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校对)第9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3/923

  以李信现在的能力,不要说伸手拉谁一把,只要他轻飘飘一句话,就能让一个人甚至一个家族青云直上,但是如李信所说,位高不一定是福,你能力不够坐上这个位置,被人“偃苗助长”,可能会给自己家里招灾。
  萧治平的意愿很简单,他们萧家想留下一个孩子在京城里,这个孩子最好是在李信的靖安侯府里长大,这样一来无论如何这孩子将来都能在京城里谋到一官半职,这样萧家也能凭借这个孩子,慢慢从祁阳县那种找地方跳脱到京城里来,成为“大家族”。
  萧治平带着自己的孙儿跪在地上,叩首无语。
  李信默默的看着这祖孙两个人,然后缓缓问道:“我问你一句话。”
  “当年我母病逝在祁山里,你们这些萧家人,可曾有过一丝伤痛之心?”
  萧治平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早就有了。”
  他垂泪道:“阿妹是我等看着长大的,早年也是父亲最宠爱的一个孩子,若非如此,她犯了错父亲也不至于气到那种地步……”
  “小妹走的时候才三十三岁,我这个做兄长的,每每想到此事,都忍不住扼腕叹息……”
  “好了好了,不要再说下去了。”
  李大都督面色平静,淡淡的说道:“尽管知道你在演戏给我看,但是我心中还是舒服了一些,想来我母亲要是在天有灵听到这段话,心里也会暖和一点。”
  “这孩子可以住在我家里,也可以在京城求学,但是我有一件事情要交给你去办。”
  萧治平用袖子擦了擦眼泪,叩首道:“侯爷吩咐就是。”
  “我……舅公无子,但是他应该还有侄孙之类的后人在,我这些年担心连累外人,便没有去找寻,你们萧家一直住在祁阳县里,回头帮我寻一寻我舅公的后人。”
  “我舅公的后人到了京城,你们萧家的这个孩子,便能在京城里住下来。”
  李信的舅公,也就是萧治平的舅舅,他闻言精神一震,立刻低头道:“侯爷放心,小民一定帮侯爷寻到舅父的后人。”
  李信面无表情。
  “莫要想着随便找个人哄骗我,我会派人与你一同回祁阳去。”
  “小民不敢。”
  ……
  李信留下这个萧家人,自然是有自己的想法的,除却西南集团之外,他的确还需要弄出一批对自己死忠的群体出来,这样不至于西南一派一家独大,集体内部的权力能够达到相对平衡。
  二来,假如天下易姓,李信的母族也的确要给一些封赏,当然了,李信选择给舅公的后人封赏,而不是祁阳的萧家。
  简单接待了萧治平祖孙两个人之后,天色已经差不多黑了,放下手中的书卷,从暖阁起身,回到了自家的后院。
  后院里的积雪,虽然没有清扫干净,但是已经扫出了行走的路径,李信走到了长公主的院子门口,伸手敲了敲房门。
  本来,他也是这间院子的主人,进去是不用敲门的,但是前些天夫妻两个人闹了矛盾,长公主至今还在生气。
  李信站在院子门口等了一会儿,长公主的侍女翠儿偷偷摸摸的来到了院子的门口,隔着院子门对着李信轻声道:“侯爷,公主现在还在悄悄抹眼泪,不过已经比前几天好些了,您要不要过两天,等她气消一些了再过来?”
  此时屋外还是颇为寒冷的,李信现在院子门口,有些无奈的摸了摸鼻子。
  长公主与李信成婚十几年,夫妻两个人从没有吵架生气过,但是这一次,九公主确实是气愤到了极点。
  因为……她的大侄子怀王殿下,莫名其妙暴病而亡了。
  这是从李信进京之后就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只不过从元昭五年一直拖到了延康元年。
  而怀王殿下之死,也不是李信下的手。
  是他生下了一个儿子之后,自己服药自尽了。
  当然,在此之前,可能是收到了一些人的传信。
  整个过程,李信没有参与,但是他默许了。
  “那我今夜去暖阁睡了。”
  李信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
  “你替我多劝劝公主,让她不要伤了身子。”
  此时,李信的第四个孩子也就是他的幼子,刚出生不到半年。
  
第二百零五章
来自京城的两封信
  从上半年李信开始对姬家宗室动手的时候,他与九公主夫妻之间的矛盾就已经不可避免,只是这件事既然做了就没有回头路,只能做到底。
  这大半年时间里,尽管李信所用的手段已经尽量温和,但是随着那位怀王殿下的病逝,九公主还是为之大动肝火。
  她亲自去了一趟怀王府,把怀王刚出生的儿子抱回了靖安侯府抚养,同时跟李信闹了一场,已经好几天不愿意见李信了。
