支军队都不会逊色太多,但是西南军也有西南军的致命弱点,那就是……人数太少了。
  十多万军队统治西南,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想要打进京城里,就有些痴人说梦了,因此历来不管是谁起兵,最重要的就是在起兵的过程中飞快扩大自己的队伍,或者征兵也好,或者接纳降兵也好,总之要尽快把自己手下的一个人,变成十个人。
  李信与那些历史上起兵的人都不太一样,他有自己的“基本盘”,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接纳汉中军这类的降兵,汉中军本就不弱,被西南军整编之后可以很快形成战斗力,是不能多得的优质兵源。
  沐英立刻低头,沉声道:“末将这就去办。”
  “不用沐兄你亲自去,派手下一个副将去做就行了。”
  沐英立刻低头,转头叫来一个西南军的下属,吩咐完命令之后,又站回了李信的身后。
  这会儿,李信正在用千里镜观望远处的场景,不过城里的屋舍纵横交错,看的不太真切,他把千里镜收回怀里,回头瞥了沐英一眼,淡淡的说道:“沐兄也在虎子那里待了几个月,说一说你的看法。”
  李信收敛的笑容,面色有些严肃。
  “这火铳,可用否?”
  “可用。”
  沐英很快给出了答案,但是他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不过这东西虽然新奇,但是并不是特别厉害,依末将看来,我部与宁州军各配置两三千人也就差不多了,再多无用。”
  这是一个很中肯的意见。
  说白了,火铳虽然是热武器,但毕竟不是火枪,它有太多缺点了,填装速度慢,威力不够强,而且有时候还会炸膛,更重要的是……
  这个时代不是没有远程攻击武器。
  一个老弓弩手的破坏力,要远胜一个火铳兵。
  事实上,在另一个世界里,不管是火铳还是火枪,都没有完全取代弓弩的地位。
  李信点了点头,没有再继续谈论这个话题。
  “等咱们拿下了襄阳,那一面大旗,就可以竖起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1/9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