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校对)第9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2/923

  “直到你要走的时候……”
  “没有带我一起走。”
  李信闭上眼睛,默默的说道:“那个时候,我已经是朝廷的威胁,你可以带我一起走,但是你没有,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觉得咱们两个人可能已经做了很多年朋友了。”
  “既然你把我当朋友,我也把你当朋友。”
  李信坐在蒲团上,自言自语。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与西南军都无有回头的地步,你是我朋友,他们那些人也是。”
  “我会给你大儿子留下血裔。”
  “现在他们逼我逼得很紧……”
  李大都督脸色晕红,声音也有些模糊了。
  “天底下人人为己,我亦如此……”
  
第二百零三章
富在深山有远亲
  延康元年十一月,退位一年的怀王殿下,暴病而亡。
  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延康天子号啕大哭,几乎昏死过去,下令将怀王按帝王礼仪入葬,葬在元昭元昭就开始挖掘的帝陵之中。
  这位曾经坐了五年帝座的皇帝陛下,在位期间虽然有公主但是一直无有子嗣,不过住在怀王府的这一年时间里,倒是生下了一个儿子。
  于是乎这位怀王府刚出生没有多久的小世子,便袭了怀王的爵位,延康天子亲自下诏,给了怀王一脉世袭罔替的爵位。
  延康元年腊月,大晋怀王正式入葬帝陵。
  也是这一天,靖安侯府的主母,大晋的清河大长公主知道侄儿暴病身亡之后,亲自去了怀王府一趟,把怀王府的小世子抱到了自己的院子里,亲自抚养。
  因为她心里很清楚,这个孩子只有养在靖安侯府里,才有可能顺利长大成人,若是放在怀王府里,恐怕活不了几岁便会夭折。
  因为怀王府原本是不应该有血脉流传下来的,这个孩子,算是李信的一点慈悲的念头,可是京城里绝大多数人,都不太愿意看到这种慈悲。
  对于九公主的举动,李信没有说话,算是默认了。
  整整一年时间,如今朝中上下绝大多数要害位置,要么个西南一系的人亲自在做,要么就是彻底倒向了靖安侯府的人在做。
  如果说元昭五年的时候,西南军只是打进了京城,那么此时此刻,以李信为首的西南一系,已经彻底控制住了朝廷,一国军政,已经尽在李信的手里。
  京城已经易手,但是地方上盘根错节的势力,不是任何一股势力能够彻底征服的,不过经过一年的时间,地方上的势力绝大多数已经知道了京城里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李信派到地方上的西南一系官员,开始慢慢跟地方势力达成默契。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姬家宗室藩王,都被或多或少的派人盯住。
  事到如今,距离天下易姓,只差蓟州城的一封捷报了。
  延康元年腊月,天降瑞雪。
  大雪下了三天三夜,将整个京城全部浸在了一片白色之中。
  天将拂晓,靖安侯府的大门口,几个门房下人正在清扫门口的积雪,一个头发花白,大约五旬左右的老人,手里牵着一个八九岁的孩童,有些瑟缩的看了一眼靖安侯府的大门口。
  等确认了是靖安侯府之后,这个老人家眼睛一亮,迈步走了上去。
  他刚刚靠近到距离靖安侯府还有十步左右的距离,一道明亮的刀锋便横在了这个老人面前,一身黑衣的靖安侯府卫士,嘴里吐着白气,声音冷冽:“侯府重地,任何人不得擅入!”
  这个老人家,一辈子都在小地方,哪里见过这个阵仗,当即被吓得跳了起来,然后连连摆手:“我是你们李侯爷的舅父,我是你们李侯爷的舅父……”
  他嘴里说着含糊不清的永州方言,不知是因为寒冷还是害怕,声音有些颤抖:“我要见他……”
  这个靖安侯府的家将,闻言微微皱眉,他先是瞥了一眼这个老人,又瞥了一眼老人身后的孩童,开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我叫萧…治平。”
  家将闻言,点了点头,开口道:“你在这里等候,我去与上面汇报。”
  说罢,他转身走了进去,层层上报,最终传到了正在暖阁里读书的李信耳朵里,李信听到萧治平这个名字,先是觉得耳熟,然后才想起确实是自己祁阳县的亲戚,他微微皱了皱眉头,开口道:“他怎么来了……”
  李信现在每日要处理不少事情,本来不想见他,但是看到了外面的漫天大雪,没来由想起了当年舅公带自己进京的旧事,于是乎他叹了口气:“让他们进来罢。”
  “是。”
  现在的李信与从前截然不同,于是乎靖安侯府的的“安保”也跟从前大不一样了,萧治平两个人经过层层搜查,确定他们身上没有任何铁器利器之后,才被带到了靖安侯府的暖阁里。
  一走进暖阁,一股温暖的热气扑面而来。
  一老一小从永州到京城里来,也吃了不少苦头,这几天京城里下大雪,他们虽然不是很穷,但是也被冻的不轻。
  此时李信正坐在自己的桌子后面翻阅一些文书,头也没有抬一下。
  萧治平畏畏缩缩的往前走了两步,先是看了李信一眼,然后一咬牙,直接在李信面前跪了下来,叩头道:“草民萧治平,见过李侯爷……”
  李信这才放下手中文书,抬头看向萧治平。
  “怎么,这会儿不是我的舅父了?”
  他少年封侯,衣锦还乡的时候,欺负欺负这些旧日里对他们母子很不好的亲戚,还会有一些畅快的感觉,但是十多年朝堂沉浮,风风雨雨下来,此时看到跪在自己面前的萧治平,李信心中已经没有任何波澜。
  萧治平跪在地上,拉了拉旁边的童子,低声道:“快跪下来,给你表叔磕头。”
  这个童子才八九岁,闻言也跟着跪了下来,对着李信叩头道:“给表叔磕头了。”
  萧治平仍旧跪在地上不曾起来,他抬头看着李信,满脸赔笑:“侯爷,小民在永州,听说侯爷在京城……那个了,家里就担心侯爷身边会不会缺一些放心的人手,因此小民就带着孙儿还有一些家人到京城来探望探望侯爷……”
  他苦着脸说道:“哪知道随身的盘缠都给贼人抢了去,小民带着孙儿千辛万苦才赶到京城,终于得见侯爷天颜……”
  李信在京城掌权的事情,现在基本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永州那边自然也有消息传过去,虽然知道这个侯爷外甥,与自己家不对付,但是只要到京城里,一不小心便可以混个“皇亲国戚”的身份,萧家人自然心动。
  此时李信的大舅舅萧修齐已经病逝,于是萧治平便带着自己的孙儿,雇了一辆车,来京城“寻亲”。
  听到萧治平口中的“天颜”二字,李信微微皱眉,然后缓缓说道:“咱们算是祁阳老乡,你在京城遭了难,寻到我这里来,我自然不能不帮你,你差多少盘缠,说个数,回头我让账房支给你……”
  萧治平满脸错愕看向李信,良久之后,才再一次跪在地上,咬牙道:“侯爷,我们祖孙……想在侯爷府上借住一段时间。”
  “我孙儿今年八岁,天生聪慧,小民想让他在京城求学,以备将来的科考……”
  他跪伏外地,极尽谦卑之姿态。
  “再说……侯爷您身边,总要有些能全然信得过的人才是,那些外姓人,只会想着谋害侯爷的家业……”
  