  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能靠时间去慢慢抚平这些裂痕。
  寒风之中,李信一个人回到了暖阁里,在暖阁的火炉里又添了几块炭火,继续翻看尚书台送过来的文书。
  最近半年时间,李信几乎每天都要花费超过三个时辰的时间去处理或者查看尚书台以及大都督府送过来的文书,这是一项颇为繁重的工作,耗去了李信不少精力。
  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决策者,能够送到李信桌案上的每一件事,都不可能是小事,这些事情每一件处理起来,都要顾全方方面面,虽然尚书台会给出处理意见,但是真正到李信这里,他还是要一点一点的细细考量。
  到了戌时左右,靖安侯府的大小姐阿涵,知道自家老爹怕冷,又给李信提来了两个火炉,帮着李信生了火之后,又坐下来跟老爹说了会话,安慰了一番被赶出院子的老父亲,然后才回了自己的房间歇息。
  阿涵走后,李信又看了两三份关于宗室以及一些元昭旧臣如何处理的文书,皱眉思考了许久,他才提起朱笔在文书上给出了自己的意见,然后丢下毛笔,躺在床上沉沉睡去。
  他本就不是文官,十几年来都没有做过这种事情,因此处理起事情来颇有些吃力,但是这些都是绝对不能假手他人的事情,李信必须亲自处理。
  虽然现在的李信,名义上仍旧是靖安侯,但是实际上他这半年以来,已经是在做皇帝每日在做的事情,不到二百天时间,就已经让他觉得有些疲累了。
  皇帝这个职业,除开工作福利之外,其实并不是什么好差事。
  要是做昏君还好,每日睡睡女人享享福便好,但是要是想做明君,每天就要面对山海一般的文书,要去应对一颗颗诡异莫测的人心,一天两天倒还好,时间久了就会非常疲累。
  太康天子之所以这般短命,多半就是因为这个。
  有得必有失,享受至高无上地位的同时,自然就要承受无与伦比的压力。
  ……
  延康元年腊月,京城里漫天风雪,北疆自然一样寒风凛冽。
  蓟州城里,虽然外面寒风阵阵,但是作为主将的叶大将军,只穿了一件不算很厚的袍子,坐在蓟州城的城墙上,正在与几个镇北军将士闲谈。
  在城墙上待了一会儿之后,叶茂才从城墙上走了下去,回到了自己的镇北大将军府里。
  现在北边好容易才有了几个月太平,虽然蓟州城里仍旧没有什么人搬回来,但是已经有了一些从蓟州逃难出去的蓟州人,慢慢从外面搬了回来。
  假如蓟州一直没有战事,最多五年时间,蓟州便可以恢复从前的繁荣。
  镇北将军府里,衣裳单薄的叶国公,立刻加了一件厚衣裳,身子仍然被冻的有些发抖。
  镇北大将军府里,已经来到蓟州接近一年的贺菘,坐在镇北大将军府的客厅里,点起了一个炉子,炉子上坐了一坛酒,已经咕嘟咕嘟作响。
  叶茂坐在贺菘对面,一边看着面前的烫酒,一边笑着说道:“贺叔怎么到我这里来了?”
  贺菘与叶鸣同辈,自然算是叶茂的叔叔。
  贺菘先是看了叶茂一眼,然后开口问道:“听说大将军最近一个月,天天去城墙上?”
  “不去不行。”
  叶茂无奈苦笑道:“这一个月来,天气渐渐冷了,镇北军重新整合,现在不算贺叔你带过来的那些禁军,也有六七万人了,户部那些狗日的没有给够足够的棉衣,我只好穿着单衣去城墙上蹲着,让兄弟们心里能好受一些。”
  贺菘微微皱眉,开口道:“现在朝廷不是李大都督在掌事么,怎么还会短了镇北军的东西?”
  “李师叔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况且镇北军这几个月募兵太多,户部的冬衣一时半会送不过来也是正常的。”
  叶茂满不在乎的摇了摇头,笑着说道:“不去想这些,再有一两个月,估计物资就该到了。”
  他看了看贺菘,开口问道:“贺叔在这里等我,是有什么事情么?”
  “自然是有事的。”
  贺菘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一向不喜说话,他默默的从袖子里取出两份书信,开口道:“这是尚书台送来的书信。”
  叶茂眉头大皱:“尚书台什么时候可以参与军事了?”
  “不是参与军事。”
  贺菘微微摇头,沉声道:“是询问北边现在是什么情况,缺不缺什么东西,以及……何时打起来。”
  “现在是冬天,连鲜卑蛮子都缩在家里不肯出门,哪里能打得起来?至少也要等到明年开春之后,才有可能寻到机会。”
  贺菘指了指面前的第二封信,继续说道:“这第二封信,是京城里的龙武卫大将军沐英送来的,沐大将军倒是没有催问战事,而是写了一些火器临阵之时的用法经验等等,说是给大将军一个参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3/9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