第二百零四章
李信夫妇的矛盾
  离开改朝换代,上位者都会大封全族,不止是敕封自己的直系亲族,只要能叫上名字的,都会跟着一起鸡犬升天。
  之所以这么做,一来是终于出人头地,自然要好好张扬张扬,在亲朋故旧面前装个大逼,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一旦改朝换代,就必须要有一个全心全意拥护新朝的群体。
  这种新群体,自然就是新的皇族了。
  当年那个女人如此讨厌自己的娘家的哥哥,还不得不重用本家子弟,大肆封赏武姓子侄,就是这个道理。
  如萧治平所说,西南集团虽然都是李信的下属,但是他们毕竟不跟李信同姓,也大多跟李信没有血缘关系,新朝想要成型,就必须要拥有一拨与新朝同生死共存亡的核心利息群体。
  不得不说,这个窝在祁阳县的小家族,干什么事情都很小心眼,但是在这件事情上看的很准。
  如果不是李信已经准备好了这件事,那么他可能真的要重用自己母族的这些人,用来作为将来巩固朝廷的力量。
  李大都督坐在主位上,似笑非笑的看着萧治平。
  “十多年前我回永州的时候,就跟你们说清楚了,从那天之后,我与我娘跟萧家就没有什么关系了,看在你们家生养我娘亲的份上,我没有动你们家一分一毫,这些年甚至默许你们用我的名声,在祁阳作威作福。”
  说到这里,李信顿了顿,缓缓说道:“本来想骂上你们几句,但是与你们动气实在是不值当,你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我身边不需要用你们这些自家人,况且……我与你们也不是同姓。”
  萧治平有些紧张的咽了口口水,对着李信叩首道:“侯爷,小民不敢奢望能够在朝廷做官,只是这孩子的确有志于学,还请侯爷看在……老夫人的面子上,收留这个孩子……”
  “这孩子的父亲,是……老夫人当年最喜欢的侄子。”
  李信的母亲肖青兰,就是萧治平的亲妹妹,但是萧治平为了不惹怒李信,只能称呼自己的妹妹为“老夫人”。
  李信放下手中的文书,起身看了一眼这个“萧姓”孩童,面无表情。
  过了许久之后,他看向萧治平,声音有些沙哑。
  “你们这些人,一心一意就想着往上爬,但是却不知道站在高处也不是只有好处,站的越高反而越危险。”
  “诚然,我现在轻轻拉你们一把,不止这个孩子,你们萧家所有人都可以到京城里来,但是到京城容易,在京城里生存下去却并不容易。”
  “你们在祁阳甚至是在永州,就算哪天遭了难,至多也就是倾家荡产,要是在京城里跌了跟头,说不定便是……夷三族的下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2/9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